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上)之18 —— 计 11,522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兽迒鸟迹】 鸟兽之迹。

【兽聚鸟散】 谓聚散无常有如鸟兽。多比喻游牧民族。

【兽穷则齧】 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 会竭力反击。

【献可替否】 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 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

【死乞白赖】 谓纠缠不休。

【死乞百赖】 见“死乞白赖”。

【死不瞑目】 死了也不闭眼。谓心事未了,死有遗憾。

【死中求生】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死中求活】 死中求生。

【死心搭地】 见“死心塌地”。

【死心落地】 犹死心塌地。

【死心塌地】 亦作“死心踏地”。亦作“死心搭地”。①心里踏实;放心。 ②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死心踏地】 见“死心塌地”。

【死去活来】 昏厥过去又苏醒过来。形容极度的痛苦或悲哀。

【死且不朽】 犹言至死不忘。

【死皮赖脸】 形容不顾羞耻,纠缠不休。

【死有馀责】 犹死有馀辜。

【死有馀辜】 谓虽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

【死有馀罪】 犹死有馀辜。

【死有馀僇】 犹死有馀辜。

【死有馀诛】 犹死有馀辜。

【死而不朽】 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死而後已】 到死才罢休。形容终身奋斗。

【死灰复然】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死灰复燃】 见“死灰复然”。

【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死求白赖】 见“死乞白赖”。

【死求百赖】 见“死乞白赖”。

【死别生离】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死告活央】 苦苦恳求。

【死於非命】 遭受意外灾祸而死亡。非命,横死。

【死骨更肉】 犹起死回生。

【死眉瞪眼】 形容呆滞不活泼。

【死气沉沉】 形容气氛沉闷,不活泼,无生气。

【死败涂地】 指惨败而死伤严重的景象。

【死得其所】 《左传·文公二年》“瞫(狼瞫)曰:‘吾未获死所。’” 后因以“死得其所”谓死得有意义。

【死无葬身之地】 谓结局悲惨,不得好死。

【死里求生】 同“死中求生”。

【死里逃生】 形容从极危险的境遇中逃脱出来。

【死模活样】 半死不活的样子。

【死标白缠】 极力纠缠。

【死样活气】 形容没有生气。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亮遗 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仲达)率军追击,却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死诸葛哧走生仲达】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死声咷气】 大声嘶喊、哭叫。

【死声活气】 阴阳怪气的声音。

【死声淘气】 见“死声咷气”。

【殃及池鱼】 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殊方同致】 犹殊途同归。

【殊形诡状】 犹言奇形怪状。

【殊言别语】 指方言土语。

【殊致同归】 同“殊涂同归”。

【殊途同归】 见“殊涂同归”。

【殊路同归】 同“殊涂同归”。

【殊涂同致】 犹殊途同归。

【殊涂同会】 犹殊途同归。

【殊涂同归】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 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於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残山剩水】 亦作“残山賸水”。①零散的山水;明灭隐现的山水。②残破 的山河。指亡国或经过丧乱后的土地、景物。

【残山賸水】 见“残山剩水”。

【残花败柳】 喻指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残兵败将】 指战败后剩馀的兵将。

【残杯冷炙】 ①残剩的酒肉。②指权贵的施舍。

【残渣馀孽】 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残存下来的坏人。

【残膏剩馥】 见“残膏賸馥”。

【残膏賸馥】 犹馀泽。剩馀的美好事物。

【残篇断简】 同“残编断简”。

【残编裂简】 犹残编断简。

【残羹冷炙】 犹残杯冷炙。

【殒身碎首】 犹粉身碎骨。

【殢雨尤云】 见“殢云尤雨”。

【殢云尤雨】 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殚见洽闻】 谓见闻、知识十分广博。

【殚思极虑】 谓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殚智竭力】 竭尽智慧和力量。

【殚诚毕虑】 竭尽忠诚与思虑。

【殚精毕力】 尽心竭力。

【殚精极虑】 犹殚思极虑。

【殚精竭力】 犹殚精毕力。

【殚精竭虑】 犹殚思极虑。

【殚谋戮力】 竭尽智谋和精力。

【歼一警百】 杀一个人来警戒一批人。

【戎马生郊】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陈鼓应注:“生於郊, 指牝马生驹犊於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戎马生涯】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戎马劻勷】 谓战乱不宁。

【戎马倥偬】 见“戎马倥傯”。

【戎马倥傯】 谓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戎马仓皇】 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成人之美】 成全他人为善的美名。

【成人之善】 成全别人为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所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 就不能有所成就。

