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下)之22 —— 计 12,103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风和日美】 见“风和日丽”。

【风和日暖】 微风和暢,阳光温暖。

【风和日暄】 见“风和日暖”。

【风和日煗】 见“风和日暖”。

【风和日丽】 微风和暢,阳光明丽。

【风波平地】 比喻突然发生了事故或变化。

【风门水口】 指要冲。

【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风风雨雨】 ①刮风下雨。②比喻重重阻难。③比喻议论纷纷。

【风风韵韵】 亦作“风风韵韵”。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 貌。

【风风韵韵】 见“风风韵韵”。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风度翩翩】 形容神态举止洒脱(多指青年男子)。

【风前月下】 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

【风恬浪静】 ①没有风浪。②比喻平静无事。

【风飞云会】 比喻君臣遇合。

【风马不接】 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见“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 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风马云车】 指神灵的车马。

【风起水涌】 亦作“风起水涌”。①大风急起,浪涛翻涌。②比喻相继兴起, 声势浩大。

【风起水涌】 见“风起水涌”。

【风起泉涌】 比喻事物大量而迅速地涌现。

【风起浪涌】 同“风起水涌”。见“风起水涌”。

【风起云布】 犹言风起云涌。

【风起云飞】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后即以“风起云飞”为触景伤怀之词。

【风起云涌】 见“风起云涌”。

【风起云涌】 亦作“风起云涌”。①大风刮起,乌云涌集。形容气势雄大。 ②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风起云蒸】 大风吹起,云朵涌集。比喻事物迅猛兴起,声势浩大。

【风起潮涌】 同“风起水涌”。

【风华正茂】 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风华浊世】 谓佼佼不凡。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风流人物】 ①英俊潇洒、杰出不凡的人物。②花哨轻浮或不拘礼法的人。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风流千古】 谓风雅之事久远流传。

【风流事过】 轻微的过失。

【风流雨散】 见“风流云散”。

【风流倜傥】 英俊潇洒,不拘礼法。

【风流博浪】 风流放浪。

【风流云散】 风吹过,云飘散,踪迹全消。比喻人飘零离散。

【风流跌宕】 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风流罪犯】 细小的过失。

【风流罪过】 ①因风雅之事而犯的过失。②指男女风情过失。③轻微的过失。

【风流缊藉】 见“风流蕴藉”。

【风流醖藉】 见“风流蕴藉”。

【风流儒雅】 称扬人学识渊博,举止潇洒,很有风度。

【风流蕴藉】 ①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②亦作“风流缊藉”。指诗文 的意趣飘逸而含蓄。

【风流韵事】 ①指风雅之事。②指男女私情方面的事情。

【风流潇洒】 见“风流潇洒”。

【风流潇洒】 风度大方,气度洒脱。

【风通道会】 谓风尚人情有共同处。

【风卷残云】 比喻一下子消灭得干干净净。

【风萍浪迹】 比喻飘泊无定。

【风雪交加】 暴风大雪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风移俗改】 同“风移俗易”。

【风移俗易】 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风移俗变】 同“风移俗易”。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从响应】 谓闻风而动,呼应迅速。

【风飡水宿】 在风中吃饭,在水上住宿。形容行旅的艰苦。

【风清月白】 见“风清月皎”。

【风清月明】 见“风清月朗”。

【风清月朗】 ①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②比喻品性高洁。

【风清月皎】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

【风清弊绝】 谓社会风气良好,营私舞弊的事情绝迹。

【风情月思】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

【风情月意】 见“风情月思”。

【风情月债】 指男女恋爱的事情。

【风宿水飡】 见“风宿水餐”。

【风宿水餐】 风中住宿,水上吃饭。形容行旅的艰苦。

【风张风势】 犹言装疯卖傻。

【风斯在下】 《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 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风。”谓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后以“风斯在下”比喻超越前贤。

【风云人物】 指得势而言行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风云之志】 宏大高远的心志。

【风云月露】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唯是风云之状。”后即用“风云月露”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风云叱咤】 同“叱咤风云”。

