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上)之11 —— 计 11,522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同恶相党】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同然一辞】 犹异口同声。

【同业相仇】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同源异派】 见“同源异流”。

【同源异流】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同尘合汙】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同忧相救】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同德一心】 谓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同德同心】 见“同心同德”。

【同德协力】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同盘而食】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语出《魏书· 杨椿传》:“椿临行,诫子孙曰:‘……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亦省作“同盘”。

【同声一辞】 犹言众口一辞。

【同声共气】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同声同气】 见“同声共气”。

【同声相求】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声相应】 ①指乐声相和。②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③比喻志趣相同者 互相呼应。

【同归於尽】 一同毁灭或死亡。

【同归殊途】 见“同归殊涂”。

【同归殊涂】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 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同类相求】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同类相妒】 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

【同类相从】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吃一堑,长一智】 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堑,壕沟,比喻挫折、教训。

【吃喝玩乐】 谓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吃里扒外】 见“吃里爬外”。

【吃里爬外】 亦作“吃里扒外”。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吃惊受怕】 受惊骇。

【向上一路】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向若而叹】 语出《庄子·秋水》:“至於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於 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若,海神。后因以“向若而叹”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向壁虚造】 语本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 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燿於世。”段玉裁注:“此谓世人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后因以比喻凭空想象。

【乡壁虚造】 喻凭空杜撰。

【向壁虚构】 见“向壁虚造”。

【向声背实】 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

【向平之原】 称子女婚嫁事为“向平之愿”,子女婚嫁事毕为“向平愿了”。

【合二为一】 见“合两为一”。

【合而为一】 合并在一起;合并为一体。

【合两为一】 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

【合衷共济】 犹言同心协力。

【合浦珠还】 《後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穀实,而海出 珠宝,与交阯比境……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於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后以“合浦珠还”比喻人去复归或物归旧主。

【合浦还珠】 见“合浦珠还”。

【合眼摸象】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合情合理】 合于情理。

【合盘托出】 谓全部显露或说出。

【合胆同心】 犹言同心同德。

【名士风流】 ①指名士的风度、气韵。②魏晋文士尚玄学鄙礼法,故后世多 以“名士风流”指文人放达潇洒的风貌。

【名下无虚】 犹言名不虚传。

【名山大川】 著名的大山大河。

【名山事业】 藏之名山的事业。指不朽的著述。

【名山胜川】 亦作“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

【名山胜水】 见“名山胜川”。

【名不正,言不顺】 谓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话就不顺理。

【名不副实】 亦作“名不符实”。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

【名不虚立】 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名不虚得】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名不虚传】 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

【名不符实】 见“名不副实”。

【名公巨人】 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名公钜人】 见“名公巨人”。

【名公巨卿】 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名公钜卿】 见“名公巨卿”。

【名公钜人】 见“名公巨人”。

【名公钜卿】 见“名公巨卿”。

【名正言顺】 ①谓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②泛 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正理顺】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名存实亡】 名义尚存在,实际已消亡。

【名列前茅】 《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 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後劲。”按:春秋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后以“名列前茅”谓名次列在前面。

【名同实异】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名垂青史】 名声永留史册。

【名垂万古】 谓名声永远流传。

【名卿钜公】 名公巨卿。

【名高难副】 谓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语本《後汉书·黄琼传》:“峣 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汙。《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流巨子】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名副其实】 亦作“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名过其实】 名位或名声超过实际。

【名符其实】 见“名副其实”。

【名从主人】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名落孙山】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 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以“名落孙山”谓投考或选拔未中。

【名贸实易】 谓名称相似,实质不同。贸,通“牟”,等齐。易,变易。《 商君书·开塞》:“今世之所谓义者,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一说“贸”义同“易”。谓名称与内容应互换。

【名实相副】 亦作“名实相符”。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名实相符】 见“名实相副”。

