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下)之 2 —— 计 12,103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欣然自得】 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

【欬唾成珠】 比喻言谈精当,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语本《庄子·秋水》: “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欲速则不达】 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益反损】 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欲益反弊】 犹言欲益反损。

【欲盖而彰】 犹欲盖弥彰。

【欲盖弥彰】 谓想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语本 《左传·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章,同“彰”。

【欲擒故纵】 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放松 一步。

【欲罢不能】 想停止而不可能。

【欲壑难填】 贪欲像深沟一样很难填平。形容贪心太重,难以满足。

【欲壑难填】 欲望像深沟一样很难填平。形容贪得的欲望很大,难以满足。 语本《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款款深深】 谓情意诚挚深切。

【款学寡闻】 谓学问浅、见识少。语出《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 之民也。”

【欺上罔下】 对上欺骗,对下隐瞒。

【欺天罔人】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欺天罔地】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欺世盗名】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语本《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 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上。

【欺软怕硬】 欺负软弱的,惧怕强硬的。

【欹嵚历落】 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

【钦差大臣】 ①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钦差。权力比一般钦差官员大,通 常简称钦使,统兵者称钦帅。②现多指上级机关派来的、握有大权的工作人员(多含讥讽意)。

【歌功颂德】 颂扬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 其德。”

【歌舞昇平】 唱歌跳舞以庆祝太平。含有粉饰太平之意。

【歌声绕梁】 歌声回旋于梁栋间,经久不息。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叹老嗟卑】 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叹为观止】 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 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欧风美雨】 ①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喻欧美的侵略。

【歙漆阿胶】 以胶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安徽歙县之漆;阿胶,山东 东阿县之胶。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欢喜。

【欢忻鼓舞】 见“欢欣鼓舞”。

【欢呼鼓舞】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欢欣鼓舞】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欢迸乱跳】 形容活泼、欢乐之极。

【欢喜冤家】 指似怨恨而实相爱的恋人或夫妻。

【欢声雷动】 形容欢呼的声音很大,像雷响一样。

【欢蹦乱跳】 见“欢迸乱跳”。

【歠菽饮水】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 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殷鉴不远】 谓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该引以为戒。

【殷天蔽日】 染红了天,遮住了太阳。形容仪从之盛。

【杀一利百】 见“杀一砺百”。

【杀一儆百】 亦作“杀一警百”。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

【杀一警百】 见“杀一儆百”。

【杀一砺百】 犹言杀一儆百。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杀人如麻】 形容杀人极多。

【杀人如蒿】 见“杀人如麻”。

【杀人如蓺】 见“杀人如麻”。

【杀人盈野】 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

【杀人越货】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盗匪行为。语本《书·康诰》:“杀 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孔传:“杀人,颠越人,於是以取货利。”

【杀人灭口】 ①谓将人处死。②指为隐瞒真象而杀害知情人的凶恶手段。

【杀身成仁】 指儒家为了“仁”的最高道德准则而不惜舍弃生命。语本《论 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杀身成义】 犹言杀身成仁。

【杀妻求将】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 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

【杀马毁车】 《後汉书·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 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杀气腾腾】 谓杀伐之气很盛。形容气势凶狠。

【杀彘教子】 谓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言行一致。

【杀敌致果】 谓杀敌建功。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 毅。”孔颖达疏:“能杀敌人,是名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乃名为毅,言能强毅以立功。”

【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 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杀鸡为黍】 谓殷勤款待宾客。

【杀鸡骇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杀鸡取卵】 喻贪图眼前微小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

【杀衣缩食】 犹言节衣缩食。

【毁于一旦】 谓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掉。

【毁不危身】 见“毁不灭性”。

【毁不灭性】 儒家丧制。谓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 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宋俞文豹《吹剑录》:“故《儒行》欲毁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尘。”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毁方投圆】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毁家纾国】 见“毁家纾难”。

【毁家纾难】 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 以纾楚国之难。”杜预注:“毁,灭;纾,缓也。”后以“毁家纾难”称不惜捐弃家产、解救国难的行为。

