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上)之12 —— 计 11,522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囊括四海】 统一全国;包罗天下。

【囊里盛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囊里盛锥”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囊漏贮中】 亦作“囊漏储中”。谓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 常以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

【囊漏储中】 见“囊漏贮中”。

【囊锥露颖】 比喻显露才华。

【咬血为盟】 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囚首垢面】 语本《汉书·王莽传上》“乱首垢面”与宋苏洵《辨奸论》“ 囚首丧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象囚犯一样。

【囚首丧面】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四大皆空】 佛教称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 而四大又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不拗六】 少数拗不过多数。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四分五裂】 ①分裂败亡。②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平八稳】 ①形容位置非常平稳;地位非常稳定。②指人老成持重、言行 稳当。③指说话毫无锋芒,含贬义。

【四百四病】 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至八道】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 路。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体】 见“四肢百骸”。

【四郊多垒】 ①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犯。②多用以形容外 敌侵迫,国家多难。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面八方】 周围各处;各个方面。

【四面出击】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 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四亭八当】 十分稳当、妥贴。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 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时之气】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四海之内皆兄弟】 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

【四海他人】 谓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昇平】 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 谓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

【四海皆兄弟】 见“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四海为家】 ①四海之内,尽属一家。指帝王拥有天下。引申为天下一统之 意。②志在四方,到处为家。③喻人居无定所。

【四通八达】 ①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方便,暢达无阻。②比喻事 理融会贯通。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暢达无阻。

【四纷五落】 见“四分五落”。

【四停八当】 见“四亭八当”。

【四冲八达】 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 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体百骸】 见“四肢百骸”。

【因人成事】 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因小失大】 ①由于小事疏忽而误了大事。②指因图小利而造成大的损失。

【因公行私】 见“因公假私”。

【因公假私】 谓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因材施教】 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行教育。 语本《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硃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失於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因利乘便】 凭借有利的形势或条件。

【因事制宜】 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

【因果报应】 佛教语。佛教依据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论,认为事物有起 因必有结果,作善作恶,必各有报应。

【因陋就寡】 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因陋就简】 ①犹因陋就寡。②利用原有简陋的条件,尽量节约办事。

【因风吹火】 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时间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因乌及屋】 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他有关事物。

【因循守旧】 沿袭旧规,不思革新。语本《汉书·循吏传序》:“光(霍光) 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因祸得福】 祸害本是坏事,但由于某种原因,反而使人得福。

【因祸为福】 谓祸害既来,因处置得宜,转而为福。

【因势利导】 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因噎废食】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饐,同“噎”。后以“因噎废食”比喻受过挫折以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因敌取资】 从敌人处取得所需的物资。

【因敌为资】 犹因敌取资。

【因缘为市】 舞文弄法以谋取财利。

【因树为屋】 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因难见巧】 由于难度大而显出技艺巧妙。

【回山倒海】 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回心转意】 转变心意,改变态度。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 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回生起死】 犹言起死回生。

【回光反照】 亦作“回光返照”。①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而 使天空短时发亮,用以喻人临死前精神的短暂兴奋。②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现情况的一时好转。③谓自我省察。

【回光反照】 见“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 见“回光反照”。

【回光返照】 亦作“回光反照”。①太阳刚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 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②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③佛教指反省内心。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回黄转绿】 草木由绿变黄,由黄变绿。谓时序变迁。亦以比喻世事的反复。

【回黄转绿】 草木秋冬黄落,春日转绿。谓时序变迁,亦喻世事变化。 11111

【回船转舵】 犹见风使舵。喻说话做事随机应变。

【回嗔作喜】 转怒为喜。

【回肠荡气】 言人受感动后肠为之转,气为之舒,用以形容音乐、文词等生 动感人之极。

【回头是岸】 佛家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语。意谓人只要觉悟回头, 就可以得救。多用于劝人悔过自新,及警告恶人促其回心向善。

【困心横虑】 见“困心衡虑”。

【困心衡虑】 亦作“困心横虑”。谓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亦指费尽心思。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後作。”硃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於心,横於虑,然後能奋发而兴起。”焦循正义:“苏秦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横虑矣。”

