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上三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 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颊上三毫】 同“颊上三毛”。
【颓垣败井】 犹言颓垣废井。
【颓垣败壁】 犹言颓垣废井。
【颓垣废井】 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颓垣废址】 犹言颓垣废井。
【颓垣断堑】 犹言颓垣废井。
【颖脱而出】 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 全部显现出来。
【题名道姓】 犹言指名道姓。谓对人不尊敬。
【颜丹鬓绿】 见“颜丹鬓绿”。
【颜骨柳筋】 见“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 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颜精柳骨】 见“颜筋柳骨”。
【额手相庆】 见“额手称庆”。
【额手称颂】 同“额手称庆”。
【额手称庆】 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庆幸。
【额外主事】 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 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额蹙心痛】 极度忧愁伤心貌。
【颠三倒四】 形容神智不清或说话、做事没有次序,错误百出。
【颠毛种种】 语本《左传·昭公三年》:“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杜 预注:“种种,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复为害。”后因以“颠毛种种”谓衰老。
【颠仆流离】 同“颠沛流离”。
【颠斤播两】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颠衣到裳】 同“颠倒衣裳”。到,通“倒”。
【颠沛流离】 动荡不安,四处流浪,困顿窘迫。
【颠来倒去】 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颠来播去】 见“颠来簸去”。
【颠来簸去】 连续、反覆地颠簸。
【颠脣簸嘴】 谓搬弄口舌。
【颠倒衣裳】 ①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 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②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
【颠倒黑白】 语本《楚辞·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王逸注:“世以浊为清也;俗人以愚为贤也。”后世多作“颠倒黑白”,形容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颠乾倒坤】 使天地颠倒。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颠扑不破】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言论、学说牢固可靠,不可推翻、 驳倒。
【颠扑不磨】 见“颠扑不破”。
【颠簸不破】 同“颠扑不破”。
【颠鸾倒凤】 ①比喻颠倒失次。②比喻男女交欢。
【顾小失大】 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顾犬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后因以“顾犬补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
【顾左右而言他】 谓避开本题,看看两旁的人而谈别事。形容支吾其词,无 法应对。
【顾而言他】 见“顾左右而言他”。
【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失了那个。形容未能全面照顾。
【顾曲周郎】 ①指三国吴周瑜。②借指通晓或爱好音乐、戏曲的人。
【顾全大局】 照顾整个局面,使之不受损害。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含义。
【顾盼生姿】 左右环视,目光精彩动人。
【顾盼生辉】 同“顾盼生姿”。
【顾盼自雄】 形容得意忘形的情态。语出《宋书·范晔传》:“跃马顾盼, 自以为一世之雄。”
【顾盼自豪】 见“顾盼自雄”。
【顾盼多姿】 见“顾盼生姿”。
【顾盼神飞】 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顾後瞻前】 同“瞻前顾後”。
【顾前不顾後】 见“顾头不顾尾”。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 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顾影自怜】 ①顾望身影,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处境孤苦,潦倒失意。②转 过头看着影子也自觉可爱。多谓自矜其美;自我欣赏。语出《初学记》卷二七引南朝梁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
【顾影弄姿】 回看自己的形影,装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姿色。
【顾头不顾尾】 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
【显山露水】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显姓扬名】 谓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显祖扬名】 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
【显祖扬宗】 谓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
【显祖荣宗】 见“显祖扬宗”。
【显微阐幽】 语出《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孔颖达疏:“而微显阐幽者,阐,明也。谓微而之显,幽而阐也。”后因以“显微阐幽”谓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
【显亲扬名】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后以“显亲扬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面不改色】 见“面不改容”。
【面不改容】 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面引廷争】 同“面折廷争”。
【面北眉南】 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面目一新】 谓改变原样,呈现新貌。
【面目可憎】 形容人的容貌使人厌恶。
【面目全非】 ①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②形容事物变化很大。