【毁钟为铎】 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

【穀父蚕母】 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

【穀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穀贱伤农】 原指丰年商人抑低粮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后泛指粮价过 低,损害农民的利益。语本《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毅然决然】 形容非常坚定果断。

【毂交蹄劘】 行车交错,马蹄磨削。形容车马来往频繁。

【毂击肩摩】 车毂相击,人肩相摩。形容行人车马来往拥挤。语出《史记· 苏秦列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文人相轻】 谓文人之间相互轻视,彼此不服气。

【文人无行】 谓文人作风不好或品行不端。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客】 见“文人墨士”。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文子文孙】 指周文王的子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 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文子同升】 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 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文不加点】 谓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文不对题】 文章内容与题目不符合。亦指话语与话题不合。

【文以载道】 谓用文章来说明道。道,旧时多指儒家思想。

【文似其人】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文弛武玩】 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文如其人】 文章的风格就像作者本人。

【文身剪发】 见“文身断发”。

【文身翦发】 见“文身断发”。

【文身断发】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 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文君新寡】 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与辞赋家司马相如私奔, 结为夫妇。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文君新寡”、“文君早寡”为年轻女子丧夫寡居的典故。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修身之道和西周的礼乐文章。

【文武全才】 能文能武的全面之才。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文武双全】 犹言文武全才。

【文采风流】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文治武力】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文宗学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文房四士】 见“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 见“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 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文房四艺】 指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 指笔、墨、纸、砚。

【文星高照】 比喻文运亨通。

【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 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於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文修武偃】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文风不动】 一点兒也不动。

【文恬武嬉】 谓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不以国事为意。

【文通残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 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文婪武嬉】 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文过其实】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文从字顺】 行文用字,妥帖通顺。

【文章山斗】 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 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文章巨公】 亦作“文章钜公”。文章大家。

【文章钜公】 见“文章巨公”。

【文章宗工】 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文章宗匠】 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文章宿老】 工于文章的老前辈。

【文章钜公】 见“文章巨公”。

【文章经济】 文章和经世济民之才。

【文章憎命】 谓工于为文,而命运多乖。语本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文深网密】 用法严刻,法网严密。

【文搜丁甲】 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期酒会】 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

【文无加点】 见“文不加点”。

【文丝不动】 一点兒也不动。

【文圆质方】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文经武略】 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文经武纬】 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 岁时记·九花山子》。

【文质彬彬】 亦作“文质斌斌”。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 实。②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文质斌斌】 见“文质彬彬”。

【文韬武略】 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文献之家】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文籍先生】 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文觌武匿】 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语本《国语·周语中》: “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文奸济恶】 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文过遂非】 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文过饰非】 掩饰过错。

【斐然成章】 谓富有文彩,文章可观。《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刘宝楠正义:“言弟子居鲁,所学已就,能成文章可观也。”一说,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见何晏《论语集解》。

【斐然向风】 见“斐然乡风”。

【斐然乡风】 翩然地闻风归向。

【斐然乡风】 见“斐然乡风”。

【斐然乡风】 翩然地闻风归向。

【方以类聚】 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

【方足圆■】 见“方趾圆■”。

【方言矩行】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方枘圆凿】 亦作“方枘圜凿”。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 事不能成。

【方枘圜凿】 见“方枘圆凿”。

【方来未艾】 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方桃譬李】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方趾圆■】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

【方滋未艾】 见“方兴未艾”。

【方领矩步】 方形的衣领,规矩适度的步子。指古代儒生的服饰和仪态。亦 借指儒生。语本《後汉书·儒林传序》:“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服方领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又《马援传》:“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嫺雅。”

【方领圆冠】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方头不劣】 倔强不驯。引申为强暴。

【方头不律】 见“方头不劣”。

【方兴未已】 见“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 谓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艾,停止。

【方骖并路】 犹并驾齐驱。

【方凿圆枘】 方形榫眼和圆形榫头。喻两者不相投合。

【於安思危】 居安思危。

【施命发号】 发布号令。

【施衿结褵】 语本《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施号发令】 发布号令。

【施绯拖绿】 形容衣衫不整。

【旅进旅退】 ①一同前进,一同后退。形容行动统一。②犹言随大流。

【旁文賸义】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旁引曲证】 广泛征引,委曲证明。

【旁收博采】 广泛收集采纳。

【旁求博考】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旁见侧出】 ①谓从侧面或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②指头绪纷繁,枝节横生。