【成千上万】 见“成千成万”。

【成千成万】 极言数量之多。

【成千累万】 见“成千成万”。

【成千论万】 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

【成己成物】 谓由己及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语本《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孔颖达疏:“言人有至诚,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又能成就外物。”

【成也萧何败萧何】 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 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成王败寇】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日成夜】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

【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成年古代】 犹言长期以来。

【成年累月】 极言时间之长。

【成竹在胸】 画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 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成佛作祖】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

【成事不说】 对做过的事不再提它。

【成城断金】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 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风之斫】 同“成风斤”。

【成风尽垩】 同“成风斤”。

【成家立计】 犹言成家立业。

【成家立业】 成立家庭,建立家业。

【成败利钝】 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谓事情的结果好坏。

【成败得失】 犹成败利钝。

【成败论人】 以成功或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成败兴废】 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成群打夥】 见“成群结夥”。

【成群作队】 见“成群结队”。

【成群逐队】 见“成群结队”。

【成群集党】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成群结队】 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成群结夥】 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成群结党】 见“成群集党”。

【成团打塊】 聚集成群。

【成帮结队】 犹成群结队。

【成双成对】 见“成双作对”。

【成双作对】 配成一对。

【戒骄戒躁】 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

【我行我素】 犹言自行其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 做。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原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我见犹怜】 《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刘孝标注 引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惋。主於是掷刀,前抱之:‘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后因以“我见犹怜”为形容美妇之词。

【我负子戴】 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我醉欲眠】 晋陶潜直率旷放,喜喝酒,朋友至,即取酒共饮,如己先醉, 则谓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见《晋书·陶潜传》。后用为旷放直率的典实。

【我黼子佩】 谓夫妻同享荣华。

【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 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於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咸与惟新】 见“咸与维新”。

【咸与维新】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旧染汙俗,咸与惟新。”孔传:“言其馀人,久染汙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或革故图新。

【威刑肃物】 以严刑使人恭顺。

【威武不屈】 谓权势不能使之屈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重令行】 权势大,有令必行。

【威风八面】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威风扫地】 形容声势气派完全丧失。

【威风凛凛】 ①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②指声势气派壮大。

【威凤一羽】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戛玉敲冰】 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

【戛玉敲金】 犹戛玉敲冰。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

【戛玉锵金】 见“戛玉敲金”。

【戛釜撞甕】 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性。

【戛然而止】 突然停止。多指声音。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截长补短】 ①截取有馀,以补不足。②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截趾適履】 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截胫剖心】 砍断足胫,剖开心胸。《书·泰誓下》:“扞纣呴斮朝涉之胫, 剖贤人之心。”孔传:“扞纣王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於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

【截然不同】 谓不同之处非常分明。

【截发剉稾】 见“截发留宾”。

【截发留宾】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 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截辕杜辔】 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於谷口, 杜妄辔於郊端。”

【截断众流】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截镫留鞭】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 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

【截铁斩钉】 同“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 截断妄想。

【截鹤续凫】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 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因以“截鹤续凫”比喻事物勉强相代,失其本性。

【臧穀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 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穀虽殊竟两亡。”

【戮力一心】 见“戮力同心”。

【戮力同心】 亦作“戮力壹心”。亦作“戮力一心”。谓齐心协力。戮,通 “戮”。

【戮力壹心】 见“戮力同心”。

【战火纷飞】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战无不克】 见“战无不胜”。

【战无不胜】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见“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 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战战栗栗】 敬畏戒慎貌。

【战战栗栗】 见“战战栗栗”。

【战战惶惶】 戒慎畏惧貌。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战战栗栗】 见“战战栗栗”。

【战战兢兢】 ①畏惧谨慎貌。②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貌。

【戴天履地】 顶天立地。犹言生于天地之间。

【戴天蹐地】 犹戴天履地。

【戴日戴斗】 犹言普天之下。

【戴月披星】 顶着月亮和星星。谓起早落黑,辛勤地奔波或在野外劳动。

【戴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

【戴盆望天】 ①《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李善注:“言人戴盆则不得望天,望天则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因以“戴盆望天”喻事难两全。②喻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

【戴眉含齿】 见“戴发含齿”。

【戴高帽子】 《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 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后因以妄自尊大,冀人誉己为好戴高帽子;而以吹捧、恭维别人为给人戴高帽子。

【戴高帽兒】 见“戴高帽子”。

【戴笠故交】 谓贫贱之交。

【戴笠乘车】 古代越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 “卿虽乘车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见晋周处《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戴罪立功】 谓判了罪而给予立功赎罪的机会。也泛指犯罪后立功赎罪。