【困知勉行】 克服困难以获得知识,努力实践以修养品德。语出《礼记·中 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硃熹集注:“困知勉行者,勇也。”

【困兽犹斗】 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

【囤积居奇】 囤积大量货物,待机牟取暴利。

【囫囵半片】 印象模糊,不完整。

【囫囵吞枣】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 以接受。

【固步自封】 故步自封。比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固若金汤】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 也。”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后以“固若金汤”谓城池、阵地坚固异常。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固执成见】 见“固执己见”。

【固壁清野】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 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国士无双】 谓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国耳忘家】 见“国而忘家”。

【国而忘家】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国色天香】 唐李濬《松窗杂录》:“上(唐文宗)颇好诗,因问脩己曰: ‘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本指牡丹花香色不凡。后多用以形容女子之美。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破家亡】 国家灭亡,家人离散。

【国富兵强】 国家富庶,兵力强盛。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 臣孟尝君於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国尔忘家】 见“国而忘家”。

【围城打援】 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 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

【围魏救赵】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 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圆首方足】 指人类。

【圆顶方趾】 同“圆首方足”。

【圆颅方趾】 圆头方足。《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 也象地。”后即以“圆颅方趾”指人。

【圆凿方枘】 语出《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圆凿,圆的卯眼;方枘,方的榫头。圆孔不能纳方榫,喻彼此不能相容或相合。

【团头聚面】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图作不轨】 图谋不轨。

【图财害命】 谋人钱财,害人性命。

【图穷匕见】 《战国策·燕策三》载: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 荆轲以燕督亢地图卷匕首献于秦王,展图将尽,匕首露,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后以“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图谋不轨】 阴谋作不法之事,多指进行不利于统治者的活动。

【圜凿方枘】 见“圆凿方枘”。

【巾帼须眉】 犹言女中丈夫。巾帼,指女子;须眉,指男子。称女子而有丈 夫气概者。

【布天盖地】 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布帆无恙】 亦作“布颿无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颿,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颿无恙。’”后遂以“布帆无恙”为旅途平安之典。

【布衣韦带】 亦省作“布韦”。①贫寒之士的服饰。②借指贫寒的或没有做 官的文士。

【布被瓦器】 寝以布被,食以瓦器。形容生活俭朴。

【布颿无恙】 见“布帆无恙”。

【市井小人】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市井之臣】 ①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对君自称“市井之臣”。②指居 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 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希奇古怪】 奇怪而罕见。

【帝辇之下】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帡天极地】 谓包罗万象。

【师心自用】 谓只凭主观,自以为是。

【师出有名】 《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谓出兵有正当的理由。后 即以“师出有名”比喻行事有理。

【师出无名】 谓出兵而无正当理由。语本《汉书·高帝纪上》:“兵出无名, 事故不成。”

【师道尊严】 谓为师者地位崇高。

【席不暇暖】 亦作“席不暇暖”。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 无时间久留。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席不暇暖】 见“席不暇暖”。

【席地幕天】 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席门蓬巷】 见“席门穷巷”。

【席门穷巷】 亦作“席门蓬巷”。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席履丰厚】 见“席丰履厚”。

【席薪枕塊】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塊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席丰履厚】 亦作“席履丰厚”。①谓生活好,福泽厚。②指阔绰。

【带水拖泥】 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带月披星】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带金佩紫】 古时三公等皆佩带金印紫绶。后用以指居高官显位。

【带减腰围】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 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常备不懈】 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

【帷幕不修】 见“帷薄不修”。

【帷箔不修】 见“帷薄不修”。

【帷薄不修】 家门淫乱的讳语。

【帷灯匣剑】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帷灯箧剑】 见“帷灯匣剑”。

【帏箔不修】 见“帏薄不修”。

【帏薄不修】 亦作“帏箔不修”。

【幕天席地】 ①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行为放旷。②以天为幕,以地为 席。指露天。

【幕燕釜鱼】 见“幕燕鼎鱼”。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 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币重言甘】 礼物丰厚,言词谄媚。