【旁若无人】 ①虽有人在侧而视若无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顾别人的态度或 反应。②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

【旁枝末节】 喻不重要。

【旁门小道】 犹旁门左道。

【旁门左道】 指非正统的学术流派或宗教派别。亦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门径。

【旁门外道】 见“旁门左道”。

【旁门邪道】 见“旁门左道”。

【旁指曲谕】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旁通曲鬯】 见“旁通曲暢”。

【旁通曲暢】 亦作“旁通曲鬯”。普遍通达。

【旁推侧引】 从侧面启发引导。

【旁逸横出】 犹言到处出没。

【旁搜博采】 见“旁搜博采”。

【旁搜博采】 广泛搜集采取。

【旁搜远绍】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旁蒐远绍】 见“旁搜远绍”。

【旁摇阴煽】 到处暗中煽动。

【旁敲侧击】 比喻不直接说出本意,而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

【旁徵博引】 大量地引证材料。

【旁观者清】 局外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

【旋生旋灭】 谓产生不久随即消亡。

【旋乾转坤】 谓改天换地,根本扭转局面。

【旋得旋失】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旗布星峙】 犹言星罗棋布。

【旗开得胜】 令旗一扬就获得胜利。极言战争胜利之速。亦比喻事情一开始 就取得成功。

【旗鼓相当】 ①两军对敌;对抗。②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旗帜鲜明】 比喻政治倾向非常明显或态度很明确。

【旗靡辙乱】 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火上加油】 见“火上浇油”。

【火上弄冰】 亦作“火上弄冰凌”。亦作“火上弄冬凌”。亦作“火上弄冻 凌”。①喻事之易成。②喻易于败亡。

【火上添油】 见“火上浇油”。

【火上浇油】 ①比喻于矛盾中增加激化因素,使人更加恼怒,或使事态更加 严重。②喻暴躁。

【火山汤海】 喻艰难危险。

【火中取栗】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 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火妻灰子】 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火冒三丈】 形容十分生气。

【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火急火燎】 犹火烧火燎。

【火耕水种】 犹言火耕水耨。

【火耕水耨】 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烧去杂草,灌水种稻。

【火耕流种】 犹言火耕水耨。

【火眼金睛】 原指孙行者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指人的眼光锐利, 能识别真伪。

【火然泉达】 《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后以“火然泉达”喻形势发展迅猛。

【火尽灰冷】 比喻权势消失。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火热水深】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树琪花】 见“火树银花”。

【火树银花】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 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火烧火燎】 比喻心急如焚。

【火烧眉毛】 ①比喻情势非常急迫。②比喻只顾眼前。常作歇后语。

【灰心丧气】 信心失去,意志消沉。

【灰心丧意】 犹言灰心丧气。

【灰心短气】 见“灰心丧气”。

【灰心槁形】 谓意志消沉,形体枯槁。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 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灰身泯智】 见“灰身灭智”。

【灰身粉骨】 犹言粉身碎骨。

【灰身灭智】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灰飞烟灭】 见“灰飞烟灭”。

【灰飞烟灭】 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

【灰烟瘴气】 喻污浊。

【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灰头土面】 ①佛教语。谓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 ②指面容污秽。

【灰头土脸】 谓面容污秽。

【灰躯糜骨】 犹言粉身碎骨。

【灼见真知】 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

【灸艾分痛】 《宋史·太祖纪三》:“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后因以“灸艾分痛”喻兄弟友爱。

【炒买炒卖】 指就地迅速转手买卖,从中牟利。

【炊沙作饭】 煮沙子作饭。喻徒劳无功,白费气力。

【炊沙作糜】 同“炊沙作饭”。

【炊沙镂冰】 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炊金馔玉】 比喻饮食珍贵,生活极其奢华。

【炊砂作饭】 见“炊沙作饭”。

【炊粱跨卫】 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卫,驴的别名。

【炊鲜漉清】 煮鱼滤酒。

【炊琼爇桂】 煮玉烧桂。比喻物价高昂。

【炙手可热】 接近之便烫手。比喻权势气焰之盛。

【炙冰使燥】 比喻白费气力。

【炙肤皲足】 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炙鸡渍酒】 《後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 注引三国吴谢承《後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谓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旧恩的典实。

