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史话(十):唐代以前围棋的对外传播和对外交流

  围棋很早就流传到了亚洲一些国家,随着这些国家围棋活动的开展,到唐代中外围棋的交流也开始出现,并越来越频繁。

  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朝鲜就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战国至秦朝末年,不少汉人为避兵乱和徭役移居朝鲜半岛。西汉武帝时,在朝鲜半岛北部曾置乐浪郡、玄菟郡,以及真蕃郡、苍海郡和临屯郡,隶属于幽州刺史部。大量的移民和西汉的统治,客观上起了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朝鲜半岛社会发展的作用。公元初,高句丽在朝鲜北部兴起。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3年),高句丽遣使朝贡,揭开了中朝交往的新的一页。公元3世纪左右,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北部,与半岛南部兴起的百济、新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三个国家同中国的交住都很密切,特别是百济,经常遣使来中国,成了中国文化向朝鲜乃至日本传播的桥梁。西汉时期,中国的铜镜、漆器和兵器等就传入了朝鲜。围棋是什么时候传到朝鲜的,很难考定,但时间绝不会太晚。

  朝鲜史籍最早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公元475年,时当我国南朝刘宋末年。据《朝鲜史略》说,当时高句丽的长寿王巨琏,打算攻占百济,招募了一个僧人道琳,假装获罪,逃到百济。道琳擅长围棋,通过围棋取得了百济盖卤王的信任和宠爱。道琳蛊惑百济王滥用民力,营造宫室、城廓和陵墓,使百济国力衰竭。于是,高句丽王乘机发兵攻杀了百济王。同一时期,我国的史书也出现了百济尚好围棋的记载。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三年),新罗在唐王朝的援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社会的统一和安定给围棋进一步地发展、交流,以及棋艺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围棋成了新罗的社会风尚。开元二十五年(737),新罗王兴光卒,唐玄宗“遣左赞善大夫邢璹摄鸿胪少卿、往新罗吊祭……璹将进发,上制诗序,太子以下及百寮咸赋诗以送之。上谓璹曰:‘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与讲论,故选使充此。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又闻其人多善弈棋,因令善棋人率府兵曹杨季膺为璹之副。璹等至彼,大为蕃人所敬。其围棋者皆在季膺之下,于是厚赂涛等金宝及药物等。”(《旧唐书·新罗传》)这件事既表明唐王朝对中外围棋交流的重视,也表明了新罗围棋的发达。

  新罗的棋艺水平还逊于唐朝,但由于有相当的基础,一些人到唐朝后,通过学习、交流,棋艺水平提高很快,有的还跻身于唐朝的著名棋手之列。如唐末的新罗人朴球,就因棋艺过人而做了唐朝的棋待诏。

  中国和日本的交住也是有渊源的。至少在西汉时期,日本就开始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徐福等受秦始皇派遣到海岛求长生不老药,漂流到日本定居的故事,很早就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所熟知。明朝初年,日本僧人绝海中津见到明太祖朱元璋时,还曾作诗说:“徐福祠在熊野峰,遍山草药沐雨生。而今海上风浪静,早归好乘万里风。”西汉时期,中日之间的交往见于史乘。当时日本有百余国,中国史书统称为倭国,其中“使驿通于汉者三十余许国”(《后汉书·东夷传》)。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倭奴国曾遣使朝贡,光武帝赐以印绶,此后,中日之间的交住越来越频繁起来。

  围棋传入日本的途径,不排除由中国直接传入的可能,但可能性较大的是由朝鲜半岛间接传去的。日本同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同百济隔海相望,常遣使到百济,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另外,许多汉人也通过朝鲜半岛移居日本,带去中国的礼仪风俗。

  围棋传入日本的时间不会太晚,至多是稍迟于朝鲜。日本有的学者认为是神宫皇后伐三韩的时候,即公元200年左右。平山菊次郎《简明日本围棋史》认为是在一千五百年前大和朝初期。这些说法的可靠性还有待论证。南北朝时期,中国史籍出现了有关日本的围棋活动的记载。《北史·倭传》:“倭国……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知卜筮、尤信巫觋。……好棋博、握槊、摴蒱之戏。”《隋书·东夷传》亦有同样记载。“好棋博”,说明围棋流传已久,已经形成社会风气了。

  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围棋在日本已相当流行,地位也提高了。公元715年,日本天皇鉴于围棋流行所带来的一些弊病,下诏弈棋与赌博同禁。但同中国三国时期的《博弈论》不能阻止围棋的流行一样,天皇的禁弈令也未能起到作用,围棋反而越来越盛行。中国隋朝时期,日本就多次派遣使臣来中国学习。到唐朝时期,更多次派来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儒家学说和文化科学等。天平年间(730左右),圣武天皇派往唐朝的留学生中,有一叫少胜雄的人,就是专门到唐朝学习围棋的。到大平胜保年间,孝谦天皇本人也极爱围棋,曾在750年下令犯赌博罪者罚作苦工百日,但弈棋则不在其列,围棋实际已公开解禁了。《旧唐书·宣宗纪》记载,大中二年(848)三月,日本王子来朝(《册府元龟》作大中八年)。王子爱下围棋,宣宗特命棋待诏顾师言对局。苏鹗《杜阳杂编》卷下详载此事:

  大中中,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上设百戏珍馔以礼焉。王子善围棋,上敕顾师言待诏为对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温夏凉,故谓之冷暖玉。又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及师言与之敌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回语鸿胪曰:“待诏第几手耶?”鸿胪诡对曰:“第三手也。”师言实第一国手矣。王子曰:“愿见第一。”对曰:“王子胜第三,方得见第二;胜第二,方得见第一。今欲躁见第一,其可得手?”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

  这个故事十分生动,还富有浪漫色彩,在后来中国棋坛上广为流传。根据日本围棋史家渡部义通考证:“日本王子可能是高岳亲王(平城天皇的儿子)。高岳亲王于仁明朝承和二年(835)随第十三次遣唐使入唐,于阳成朝元庆四年(880)归国途中殁,前后在唐四十五年。而大中年间(847—859)他仍在唐。”(见朱铭源《中国围棋史趣话》)从日本手谈池的传说和王子能令顾师言汗发,也反映出日本围棋文化的繁荣和历史的悠久,以及唐朝时期日本围棋水平已经较高的状况。

  从8世纪到10世纪,日本的许多天皇都爱好围棋,而且比较重视围棋的竞技性。于是围棋在日本开始成为一种朝仪,做官的非通此道不可。这种风尚大大促进了日本围棋的普及和提高。从16世纪中叶起,围棋几乎成了日本的国技,专业棋手地位也很高,形成朝廷建立或认可的持久的全国性的比赛制度。到19世纪中叶后,日本的围棋水平赶上中国,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中国和越南的交往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西汉时曾置交趾郡,辖境包括今天越南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越南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围棋在越南开展流传的情况未见史籍记载,但估计不会晚于12世纪。元至元中(1280左右),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即今天的越南)。他在安南曾观当地贵胄子弟弈棋,作了《安南春夜观棋赠世子》一诗,中有“绿沧庭院月娟娟,人在壶中小有天。身共一枰红烛底,心游万仞碧霄边”等语,足见当时越南围棋已很流行,而且也很讲究高雅的情趣。

  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看到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很受观迎的情况。如记录沿途风光的马观的《瀛涯胜揽》就说:“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天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这说明东南亚国家至少在明以前,围棋就很流行了。

  围棋传到欧洲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17世纪中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少欧洲人都以为围棋是日本人发明的。后来他们才逐渐知道,围棋实际上最早出现于中国。

  围棋的对外传播,扩大了中国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往,使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