www.guoxue.com
王廷信

 

后 记

感性美学》相关章节:

导 论:从美感出发的美学构想

上 篇:审美感受

  第一章 审美不是反映

  第二章 审美反映与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美感与鉴赏判断

  第四章 美感与“美”

  第五章 美感与快感

中 篇:审美能力

  第一章 审美——人类特有的能力

  第二章 审美能力的群体生成

  第三章 审美能力的个体生成

  第四章 审美能力的功能实现

  附 录 论群体审美能力

下 篇:艺术、自然与审美

  第一章 论“自然美”

  第二章 中国文学的焦虑主题

  附 录 新生代的焦虑 

  第三章 《红楼梦》:文化——心理层面上的一种解读

  第四章  现代艺术与阐释的危机

  第五章  艺术创作中的超常思维  

  第六章  艺术:一种中庸的描述  

外 篇:美学与时代

  中国美学需要什么    

  经济发展与中国美学的当代使命

  文化建设与纯学术的价值

后 记

 

  在杭州一个罕见的暖冬,我写这本书并且将他写完。我之所以用“他”而不是“她”来称呼这本书,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而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似乎具有比较浓重的男性色彩,“他”象是在表现着我生命与心灵中趋向于思辨与逻辑的一面,而不是那更趋于诗意与感悟的另一面,而在我已然问世的几部书里,这另一面已经得到了充分展露的机会。

  思辨与逻辑源于我生命历程中一个辽远的梦想。

  而我现在用这部关于美学的书来回应这个梦想,决不是纯粹的偶然。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十七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是一个多雨的夏季,我大学期间的第一个暑假,在太平天国侍王府的旧址附近,翻开黑格尔的《美学》第一卷。那个暑假我基本上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就为了这本《美学》,为了似懂非懂、半通不通地读完这本《美学》。在我的记忆里,黑格尔的《美学》是我此生中读得最认真,却一直未敢说已经读完了的一本书。黑格尔的《美学》让我联想起金庸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倚天屠龙记》里的武当派开创人张三丰,我想如果哪一天我敢说已经完全读懂了黑格尔,那必定是已经达到了如同张无忌将张三丰老道教给他的太极剑法的招式全部忘记的境界。

  武当山上,张无忌在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就已经悟到太极剑的真谛不在于剑招而在于剑意,甚至只有在不受具体的剑招所蔽之时才可能真正领会其剑意,所以他能以初学的剑法击败那些已经浸淫于自己门派的武学数十年之久的宗师。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当时的张无忌在熟悉各门各派的武功要义之外,已然身负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两大奇功;我想真正读懂黑格尔也应该将他的片言只语词句全然忘却,只把握其中的“意”。而在读黑格尔的《美学》的那个夏天,我只是一个初学拳脚以健体强身的门外汉,刚刚学到的几路花拳绣腿,也不知道有多少只是江湖骗术的翻版。实际上一直到今天,除了对那些只能唬人的江湖骗术增加一点识别能力之外,我还远远没有能够因学到达那心灵一片空朦澄净的天地,而且,十之八九一辈子也到达不到那只有在哲学意味上才有的地步,心中所记,还不免是黑格尔大师的剑招,心存剑招,也就做不到随心所欲的圆转如意,以无招胜有招。

  只是我还心存几分侥幸,想以这样一本书,回报十七年前领我走上美学之路的黑格尔大师。我试图以这本小书回报的,还有在我读大学期间给予我精心指导的已故的赵午生老师,因为我的愚钝和懒散,竟未能在他有生之年,让他读到我的著作。我的硕士导师蔡良骥先生对我的生活道路与学术道路有着深刻影响,他曾经对写在我的报考研究生政治审查表上的种种非议付之一笑;而且,在我此次重写这部实际上是从研究生时期就已经开始撰写的著作时,翻开当年的旧稿,蔡老师用红笔精心修改的痕迹历历如新,大到章节安排,小到一段引文以至一个标点符号。我的博士导师周来祥先生为我研究思想走向成熟做了至关重要的指导,而这部书,我曾经想用它来作为博士论文,也得到了周先生的肯定与支持,只是由于时世突变,才未能如愿。

  感谢我的朋友程孟辉以及东北师大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将这本可说已经陆陆续续写了十多年的书最后完成,并且使之得以问世。

  古人有云“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时过境迁,今天的女人们该是要唱“悔教夫婿觅学识”了,看那般教夫婿们觅封侯的,锦衣裘马,好不羡慕人也。而我应该庆幸沈冬梅作为一个学问上的同道,给我以无私的帮助,并且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最重要的是令我能有一个平和的心境。

  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走过十七年,并且写了这本书以后,我将会告别美学,潜心研究我们民族文化中最有魅力的艺术形式--戏曲;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会把十七年学习和研究美学的所得所获用到戏曲研究之中,做一个第三世界的学者最应该做的事--发掘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价值。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