【风云突变】 比喻局势突然发生巨大变化。

【风云际会】 指君臣遇合。

【风云变幻】 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风云变色】 比喻局势的变化巨大。

【风云变态】 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风景不殊】 西晋灭亡后,晋元帝在江南重建晋王朝。过江人士至暇日相邀 饮宴。大将军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见《晋书·王导传》。后即以“风景不殊”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风飧水宿】 同“风飡水宿”。

【风驰雨骤】 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风驰草靡】 见“风行草靡”。

【风驰云走】 形容奔驰疾速。

【风驰云卷】 形容迅速席卷。

【风驰电卷】 同“风驰电掣”。

【风驰电赴】 形容迅速趕赴。

【风驰电逝】 同“风驰电掣”。

【风驰电掣】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风驰电骋】 同“风驰电掣”。

【风驰电击】 形容迅速出击。

【风驰霆击】 见“风驰电击”。

【风雷之变】 据《书·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 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遂以“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风雷火砲】 形容十分急躁。

【风暖日丽】 见“风和日丽”。

【风里杨花】 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风轻云净】 见“风轻云淡”。

【风轻云淡】 微风轻柔,浮云淡薄。形容天色晴好。

【风僝雨僽】 形容历尽磨难,十分烦恼憔悴。

【风尘之言】 指流言蜚语。

【风尘之会】 谓战乱之际。

【风尘之声】 见“风尘之言”。

【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

【风尘之惊】 见“风尘之警”。

【风尘外物】 见“风尘表物”。

【风尘表物】 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

【风尘物表】 见“风尘表物”。

【风尘仆仆】 形容旅途奔波、辛苦劳累的样子。

【风调雨顺】 ①指风雨适合农时。②指寺庙山门两旁所塑的四天王。

【风树之悲】 同“风木之悲”。

【风餐水宿】 同“风飡水宿”。

【风餐雨宿】 在风中进餐,在雨中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风餐露宿】 在风中进餐,在露水下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风举云飞】 见“风举云摇”。

【风举云摇】 ①凭借风云飞腾而上。②比喻飞黄腾达。

【风兴云蒸】 见“风起云蒸”。

【风激电飞】 形容势猛。

【风激电骇】 见“风激电飞”。

【风环雨鬓】 见“风鬟雨鬓”。

【风声鹤唳】 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淝水,谢玄等率 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兵大败,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

【风樯阵马】 ①乘风的帆船,临阵的战马。形容行进迅速,气势雄伟。②比 喻文笔遒劲。

【风栉雨沐】 谓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风檐寸晷】 谓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

【风烛残年】 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风檐刻烛】 同“风檐寸晷”。

【风靡一世】 同“风行一世”。

【风靡一时】 同“风行一时”。

【风靡云涌】 见“风起云涌”。

【风靡云蒸】 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相继出现。

【风潇雨晦】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 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风驱电扫】 形容像刮风、闪电那样迅速驰赴和扫除。

【风驱电击】 见“风驰电击”。

【风鬟雨鬓】 ①形容妇女头发蓬松散乱。②形容女子头发美丽。

【风鬟雾鬓】 ①形容女子头发美丽。②形容女子的头发蓬松散乱。

【飏汤止沸】 语本《汉书·枚乘传》:“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 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指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后遂以“飏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飘瓦虚舟】 《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又《山木》:“方 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后遂以“飘瓦虚舟”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飘茵落溷】 见“飘茵堕溷”。

【飘茵堕溷】 《梁书·儒林传·范缜》:“子良(竟陵王萧子良)问曰:‘ 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后遂以“飘茵堕溷”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飘茵随溷】 见“飘茵堕溷”。

【飘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急雨】 同“飘风暴雨”。

【飘风过耳】 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飘风暴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飘风骤雨】 同“飘风暴雨”。

【飘洋航海】 同“飘洋过海”。

【飘洋过海】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飘萍浪迹】 飘泊无定。

【飘萍断梗】 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飘蓬断梗】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折断了的植物断茎。比喻到处飘泊, 行踪无定。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飘樊落溷】 见“飘籓坠溷”。

