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杨守敬与《水经注疏》的命运
著名藏书家——杨守敬
在宜都追忆学者杨守敬
杨守敬与碑帖研究
历代书法家(清)·杨守敬
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从杨守敬的举人硃卷谈起
品高学富 独拔艺林
杨守敬墨宝
杨守敬墓
笔谈实录 古今印证
播艺东瀛 振兴汉学
东渡扶桑 享誉内外
杨守敬简介
杨守敬故事
年少好学 锲而不舍

 

 

 

 

 

东渡扶桑 享誉内外

   1880年3月,杨守敬在北京参加会试,榜发不中,便于4月携眷从北京出发,经天津到上海东渡扶桑,应何子峨钦使之召,赴驻日使馆任职。这时,何钦使为调随员与副使张斯桂不合,开始有消息说裁副使,结果下来正副使都换,接任的钦使是许景澄。许钦使同意纳杨守敬为随员,但许在赴任途中到达上海,因家人出了丧事,就回转去了。到了1881年正月,黎庶昌奉调充任驻日钦使,他与何子峨、杨守敬都不相识。黎庶昌还在英国没有到任,杨守敬在日焦灼万分,一是出门已两年。二是弟弟先三去年病故,黎庶昌又还在伦敦,自己是否留馆任职尚不清楚。使人问张斯桂副使,张大笑道:“吾闻杨君楚中名土,何君招之来以为上客,吾何敢以随员屈之。早知杨守敬君肯就此席,何不言之?”于是出奏。待黎庶昌到日上任,使馆自参赞以下一人不留,唯留杨守敬与长崎领事余君畴。黎庶昌到达横滨,何子峨认为杨守敬是黎公奉调之人,便一齐到横滨去接待。到横滨见过国内来的人,发现故人张廉卿(格创)的儿子张庐沅也在,并交给杨守敬一封信,是张裕钊嘱托杨守敬为他管教其子的。这时,杨守敬知道张裕钊与黎胜昌是儿女姻家,张庐沅是黎庶昌的女婿,黎庶昌所以奏调杨守敬,是张裕钊向黎庶昌推荐的。杨守敬接待黎庶昌以后即回东京,张庐沅也随往。第二天,黎庶昌人使馆,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认为杨守敬与张庐沅先入使馆,必定有私。杨守敬秉性方严,闻听后很不满意。便对黎庶昌申辩说,张庐沅是我同乡好友张廉卿的儿子,张廉卿有信要庐沅交给我,托我管教他的儿子。我回使馆,庐沅要与我同往,我怎么好拒绝呢?我杨守敬与黎公素不相识,廉卿向你推荐介绍我的为人和生平,你同意了才留下我。今天初次相见,就说些坏我名声的话,你是钦使,大权在握,一手拿着朝廷要人的计划,一手卡住别人的喉咙,不像有识之士所为!我杨守敬请求辞职,不多说了。杨守敬随即收拾行李就要回国去。黎庶昌知道自己说错了,便去找何子峨,承认自己的错,要何子峨向杨守敬解释,留杨守敬在使馆。何子峨知道杨守敬为人耿直,素怀气节,他要走,你要留,别人劝说不好的,是你说错了,就要当面向他认错,求得他的谅解。黎庶昌只好亲自找杨守敬赔礼道歉,当面讲过,并说;来日没有帮助办事的人,拟定请你鼎力相助,昨天卤莽,得罪于你,请君原谅我。后来杨守敬询问同来的随员,知道了黎的为人,又将此事跟何子峨讲了,何子峨劝杨守敬留下,以观其后,杨守敬才留下来。到了黎庶昌与众随员谈话时,别人都站着回话,而杨守敬偏偏坐着谈,黎庶昌钦使也没说二话。后来得知黎庶昌不是城府之人,因语言不检,顶撞不校,且常受扶制,又不善计算,往往吃亏而不敢说。黎庶昌见杨守敬在开始写《日本访书志》,很受感动,想与他合作刻《古逸丛书》。杨守敬想,既然答应留下,便要勤奋工作才是,这时就答应了黎庶昌的提议,并决心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永古千秋的好事。杨守敬天天到市上去物色古书,这时得到日本树轰立之的《经籍访古志》抄本,按目索贿,凡能购的,不惜重值,十有八九购到了手,还购到了几百种轰立之目录没有载的书,以医书为最多,古文字类的书次之。于是由黎庶昌负责选择到刻书人,杨守敬一人负责办理。杨守敬白天要与刻工磋磨刻的好坏.又要接待日本文化界人士,晚上要按书,没有一刻安宁过。日本对此感到惊诧,上新闻报中。这时与杨守敬往来最为密切的日本友人有岩谷修一六、日下部东作(鸣鹤)、冈千振衣等。就在这一年,石印《初辑表宇贞石图》完成。