【名震一时】 谓在一个时期名气很大。

【名德重望】 犹德高望重。

【名噪一时】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鞿利鞚】 犹名缰利锁。

【名缰利锁】 谓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 事。

【各式各样】 谓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各有千秋】 谓各有各的长期存在的价值。即各有优点或特色。

【各自为政】 《左传·宣公二年》:宋将与郑战,主帅华元杀羊劳军,未及 御者羊斟,羊深怀恨。及战,羊对华元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遂趕车入郑军阵地。华被俘。后谓各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为“各自为政”。

【各自为战】 各自独立作战。

【各行其志】 见“各从其志”。

【各行其是】 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各色各样】 犹言各式各样。

【各抒己见】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各抒所见】 见“各抒己见”。

【各取所需】 各人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各奔前程】 各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比喻各干各的事,各走各的路。

【各持己见】 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

【各个击破】 谓分别逐个击败对方。

【各执一词】 各人坚持一种说法。形容各有各的主张,意见不统一。

【各执己见】 见“各持己见”。

【各得其所】 ①谓各自得到其所需要的。②谓事物或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各得其宜】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各从其志】 各依自己的志愿意向行事。

【各为其主】 谓各自效忠于他的主子。

【各就各位】 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各尽所能】 各自献出全部才能。

【吸风饮露】 ①道家谓仙人以风露为饮食。②比喻不吃饭。

【吸新吐故】 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吴下阿蒙】 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吴牛喘月】 吴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 《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①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②形容酷热难当。

【吴市之箫】 见“吴市吹箫”。

【吴市吹箫】 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吴,曾吹萧乞食于吴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其口,栴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吴市。”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篪)一作‘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吴带当风】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 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越同舟】 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 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吞刀刮肠】 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吞舟之鱼】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吞舟是漏】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吞舟漏网】 见“吞舟是漏”。

【吞吞吐吐】 形容有话不直说或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吞言咽理】 谓不敢声张和申辩。

【吞炭漆身】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 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吞风饮雨】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吞纸抱犬】 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吞符翕景】 谓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吞云吐雾】 《梁书·沈约传》:“始飡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形 容道家的绝谷养气。后乃以“吞云吐雾”形容吸鸦片或吸烟,多寓讥讽。

【吞声忍气】 强忍气愤而不出声。

【吞声忍泪】 形容强忍悲伤。

【吞声饮泣】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吞声饮恨】 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 饮恨而吞声。”

【吞声饮气】 犹吞声忍气。

【呆似木鸡】 见“呆若木鸡”。

【呆如木鸡】 见“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谓纪渻子为国君驯养斗鸡,凡四十日乃成, “望之似木鸡矣”。因以“呆似木鸡”或“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

【吱哩哇啦】 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否去泰来】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否往泰来】 见“否2去泰来”。

【否终则泰】 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否终复泰】 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否极泰回】 见“否2极泰来”。

【否极泰来】 谓厄运终而好运至。

【否极阳回】 犹言否极泰来。

【吠形吠声】 亦作“吠影吠声”。①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后遂以“吠形吠声”或“吠影吠声”比喻不察真伪,盲目附和。②形容仅据似是而非的迹象进行渲染。

【吠影吠声】 见“吠形吠声”。

【吟花咏柳】 犹言吟风弄月。

【吟风弄月】 ①谓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作诗词。今多贬称作品只谈 风月而逃避现实。②谓吟玩风月。形容心情闲适洒脱。

【吟风咏月】 见“吟风弄月”。

【含牙带角】 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兽类。

【含牙戴角】 见“含牙带角”。

【含仁怀义】 谓有仁义之德。

【含血喷人】 亦作“含血噀人”。亦作“含血潠人”。噀、潠,喷。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

【含血噀人】 见“含血喷人”。

【含血潠人】 见“含血喷人”。

【含冰茹】 犹言饮冰食。比喻孤洁清苦的生活。,黄。

【含汙忍垢】 忍受屈辱。

【含辛忍苦】 见“含辛茹苦”。

【含辛茹苦】 亦作“含辛忍苦”。忍受辛苦。茹,吃。

【含沙射影】 古代传说,水中有一种叫蜮的怪物,看到人影就喷沙子,被喷 射的人就会害病,剧者竟至死亡。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於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后以“含沙射影”比喻暗中诽谤中伤。

