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下)之14 —— 计 12,103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赏同罚异】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赏奇析疑】 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以 “赏奇析疑”谓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赏信罚必】 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赏信罚明】 同“赏罚分明”。

【赏高罚下】 见“赏功罚罪”。

【赏善罚恶】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赏善罚否】 见“赏善罚恶”。

【赏劳罚罪】 见“赏功罚罪”。

【赏罚分明】 谓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赏罚信明】 同“赏罚分明”。

【赏罚严明】 同“赏罚分明”。

【赏贤使能】 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赏贤罚暴】 犹赏善罚恶。

【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 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赐墙及肩】 语出《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 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

【质非文是】 谓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语本汉扬雄《法言·吾 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质亻区影曲】 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质疑问难】 谓心存疑问向人提出以求得解答。

【质疑辨惑】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周穷卹匮】 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时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 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趕,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此故事见于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见于《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后世因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赔身下气】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赘食太仓】 谓无功受禄。

【■探隐索】 谓探索事物的奥秘。

【赞口不绝】 见“赞不绝口”。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赃汙狼藉】 同“赃污狼藉”。

【赃污狼藉】 谓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赃污狼籍】 同“赃污狼藉”。

【赃私狼藉】 同“赃污狼藉”。

【赃私狼籍】 同“赃污狼藉”。

【赃官污吏】 犹了贪官污吏。

【赃盈恶贯】 谓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赃货狼藉】 同“赃污狼藉”。

【赃贿狼藉】 同“赃污狼藉”。

【赃贿狼籍】 见“赃贿狼藉”。

【赃秽狼藉】 同“赃污狼藉”。

【见小闇大】 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见仁见智】 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同“智”。后以“见仁见智”谓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见解。

【见死不救】 见到面临死亡威胁或困境的人而不去援救。常比喻冷酷无情。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见危授命】 谓在危难关头,勇于献身。

【见多识广】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谓阅历深,经验多。

【见异思迁】 见“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 亦作“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谓意 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语本《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又见《国语·齐语》。

【见豕负涂】 看见豕伏于道中。语出《易·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 王弼注:“见豕负涂,甚可秽也。”孔颖达疏:“‘离’为文明,‘泽’是卑秽,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秽之物,事同豕而负涂,泥秽莫斯甚矣。”后因以“见豕负涂”喻卑秽污浊。

【见利忘义】 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语出《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 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思义】 看到利益,想到道义。谓以道义为重。

【见事生风】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见事风生】 谓遇事雷厉风行。

【见所不见】 见“见所未见”。

【见所未见】 亦作“见所不见”。见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希 罕。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 逐。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 而顾犬,未为晚也。”

【见怪不怪】 谓遇见怪异现象而不自惊异。

【见怪非怪】 见“见怪不怪”。

【见始知终】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见风使帆】 同“见风使舵”。

【见风使船】 同“见风使舵”。

【见风使舵】 比喻作事无定见,相机行事,随机应变。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见风转舵】 同“见风使舵”。

【见风转篷】 同“见风使舵”。

【见神见鬼】 形容猜疑畏惧的样子。

【见时知几】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见财起意】 见了财物,引起歹念。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见笑大方】 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泛指被内行笑话。常用作谦词。语本 《庄子·秋水》:“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成玄英疏:“方,犹道也。”

【见异思迁】 亦作“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谓意 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语本《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又见《国语·齐语》。

【见景生情】 ①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②犹言随机应变。

【见智见仁】 见“见仁见智”。

【见几而作】 谓事前明察事物细微的变化,抓住有利时机而有所动作。

【见微知著】 谓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语本《韩非 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见义必为】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见义勇为】 谓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 不为,无勇也。”

【见义敢为】 见“见义勇为”。

【见义当为】 见“见义必为”。

【见溺不救】 犹言见死不救。

【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见貌辨色】 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见诮大方】 见“见笑大方”。

【见精识精】 同“见经识经”。

【见惯不惊】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见惯司空】 谓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见鞍思马】 看到马鞍想起马。比喻触类相思。

【见贤思齐】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见噎废食】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见德思齐】 见“见贤思齐”。

【见弹求鸮】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语本《庄 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见弹求鹗】 见“见弹求鸮”。