【飘籓坠溷】 同“飘茵堕溷”。

【飘飘欲仙】 ①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 ②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飙发电举】 形容声势迅猛。

【飙举电至】 形容声势迅猛。

【音信杳无】 没有一点消息。

【音容笑貌】 说话的声音,谈笑的神态。常用作怀念之词。

【韶颜稚齿】 谓年轻而容貌美好。

【响和景从】 见“响答影随”。

【响遏行云】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

【响答影随】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响彻云表】 见“响彻云霄”。

【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

【响彻云霄】 形容声音响亮高昂,能穿透云层。

【首下尻高】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首足异处】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

【首尾相连】 见“首尾相继”。

【首尾相援】 谓前后互相照应。

【首尾相卫】 喻互相援救。

【首尾相应】 ①《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应”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②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首尾相继】 前后连接不断。

【首屈一指】 屈指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因以“首屈一指”表示第一,居 首位。

【首施两端】 见“首鼠两端”。

【首善之地】 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

【首善之区】 见“首善之地”。

【首当其冲】 处在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首鼠两端】 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貌。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 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颜师古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绝也。”后遂以“韦编三绝”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韩海苏潮】 见“韩潮苏海”。

【韩寿分香】 见“韩寿偷香”。

【韩寿偷香】 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午见而悦之,使侍婢 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寿。充僚属闻寿有奇香,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其事,遂以女妻寿。见《晋书·贾谧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偷香”为男女暗中通情的典故。

【韩潮苏海】 亦作“韩海苏潮”。谓唐韩愈和宋苏轼的文章如潮如海,气势 磅■,波澜壮阔。

【韩卢逐】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 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冈者五,兔极於前,犬疲於後,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同,狡兔名。”后以“韩卢逐”比喻争强斗胜。

【韩獹逐塊】 古代骏犬韩卢追逐土塊。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

【韫椟而藏】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韬戈卷甲】 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

【韬戈偃武】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韬光用晦】 同“韬光养晦”。

【韬光俟奋】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韬光晦迹】 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

【韬光晦迹】 见“韬光晦迹”。

【韬光灭迹】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光养晦】 谓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韬光隐晦】 同“韬光养晦”。

【韬光隐迹】 同“韬光晦迹”。

【韬光敛彩】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韬光敛迹】 同“韬光晦迹”。

【韬光韫玉】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韬形灭影】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韬迹隐智】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韬神晦迹】 谓隐藏踪迹。

【韬晦之计】 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

【韬晦待时】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韬声匿迹】 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

【韬曜含光】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

【飞土逐肉】 见“飞土逐害”。

【飞土逐害】 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飞文染翰】 翰,毛笔。染翰,以笔蘸墨。谓挥笔疾书;撰写文章。

【飞米转刍】 犹言飞刍挽粟。

【飞沙走石】 沙土飞扬,石塊滚动。形容风力迅猛。

【飞沙走砾】 沙土飞扬,小石塊滚动。形容风势猛烈。

【飞沙扬砾】 见“飞沙走砾”。

【飞灾横祸】 意外的灾祸。

【飞来横祸】 意想不到的灾祸。

【飞砂走石】 见“飞沙走石”。

【飞砂扬砾】 见“飞沙走砾”。

【飞砂转石】 同“飞沙走石”。

【飞殃走祸】 同“飞来横祸”。

【飞珠溅玉】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飞针走线】 见“飞针走线”。

【飞刍挽粟】 同“飞刍輓粟”。

【飞刍輓粟】 谓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輓粒】 同“飞刍輓粟”。

【飞刍輓粟】 谓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輓粮】 同“飞刍輓粟”。

【飞刍转饷】 同“飞刍輓粟”。

【飞流短长】 散布谣言,恶意中伤。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飞黄腾达】 见“飞黄腾踏”。