【炎凉世态】 见“炎凉世态”。

【炎凉世态】 亦作“炎凉世态”。旧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

【炳如观火】 见“炳若观火”。

【炳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炯炯有神】 目光明亮有神采。

【砲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砲龙烹凤】 见“砲凤烹龙”。

【炫玉贾石】 夸耀石头而当玉卖。比喻伪饰欺世。

【炫巧斗妍】 夸奇竞妙。

【炫异争奇】 谓夸奇斗异。

【炫昼缟夜】 谓李花色白,其光采或照耀于白天,或显现于夜晚。

【炰鳖脍鲤】 珍美的馔食。

【烘堂大笑】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 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烘云托月】 渲染云彩以衬托月亮。本指画月亮的一种方法。后用以比喻从 侧面加以点染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使其更加突出。

【烘云讬月】 见“烘云托月”。

【烈火乾柴】 喻男女欢情甚浓。

【烈火烹油】 形容气氛更加热烈。

【烈火轰雷】 炽烈的火,轰响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

【烈烈轰轰】 ①形容声响巨大或火势旺盛。②形容气魄雄伟或声势浩大。

【乌七八糟】 ①十分杂乱、肮脏。②用于形容可鄙可憎的人或事。v

【乌天黑地】 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乌白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的略语。

【乌有先生】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意为无有其人。

【乌合之众】 形容一时聚集,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乌衣之游】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 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姪’者也。”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乌衣之游”。

【乌衣之游】 见“乌衣之游”。

【乌衣之游】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 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姪’者也。”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乌衣之游”。

【乌衣子弟】 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乌衣门第】 指世家望族。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乌烟瘴气】 见“乌烟瘴气”。

【乌烟瘴气】 亦作“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邪气充斥或社 会黑暗。

【乌焉成马】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 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乌鸟私情】 谓乌鸟反哺之私情。比喻人子的孝思。

【乌帽红裙】 泛指男女。

【乌集之交】 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乌集之众】 犹言乌合之众。

【乌烟瘴气】 亦作“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邪气充斥或社 会黑暗。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头马角】 同“乌白马角”。

【焕然一新】 本作“焕然如新”。谓光彩耀眼,好像新的一样。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后以“焕然一新”形容发出光彩,呈现崭新的面貌或气象。

【焕然如新】 见“焕然一新”。

【烽火连天】 形容战火到处燃烧。

【烹犬藏弓】 犹烹狗藏弓。

【烹狗藏弓】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 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烹龙庖凤】 见“烹龙砲凤”。

【烹龙砲凤】 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 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烹龙煮凤】 见“烹龙砲凤”。

【焚尸扬灰】 见“焚骨扬灰”。

【焚舟破釜】 犹破釜沉舟。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焚林而田】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 顾长远利益。

【焚林而畋】 同“焚林而田”。

【焚林而狩】 同“焚林而田”。

【焚林而猎】 同“焚林而田”。

【焚林竭泽】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焚典坑儒】 见“焚书坑儒”。

【焚枯食淡】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焚骨扬灰】 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焚香顶礼】 犹焚香礼拜。

【焚香扫地】 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焚香膜拜】 见“焚香礼拜”。

【焚香礼拜】 烧香脆拜。表示尊敬服从。

【焚书坑儒】 亦作“焚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 士淳于越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始皇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卢生等又逃亡,始皇怒,在咸阳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焚符破玺】 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焚巢捣穴】 见“焚巢荡穴”。

【焚巢荡穴】 比喻彻底摧毁。

【焚琴煮鹤】 把琴当作柴火烧了去煮白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焚琴鬻鹤】 犹焚琴煮鹤。

【焚膏继晷】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恆兀兀以穷年。”膏, 油脂之属,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焚薮而田】 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焮天铄地】 形容火势炽盛。

【煮豆燃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煮豆燃萁”比喻骨肉相残。

【煮粥焚须】 《新唐书·李勣传》:“扞勣呴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 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后因以“煮粥焚须”喻手足之爱。