【含英咀华】 亦作“含菁咀华”。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

【含明隐迹】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含垢包羞】 同“含垢忍耻”。

【含垢忍污】 同“含垢忍耻”。

【含垢忍耻】 忍受耻辱。

【含垢忍辱】 同“含垢忍耻”。

【含垢匿瑕】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 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含垢纳汙】 见“含垢纳污”。

【含垢纳污】 亦作“含垢纳汙”。忍受耻辱,宽容污秽。语本《左传·宣公 十五年》:“川泽纳汙……国君含垢。”

【含垢纳汙】 见“含垢纳污”。

【含垢弃瑕】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含垢藏疾】 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语出《左传·宣公十五 年》:“山薮藏疾……国君含垢。”

【含垢藏瑕】 见“含垢匿瑕”。

【含宫咀徵】 见“含商咀徵”。

【含哺鼓腹】 口含食物,饱食挺腹。语出《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 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后因以“含哺鼓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

【含笑入地】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含冤受屈】 见“含冤负屈”。

【含冤负屈】 亦作“含冤受屈”。有冤未申,遭受委屈。

【含菁咀华】 见“含英咀华”。

【含章天挺】 见“含章挺生”。

【含章挺生】 亦作“含章天挺”。谓内怀美质而挺秀。

【含商咀徵】 亦作“含宫咀徵”。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 “徵”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含情脉脉】 满含深情的样子。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含瑕积垢】 比喻蒙受耻辱。

【含饴弄孙】 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

【含蓼问疾】 相传越王勾践谋复吴仇,身自磨砺,夜以继日,目倦欲睡,则 含辛辣之蓼;问病济贫,抚慰百姓。事见《国语·越语》、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后用为君主艰苦自砺,抚慰百姓的典实。

【含齿戴发】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含糊其词】 亦作“含糊其辞”。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含糊其辞】 见“含糊其词”。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吹毛求疵】 ①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 语出《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②谓指摘细小的毛病。

【吹毛求瑕】 同“吹毛求疵”。

【吹毛洗垢】 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 缺点。

【吹毛索垢】 同“吹毛求疵”。

【吹毛索疵】 同“吹毛求疵”。

【吹毛索瘢】 同“吹毛求疵”。

【吹毛数睫】 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吹灰之力】 比喻用力极小。

【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吹花嚼蕊】 见“吹叶嚼蕊”。

【吹垢索瘢】 犹言吹毛求疵。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吹气胜兰】 ①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②形容文词华美。

【吹叶嚼蕊】 ①谓吹奏、歌唱。②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吹网欲满】 对网吹气,欲使之满。比喻不可能。

【吹影镂尘】 喻不见形迹。

【吹灯拔蜡】 比喻垮台;散伙。

【吹糠见米】 比喻收效快。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言而有信。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亦作“君子之接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谓 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郭象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君子之接如水】 见“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成人之美】 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

【君子好逑】 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仇”。仇,配偶。语本《诗·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閒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陆德明释文:“逑,本亦作仇。”陈奂传疏:“匹,配也。好匹,犹嘉配耳。”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 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君圣臣贤】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吮疽舐痔】 见“吮痈舐痔”。

【吮痈舐痔】 亦作“吮疽舐痔”。谓以口吸痈疽,以舌舔痔疮而祛其毒。 《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后遂以“吮痈舐痔”形容卑屈媚上的龌龊行为。

【味同嚼蜡】 亦作“味如嚼蜡”。比喻无味。

【味如嚼蜡】 见“味同嚼蜡”。

【呵佛骂祖】 原为佛教禅宗用语。谓如能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 超越前人。后表示无所顾忌,敢作敢为。