【面争庭论】 同“面折庭争”。
【面色如土】 见“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面如灰土】 同“面如土色”。
【面如死灰】 见“面若死灰”。
【面如冠玉】 《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 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比喻男子徒有其表。后多以“面如冠玉”形容男子的美貌。
【面如傅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硃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面折廷争】 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
【面折廷诤】 见“面折廷争”。
【面折庭争】 见“面折廷争”。
【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面命耳提】 同“耳提面命”。
【面朋口友】 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面面皆到】 见“面面俱到”。
【面面相看】 见“面面相觑”。
【面面相睹】 同“面面相觑”。
【面面相窥】 同“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 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面面俱到】 谓各方面都照顾到,十分周全。亦指虽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 不突出。
【面面俱圆】 同“面面俱到”。
【面面圆到】 见“面面俱到”。
【面面厮觑】 见“面面相觑”。
【面是心非】 谓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面是背非】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面红耳赤】 ①语本《硃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头红 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后通作“面红耳赤”。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②借指争吵。
【面红耳热】 见“面红耳赤”。
【面红面赤】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面红面绿】 见“面红面赤”。
【面红颈赤】 见“面红耳赤”。
【面授机宜】 谓当面布置应付局面的策略和办法。
【面黄肌瘦】 谓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常形容病态。
【面无人色】 ①《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 气自如,益治军。”後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②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面谀背毁】 见“面誉背毁”。
【面壁磨■】 《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 院,常日坐禅……师乃取一■,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后因以“面壁磨■”比喻事不能成功。
【面缚衔璧】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 罪。
【面缚舆榇】 语本《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 榇。”杜预注:“缚手于後,唯见其面……榇,棺也。将受死,故衰绖。”后因以“面缚舆榇”谓双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极刑。
【面墙而立】 指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习。
【面谩腹诽】 谓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面誉背非】 见“面誉背毁”。
【面誉背毁】 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靦颜事仇】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骨化形销】 谓死亡。
【骨化风成】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骨肉未寒】 犹言尸骨未寒。指人刚死不久。
【骨肉相连】 比喻关系极密切。
【骨肉相残】 比喻自己人相互残害。
【骨软肉酥】 见“骨软筋酥”。
【骨软筋麻】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骨软筋麻】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骨软筋酥】 形容极其害怕。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 见“骨瘦如柴”。
【骨瘦形销】 形容瘦削到极点。
【骨鲠在喉】 鱼、肉等的小骨卡在喉咙里。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
【骨腾肉飞】 ①形容奔驰腾跃极其迅速。②形容神魂颠倒。
【髀肉复生】 谓因久不骑马,大腿上肉又长起来了。《三国志·蜀志·先主 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作“髀肉复生”。后因以“髀肉复生”为自叹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之辞。
【体大思精】 规模宏大,构思精密。多指著作、设计规划等。
【体物缘情】 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体恤入微】 同“体贴入微”。
【体规画圆】 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体国经野】 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 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体贴入妙】 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体贴入微】 ①同“体贴入妙”。②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周到。
【体无完皮】 同“体无完肤”。
【体无完肤】 ①全身没有一塊完好的皮肤。②比喻被责骂得很厉害,或被批 驳得一无是处。
【香车宝马】 华美的车马。
【香草美人】 ①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 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②称《离骚》之辞。
【香消玉减】 形容女子消瘦憔悴。
【香消玉损】 见“香消玉碎”。
【香消玉碎】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殒】 见“香消玉碎”。