【煮鹤焚琴】 犹煮鹤烧琴。

【煮鹤烧琴】 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杀风景之事。

【无一不知】 语本《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 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后以“无一不知”谓全部知晓。

【无一不备】 谓样样齐全。

【无人之地】 见“无人之境”。

【无人之境】 ①指人迹不到的荒野。②无人存在的地方。常用作比喻。

【无人问津】 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无了根蒂】 比喻无所凭依;没有本源。语本《汉书·叙传上》:“徒乐枕 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虖宇宙之外,锐思於豪芒之内。”

【无了无休】 没完没了,没有终了。

【无下箸处】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 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无大不大】 谓极大。

【无大无小】 ①无论大小。谓举国上下。②不分年长年幼、辈份大辈份小。

【无千待万】 见“无千无万”。

【无千无万】 谓不计其数;极多。

【无天於上,无地於下】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 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後,无敌於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敌於前,无主於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无天无日】 犹言不见天日。

【无中生有】 ①道教语。谓万有生于无。语本《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 有生於无。”王弼注:“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於无也。”②谓凭空编造。

【无毛大蟲】 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凶恶之物。

【无父无君】 孟轲斥责墨翟、杨硃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无方之民】 古谓不知礼法的人。

【无孔不入】 ①遇空隙就钻进去。②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

【无孔不钻】 比喻善于钻营。

【无以复加】 不能再增加。谓已至极限。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敝 邑有亡,无以加焉。”

【无以塞责】 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无巧不成书】 形容事情十分巧合。

【无巧不成话】 同“无巧不成书”。

【无功而禄】 见“无功受禄”。

【无功受禄】 ①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语出《诗·魏风·伐檀序》:“在位 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②泛指不出力而接受报酬。

【无可不可】 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 至极。

【无可比伦】 没有可以相比的。

【无可比象】 没有什么可与譬比。

【无可比拟】 见“无可比象”。

【无可名状】 没法形容。

【无可如何】 没有什么办法。

【无可奈何】 亦作“无可柰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 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①毫无办法,只能任花飘落。比喻大好春光即将消逝。 ②比喻某种力量或势力无可挽回地没落。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无可柰何】 见“无可奈何”。

【无可厚非】 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无可救药】 病情危急,无药可治。常比喻人情事势等败坏到无法挽救。

【无可置喙】 犹言没话可说。

【无可置疑】 确凿不容怀疑。

【无可置辩】 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无可讳言】 没有什么可以忌讳掩饰的。

【无平不颇】 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

【无兄盗嫂】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 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无乎不可】 犹无可无不可。谓听任。

【无用武之地】 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无冬无夏】 谓不分寒暑。

【无冬历夏】 谓一年到头。

【无出其右】 无人能超过他。语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 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颜师古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

【无地可容】 ①犹言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②犹言无处栖身。形 容处境窘迫。

【无地自厝】 犹无地自容。

【无地自容】 没有地方藏身。多以形容羞愧至极或处境窘迫。

【无地自处】 犹无地自容。

【无有伦比】 没有比得上。

【无休无了】 见“无了无休”。

【无任之禄】 谓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

【无名小卒】 ①不出名的小兵。②泛指没有名望、不受重视的人。

【无名小辈】 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无名之师】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无名之璞】 见“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 “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无名火气】 见“无名火”。

【无名英雄】 指献身于伟大事业而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人物。

【无衣之赋】 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 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无妄之灾】 见“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 人之灾。”谓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诬遭灾。后称平白无故受害为“无妄之灾”。

【无妄之忧】 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省。比喻没有条件办的事。

【无如之何】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无如之奈】 犹无如之何。

【无如奈何】 无可奈何。

【无形之罪】 犹言莫须有之罪。

【无形无影】 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无束无拘】 见“无拘无束”。

【无足重轻】 同“无足轻重”。

【无足轻重】 不足以影响事物的轻重。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无私之光】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 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无私有意】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无私有弊】 谓本无私弊却处于被猜疑的境地。