【咂嘴弄舌】 亦作“咂嘴弄脣”。亦作“咂嘴咂舌”。亦作“咂嘴舔脣”。 ①形容贪吃的馋相。②表示食物味道美好。③表示惊奇或为难。

【咂嘴弄脣】 见“咂嘴弄舌”。

【咂嘴咂舌】 见“咂嘴弄舌”。

【咂嘴舔脣】 见“咂嘴弄舌”。

【呷醋节帅】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 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和而不同】 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

【和光同尘】 《老子》:“和其光,同其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 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后以“和光同尘”指随俗而处,不露锋芒。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和气致祥】 谓和平之气可致福祥。

【和衷共济】 《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 “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后以“和衷共济”表示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和容悦色】 同“和颜悦色”。

【和盘托出】 把东西全盘端出,比喻将东西全部拿出或将意见全部说出,毫 无保留。

【和颜悦色】 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悦,亦作“说”。

【和颜说色】 见“和颜悦色”。

【呱呱堕地】 见“呱呱坠地”。

【呱呱坠地】 亦作“呱呱堕地”。①形容婴兒出生。②喻指事物问世。

【命在旦夕】 见“命在朝夕”。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危殆。

【命词遣意】 见“命辞遣意”。

【命俦啸侣】 呼唤同伴。

【命薄缘慳】 命运坏,缘分浅。

【命蹇时乖】 命运不济,遭遇坎坷。

【命辞遣意】 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呼之欲出】 ①原作“呼之或出”。形容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②谓 人选已醖酿成熟,即将就任。

【呼天叫地】 见“呼天号地”。

【呼天叩地】 见“呼天抢地”。

【呼天唤地】 同“呼天号地”。

【呼天号地】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呼天籥地】 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呼牛作马】 见“呼牛呼马”。

【呼牛呼马】 亦作“呼牛作马”。语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 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呼牛作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呼吸相通】 比喻利害一致,命运相连。

【呼朋引类】 谓招引气味相投的人做某事。含贬义。

【呼朋唤友】 犹言呼朋引类。

【呼风唤雨】 ①使刮风下雨。形容神仙或道士等法力之大。②比喻具有非凡 的本领。③比喻大显身手,大有作为。④比喻进行不正当活动。

【呼群结党】 谓招引同伙,聚集成帮。

【周公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 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 谓不断地循环往复。

【周规折矩】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 《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周规折矩】 谓合乎规矩。

【周情孔思】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常用以赞美人之高尚情操。

【呴湿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咎由自取】 罪过或灾祸由自己招致。

【咎有应得】 谓由于自身的罪过而得祸或受罚是完全应得的,怨不得别人。

【咄咄怪事】 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 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恆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 “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咄咄逼人】 ①形容出语伤人,使人难以忍受。②泛指出言盛气逼人。③形 容本领趕上或超越前人,令人赞叹。

【呲牙咧嘴】 呲牙咧嘴。形容痛苦之状。

【呲牙咧嘴】 ①露出牙齿,咧开嘴巴。②形容相貌凶狠或样子难看。③形容 难以忍受的怪模样。

【品竹调弦】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 见“品竹调弦”。

【品竹弹丝】 犹品竹调弦。谓吹奏管弦乐器。

【品头论足】 见“品头题足”。

【品头题足】 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 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品头论足】 见“品头题足”。

【品头题足】 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咽苦吐甘】 谓自己含辛茹苦,而给人以甘美。形容母爱之深。

【哀而不伤】 谓悲伤而不过分。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乐不失中 和之美。《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伤,言其和也。’”硃熹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於和者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虽诗歌,亦教训也。”亦谓貌似悲哀而实不伤心。

【哀兵必胜】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 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任继愈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

【哀丝豪竹】 指悲壮的乐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哀感顽艳】 《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 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后遂以“哀感顽艳”形容诗文的词旨凄恻动人。

【哀毁骨立】 亦作“哀毁瘠立”。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语本《後汉书·韦彪传》:“父母卒,哀毁三年……服竟,羸瘠骨立异形。”