【见机而作】 同“见几而作”。

【见机行事】 谓看清适当时机灵活地处理事情。

【见钱眼红】 见“见钱眼开”。

【见钱眼开】 谓贪鄙爱财。

【见缝插针】 比喻善于抓紧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

【见猎心喜】 《二程遗书》卷七:“明道(程颢)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 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后以“见猎心喜”比喻旧习难忘,触其所好,便跃跃欲试。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陶篁村》:“乾隆甲寅,春田以新补弟子员入场。先生见猎心喜,意欲重携铅椠。”徐兴业《金瓯缺》第二一章九:“高世宜真所谓是‘见猎心喜’,他一看机会已到,摆一摆手,示意部下休得妄动,惊走了它。”一说,为三国魏曹丕故事。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亦省作“见猎”。

【见羹见墙】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 之幻影于羹。见《後汉书·李固传》。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

【见世生苗】 比喻眼前就会收效得利。

【见素抱朴】 见“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 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

【规天矩地】 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规行矩止】 见“规行矩步”。

【规行矩步】 ①步行端正。喻举动合于礼仪法度。②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 通。

【规言矩步】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规矩准绳】 同“规矩绳墨”。

【规矩绳墨】 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绳墨,木匠画直线所用 的工具。多比喻标准法度。

【规重矩叠】 谓合乎规矩法度。

【规旋矩折】 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

【规贤矩圣】 谓效法圣贤。

【规绳矩墨】 同“规矩绳墨”。

【视人如子】 见“视民如子”。

【视人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下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视日如年】 谓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视丹如绿】 看红色就像绿色。形容忧愁迷乱而致眼睛昏花。

【视民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视民如伤】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

【视而不见】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 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视死如生】 见“视死若生”。

【视死如饴】 谓甘心死去。

【视死如归】 把赴死看作如归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多指为了正义,不惜牺 牲。

【视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视死若归】 见“视死如归”。

【视死犹归】 见“视死如归”。

【视同一律】 同等看待。

【视同兒戏】 把重大的事情看作小孩子做游戏。形容极不严肃,十分随便。

【视同陌路】 见“视若路人”。

【视同拱璧】 看作两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贵。

【视同秦越】 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 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

【视如陌路】 见“视若路人”。

【视如草芥】 语本《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后因以“视如草芥”比喻极端轻视。

【视如粪土】 看得如同秽土那样下贱。比喻极端蔑视。

【视若兒戏】 见“视同兒戏”。

【视若无睹】 看见了好像没看见。形容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视若路人】 把亲人或熟人看作陌路人。

【视财如命】 爱惜钱财如同爱惜生命。形容极为贪钱吝啬。

【视为兒戏】 见“视同兒戏”。

【视为畏途】 语本《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 戒也。”后因以“视为畏途”谓把某一处所或事情看得危险、艰难。

【视为寇雠】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视远步高】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视微知著】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视险如夷】 把危险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艰险。

【视险若夷】 见“视险如夷”。

【睹始知终】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睹著知微】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亲上成亲】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亲上做亲】 见“亲上成亲”。

【亲仁善邻】 谓与仁者亲近,与邻邦友好。

【亲仁善邻】 见“亲仁善邻”。

【亲如手足】 亲密得如同兄弟一样。手足,喻兄弟。

【亲冒矢石】 见“亲当矢石”。

【亲密无间】 关系密切,没有丝毫隔阂。语本《汉书·萧望之传赞》:“萧 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亲痛仇快】 亲人痛心,仇人快意。语本汉硃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

【亲当矢石】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亲操井臼】 谓亲自料理家务。

【亲离众叛】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

【觉人觉世】 谓启发世人觉悟。

【览闻辩见】 谓见多识广,能说会道。

【观山玩水】 犹言游山玩水。

【观化听风】 谓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观形察色】 见“观貌察色”。

【观者成堵】 见“观者如堵”。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如垛】 见“观者如堵”。

【观者如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语出《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 圃,盖观者如堵墙。”

【观者如云】 见“观者云集”。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风察俗】 观察国风民俗。

【观眉说眼】 看人家脸色。

【观过知仁】 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语出《 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观隅反三】 犹言举一反三。