【戴圆履方】 犹戴天履地。

【戴发含牙】 见“戴发含齿”。

【戴发含齿】 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戴头识脸】 谓有面子,有身分。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戴鸡佩豚】 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戳心灌髓】 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忍不住。

【戳无路兒】 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比上不足,比下有馀】 谓处于中等状态。语出晋张华《鹪鹩赋》:“将以 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馀”。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到处都有。

【比户可封】 见“比屋可封”。

【比物连类】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比物假事】 借助同类事物相比况。

【比物丑类】 谓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比物属事】 连缀排比相类的事物。

【比肩系踵】 犹比肩继踵。

【比肩连袂】 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

【比肩接踵】 犹比肩继踵。

【比肩随踵】 犹比肩继踵。

【比肩继踵】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

【比肩叠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比肩叠踵】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比屋可封】 ①谓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尚 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唐刘知几《史通·疑古》:“尧舜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说也。”后用以泛称风俗淳美。②形容多,到处都有。

【比屋连甍】 屋舍紧密相连。谓住户众多。

【比量齐观】 同等看待。

【比翼双飞】 比喻男女情投意合,结为伴侣。

【比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比权量力】 比较、较量权势和力量的大小。

【牙白口清】 谓清楚,明白。

【牙签玉轴】 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 容书籍之精美。

【牙签犀轴】 见“牙签玉轴”。

【牙签万轴】 形容书籍繁富。

【牙签锦轴】 见“牙签玉轴”。

【瓦查尿溺】 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语出《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後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东郭子不应”。

【瓦釜雷鸣】 喻庸才显赫。

【瓦解冰泮】 瓦器破碎,冰塊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瓦解冰消】 见“瓦解冰泮”。

【瓦解冰销】 见“瓦解冰泮”。

【瓦影鱼】 喻求庇于人。

【瓦器蚌盘】 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俭朴。

【瓶沈簪折】 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喻男女分离。

【瓶坠簪折】 同“瓶沈簪折”。

【瓶罄罍耻】 ①《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硃熹集传: “言瓶资於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后以“瓶罄罍耻”比喻休戚相关,彼此利害一致。②谓物伤其类。

【甄心动惧】 敬慎而保持警惕。

【甄奇录异】 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甑尘釜鱼】 《後汉书·独行传·范冉》:“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 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以为莱芜长。后以“甑尘釜鱼”形容家贫断炊已久。

【甕天蠡海】 自甕窥天,以瓢测海。喻识见短浅。

【甕中之鳖】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无法脱逃之物。

【甕中捉鳖】 喻举手可得,确有把握。

【甕里醯鸡】 酒甕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孔子出,以告颜 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郭象注:“醯鸡者甕中之蠛蠓。”后以“甕里醯鸡”喻见识浅陋的人。

【甕尽杯乾】 比喻钱物用尽,囊空如洗。

【甕牖桑枢】 见“甕牖绳枢”。

【甕牖绳枢】 用破甕口作窗户,用绳子缚着门枢。指房屋简陋,家境贫穷。

【甕声甕气】 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止戈为武】 “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 才是真正的武功。

【止於至善】 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沸益薪】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止渴思梅】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止渴望梅】 见“止渴思梅”。

【止谈风月】 《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后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

【正人君子】 ①品行端正的人。②用以讽刺道貌岸然,假装正经的人。

【正大光明】 ①指言行正派而襟怀坦白。②形容显赫盛大。

【正大堂皇】 见“正大堂煌”。

【正大堂煌】 亦作“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

【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

【正心诚意】 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语出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正正气气】 正派。

【正正堂堂】 形容正大光明。

【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②犹言堂堂正正。

【正本清源】 从根源上进行整顿清理。

【正本澄源】 犹正本清源。

【正名定分】 辨正名分。

【正色直绳】 谓严正执法。

【正色厉声】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正言厉色】 话语严正,表情严肃。

【正言厉颜】 见“正言厉色”。

【正明公道】 正大光明。

【正兒巴经】 亦作“正兒八经”。亦作“正二八摆”。①正经的;严肃认真 的。②真正的;确实的。

【正法眼藏】 ①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 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 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正冠李下】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 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正容亢色】 谓神色严肃。

【正视绳行】 谓言行正直。

【正经八本】 见“正经八百”。

【正经八百】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正经八板】 见“正经八百”。

【正颜厉色】 形容表情正经、严肃。

【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此一时彼一时】 语本《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 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谓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此地无银三百两】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 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后用以比喻想要掩盖事实,反而更加暴露。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此伏彼起】 同“此起彼伏”。

【此界彼疆】 见“此疆尔界”。

【此起彼伏】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此起彼落】 同“此起彼伏”。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谓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见“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此唱彼和】 这个唱,那个和。多指写诗、作文或说话的互相呼应。