【哀毁瘠立】 见“哀毁骨立”。

【哀鸿遍野】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咬牙切齿】 亦作“咬牙恨齿”。形容痛恨至极。

【咬牙恨齿】 见“咬牙切齿”。

【咬文啮字】 见“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亦作“咬文啮字”。亦作“咬文齧字”。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咬文齧字】 见“咬文嚼字”。

【咬定牙根】 见“咬定牙关”。

【咬定牙关】 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

【咬音咂字】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咬钉嚼铁】 ①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②谓一口咬定,说话毫不含糊。

【咬紧牙关】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咬姜呷醋】 形容生活清苦。

【咳珠唾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咳唾成珠】 《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 雾。”后以“咳唾成珠”比喻言语不凡或诗文优美。

【咳声叹气】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咫尺千里】 ①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行路之难。②谓虽近在 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相见之难。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咫尺天涯】 谓相距很近,却象远在天边。形容相见之难。

【咫尺天颜】 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 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咫尺威颜】 同“咫尺天颜”。

【咫尺万里】 《南史·萧贲传》:“扞贲呴能书善画,於扇上图山水,咫尺 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谓在短小的画幅内,能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后亦形容在短小的篇幅内,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咫角骖驹】 未壮的牛马,喻人年少。

【哲人其萎】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哺糟啜醨】 见“哺糟歠醨”。

【哺糟歠醨】 亦作“哺糟啜醨”。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 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

【脣亡齿寒】 脣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 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脣亡齿寒】 嘴脣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

【脣焦口燥】 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

【脣焦口燥】 口脣干燥。形容费尽口舌以致疲倦。

【脣焦舌敝】 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脣舌。

【脣焦舌敝】 嘴干舌破。形容说话甚多、反复陈述而极度疲劳。语本汉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脣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脣枪舌剑】 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脣枪舌剑】 脣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

【脣齿相依】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脣齿相依】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哭笑不得】 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唉声叹气】 见“唉声叹气”。

【唉声叹气】 亦作“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声。

【哑口无言】 默然不语,无话可对。

【哑口无声】 见“哑口无言”。

【哑子托梦】 见“哑子做梦”。

【哑子做梦】 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哑子寻梦】 见“哑子做梦”。

【啛啛喳喳】 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说话声。

【唱沙作米】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唱筹量沙】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时与魏军三十馀战多捷,军至历 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於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后以“唱筹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唾手可取】 同“唾手可得”。

【唾手可得】 比喻极易得到或成功。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 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唾面自乾】 《尚书大传》卷三:“骂女毋叹,唾女毋乾。”《新唐书·娄 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乾耳。’”后以“唾面自乾”形容逆来顺受,受辱而不计较、反抗。

【唾壶敲缺】 见“唾壶击缺”。

【唾壶击缺】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 处仲(王敦)每酒後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唯吾独尊】 见“唯我独尊”。

【唯我独尊】 亦作“唯吾独尊”。本为佛教推崇释迦牟尼之语。《五灯会元 ·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用以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者。

【唯利是求】 见“唯利是视”。

【唯利是视】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 心只顾谋取利益。

【唯利是图】 见“唯利是视”。

【唯妙唯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唯所欲为】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 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於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唯命是从】 同“唯命是听”。

【唯命是听】 只要吩咐便听从。谓绝对服从。

【唯唯否否】 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 然。’”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盖不欲迳‘否’其说,姑以‘唯’先之,聊减峻拒之语气。”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

【唯唯诺诺】 语本《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 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后因以“唯唯诺诺”谓卑恭顺从。

【店脣挂齿】 犹摇脣鼓舌。

【启瞶振聋】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启宠纳侮】 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啜英咀华】 比喻品赏、体味诗文的精华。语出唐韩愈《进学解》:“沉浸 醲郁,含英咀华。”