【观场矮人】 谓见识浅鄙者。

【观机而作】 见“观机而动”。

【观机而动】 犹言见机而作。

【观釁伺隙】 察看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里丑捧心】 《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 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后以“里丑捧心”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重於泰山】 比喻意义重大。

【重逆无道】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重财轻义】 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重气狥名】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重气轻生】 同“重义轻生”。

【重气轻命】 同“重义轻生”。

【重望高名】 拥有崇高的名望。

【重义轻生】 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财】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谓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重兴旗鼓】 犹言重整旗鼓。

【重三叠四】 形容多次重复。

【重三叠四】 见“重三叠四”。

【重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高山。

【重山衤复水】 谓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重山衤复岭】 谓山峦重叠层接。

【重手累足】 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重生父母】 比喻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重光累洽】 同“重熙累洽”。

【重见天日】 比喻脱离黑暗的处境。

【重足一迹】 同“重足而立”。

【重足一蹟】 见“重足一迹”。

【重足而立】 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重足屏气】 谓畏惧之甚。

【重足屏息】 同“重足屏气”。

【重足累息】 同“重足屏气”。

【重床叠屋】 见“重床叠架”。

【重床叠架】 比喻重复繁多。

【重明继焰】 谓光焰相继,长明不息。

【重岩叠嶂】 见“重岩叠嶂”。

【重岩叠嶂】 同“重峦叠嶂”。

【重金兼紫】 谓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极言荣显。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 紫绶。

【重金袭汤】 谓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重门击柝】 设置重门,击柝(木梆)巡夜。谓警戒森严。

【重门■户】 比喻地多关口屏障,易于防守。

【重垣叠锁】 重复的垣墙,重叠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重珪叠组】 谓世代连续做官。

【重振旗鼓】 见“重整旗鼓”。

【重起炉灶】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重纰貤缪】 谓谬误重出。语本《文选·左思〈魏都赋〉》:“兼重■以 胣缪。”李善注:“言既重其■,而又累其缪也。”

【重纸累札】 谓很多的纸张。

【重理旧业】 见“重温旧业”。

【重规沓矩】 同“重规叠矩”。

【重规累矩】 同“重规叠矩”。

【重规叠矩】 ①谓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②比喻因袭、重复。

【重规袭矩】 同“重规叠矩”。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重葩累藻】 比喻许多华丽的篇章。

【重温旧梦】 比喻重新经历或回忆过去的事情。

【重温旧业】 谓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重睹天日】 见“重见天日”。

【重迹屏气】 见“重足屏气”。

【重熙累洽】 谓前后功绩相继,累世升平。

【重熙累盛】 同“重熙累洽”。

【重熙累叶】 同“重熙累洽”。

【重熙累绩】 同“重熙累洽”。

【重操旧业】 见“重温旧业”。

【重整旗鼓】 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重蹈覆辙】 语出《後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谓又走上翻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以往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重关击柝】 见“重门击柝”。

【重岩叠嶂】 同“重峦叠嶂”。

【重峦衤复嶂】 同“重峦叠嶂”。

【重峦叠嶂】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重峦叠巘】 同“重峦叠嶂”。

【野人奏曝】 《列子·杨硃》:“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仅以过冬。 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纊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因以“野人奏曝”喻指微薄的贡献。

【野人献日】 同“野人奏曝”。

【野心勃勃】 谓对权势名利等的非分的欲望非常强烈。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野草閒花】 ①指野生的花草。②旧时比喻正式配偶以外所狎玩的女子。亦 指娼妓。

【野无遗才】 见“野无遗贤”。

【野无遗贤】 谓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

【野调无腔】 ①谓村野曲调,不成一定的腔调。②比喻言语举止放肆,没有 礼貌规矩。

【野鹤孤云】 见“野鹤閒云”。

【野鹤閒云】 幽闲孤高的鹤和来去无定的云。常用以形容人闲散自由。

【量入计出】 见“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 根据国家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财政原则。始于周朝,历 代因之。后并应用于企业、家庭以至个人。

【量力而行】 估计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事。

【量力而为】 见“量力而行”。

【量力度德】 《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后以 “量力度德”指量度人的能力和德行。