【此动彼应】 见“此发彼应”。

【此问彼难】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此发彼应】 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此疆尔界】 谓划分疆界,彼此阻隔。

【步步生莲华】 语本《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故事,谓鹿女每步迹有莲花, 后为梵豫国王第二夫人,生千叶莲花,一叶有一小兒,得千子,为贤劫千佛。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因以在宫中为其宠妃潘玉兒造金莲贴地,令潘步其上,称之谓“步步生莲华”。

【步步为营】 指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 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

【武不善作】 谓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武昌剩竹】 《晋书·陶侃传》:“及王敦平,扞陶侃呴迁都督荆雍益梁州 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後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后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武爵武任】 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 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歪八竖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歪不横楞】 歪斜不正的样子。

【歪心邪意】 谓心术不正。

【歪打正着】 比喻采用的方法本来不妥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

【歪风邪气】 不良的风气。

【岁不我与】 谓时光不等人。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岁在龙蛇】 《後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 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岁聿云暮】 见“岁聿其莫”。

【岁聿其莫】 谓一年将尽。聿,语助;莫,“暮”的古字。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

【岁寒松柏】 《论语·子罕》:“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何晏集解: “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後知松柏小彫伤;平岁则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後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后用以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历井扪天】 谓手能触天。形容极高。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历历落落】 ①清晰貌。②零乱不绝貌。

【归十归一】 谓有条有理。

【归心似箭】 喻返回的心情十分急切。

【归心如箭】 见“归心似箭”。

【归正邱首】 见“归正首丘”。

【归正首丘】 传说狐狸即使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着它所住洞穴的方向。故 有“狐死正首丘”之说。语本《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孔颖达疏:“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乡此丘”。后因以“归正首丘”谓死于故乡。

【归正首邱】 见“归正首丘”。

【归马放牛】 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归真反璞】 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

【归真反朴】 见“归真反璞”。

【归根究柢】 追究底细。

【归根结底】 见“归根结蒂”。

【归根结柢】 见“归根结蒂”。

【归根结蒂】 归结到根本上。

【收刀检卦】 谓停止胡作非为。

【收之桑榆】 《後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黾池,可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收成弃败】 谓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收因结果】 谓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谓前有因缘则必 有相对的后果。

【收因种果】 见“收因结果”。

【收视反听】 谓不视不听。形容专心致志,心不旁骛。

【收残缀轶】 收集残缺,缀补漏失。

【收园结果】 见“收因结果”。

【收旗扌卷伞】 喻停止活动。

【收缘结果】 见“收因结果”。

【收离纠散】 收集离散者。

【收离聚散】 见“收离纠散”。

【收锣罢鼓】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攻大u坚】 喻艰难。

【攻心扼吭】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攻守同盟】 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军事盟约,以求在行动上协调一 致。后用以指同伙间的串通合作。

【攻其一点,不及其馀】 谓只注重事物的某个侧面或某一局部,而不顾及其 它部分。

【攻其不备】 见“攻其无备”。

【攻其无备】 谓趁敌方没有防备时进行袭击。

【攻苦茹酸】 谓劳苦艰辛。

【攻苦食啖】 见“攻苦食淡”。

【攻苦食淡】 亦作“攻苦食啖”。谓过艰苦的生活。

【攻苦食俭】 犹攻苦食淡。

【攻城掠地】 见“攻城略地”。

【攻城略地】 攻占城池,夺取土地。指征战。

【攻疾防患】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攻过箴阙】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攻无不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攻瑕指失】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攻瑕索垢】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改口沓舌】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改天换地】 改变天地的原状。指从根本上改造大自然,改造社会。

【改玉改行】 见“改步改玉”。

【改玉改步】 见“改步改玉”。

【改而更张】 同“改弦更张”。

【改邪归正】 不再做坏事,走上正路。

【改曲易调】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改行自新】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改行从善】 见“改行为善”。

【改行为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改步改玉】 亦作“改玉改行”。亦作“改玉改步”。《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杜预注:“昭公之出,季孙行君事,佩玙璠祭宗庙。今定公立,复臣位,改君步,则亦当去玙璠。”《国语·周语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韦昭注:“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以言晋侯尚在臣位,不宜有隧也。”原谓改变步武,更改佩玉,使符合臣制。后称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为“改玉改步”。

【改往修来】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改弦更张】 调换乐器上的弦线,并重新调音。张,将弦绷紧。比喻改革制 度或变更方法。语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改弦更张】 同“改弦更张”。