【飞黄腾踏】 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飞鸟依人】 形容可亲可爱的样子。

【飞扬跋扈】 ①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②骄横放肆。

【飞云掣电】 形容非常迅速。

【飞短流长】 见“飞流短长”。

【飞禽走兽】 飞翔的鸟,奔走的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飞苍走黄】 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飞蛾投火】 晋支昙谛《赴火蛾赋》:“悉达有言曰:‘愚人贫身,如蛾投 火。’诚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烛耀庭宇,灯朗幽房,纷纷群飞,翩翩来翔,赴飞焰而体燋,投煎膏而身亡。”后多以“飞蛾投火”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火】 比喻不惜牺牲而有所作为,或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焰】 见“飞蛾赴火”。

【飞蛾赴烛】 见“飞蛾赴火”。

【飞蛾扑火】 见“飞蛾投火”。

【飞觥走斝】 指宴饮的酒器。

【飞觥献斝】 频频传杯。

【飞谋钓谤】 亦作“飞谋荐谤”。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

【飞谋荐谤】 见“飞谋钓谤”。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 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飞声腾实】 谓名实俱优。

【飞檐走脊】 同“飞檐走壁”。

【飞檐走壁】 指能飞越屋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飞鸿印雪】 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 鸿踏雪泥。”后因以“飞鸿印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飞鸿雪爪】 见“飞鸿印雪”。

【飞觞走斝】 犹言飞觥献斝。

【飞粮輓秣】 同“飞刍輓粟”。

【飞鹰走犬】 见“飞鹰走狗”。

【飞鹰走狗】 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飞鹰走马】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飞鹰奔犬】 同“飞鹰走狗”。

【飞鸾翔凤】 谓英俊才识之士。

【飜手云覆手雨】 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 何须数。”后因以“飜手云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飜黄倒皁】 犹言颠倒黑白。

【斗牙拌齿】 犹言斗口齿。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

【斗而铸兵】 见“斗而铸锥”。

【斗而铸锥】 临打仗才去制造武器。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斗色争妍】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斗志昂扬】 斗争意志高昂。

【斗怪争奇】 谓以奇怪取胜。

【斗美讠夸丽】 谓比赛美丽以争胜。

【斗脣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斗媚争妍】 竞相比赛妩媚艳丽。

【斗霜傲雪】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斗鸡走犬】 同“斗鸡走狗”。

【斗鸡走狗】 鸡与鸡相搏斗,狗与狗相竞走。古代的赌博游戏。

【斗鸡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斗鸡养狗】 同“斗鸡走狗”。

【斗丽争妍】 竞相比赛艳丽。

【斗艳争妍】 见“斗艳争妍”。

【斗鸡走狗】 见“斗鸡走狗”。

【斗艳争芳】 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

【斗艳争辉】 竞相比赛美丽、焕发容光。

【斗艳争妍】 亦作“斗艳争妍”。竞相比赛艳丽。

【閧堂大笑】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阋墙谇帚】 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皦短心长】 同“发短心长”。

【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发上冲冠】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发指眦裂】 见“发指眦裂”。

【发指眦裂】 头发上竖,眼眶欲裂。为极度愤怒状。语本《吕氏春秋·必己》: “孟贲瞋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

【发指眦裂】 见“发指眦裂”。

【发怒冲冠】 同“发上冲冠”。

【发短心长】 ①谓年虽老而计虑深长。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齐侯回 於莒,卢浦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②谓年华已逝而心未衰。

【发踊冲冠】 同“发上冲冠”。

【马入华山】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马工枚速】 谓汉司马相如、枚皋二人为文,一工一速。

【马上功成】 犹言马上得天下。

【马上房子】 谓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马上看花】 犹言走马看花。

【马上得天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不解鞍】 同“马不停蹄”。

【马中关五】 犹言鲁鱼亥豕。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 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马牛襟裾】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马毛蝟磔】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蝟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去马归】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 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耳东风】 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

【马仰人翻】 形容混乱或忙乱不堪的样子。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

【马如游鱼】 同“马如游龙”。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 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足车尘】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马角乌头】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 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

【马到功成】 见“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马咽车阗】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放南山】 见“马入华山”。

【马革盛尸】 见“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见“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亦作“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 于战场。于战场。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马前泼水】 元杂剧《渔樵记》写汉硃买臣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 羞之,求去。后买臣拜太守,妇要求复婚,买臣泼水于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首是瞻】 古代作战时,士兵看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服从指挥或乐 于追随别人行动。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预注:“言进退从己。”