【量才器使】 谓量才使用。

【量才录用】 酌量才能,收录任用。

【量己审分】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量材录用】 见“量才录用”。

【量能授官】 衡量才能,授予相应官职。

【量体裁衣】 ①《南齐书·张融传》:“(太祖)手诏赐融衣曰:‘……今 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后以“量体裁衣”谓比照身材裁制衣裳。②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量枘制凿】 见“量凿正枘”。

【量金买赋】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量金买赋”谓文章价值之高。

【量凿正枘】 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 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足不出户】 亦作“足不逾户”。不出大门一步。谓闭门自守。

【足不出门】 同“足不出户”。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

【足不逾户】 见“足不出户”。

【足不窥户】 同“足不出户”。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谓生活富裕。

【足足有馀】 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足兵足食】 见“足食足兵”。

【足食足兵】 粮食、军备充足。

【足食丰衣】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足音空谷】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足高气强】 见“足高气扬”。

【足高气扬】 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足趼舌敝】 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足智多谋】 智谋很多。形容富于心计和善于料事。

【足踏实地】 犹言脚踏实地。

【足蹈手舞】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足茧手胝】 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足尺加二】 比喻过分、过头。

【距人千里】 形容傲气极大,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馀地。距,通“拒”。 语本《孟子·告子下》:“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距跃三百】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魏雠伤於胸。公欲杀之,而爱其 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雠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后用以谓欢欣之极。

【趾高气扬】 《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 其御曰:‘莫敖(屈瑕字)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战国策·齐策三》:“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后用“趾高气扬”谓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趾踵相接】 形容人数之多。

【趾踵相错】 见“趾踵相接”。

【跋山涉川】 见“跋山涉水”。

【跋山涉水】 亦作“跋山涉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

【跋来报往】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语本《礼记·少仪》:“毋 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跋胡疐尾】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后以“跋胡 疐尾”喻进退两难。

【跋前疐後】 同“跋胡疐尾”。

【跋前踕後】 同“跋胡疐尾”。

【跋前踬後】 同“跋胡疐尾”。

【跋涉山川】 同“跋山涉水”。

【跋扈自恣】 专横强暴,为所欲为。

【跋扈飞扬】 骄横放肆。

【跋扈恣睢】 见“跋扈自恣”。

【跋履山川】 同“跋山涉水”。

【跌宕不羁】 放逸不受拘束。

【跌宕不■】 见“跌宕不羁”。

【跌宕昭彰】 谓文章的气势纵放不拘,文意鲜明。

【跌宕风流】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跌脚捶胸】 见“跌脚搥胸”。

【跌脚绊手】 谓受到阻碍或牵制。

【跌脚搥胸】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跌脚槌胸】 见“跌脚搥胸”。

【跌荡不拘】 见“跌荡不羁”。

【跌荡不羁】 同“跌宕不羁”。

【跌荡风流】 见“跌宕风流”。

【跌弹斑鸠】 谓中弹落地的斑鸠。喻指失意落寞或受挫神伤的人。

【跗萼联芳】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跗萼连晖】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跗萼载韡】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 “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恩义之显亦韡韡然。”孔颖达疏:“言兄弟和睦实强盛而有光晖也……言兄弟相亲则致荣显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跅弛不羁】 放荡不受拘束。

【跅不羁】 同“跅弛不羁”。

【跅幪不羁】 同“跅弛不羁”。

【跅幪不■】 见“跅幪不羁”。

【跅弢不■】 同“跅弛不羁”。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见“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谓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 还是无法脱身。

【跑马观花】 语本唐孟郊《登科後》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不停地走,也能走千里地。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使 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跫响空谷】 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

【跨山压海】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跳梁小丑】 形容猖狂捣乱而没有多大能耐的丑恶之徒。

【路人皆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后以“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用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

【路不拾遗】 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路见不平】 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谓遇见不平的事,挺身出来干涉,为受欺一方打抱 不平。形容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柳墙花】 路旁的柳,墙边的花。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古代一般指妓 女。

【路叟之忧】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 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後,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後绝,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后以“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路绝人稀】 道路阻绝,人烟稀少。

【路远迢迢】 形容路途遥远。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见“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 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路断人稀】 见“路绝人稀”。

【跼天促地】 窘迫无路。

【跼天蹐地】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 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后即以“跼天蹐地”形容惶惧不安貌。②指窘迫无路貌。