【改弦易辙】 亦作“改弦易辙”。改换弦线,变更行车线路。比喻改变方向、 做法或态度。

【改弦易辙】 见“改弦易辙”。

【改姓易代】 谓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改政移风】 改变风气习俗。

【改柯易叶】 谓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

【改柱张弦】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换门庭】 见“改换门闾”。

【改换门闾】 ①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②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改换头面】 喻改变身份。

【改过不吝】 谓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

【改过自新】 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语本《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改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改张易调】 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改弦更张】 同“改弦更张”。

【改弦易张】 犹改弦更张。

【改弦易调】 犹改张易调。

【改弦易辙】 见“改弦易辙”。

【改恶从善】 见“改恶为善”。

【改恶为善】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改朝换代】 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泛指政权更替。

【改朝换姓】 见“改朝换代”。

【改头换面】 ①佛教语。谓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只改变形相而其神识不变。② 改扮;改变面目。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实质、内容。

【放刁把滥】 谓刁难敲诈,胡作非为。

【放刁撒泼】 耍无赖,不讲道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比喻只要真心 改恶从善,就可成为好人。

【放之四海而皆准】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 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郑玄注:“放,犹至也。准,犹平也”。

【放牛归马】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放火烧山】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放心托胆】 形容毫无顾虑。

【放心解体】 指人心离散、瓦解。

【放任自流】 不加约束,任凭其自然发展。

【放言高论】 谓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放屁添风】 谓从旁助威。

【放长线钓大鱼】 比喻作出周密的布置,引出深藏的、主要的敌人。

【放虎自卫】 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放虎归山】 比喻放走敌人,贻患无穷。语本《三国志·蜀志·刘巴传》“ 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

【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

【放浪不拘】 见“放浪不羁”。

【放浪不羁】 谓言行随便,不受约束。

【放浪形骸】 指言行放纵,不拘形迹。

【放浪无拘】 见“放浪不羁”。

【放鱼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放情丘壑】 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放达不羁】 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放饭流歠】 大口吃饭和喝汤。古人认为是对尊长极不敬的行为。

【放诞不拘】 见“放荡不羁”。

【放诞不羁】 见“放荡不羁”。

【放诞风流】 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放意肆志】 纵情而无所顾忌。

【放辟邪侈】 肆意为非作歹。

【放辟淫侈】 见“放僻淫佚”。

【放荡不羁】 行为放任,无所约束。

【放荡形骸】 同“放浪形骸”。

【放僻邪侈】 见“放辟邪侈”。

【放僻淫佚】 肆意为非作歹。亦指肆无忌惮、邪恶不正。

【放诸四海而皆准】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泼撒豪】 耍无赖,仗势压人。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放纵不拘】 见“放纵不羁”。

【放纵不羁】 谓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放鹰逐犬】 指打猎。

【政以贿成】 谓贿赂公行,政治腐败。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 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政出多门】 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指领导无力,权力分散。语本《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政通人和】 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故伎重演】 见“故技重演”。

【故弄玄虚】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故弄虚玄】 犹故弄玄虚。

【故技重演】 谓再度玩弄老花招。技,也作“伎”。

【故步自封】 比喻因循守旧,不图进取。

【故步自画】 犹故步自封。

【故作玄虚】 犹故弄玄虚。

【故甚其词】 谓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故宫禾黍】 语出《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 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以“故宫禾黍”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故态复萌】 亦作“故态复还”。老样子又逐渐恢复。形容重犯老毛病。

【故态复还】 见“故态复萌”。

【效犬马力】 效劳的谦词。犹言效犬马之劳。

【效死勿去】 谓竭尽忠诚。

【效死输忠】 谓竭尽忠诚。

【效颦学步】 喻指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

【教妇初来,教兒婴孩】 谓施教应该及早。

【教无常师】 谓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语出《书·咸有一德》:“德无常 师,主善为师。”

【教猱升木】 《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毛传:“ 猱,猨属;涂,泥;附,著也。”郑玄笺:“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为之必也。”后用以比喻教唆坏人为恶。

【教学相长】 指教和学的相互促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谓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救亡图存】 拯救国家危亡,谋求民族生存。

【救火投薪】 谓用木柴去灭火。喻动机与效果相反。

【救火拯溺】 见“救焚拯溺”。

【救火扬沸】 谓洒沸水救火。比喻治标不治本,祸患难除。

【救民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语出《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救死扶伤】 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伤病者。

【救困扶危】 谓救济、扶助困顿危难中的人。

【救灾恤患】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救苦弭灾】 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救苦救难】 谓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救急扶伤】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救时厉俗】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救过不给】 犹救过不赡。

【救过不暇】 见“救过不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