【无何有之乡】 ①指空无所有的地方。②多用以指空洞而虚幻的境界或梦境。

【无何有乡】 无何有之乡。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无拘无缚】 同“无拘无束”。

【无拘无碍】 没有拘束,没有阻碍。形容悠然自得。

【无其奈何】 犹言无可奈何。

【无其伦比】 同“无与伦比”。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比喻没事不上门。三宝殿,泛指佛殿。

【无事生非】 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

【无事生事】 犹言无事生非。

【无奇不有】 什么希奇的事物都有。

【无明无夜】 犹言不分昼夜。

【无明业火】 指怒火。

【无知妄作】 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无依无靠】 没有任何依靠。形容孤苦伶仃。

【无的放矢】 没有目标乱放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目标,不看对象。

【无往不克】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

【无往不复】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无往不胜】 见“无往不克”。

【无所不及】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无所不可】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无所不用其极】 ①谓无处不用尽心力。②没有什么极端的手段不使出来。

【无所不包】 没有不包括在内的。

【无所不在】 犹言到处都存在。

【无所不有】 什么都有。

【无所不至】 ①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贬词。②无处不到。 极言所到之广。③犹言无微不至。极言其周到。

【无所不作】 见“无所不为”。

【无所不知】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无所不容】 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无所不通】 没有不通达的;没有不通晓的。

【无所不能】 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谓神通广大。

【无所不备】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无所不为】 什么事都干得出。多含贬义。

【无所不尽其极】 犹言竭尽其所有。

【无所不晓】 见“无所不知”。

【无所可否】 不赞同也不反对。

【无所用之】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无所用心】 不动脑,什么都不关心、不思考。

【无所回避】 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

【无所作为】 ①不须着意做作。②谓安于现状,不想作出什么成绩。

【无所忌惮】 见“无所畏惮”。

【无所忌讳】 没有什么顾虑。

【无所事事】 什么事也干不了;什么事也不干。

【无所依归】 没有依靠和归宿。

【无所畏忌】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无所畏惮】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无所畏惧】 没有什么惧怕的,什么都不怕。

【无所重轻】 没有什么重要。

【无所施其伎】 见“无所施其技”。

【无所施其技】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

【无所容心】 不在意,不留意。

【无所措手】 见“无所错手足”。

【无所措手足】 见“无所错手足”。

【无所適从】 不知跟从谁才好。常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

【无所错手足】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顾忌】 没有什么顾虑和惧怕。

【无所顾惮】 见“无所顾忌”。

【无服之丧】 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无服之殇】 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无咎无誉】 谓无过恶可言,亦无良善足称。

【无法无天】 目无法纪,不顾天理。形容肆意妄为,毫无顾忌。

【无官一身轻】 谓卸去官职或不当官反而轻松自在。

【无空不入】 见“无孔不入”。

【无毒不丈夫】 旧谓不心狠手辣就不成为大丈夫。

【无故呻吟】 犹言无病呻吟。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

【无相无作】 ①佛教语。谓弃绝众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务空言。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无背无侧】 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无思无虑】 无所用心,无所忧虑。语出《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 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无幽不烛】 黝暗处无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隐微。

【无风不起浪】 比喻事出有因。

【无风生浪】 见“无风起浪”。

【无风作浪】 见“无风起浪”。

【无风起浪】 原为佛教语。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 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后多用以喻平白无故地生出是非;凭空引起事端。

【无风扬波】 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

【无计可奈】 同“无计奈何”。

【无计可施】 想不出对策;没有对付的办法。

【无计奈何】 谓无法可施。语本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 乱红飘过秋塘外。”

【无计所奈】 同“无计奈何”。

【无迹可求】 见“无迹可寻”。

【无迹可寻】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谓处事为文不著痕迹。

【无施不可】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无施不效】 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无洞掘蟹】 比喻无事生非,故意找岔子。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 “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无根无蒂】 见“无了根蒂”。

【无时无刻】 时时;不间断。

【无倚无靠】 同“无依无靠”。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指导而自能通晓。语本唐贾岛《送贺兰上人》 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讠夸。”

【无般不识】 犹百般,用尽方法。

【无病呻吟】 ①没有疾病而发出呻吟声。②常以“无病呻吟”讽喻文辞之矫 揉作态。③以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