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楹联艺术初探
苏州曲园(俞樾故居)
俞樾与近代日本汉学
访俞樾故居
俞樾一家冷泉巧对
曾国藩慧眼识俞樾
俞樾题扇赠弟子
俞樾的文艺观
 

 

 

 

 

 

曾国藩慧眼识俞樾
李风宇

 

  曾国藩的识人之誉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薛福成曾经放言:“曾国藩知人之誉,超秩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俞樾在道光庚戍复试于礼部时,面对“淡烟疏雨落花开”这道并不吉祥的出题,发诗泉而不唐突,敷衍以文而不失缜密,先作五言律一首,然后洋洋洒洒地撰文解答了这道难题。
   从复议的保和殿下得场来,俞樾心中仍然惴惴不安,因为这位俞举人虽然才华横溢,但自幼不娴于小楷,而彼时科场尤重于应试者的书法。自明末以来,有一种名为馆阁体的字体已经在科场流行,这种严谨端庄的字体,遂逐渐成为闱场中的专用字体。宗师一将墨卷拿到手中,先审视的便是应试者书法上的功底,然后再浏览全文,因运笔窳劣误了锦绣前程的无疑是大有人在;写得一笔漂亮的馆阁体,而博得阅卷者欢心,寅缘一跃龙门者也不乏其人。所以俞樾胸中的隐忧,决不是庸人自扰。
   及至宫门传胪,黄榜挂出,俞樾不但被赐进士及第,而且在保和殿一同复试的诸人当中,居然名列第一。过了一段日子,俞樾才得知自己的卷子是经了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审阅后定夺的。曾不但是这次殿试的执事官员,而且与主管科举的礼部尚书同为该部堂官,因此,在阅批朱卷时,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他看了俞樾的诗文之后,不禁抚案激赏有加,他立即示之于内阁大学士杜翰等阅卷诸公,并且执意要将俞樾举为第一。同僚们聚而观之,咀嚼那份朱卷良久之后,纷纷摇头以为不可。“文则佳矣!然则仓猝间安能出此佳构,定然是录旧作以塞责罢了!”
   曾国藩仍然执着己见,拈须道:“不然,其诗亦相称,难道诗也是宿构吗?”
   “文义发端于何处尚待考究,拔置之第一,恐难服众。”
   “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有暗合之处,咏落花而无衰讽之意,此生他日成就,未可量也!”
   此公的一番话,顿时令阅卷诸公无言再驳,俞樾也由此得中殿试第一,恩荣及第,赐宴礼部,被授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后终于捱得壬子散馆,得以引见入宫,在宫禁森严的紫禁城,一睹了奕的圣容。咸丰帝见其谈吐学问俱佳,温言垂询之余,似有所瞩,果然,引见后不久,俞樾便蒙恩得授翰林院编修。
   俞樾究竟写了一段什么样的雄文,便令曾国藩这位八股大师折服?其实说来也令人瞠目,这位大人先生一瞅见那首五言律句的首句:“花落春仍在”,便叹服了,这大概与曾国藩那执著的人生态度有暗合之处,以至于惺惜惺的心态油然而生。
   后来,曾国藩受命督抚两江,驻节于虎踞龙蟠的南京,俞樾也以儒生的面目、巾服游于曾国藩的幕中,往来如处士。俞樾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将自己比作当年袁枚从游于君相幕府。而曾国藩对俞樾,则常有“闳才不荐,徒窃高位”之叹。
   俞樾在他身后留下的五百卷煌煌巨著《春在堂全书》,毫无疑义地成就了这位大儒的硕硕文名,而他那些后来名满九州的弟子,如章炳麟、徐琪、吴昌硕等辈,在承其衣钵之余,又大大地弘扬了他的学术,至今其学仍有苗裔可寻。俞氏之学不仅惠及门生,而且还泽及其后人。俞樾一房虽然单传数世,但却世无庸者,所著文章不仅灿然可观,而且其曾孙———学人俞平伯先生,受到批判仍然能以学术著作令神州瞩目数十载。
 

 

来源: 《炎黄春秋》2001年第5期
  [返回首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