【啜菽饮水】 亦省作“啜菽”。①吃豆类,喝清水。语出《礼记·檀弓下》: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因以为贫家孝子事亲之典。②指生活清苦。

【喜上眉梢】 眉宇间流露出喜悦的表情。

【喜不自胜】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喜出望外】 谓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喜形於色】 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

【喜见於色】 同“喜形於色”。

【喜眉笑眼】 形容满脸喜笑的表情。

【喜怒无常】 一会兒高兴,一会兒生气,情绪变化无定。语本《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高诱注:“处,常也。”

【喜逐颜开】 遇到高兴事而显现出满面笑容。

【喜气洋洋】 见“喜洋洋”。

【喜笑颜开】 犹言笑逐颜开。形容心情愉快,满面笑容。

【喜从天降】 形容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感到极度高兴。

【喜新厌故】 见“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 喜爱新的,讨厌旧的。今多用于指对爱情不专一。

【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

【喜跃抃舞】 谓欢乐之极以至于手舞足蹈。

【喋喋不休】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丧天害理】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丧心病 瘛可ナЮ碇牵杪沂С!P稳菅孕谢拿啥裰良

【丧明之痛】 语本《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后因以指 由丧子而产生的悲痛。

【丧师辱国】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丧家之犬】 同“丧家之狗”。

【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適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 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后因以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丧魂失魄】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丧魂落魄】 同“丧魂失魄”。

【丧尽天良】 形容没有人性,凶残恶毒到了极点。

【丧胆游魂】 形容惶恐无主的样子。

【丧权辱国】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单刀直入】 ①原为佛教语。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②喻说话直截了当, 不绕弯子。

【单刀赴会】 指三国蜀将关羽携带单刀独自往见吴将鲁肃的故事。后多喻指 孤胆入敌,与之周旋。

【单文孤证】 仅有的证据。意谓不足凭信。

【单见浅闻】 见识短浅。

【单丝不成线】 见“单丝不成线”。

【单枪匹马】 亦作“单枪独马”。亦作“单鎗匹马”。①形容孤身奋战。 ②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单忧极瘁】 谓极尽忧虑辛劳之苦。单,通“殚”。

【喘月吴牛】 相传吴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南朝宋刘义 庆《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衔冤负屈】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

【衔环结草】 《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後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乔文假醋】 假斯文;假道学。

【乔妆打扮】 见“乔装打扮”。

【乔装打扮】 ①改换服饰以隐瞒身份。②比喻利用假象掩盖或歪曲真象。

【乔装改扮】 见“乔装打扮”。

【喉长气短】 比喻事情麻烦、费劲。

【啼天哭地】 形容非常悲惨。

【啼笑皆非】 既使人难受,又使人发笑。犹言哭笑不得。

【啼饥号寒】 形容贫困之极。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兒号寒,年 丰而妻啼饥。”

【嗟来之食】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礼记·檀 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默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善男信女】 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男女。

【善始令终】 同“善始善终”。

【善始善终】 ①自始至终都很好。②谓将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

【善眉善眼】 形容容貌善良。

【善马熟人】 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善善恶恶】 谓奖善嫉恶,好恶分明。

【善颂善祷】 善于颂扬和祈求。谓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

【善罢干休】 见“善罢甘休”。

【善罢甘休】 亦作“善罢干休”。轻易地了结。多用于否定。

【喧宾夺主】 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 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嗷嗷待哺】 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

【喙长三尺】 讥人强言善辩。语出《庄子·徐无鬼》:“丘原有喙三尺。” 陆德明释文:“三尺言长也。”

【哗世取宠】 以浮夸的言行博取世人的好感、夸奖或拥护。

【哗众取宠】 以浮夸的言行博取众人的好感、夸奖或拥护。语出《汉书·艺 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颜师古注:“譁,諠也。宠,尊也。”

【呜呼哀哉】 亦作“呜■哀哉”。①表示悲痛之辞。常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哀 悼。②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

【呜呼噫嘻】 叹词。表示慨叹。

【嗤之以鼻】 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嘉言善行】 亦作“嘉言善状”。亦作“嘉言懿行”。美善的言行。