【帮虎吃食】 亦作“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

【帮闲钻懒】 见“帮閒钻懒”。

【帮閒钻懒】 亦作“帮闲钻懒”。谓逢迎凑趣,耍弄乖巧。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 色。

【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後汉书·马援传》: “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山止川行】 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见“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山公倒载】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山包海容】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山光水色】 山水的景色。

【山行海宿】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山吟泽唱】 山歌民谣。

【山长水远】 ①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②谓山川壮阔。

【山长水阔】 见“山长水远”。

【山林隐逸】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 来风满楼。”后以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山明水秀】 形容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山肴野蔌】 亦作“山殽野湋”。野味和蔬菜。

【山河表里】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势险要。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谓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山珍海味】 犹言山珍海错。

【山珍海错】 山间海中出产的珍异食品。泛指珍美丰盛的肴馔。语本南朝梁 沈约《究竟慈悲论》:“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错,事同於腐鼠。”

【山南海北】 ①指辽远或不能确指的地方。②泛指四面八方。

【山枯石死】 极言年代久远。

【山峙渊渟】 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山重水衤复】 谓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山砠水厓】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山高水低】 喻指意外不幸之事。

【山高水长】 ①犹山川阻隔。②形容品格高洁,流传久远。

【山高皇帝远】 谓王法管辖不到。

【山容海纳】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山陬海澨】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山阴夜雪】 犹言山阴乘兴。

【山阴乘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 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原指景物美而多,令人目不暇接。后用以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

【山崩川竭】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 变或其征兆。

【山崩水竭】 见“山崩川竭”。

【山崩地坼】 见“山崩地裂”。

【山崩地陷】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山崩地裂】 亦作“山崩地坼”。①山岳崩塌,大地裂开。②形容声响强烈 巨大。

【山崩地塌】 见“山崩地陷”。

【山崩海啸】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山崩钟应】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 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山清水秀】 形容风景优美。

【山栖谷饮】 栖息于山中,汲取谷泉而饮。指隐士生活。

【山殽野湋】 见“山肴野蔌”。

【山童石烂】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山摇地动】 ①山和地都在摇动。②形容声势浩大。

【山盟海誓】 指山海为盟誓。形容男女爱情的坚定。

【山节藻棁】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 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山遥水远】 谓道路遥远。

【山肤水豢】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 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山穷水尽】 亦作“山穷水断”。亦作“山穷水绝”。①谓山和水到了尽头。 ②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山穷水绝】 见“山穷水尽”。

【山穷水断】 见“山穷水尽”。

【山积波委】 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叠。形容数量极多。

【山餚海错】 犹言山珍海味。

【山亏一篑】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岌岌可危】 形容极其危险。

【岐出岐入】 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岸谷之变】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 “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岸然道貌】 ①谓神态严肃。②指严肃的神态。

【岳岳荦荦】 卓绝貌。

【岳岳磊磊】 卓立不群。

【岳峙渊渟】 见“岳镇渊渟”。

【岳镇渊渟】 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 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峭论更议】 议论严正刚直。

【峨冠博带】 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 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汤汤】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岛瘦郊寒】 指唐贾岛和孟郊的诗歌风格。岛郊诗作多清切凄苦,因以并举。

【峰回路转】 见“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 亦作“峰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 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峻宇彫墙】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峻宇雕墙】 见“峻宇彫墙”。

【崧生岳降】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 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崎嵚历落】 形容性行卓异磊落。

【昆山片玉】 《晋书·郤诜传》:“扞郤诜呴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於东堂会 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北魏《张宁墓志》:“自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后因以“昆山片玉”喻珍贵稀有之物或赞美人才难得而可贵。

【岗头泽底】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最为显赫。其 中卢氏称岗头卢,李氏称泽底李。因以“岗头泽底”为豪门世族的泛称。

