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史话(六):民族融合中的北朝围棋和沉寂的隋代围棋

  西晋永嘉大乱后,匈奴、羯、鲜卑、氐和羌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在北方建立了许多割据小国,而北方氏族和一般民众则大量南迁到长江流域。三国时期,吴国的围棋迅速发展,使围棋活动的重心已经出现偏南的趋势,而晋末的动乱则使围棋活动的重心彻底地南移,北方围棋一度出现了停滞和衰退的现象。后来,随着各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北方的围棋又恢复和发展起来。像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氐族建立的后凉等,围棋还比较流行。

  前燕最著名的棋手是罗腾。罗腾字寂龙,棋艺相当高,究尽其妙,独步当时。后凉王吕纂本人就好围棋,曾同方外棋手鸠摩罗什下棋。鸠摩罗什是著名高僧,棋艺也很不错,据说他与人下棋,能使对手死于处成龙凤形。

  南北朝时期,北方以北魏最为强大,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围棋爱好者很多,而且棋艺水平也很高。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酷爱围棋,他下棋有时竟到了不理政事的地步。《魏书·古弼传》载,古弼有一次入宫陈奏,正碰上魏太武帝与给事中刘树下棋,由于他专心纹枰,根本不听古弼的陈说,性格素直的古弼气得抓住刘树的头,一把把他拉下坐床,又揪他的耳朵,又用拳打他的后背。并说:“朝廷不理,实尔之罪。”魏太武帝这才赶紧放下围棋说:“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叫古弼放了刘树,并听取陈奏。这个给事中刘树,看来也是因棋侍从皇帝的专职棋官。由于他地位很低,只能忍气吞气地代皇帝受过。

  文人士大夫中,最著名的围棋爱好者有魏子建、李韶、甄琛、裴询、张僧皓等。

  北魏最著名的棋手是范宁儿。范宁儿字号里籍均不见记载,《魏书·蒋少游传》说他“善围棋”。孝文帝在位时(471—499),曾随散骑常侍李彪出使南齐。齐武帝萧赜令名手王抗与之对局,结果范宁儿制胜而还。据《南史·齐武帝纪》载,南齐与北魏常有使臣往来。永明元年(483)到九年(491),北魏六次遣使来南齐。范宁儿随使事,当即在这9年间。按理说,江南围棋水平高于北方,王抗应取胜才对。但王抗是江南著名高手,擅名近20年,此时至少也有50多岁,他背有名手包袱,在御前与外使对弈不免紧张,加上精力不济,结果输了。这里面固然有偶然因素,但范宁儿的水平无疑也在江南高手之列。这说明从北魏孝文帝起,北朝围棋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了。而派棋手随使南齐,表明北魏对围棋是相当重视的。

  北齐、北周的围棋继北魏之后又有发展。爱好者不少,著名的如河南王高孝瑜“复棋不失一道”,李搔“有才艺,音律、博弈之属多所通解”。在对围棋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发展。黄门侍郎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说:

  《家语》曰:“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论语》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然则圣人虽不用博弈为教,但以学者不可常精,则倘为之,犹胜饱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吴太子以为无益,命韦昭论之,王甬、葛洪、陶侃之徒,不许目观手执,此并勤笃之志也。能尔为佳。古为大博则六著,小博则二焭,今无晓者。此世所行,一焭十二棋,数术短浅,不足可玩。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耽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颜氏家训》是以儒家传统思想教导子弟安身立命的,颇有影响。颜之推不主张玩博,因为数术短浅,而围棋则是雅戏,可以下,但也不能常下。这代表了当时士大夫对围棋比较普遍的看法,也反映出北齐围棋开展的情况。

  北齐最著名的棋手是王子冲。王子冲的字号里籍不详。《历代名画记》载:北齐杨子华,天下号画圣,时有王子冲者,善棋通神,号为“二绝”。他的棋势广泛流传,敦煌写本《棋经》中曾提到“子冲征法”,足见其征子之法十分历害。他还撰有《棋势》十卷,但后来失传了。

  总的看起来,北朝的围棋没有那种“晋宋盛士,逸思争流”的繁荣气象,爱好者的人数和棋艺水平也不及南朝。不过,百余年间也出过一些著名的高手,对围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废掉周静宗建立了隋朝。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连绵三百多年的战争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归于统一。这本是一个扩大围棋文化交流促进围棋活动发展,提高棋艺水平的极好机会。可是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残暴荒淫的统治致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围棋活动非但未能得到发展,反而有所倒退。在隋王朝统治的数十年间,棋坛极为沉寂,没出现过一个知名的棋手,也没留下一部棋艺专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