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史话(八):中唐著名诗人与围棋

  唐王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文治武功均趋极致,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点,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所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识”,就是当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写照。在这种承平繁荣的社会环境下,在追求琴棋书画的艺术修养已成为社会上普遍的文化观念的情况下,围棋承续唐初的势头,更加普及开来,出现了蔚为大观的局面,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势大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人们的文化观念的惯性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惯性,仍推动着围棋的发展。整个社会好棋嗜棋之风竟是有增无减,持续炽盛。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又称唐明皇,公元712—756年在位。史书称他“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所谓“多艺”就包括棋艺。他常同大臣、亲王、后妃一起下棋、观棋。

  开元十六年,唐玄宗曾召能言儒释道者于宫中互相答难。当他得知年方七岁的李泌幼而有才,敏捷善赋时,便命人驰召入宫。李泌来时,唐玄宗正同张说观棋,遂命张说试一试他的才能。张说要李泌赋方圆动静,李泌问其体例,张说见面前的棋局棋子,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当即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张说所赋,句句见棋,道尽围棋的一般特征;李泌所赋虽不涉一个“棋”字,但句句关合围棋,概括出弈者下棋时的种种活动和神态。张说惊诧不已,恭贺玄宗,说朝廷又得奇才。玄宗也甚喜,厚加赏赐。小小围棋和有关围棋的认识、言论,令君臣如此欣然陶情,正反映了唐代中期宫中和文人士大夫围棋活动十分盛行的实际情况。

  唐玄宗和宁王对弈的事,陶彀《靖异录》有明确记载:

  明皇因对宁王问:“卿近日棋神威力何如?”王奏:“托陛下圣神,庶或可取。”上喜,呼将方亭侯来。二宫人以玉界局进。遂与王对手。

  二人棋艺相当,正堪对手。将棋局称作“方亭侯”,亦可见其典雅的棋情棋趣。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对唐玄宗和亲王下棋,还有一则详细的记载:

  一日,明皇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奏琵琶,妃子立于局前观之。上欲输次,妃子将康国猧子放之,令其局上乱其输赢。上甚悦焉。

  妃子即杨贵妃。康狷是西域康国的一种小狗。眼看明皇要输棋,杨贵妃恰逢其时地放猧子乱局,真是善解上意,无怪乎唐玄宗要“三千宠爱在一身”了。

  进入中唐之后,围棋已极为普及,在文人士大夫中,几乎已找不到不下围棋的。像一些著名诗人和文人,如王维、张说、刘长卿、杜甫、岑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钱起、王建、张籍、卢纶、于鹄、李端、韩愈、姚合、张祜、王鉷、贾岛等,都爱好围棋或会下围棋。最为著名的是杜甫、刘禹锡、元稹、白居易。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也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杜审言对杜甫的影响很大,是他走向诗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杜甫青年时代即爱好围棋。除社会风气使然外,家中的棋风恐怕也是一个原因。杜甫诗中最早提到围棋的是乾元元年(758)作的《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睡眠。

  此诗作于诗人49岁时,但诗中提到的却是30年前同“善吟善弈,而喜与文士游”的旻上人的一段交住。二人作诗弈棋,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旻上人有“善弈”之称。青年杜甫能与他对局,看来棋艺还不太低。

  在杜甫有关围棋的诗中,有两句最为著名,对后世文人的围棋情趣和围棋诗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历元年(766),他在夔州观人下棋,写下了“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的著名诗句。这两句诗描摹入微,境界清远,意趣幽深,后人称“此句可画,但恐画不就耳”,被视为观棋的画境。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爱好围棋,而且棋艺水平还比较高,他结交了不少方外的围棋高手,如颇工围棋的儇师,“弈至第三品”的浩初师等。他常同他们“弈于树石间”,获益不少。他的诗中涉及围棋的也不少。如“爱泉移席近,闻石辍棋看”(《海阳湖别浩初师》),“茶炉余绿笋,棋局就红梅”(《浙西李大夫述梦》),“往往游不归,洞中见博弈”(《游桃园》)等。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复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余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城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予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自喜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商山夏末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这首诗是王绩《围棋》诗以来,又一篇有关围棋的长诗。诗中赞颂了儇师高超的棋艺和人品,反映了唐代围棋活动开展的情况。其中“初疑”四句写枰间厮杀,形象生动,妙譬巧喻,极合棋理。若非精通棋理,是绝不可能道出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累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44岁以前,即被贬江州之前是不下围棋的。元和十年(815)他曾对元稹说:“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与元九书》)但可能就在同一年,他学会了围棋,而且以围棋入诗,比喻人的荣辱升沉:“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表现身处逆境,不以为怀的旷达精神。白居易尽管学棋很晚,但当他学会之后,却深深地爱上了。在江州任上,他结交了嵩阳刘处士、道人郭虚舟等棋友,经常是“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郭虚州相访》),甚至是“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围棋赌酒到天明”(《刘十九同宿》),极为洒脱豪放。这以后,白居易一直爱好围棋。进入老年后,他眼睛不好,视力下降,但于围棋却仍不辍手,还是“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孟夏渭村旧居寄舍弟》),“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官舍闲题》),“读罢书未展,棋终局未收”(《府西池比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宿张云举院》)。棋瘾之大,唐代诗人中还少有匹敌。他的《和春深二十首》其十五:“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涉及了唐代各种棋戏,反映了当时各种棋戏流行,而围棋尤盛的社会文化状况。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最友善,也称“元白”。元稹酷爱围棋,其《酬孝甫见赠十首》其七吟道:

  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全诗对友人招邀下棋给以回答,隐隐有席卷之势,可能他的棋风就是如此,快速凌厉,八面威风。又有《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记述了他和朝中棋友夜弈的情形。他们“眠床都忘置,通夕共忘疲”,一直下到第二天清晨。分别前还“俯仰嗟陈迹,殷勤卜后期”,预约再会之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围棋聚会的情况。

  文人士大夫的围棋棋艺水平,固然是有限的,而且也没有留传下来对局的棋谱,但由于他们都是著名的诗人,因而棋以人显,或棋以诗显。他们对待围棋的态度和高雅而又有个性化的围棋情趣,对围棋在文人土大夫中的传播推广,对提高围棋的地位,提高围棋审美情趣乃至对文人士大夫围棋观念的最后确立,都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