【崟崎磊落】 形容性行卓异不凡。

【崇山峻岭】 高大陡峻的山岭。

【崇本抑末】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 业。

【崇雅黜浮】 谓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崇墉百雉】 形容城墙高大。

【崇论吰议】 见“崇论闳议”。

【崇论宏议】 见“崇论闳议”。

【崇论谹议】 见“崇论闳议”。

【崇论闳议】 亦作“崇论宏议”。亦作“崇论谹议”。亦作“崇论吰议”。 原谓高论博议,后指高明宏大的议论。

【嵬目鸿耳】 见“嵬眼澒耳”。

【嵬眼澒耳】 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崭露头角】 谓显示出超群的才华。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 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嵚崎磊落】 亦作“嵚崎历落”。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嵚崎历落】 见“嵚崎磊落”。

【巍巍荡荡】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硃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岿然不动】 屹立而不动摇。

【岿然独存】 经过变故后唯一存在的人或物。

【岩穴之士】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岩居川观】 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岩居穴处】 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 私学,岩居窞处,讬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岩栖穴处】 见“岩居穴处”。

【岩栖谷饮】 见“岩栖谷隐”。

【岩栖谷隐】 谓隐居山谷之中。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

【行尸走肉】 ①比喻徒具形骸,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②比喻精神贫乏, 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

【行尸走肉】 见“行尸走肉”。

【行尸走骨】 见“行尸走肉”。

【行不由径】 ①走路不抄小道。《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 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后以“行不由径”比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②见“行不从径”。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行不苟合】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行不副言】 谓言行不一。

【行不从径】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行不贰过】 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行不逾方】 谓行动不逾越法度。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

【行有馀力】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行色匆匆】 谓出行匆忙仓促。

【行色怱怱】 见“行色匆匆”。

【行奸卖俏】 谓恣淫行邪,弄姿作态。

【行住坐卧】 指一举一动。

【行者让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行易知难】 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 对。也称知难行易。

【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行思坐筹】 见“行思坐想”。

【行侠好义】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行尸走肉】 见“行尸走肉”。

【行眠立盹】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行师动众】 谓指挥大军作战。

【行针步线】 比喻设计划策。

【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指人临近死亡。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扞重耳呴将適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後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行云流水】 ①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②比喻无足轻重。

【行远升高】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 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行远自迩】 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出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行号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行号巷哭】 在大路上、在里巷中号呼痛哭。形容悲痛之极。

【行险徼幸】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行嶮侥幸】 见“行险徼幸”。

【行成於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现解为做事成功要动脑筋。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行合趋同】 行为志趣相同。

【行若狗彘】 行为象猪狗。谓不齿人类。语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 问於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於汤文,行则譬於狗豨,伤矣哉!’”

【行行出状元】 谓每种职业都可出杰出人才,用以勉励人精通业务,巩固专 业思想。

【行间字里】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往渚还汀】 谓往返都须渡水。

【往蹇来连】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彼一时,此一时】 谓时间不同,情况也不同。

【待人接物】 与人相处。

【待月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载:莺莺约张生月夜会于花园,题《月明三 五夜》诗一首,着红娘送去。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后因以“待月西厢”谓情人私相约会。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待贾而沽】 亦作“待价而沽”。等待善价出售,亦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 行。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待价而沽】 见“待贾而沽”。

【徊肠伤气】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徇私作弊】 见“徇私舞弊”。

【徇私舞弊】 为了私情而弄虚作假。

【後生小子】 年轻晚辈。

【後生可畏】 谓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後来之秀】 见“後起之秀”。

【後来居上】 ①谓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 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後来者居上。”②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後起之秀】 亦作“後来之秀”。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後海先河】 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比 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後浪推前浪】 见“後浪催前浪”。

【後浪催前浪】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後悔无及】 谓事后懊悔而来不及。语出《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 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後悔,亦无及也。”

【後进之秀】 犹言后起之秀。

【後进领袖】 晚辈中最杰出的人。

【後发制人】 谓先让一步,视其弱点,然后制服对方。语本《荀子·议兵》: “後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後会有期】 谓日后还会有相见之时。

【後台老板】 戏班子的老板。后多借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後拥前呼】 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