【跼地籥天】 惶恐不安貌。

【跼高天蹐厚地】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 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本谓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跼高蹐厚】 见“跼高天蹐厚地”。

【践土食毛】 ①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 毛,谁非君臣?”杜预注:“毛,草也。”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后以“践土食毛”谓蒙受君恩。②泛指起居生活。

【践律蹈礼】 遵循礼法。

【践规踏矩】 犹言循规蹈矩。

【踔厉风发】 ①形容雄辩恣肆;议论纵横。②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踔厉奋发】 见“踔厉风发”。

【踔厉骏发】 见“踔厉风发”。

【踏故習常】 谓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踏破铁鞋】 比喻为找到某样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踣地呼天】 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踞虎盘龙】 犹言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踞■食蛤】 《淮南子·道应训》载,秦始皇时博士卢敖,游于北海,在蒙 穀山上,见一人逃匿于碑阴,踞坐龟壳而食蛤蜊。卢敖见后,自我介绍周行四极,唯北阴未窥,欲与他交朋友而同游历。这人听后,露齿而笑,说宇宙间大得很呢,你才游了一小塊,就说穷观,还差得远呢!“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说着,这人举臂而纵身,跳入云中。后以“踞■食蛤”谓超然脱世,遨游四方。

【蹀躞不下】 谓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踵足相接】 同“踵趾相接”。

【踵武相接】 同“踵趾相接”。

【踵事增华】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 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后以“踵事增华”指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踵接肩摩】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踵迹相接】 同“踵趾相接”。

【踽踽凉凉】 见“踽踽凉凉”。

【踽踽凉凉】 亦作“踽踽凉凉”。①落落寡合貌;狷介貌。②独行貌。

【踽踽独行】 单身行走。

【蹄间三寻】 谓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蹄閒三寻】 见“蹄间三寻”。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蹈火赴汤】 同“蹈汤赴火”。

【蹈火探汤】 同“蹈汤赴火”。

【蹈赴汤火】 同“蹈汤赴火”。

【蹈故習常】 见“蹈常習故”。

【蹈矩循规】 遵守规矩。

【蹈矩循彟】 同“蹈矩循规”。

【蹈矩践墨】 同“蹈矩循规”。

【蹈规循矩】 同“蹈矩循规”。

【蹈常習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常袭故】 见“蹈常習故”。

【蹈汤赴火】 比喻不避艰险。

【蹈锋饮血】 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蹈机握杼】 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蹊田夺牛】 《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以“蹊田夺牛”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蹐地跼天】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 不敢不蹐。”后以“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

【蹇人上天】 典出《後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 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嚣初起兵於天水,後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因以“蹇人上天”、“蹇人升天”比喻不可能之事。

【蹇人升天】 见“蹇人上天”。

【蹇之匪躬】 见“蹇蹇匪躬”。

【蹇视高步】 犹言昂首阔步。

【蹇谔匪躬】 见“蹇蹇匪躬”。

【蹇蹇匪躬】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言 王臣謇謇忠告直谏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直谏诤。蹇,通“謇”。

【蹙金结绣】 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蹙蹙靡骋】 《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后因“ 蹙蹙靡骋”谓局促,无法舒展。

【蹠犬噬尧】 《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 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蹠狗吠尧】 意谓各为其主。

【跷足而待】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 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跷足抗手】 手舞足蹈貌。

【跷足抗首】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躁言丑句】 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踌躇满志】 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跻峰造极】 犹言登峰造极。谓登上山峰绝顶。

【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

【蹑手蹑足】 见“蹑手蹑脚”。

【蹑手蹑脚】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蹑足潜踪】 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蹑脚蹑手】 同“蹑手蹑脚”。

【蹑影潜踪】 见“蹑影藏形”。

【蹑影藏形】 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蹑屩担簦】 同“蹑蹻檐簦”。指身分、地位低下。