【香象渡河】 喻大乘菩萨修证。《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如恆河水, 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后因以“香象渡河”比喻证道的深刻。亦用以比喻诗文精美透彻。
【香象绝流】 见“香象渡河”。
【香闺绣阁】 旧指女子的内室。
【香轮宝骑】 见“香车宝马”。
【香药脆梅】 果脯名。
【馨香祷祝】 语本《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后以“馨 香祷祝”表示真诚期望。
【鬼工雷斧】 同“鬼斧神工”。
【鬼功神力】 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鬼出神入】 见“鬼出电入”。
【鬼出电入】 形容变幻莫测。
【鬼吒狼嚎】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鬼形怪状】 犹言奇形怪状。
【鬼抓狼嚎】 同“鬼哭神号”。
【鬼使神差】 喻事出意外,不由自主,好像暗中有鬼神支配着一般。
【鬼斧神工】 形容技能精巧,非人工所能。
【鬼刻神劖】 犹言鬼斧神工。
【鬼泣神号】 同“鬼哭神号”。
【鬼泣神嚎】 同“鬼哭神号”。
【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鬼鬼祟祟】 形容行为诡秘,不光明正大。
【鬼计百端】 见“鬼计多端”。
【鬼计多端】 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鬼迷心窍】 喻因迷恋某种事物而认识不清,思维能力削弱。
【鬼神不测】 见“鬼神莫测”。
【鬼神莫测】 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鬼哭天愁】 形容悲惨凄凉。
【鬼哭神愁】 形容惊恐忧愁。
【鬼哭神嚎】 同“鬼哭神号”。
【鬼哭神号】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鬼哭神惊】 形容极度惊恐。
【鬼哭狼嗥】 ①同“鬼哭神号”。②同“鬼哭神号”。
【鬼哭狼嚎】 ①同“鬼哭神号”。②同“鬼哭神号”。
【鬼哭粟飞】 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
【鬼设神使】 谓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成就。
【鬼蜮伎俩】 喻暗中害人的卑劣手段。
【鬼蜮技俩】 见“鬼蜮伎俩”。
【鬼魅伎俩】 见“鬼蜮伎俩”。
【鬼头鬼脑】 形容行为鬼祟,不正派。
【鬼头滑脑】 见“鬼头鬼脑”。
【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鬼瞰高明】 同“鬼瞰其室”。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语出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 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魂亡胆落】 同“魂飞魄散”。
【魂不守宅】 见“魂不守舍”。
【魂不守舍】 亦作“魂不守宅”。谓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
【魂不附体】 ①形容极度恐慌。②形容为情所感,不能自主。③谓人死亡。
【魂不赴体】 同“魂不附体”。
【魂不负体】 同“魂不附体”。
【魂不著体】 同“魂不附体”。
【魂不着体】 同“魂不附体”。
【魂不著体】 同“魂不附体”。
【魂飞目断】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魂飞神丧】 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越】 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 ①形容惊恐万状。②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③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魂飞魄丧】 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荡】 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飏】 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破】 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丧】 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落】 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裂】 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战】 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颤】 同“魂飞魄散”。
【魂耗魄丧】 同“魂飞魄散”。
【魂消魄丧】 ①同“魂飞魄散”。②同“魂飞魄散”。
【魂消魄夺】 同“魂飞魄散”。
【魂消胆丧】 同“魂飞魄散”。
【魂丧神夺】 同“魂飞魄散”。
【魂劳梦断】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魂摇魄乱】 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魂慴色沮】 形容惊恐万状。
【魂惭色褫】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魂销目断】 谓情思凄苦。
【魂销肠断】 见“魂销目断”。
【魂颠梦倒】 犹言神魂颠倒。
【魂飘神荡】 同“魂飞魄散”。
【魂飘魄散】 同“魂飞魄散”。
【魂惊魄惕】 形容十分震惊。
【魂惊魄落】 形容极度惊恐。
【魂惊胆落】 形容惊恐万分。
【魂惊胆颤】 形容惊恐万分。
【魆风骤雨】 犹暴风骤雨。
【魄消魂散】 同“魂飞魄散”。
【魄散魂飞】 同“魂飞魄散”。
【魄散魂消】 同“魂飞魄散”。
【魄散魂飘】 同“魂飞魄散”。
【魄荡魂飞】 同“魂飞魄散”。
【魄荡魂摇】 犹言魂飞魄散。
【魏紫姚黄】 牡丹花的两个名贵品种。
【魏颗结草】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 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魏鹊无枝】 喻贤才无所依存。语本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魑魅罔两】 见“魑魅魍魉”。
【魑魅魍魉】 害人的鬼怪的统称。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兒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食不下咽】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语出唐 韩愈《张中丞传後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食不甘味】 吃东西时感觉不到它的美好滋味。形容心中有事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