【後继有人】 谓后面有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後顾之忧】 泛指来自后方的或家里的忧患。

【徒子徒孙】 徒弟和徒孙。一个祖师沿传下来的弟子。亦泛指信徒、党羽, 多含贬义。

【徒托空言】 谓只说空话而不实行。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徒讬空言】 见“徒托空言”。

【徒有其名】 见“徒有虚名”。

【徒有虚名】 空有其名声。谓名不符实。

【徒负虚名】 见“徒有虚名”。

【徒讬空言】 见“徒托空言”。

【徒拥虚名】 见“徒有虚名”。

【径一周三】 古算学计算圆周率的近似比。谓圆径与圆周之比为一比三。语 出《周髀算经》卷上“句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后因以比喻两者相比差距甚大。

【径行直遂】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 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径情直行】 任凭主观意愿径直行事。

【径情直遂】 随着心愿顺利达到目的。

【徙宅忘妻】 搬家忘记携带妻子。形容粗心、健忘。语本汉刘向《说苑·敬 慎》:“鲁哀公问孔子曰:‘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

【徙善远罪】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 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谓乃淳于髡事。

【得寸得尺】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得寸进尺】 比喻贪得无厌。

【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得不补失】 见“得不偿失”。

【得不酬失】 见“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 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

【得不偿丧】 见“得不偿失”。

【得手应心】 见“得心应手”。

【得未曾有】 谓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得未尝有】 见“得未曾有”。

【得步进步】 犹言得寸进尺。

【得其所哉】 亦省作“得其所”。①谓得到合适的处所或位置。语出《孟子 ·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②形容十分得意。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 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马生灾】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 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得马折足】 见“得马生灾”。

【得过且过】 ①谓但能度日,即勿他求。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 “孩兒,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后谓安于现状,敷衍度日。②指办事马虎。敷衍塞责。

【得鱼忘荃】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得鱼忘筌】 见“得鱼忘荃”。

【得胜回朝】 ①打了胜仗后返回朝廷向皇帝报功。②泛指胜利而归,每含贬 义。

【得道多助】 谓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意忘形】 ①《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 形骸。”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②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得意忘言】 ①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②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得意忘象】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得意洋洋】 亦作“得意扬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 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扬扬】 见“得意洋洋”。

【得陇望蜀】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从一而终】 ①谓一女不事二夫,夫死不得再嫁。②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从井救人】 语本《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 焉。’其从之也?”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

【从天而下】 比喻意想不到,突如其来。偶亦指好事之遽降。

【从天而降】 见“从天而下”。

【从心所欲】 ①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②代指七十岁。

【从令如流】 谓服从命令如流水就下。极言有令则行。

【从长计较】 犹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左传·僖公四年》:“卜人曰:‘筮短长,不如从长。’” 本指从长而定。后以“从长计议”指不急于作出决定,或慢慢地设法解决。

【从长商议】 犹言从长计议。

【从风而靡】 ①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强弱悬殊,弱者不堪一击, 即告瓦解。②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仿效、风行之迅速。

【从流忘反】 谓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从恶如崩】 亦作“从恶若崩”。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从恶若崩】 见“从恶如崩”。

【从善如流】 亦作“从善若流”。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 迅速和顺当。

【从善如登】 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善若流】 见“从善如流”。

【从头至尾】 亦作“从头到尾”。①自始至终。指全过程。②从头到脚。指 全身。

【从头到尾】 见“从头至尾”。

【从头彻尾】 自始至终。

【从谏如流】 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暢。形容乐意接 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从容自如】 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从容自若】 沉着镇静,神态如常。

【从容就义】 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

【衒玉自售】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奁而藏诸,求 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衒玉求售】 见“衒玉自售”。