【蹑屩檐簦】 同“蹑蹻檐簦”。

【蹑蹻担簦】 同“蹑蹻檐簦”。

【蹑蹻檐簦】 谓远行、跋涉。

【邪不干正】 犹言邪不犯正。

【邪不犯正】 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邪不伐正】 见“邪不犯正”。

【邪不胜正】 犹言邪不犯正。

【邪不敌正】 犹言邪不犯正。

【邪门歪道】 指不正当的门路或途径。

【邪魔外祟】 邪恶的鬼怪。

【邪魔外道】 ①指旁门左道。②指不纯正的学说或文字。③妖精鬼怪。④不 好的途径或行为。

【邪魔怪道】 犹言邪魔歪道。

【邪魔歪道】 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邯郸重步】 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 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邯郸匍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郭象注:“以此效彼,两失之。”成玄英疏:“寿陵,燕之邑。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馀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赵国之能;舍己效人,更失寿陵之故。”《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郊寒岛瘦】 ①唐代孟郊、贾岛之诗,清峭瘦硬,好作苦语,故有此谓。② 喻寒酸相。

【郎才女姿】 见“郎才女貌”。

【郎才女貌】 男子多才,女子美貌。谓男女双方相称,姻缘美满。

【郢人斤斧】 同“郢匠挥斤”。

【郢人斤斫】 同“郢匠挥斤”。

【郢人运斧】 同“郢匠挥斤”。

【郢人斫垩】 同“郢匠挥斤”。

【郢中白雪】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郢匠挥斤】 《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 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郢书燕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 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后因以“郢书燕说”比喻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郤诜丹桂】 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 片玉”。见《晋书·郤诜传》。后因以“郤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郤诜高第】 晋郤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郤诜传》。后 因以“郤诜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都中纸贵】 犹言洛阳纸贵。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晋左思 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开始不被人赏识,后得到名士皇甫谧的赞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为之作注释,另一名流张华也大加赞叹称扬,“於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文苑传·左思》。

【都俞吁咈】 《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 ‘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都头异姓】 谓富贵至极。

【乡利倍义】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乡壁虚造】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 《尚书》、《春秋》、《论语》、《孝经》……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於世。”段玉裁注:“此谓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也。”后因以称凭空捏造。乡,通“乡”。

【邹衍谈天】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 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

【邹缨齐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 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卻,吾恶紫臭。’公曰:‘诺。’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后因以“邹缨齐紫”为上行下效之典。

【鄙夷不屑】 轻视;看不起。

【邻女詈人】 《战国策·秦策一》:“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长者 詈之;誂其少者,少者报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曰:‘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报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报我也;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后以“邻女詈人”喻各为其主。

【郑昭宋聋】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 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杜预注:“昭,明也。聋,闇也。”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

【郑重其事】 谓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郑卫之音】 ①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 斥为“乱世之音”。②泛指淫靡的音乐。③指靡丽的文风。

【鄴架之藏】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郐下无讥】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 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身不由己】 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能由自己支配。

【身不由主】 见“身不由己”。

【身不遇时】 谓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身心交病】 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身心交瘁】 见“身心交病”。

【身外之物】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财产等。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见“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见“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时刘备(后为蜀汉皇帝)部将关羽身陷曹操营,封 侯赐爵,宴请赠金,恩礼非常,但关羽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后多以“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身先士卒】 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后因以“身先士卒”谓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

【身先士众】 见“身先士卒”。

【身先朝露】 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身名两泰】 见“身名俱泰”。

【身名俱泰】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身名俱败】 犹言身名俱灭。

【身名俱灭】 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身首异地】 见“身首异处”。

【身首异处】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身退功成】 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身家性命】 全家的生命和财产。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谓遭到彻底失败。

【身败名隳】 见“身败名裂”。

【身做身当】 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身寄虎吻】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身无寸缕】 谓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身无寸铁】 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

【身无立锥】 形容没有容身之地。

【身无完肤】 ①《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 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身无长物】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身无择行】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他选择。

【身强力壮】 身体强壮,精力充沛。

【身远心近】 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身当矢石】 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身当其境】 见“身临其境”。

【身微力薄】 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身遥心迩】 犹言身远心近。

【身经百战】 谓亲身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或斗争。

【身轻言微】 谓地位低下,言论主张不被重视。

【身废名裂】 见“身败名裂”。

【身操井臼】 语本《後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 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身历其境】 见“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 谓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身怀六甲】 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

【身体力行】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后以“身体力行”谓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身体发肤】 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身显名扬】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躬先士卒】 犹身先士卒。

【躬自菲薄】 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