【马首欲东】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 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马浡牛溲】 见“马勃牛溲”。

【马鹿易形】 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 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迹蛛丝】 同“蛛丝马迹”。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 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瘦毛长】 比喻人穷志短。

【马尘不及】 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马齿徒长】 见“马齿徒增”。

【马齿徒增】 《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 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马迟枚疾】 见“马工枚速”。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冯河暴虎】 犹言暴虎冯河。

【冯生弹铗】 见“冯驩弹铗”。

【冯唐白首】 同“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 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 能再做官了。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因以“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冯唐头白】 同“冯唐易老”。

【冯驩弹铗】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 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于是冯全心为孟尝君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冯驩弹铗”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

【驭凤骖鹤】 驾凤骑鹤。指仙道飞升。

【驰志伊吾】 《後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 志驰於伊吾之北矣。”伊吾,今新疆哈密。后因以“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驰风骋雨】 犹言乘风驾雨。

【驰高鹜远】 犹言好高骛远。

【驰魂宕魄】 形容振撼心灵。

【驰魂夺魄】 见“驰魂宕魄”。

【驰声走誉】 名声传扬。

【驳瑕指■】 指斥缺点。

【驷之过隙】 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 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

【驷之过蠙】 见“驷之过隙”。

【驷不及舌】 言已出口,驷马亦难追回。谓说话当慎重。

【驷马不追】 见“驷马难追”。

【驷马仰秣】 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 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驷马莫追】 见“驷马难追”。

【驷马轩车】 见“驷马高车”。

【驷马高车】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 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车”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马的高车。常表示地位显赫。

【驷马高门】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 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驷马高盖】 见“驷马高车”。

【驷马难追】 比喻已说的话,难于收回;既成的事实,不能挽回。

【驹光过隙】 谓光阴易逝。

【驹留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孔颖达疏: “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后因以“驹留空谷”喻贤人在野。

【驹窗电逝】 喻光阴迅逝。

【驻红却白】 谓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驻颜益寿】 保持容颜不衰老而增长寿命。

【驽马十舍】 见“驽马十驾”。

【驽马十驾】 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 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驽马铅刀】 劣马钝刀。比喻平庸之才。铅,同“铅”。

【驽马恋栈豆】 比喻庸人目光短浅,顾惜眼前小利。栈豆,马槽中的豆料。

【驾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驾肩接迹】 见“驾肩接武”。

【驾轻就熟】 语本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 造父为之先後也。”后用以比喻对所办的事情很熟悉,做起来很轻快。

【驾雾腾云】 犹言腾云驾雾。

【驾鹤西游】 死的婉称。

【驾鹤成仙】 死的婉称。

【骀背鹤发】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骂天扯地】 见“骂天咒地”。

【骂天咒地】 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

【骆驿不绝】 犹言络绎不绝。

【骇人视听】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骇人闻见】 见“骇人视听”。

【骇人闻听】 见“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心动目】 犹言惊心动目。

【骇目振心】 见“骇目惊心”。

【骇目惊心】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骇状殊形】 犹言奇形怪状。

【骇浪惊涛】 犹言惊涛骇浪。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骈拇枝指】 ①《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成 玄英疏:“骈,合也,大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后以比喻多馀无用之物。②形容重叠并连的物体。

【骈枝俪叶】 谓偶句俪辞。

【骈肩接迹】 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足】 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迹】 形容人多拥挤。

【骈肩累迹】 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踵】 同“骈肩累迹”。

【骈肩叠迹】 同“骈肩累迹”。

【骈门连室】 形容为数众多。

【骈首就死】 同“骈首就戮”。

【骈首就逮】 见“骈首就系”。

【骈首就僇】 同“骈首就戮”。

【骈首就戮】 一并被杀。

【骈首就系】 一并被拘禁。

【骈兴错出】 谓不断涌现。

【骋耆奔欲】 谓随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骋嗜奔欲】 见“骋耆奔欲”。

【騃女痴男】 指迷恋于情爱的男女。

【騃女痴兒】 见“騃女痴男”。

【騃童钝夫】 指愚昧笨拙的人。

【骏波虎浪】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骏骨牵盐】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后以“骏骨牵盐”谓才华遭到抑制。