【嘉言善状】 见“嘉言善行”。

【嘉言懿行】 见“嘉言善行”。

【啧有烦言】 ①谓互相责备,争论不一。②谓纷杂的指责和议论。

【叹为观止】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见舞《韶 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因以“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呕心抽肠】 形容极度悲伤。

【呕心滴血】 同“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呕心镂骨】 形容费尽心思与精力(多用于文艺创作)。

【嘘枯吹生】 ①《後汉书·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 军旅之才,执锐之幹。”李贤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后因以指能说会道,有辩才。②谓拯绝扶危的恩德。

【嘘寒问暖】 形容对人关怀备至。

【哓音瘏口】 犹言舌敝脣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喷血自污】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 果却先害了自己。

【喷雨嘘云】 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喷云吐雾】 形容抽鸦片烟或吸烟的情景。

【喷云泄雾】 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嘻皮涎脸】 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

【嘻皮笑脸】 ①形容嘻嘻哈哈的样子。②形容轻薄嘻笑的样子。③形容谄笑 讨好的样子。

【嘻笑怒骂】 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 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嘲风弄月】 吟咏清风,玩赏月色。泛指写诗抒情。

【嘲风咏月】 ①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 草而已。”后因以“嘲风咏月”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物而思想内容贫乏的作品。②泛指吟诗作赋。

【噙齿戴发】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噀玉喷珠】 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噤口扌卷舌】 谓缄默不言。

【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说话。亦泛指默不作声。蝉到秋深天寒即不再叫,故 以为喻。语本《後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噩噩浑浑】 质朴忠厚貌。指上古之世。

【■心沥血】 犹言呕心沥血。

【嘴快舌长】 爱说长道短。

【嘴甜心苦】 出言和善而居心狠毒。

【嘴清舌白】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器二不匮】 谓器具准备两件,就不愁缺用。

【器小易盈】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前蒙延纳,侍宴终日… …小器易盈,先取沈顿。”原谓酒量小。后以“器小易盈”指器局狭小,容易自满。

【器宇轩昂】 形容气概、风度不凡。

【器满则覆】 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 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器满将覆】 见“器满则覆”。

【器满意得】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噬脐莫及】 见“噬脐无及”。

【噬脐无及】 亦作“噬脐莫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嗳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啸侣命俦】 召唤同伴。

【啸吒风云】 同“叱咤风云”。

【啸咤风云】 同“叱咤风云”。

【啸吒风云】 同“叱咤风云”。

【嚎天动地】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嚎天喊地】 见“嚎天动地”。

【乡壁虚造】 喻凭空杜撰。

【啮雪吞氈】 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单于留不遣,欲降 武,乃幽武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氈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啮雪吞氈”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咽苦吐甘】 谓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兒。形容母爱之 深。

【咽苦吞甘】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严刑峻制】 犹言严刑峻法。

【严刑峻法】 严厉的刑法。亦指施行严厉的刑法。

【严阵以待】 亦作“严陈以待”。谓以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敌人进犯,予以 打击。

【严气正性】 谓气性刚正严肃。

【严家饿隶】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 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严陈以待】 见“严阵以待”。

【严丝合缝】 指缝隙密合。形容非常严密。

【严惩不贷】 严加惩办,不予宽容。

【嚼穿龈血】 形容仇恨至极。

【嚼墨喷纸】 晋葛洪《神仙传·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许人……又能吞 墨,舒纸著前,嚼墨喷之(纸),皆成文字,满纸各有意义。”后用以称善为文者。

【嚼铁咀金】 说话斩截。

【嚼齶搥床】 形容极其愤恨。

【嗫嚅小兒】 比喻见识浅陋。

【嗫嗫嚅嚅】 犹言吞吞吐吐。

【囊匣如洗】 犹囊空如洗。

【囊空如洗】 口袋空无分文,象洗过一样。形容异常贫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