【衒玉贾石】 叫卖璧玉,实际上卖的却是石头。比喻言不副实。

【街号巷哭】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街谈巷语】 见“街谈巷议”。

【街谈巷说】 见“街谈巷议”。

【街谈巷谚】 见“街谈巷议”。

【街谈巷议】 ①街巷中的谈说议论,即民间的舆论。②在街巷中谈说议论, 形容议论纷纷。

【街头巷尾】 指大街小巷。

【街头巷底】 见“街头巷尾”。

【街谭巷议】 见“街谈巷议”。

【御驾亲征】 ①谓天子亲自率兵征讨。②喻指亲自出面做某事。

【循名责实】 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

【循名课实】 犹言循名责实。

【循名覈实】 犹言循名责实。

【循序渐进】 顺着次序逐步深入或提高。

【循途守辙】 见“循涂守辙”。

【循规蹈矩】 遵守规矩。

【循循善诱】 谓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亦泛指教导有方。语本《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涂守辙】 亦作“循途守辙”。遵守规矩。

【循诵習传】 ①谓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②谓诵习。

【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反复进行。

【循环无端】 ①往复回旋,没有终始。②形容反复进行,没完没了。

【衙官屈宋】 以屈原宋玉作自己的衙官。矜夸文才出众之语。《旧唐书·文 苑传上·杜审言》:“扞杜审言呴又尝谓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如此。”后亦用以称美别人的文才。

【微不足道】 藐小得不值得一谈。

【微文深诋】 谓深文周纳,诬人入罪。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细小,极其有限。亦指极微小的事物。

【微言大义】 亦作“微言大谊”。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辞;大义,旧指有关 《诗》、《书》、《礼》、《乐》诸经的要义。后用以指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奥意义。语出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乃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微言大谊】 见“微言大义”。

【微察秋毫】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微显阐幽】 谓显现微妙之处,阐明幽深之理。

【徬徨失措】 谓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衔石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后因以“衔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衔沙填海】 犹言衔石填海。

【衔华佩实】 ①谓草木开花结果。②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完美。

【衔橛之虞】 同“衔橛之变”。

【衔橛之变】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

【衔环结草】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德才兼备】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才干两者都具备。

【德本财末】 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 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德言工容】 见“德言容功”。

【德言工貌】 见“德言容功”。

【德言容功】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行。语本《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贞顺也;妇言,辞令也;妇容,婉娩也;妇功,丝麻也。”亦作“德容言功”、“德言工貌”、“德言工容”。

【德厚流光】 谓德泽深厚则影响深远,子孙得福。语本《穀梁传·僖公十五 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锺文烝补注:“光与广同。”

【德洋恩普】 谓德泽优渥普及。

【德配天地】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德高望重】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德容言功】 见“德言容功”。

【德隆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德隆望尊】 见“德隆望重”。

【德胜头■】 犹得胜头回。德,通“得”。■,同“回”。宋明话本、通俗 小说的引首。

【德尊望重】 见“德高望重”。

【德輶如毛】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德輶如羽】 见“德輶如毛”。

【冲口而出】 谓不加思索说出口来。

【冲州过府】 见“冲州撞府”。

【冲州撞府】 指在江湖上到处漂荡,行止无定。

【冲风冒雨】 谓不避风雨之苦。

【冲风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冲冠怒发】 形容极为愤怒。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冲冠发怒】 见“冲冠怒发”。

【冲锋陷阵】 ①向前冲击,攻破敌阵。形容作战勇敢。②泛指勇于进击。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

【冲锋陷锐】 犹言冲锋陷阵。

【彻上彻下】 贯通上下;通达上下。

【彻内彻外】 见“彻里彻外”。

【彻里至外】 见“彻里彻外”。

【彻里彻外】 ①从里到外。②犹言完完全全。

【彻头彻尾】 ①从头到尾;自始至终。②犹言完完全全。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 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衡情酌理】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衡阳雁断】 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至此峰不过,因以“衡阳雁断”比喻音 信隔绝。

【衡短论长】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衡虑困心】 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 而後作。”

【形形色色】 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形劫势禁】 见“形格势禁”。

【形孤影只】 同“形单影只”。

【形孤影寡】 同“形单影只”。

【形迹可疑】 谓举止神情令人怀疑。

【形格势禁】 亦作“形禁势格”。亦作“形劫势禁”。谓受形势的阻碍或限 制。

【形只影单】 同“形单影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