【骐骥困盐车】 犹言骥伏盐车。

【骑上扬州鹤】 同“骑鹤上扬州”。

【骑牛觅牛】 见“骑驴觅驴”。

【骑牛读汉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 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以“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骑者善堕】 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致意外的 失败。语出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骑虎难下】 比喻行事虽遇困难,然迫于大势而不可能中止。语本《晋书· 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骑马找马】 见“骑马寻马”。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骑扬州鹤】 同“骑鹤上扬州”。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骑鹤上扬】 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 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骑鹤上维扬】 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更扬州】 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 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扬州】 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维扬】 同“骑鹤上扬州”。

【骑驴吟灞上】 同“骑驴索句”。

【骑驴风雪中】 同“骑驴索句”。

【骑驴索句】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 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骑驴倒堕】 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 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骑驴觅驴】 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

【骑曹不记马】 《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后以“骑曹不记马”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骚人逸客】 同“骚人墨客”。

【骚人雅士】 同“骚人墨客”。

【骚人词客】 同“骚人墨客”。

【骚人墨士】 同“骚人墨客”。

【骚人墨客】 指风雅的文人。

【骚翁墨客】 同“骚人墨客”。

【骚情赋骨】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驱羊战狼】 喻以弱击强。

【驱雷掣电】 比喻神通广大。

【驱雷策电】 见“驱雷掣电”。

【驱霆策电】 比喻迅速奔驰。

【骖风驷霞】 谓仙道者云游四方。

【骖鸾驭鹤】 驾驭鸾凤仙鹤。喻成仙。

【惊才风逸】 谓惊人的才华如风飘逸。

【惊才绝艳】 见“惊才绝艳”。

【惊才绝艳】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惊弓之鸟】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 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舆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惊天地泣鬼神】 天地震动,连鬼神也感动得流泪。形容非常惊人和感人。

【惊天动地】 ①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②形容音响洪亮。③ 犹言大惊小怪。

【惊心吊魄】 见“惊心动魄”。

【惊心吊胆】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惊心怵目】 同“惊心骇瞩”。

【惊心破胆】 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惊心眩目】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惊心动魄】 ①谓扣人心弦,激动人心。②谓令人十分惊惶恐惧。

【惊心悼胆】 见“惊心吊胆”。

【惊心丧魄】 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

【惊心裂胆】 见“惊心破胆”。

【惊心悲魄】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惊心夺目】 谓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惊心惨目】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惊心褫魄】 见“惊心丧魄”。

【惊心骇目】 同“惊心骇瞩”。

【惊心骇神】 谓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惊心骇瞩】 谓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惊世绝俗】 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惊世震俗】 见“惊世骇俗”。

【惊世骇目】 谓使世人见而惊奇。

【惊世骇俗】 亦作“惊世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世俗震惊。

【惊耳骇目】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惊肉生髀】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 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以“惊肉生髀”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惊见骇闻】 见“惊耳骇目”。

【惊采绝艳】 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惊弦之鸟】 见“惊弓之鸟”。

【惊皇失措】 同“惊惶失措”。

【惊风怒涛】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惊风骇浪】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惊神泣鬼】 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惊神破胆】 形容极其恐惧。

【惊起梁尘】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 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惊师动众】 亦作“惊群动众”。惊动众人。

【惊蛇入草】 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惊喜交加】 见“惊喜交集”。

【惊喜交集】 亦作“惊喜交加”。震惊和喜悦交织在一起。

【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惊慌失措】 同“惊惶失措”。

【惊慌无措】 同“惊惶失措”。

【惊惶失措】 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惊惶无措】 同“惊惶失措”。

【惊魂失魄】 同“惊魂丧魄”。

【惊魂动魄】 同“惊魂丧魄”。

【惊魂落魄】 同“惊魂丧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