  1883年,部选杨守敬为黄冈县教谕,黎庶昌以公文告知湖北部誉,说他在日有经手事件,黄冈教谕暂请人代理。这年,他仍留使馆负责刻书事。日本刻书匠不敢马虎,反复琢磨,尤其是木村嘉平艺最精,一个字有时修改补刻数次,《谷梁传》一部无一笔异形。传到苏州,尚书潘伯寅(祖荫)、李梅生见后,惊叹不绝,说是自家以来所没有过的。日本人佩服杨守敬精于鉴赏的水平,所以每刻一书,先选择刻艺最高的为准绳,大家模仿他的笔法写成,然后动工刻,所以虽然刻艺差一点的也有虎贲中郎之似。虽然这样,但杨守敬每到店中见了工人正在刻的板,也能分出好与差来。有一天,杨守散到了刻字店,十八个工人都在,店主人说:我国工人皆苦于先生眼力之精,不能一毫假借。今此十八人中有一领袖,先生试以十八板阅之,谁为领袖所刻?如不误,则真我国所未有矣。杨守敌不慌不忙,对店主人说:此十八艺都选择过,手艺差不多,现在选出哪一个艺最精,未必能像市上测字,以鹊啄字,百不失一,若错了,请大家不见笑。杨守敬说完巡视再三,终于抽出一块板,向着十八工匠说,此当是你们的领袖所刻。这时并排坐的十八个工匠呼地起立,掌声如雷,经久不息。第二天新闻出,称杨守敬为中国之奇异人才。杨守敬完成《辑古逸丛书》时与黎庶昌议定,每部由杨守敬代作一跋,不署杨守敬名,黎庶昌却说,我自有我之跋,君自跋可也。这样,原本《玉篇》跋,各成一篇刻了。黎庶昌寄给潘伯寅尚书看,伯寅尚书回信说,君既嘱杨君任刻书,即请杨君代作跋,何必以空文为重俦?黎庶昌看后,觉得羞愧,以后就没有自作跋了,也不要杨守敬作跋了。杨守敬写好的跋只好放下。所以,以后《玉烛宝典》、《正评论语史略》都没有载跋,只有札记。到1884年,《古逸丛书)已成,督印百部。黎庶昌赠给当时名声显裁人士,都称赞为精绝。所刻之书,要典详尽,如《蔡刻杜诗》、《庄子注流》,亦载《道藏辑要》中,而慧琳《一切经音义》、杨上善《太素经》等书皆未刊,颇为遣憾,因为黎庶昌作主,未能尽如杨守敬意。

  这年四月,杨守敬差满,得家信母亲生病,要迅速回国。五月,同日本友人冈千仞父子及书估王惕斋至上海。李梅生知道他到了上海,邀他到苏州一会,与冈千仞同到苏州,又到顾子山家,纵观李梅生与顾子山两家所藏。冈千仞想游杭州,杨守敬因母亲生病需急回。回国后,杨守敬奉命到黄冈任教谕,黎庶昌向朝廷出奏,说杨守敬学问优长,与东土人士交往甚有声誉,请以知县遇,缺即选,并加五品衔。

  杨守敬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的时间短暂,仅仅五个年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算得上一瞬间,并且工作的岗位非常平凡,然而做出的业绩和对两国人民的贡献,却永远记载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历史功劳簿上,永远留在中国和日本人民的心间。


【来源: 湖北宜都网】
返回首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