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杨守敬与《水经注疏》的命运
著名藏书家——杨守敬
在宜都追忆学者杨守敬
杨守敬与碑帖研究
历代书法家(清)·杨守敬
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从杨守敬的举人硃卷谈起
品高学富 独拔艺林
杨守敬墨宝
杨守敬墓
笔谈实录 古今印证
播艺东瀛 振兴汉学
东渡扶桑 享誉内外
杨守敬简介
杨守敬故事
年少好学 锲而不舍

 

 

 

 

 

在宜都追忆学者杨守敬

旷世奇才遗清韵
湖北日报记者梁均贵 通讯员邓士德

 




   

  

一九九九年九月,中日杨守敬后学书法联展开幕。 曹礼达摄影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宜都陆城人。如今名震全球的“三峡”一词,其所指内容正是此人所定。这对他来说是件“拎不起来”的小事。在学术界,他是历史地理学的一座难于企及的高峰、金石学的泰斗、目录版本学的权威。一个学者占其中任何一项,就足以成为如雷贯耳的大学者。而杨守敬,这位“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在邻国日本,却又是“日本现代书道之父”,仅研究杨守敬书法艺术的学者就多达6000多人。

   清末民初的绝学
  1954年冬,毛泽东与历史学家吴晗讲到读历史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很不方便。吴晗想起杨守敬编绘的《历史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正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因此,他建议把杨守敬编绘的地图予以改造后绘制出版,获得毛泽东肯定。1982年,在“杨图”基础上改绘的由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式出版,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盛事。
杨守敬一生无心做官,潜心钻研学问,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一生的著述达83种之多。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就列有杨守敬的4部著作,属历史部分的有《隋书经籍志补证》,说文段注部分的有《楷法溯源》,水道水利部分的有《水经注疏》,金石考古部分的有《三续寰宇访碑录》。
  杨守敬最著名的成就当属历史地理学,历代专家学者对其代表作《水经注疏》评价极高。清朝著名学者罗振玉曾将杨守敬的地理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并誉为清朝“三绝学”。杨守敬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终于于1904年完成《水经注疏》初稿,以后又不断增补改订,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当代方志学家朱士嘉评价说:“杨惺吾先生崛起楚北,竭数十年精力于此,遂集诸家之大成。盖近百年来治历史地理者无能出其右焉。”此乃公论。

   日本的“杨旋风”
   杨守敬的另一大成就在书法领域,称得上是驰名中外的大书法家。
他不仅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有多部书论著作至今仍为书学界的重要理论指导;至今,国内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私人收藏家还以收他的字为荣。许多旅游胜地,无论是湖北省内还是省外,至今完好地保存他亲笔书丹的碑刻不少,并被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杨守敬的书法风靡日本,日本书道界尊他为日本现代书法的祖师,称他是“近代日本书法的掘井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并以他作为判断整个书法跨入新时期的标志。
  1880年4月,杨守敬开始驻日,他以金石学家的癖好,带去了数以千计的珍贵藏品,包括碑帖原拓、汉印、古钱币等。正是这一纯属个人爱好的奇特举动,在当时的日本书坛引来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反响。他给日本送去了既古老又新鲜的碑学,使日本书道界在较封闭的帖学领域之外,看到了书法的另一新天地。很多名家从帖学转向碑学,使书风大变。当时被誉为日本书坛“三驾马车”的日下部鸣鹤、岩谷一六、松田雪柯都以投入杨守敬门下而引以为荣。日本书法史家木神英山将杨守敬的书法理论对日本书坛的影响比作“杨守敬旋风”。
  “杨守敬旋风”对日本书法乃至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是深远的。杨守敬于1884年5月归国后,仍常有日本朋友来访论书和受业门下。直到他73岁寓居上海时,还有日本福冈县水野疏梅来沪坚请拜于门下,学习书法、金石。
  在日本,研究杨守敬书法艺术的学者约6000余人。杨守敬在书学理论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杨守敬在肯定前人的“三要”(要天分,要多见,要多写)的同时,补充了“两要”,即“一要品高,一要学富”。他认为,“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富,胸罗万象,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历代书家重视南帖,而杨守敬更注重北碑,他的字融北碑南帖为一体,“既有金石碑刻的苍劲,如刀劈斧削,又有法帖的秀逸,颇有英姿而无媚骨”。

   故乡深情铸“名牌”
   在宜都民间,很多普通百姓很早就知道宜都有个名人“杨举人”。他们对“杨举人”的遗物爱惜备至。陆城全家店村的龚尚法老人,土改时发现一方砚台,首端刻有栩栩如生的正在戏水的一对蛟龙,水池的构成巧夺天工,署款为“光绪戊戌六月星吾铭”并有“杨守敬印”。这方青砚跟随龚尚法度过了几十个春秋。在困难年月,家里什么都卖了,唯独这方砚台他一直舍不得卖掉。到了1986年的9月,负责杨守敬纪念馆筹备工作的文化干部,闻听此信后到他家做工作,龚尚法老人说:“我就是等着这一天,将砚台交给政府,这是杨举人的东西。”纪念馆的同志非常感动,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杨举人是很了不起的大学者,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他是我们宜都的骄傲。”
  1986年5月23日,宜都成立了“杨守敬学术研究会”。同年9月,宜都市政府修复了杨守敬故居和墓地,建立了杨守敬纪念馆。1992年,杨守敬故居和墓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杨守 敬纪念馆由宜昌市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在故居基础上建立的杨守敬纪念馆,占地700多平方米,青灰小瓦马头墙,典型的清代风格。馆内辟有惺吾堂、遗著室、碑刻室、遗物室、友谊室、卧室、书房、真迹厅等,陈列展品400余件,藏品千余件。开馆以来,先后接待美、韩、日及台、港、澳等国内外参观者30余万人次。
然而,今年2月20日,在宜都市三级干部会上,市长别必雄却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检讨近几年,我们对杨守敬这位历史名人太冷落了。宜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大打名人牌,杨守敬正是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旅游经济的一张名片!”
  市长的“检讨”在宜都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市上下出现了新一轮的“杨守敬热”:文化部门正着手绘编新的杨守敬纪念册;广电部门将制作杨守敬的宣传光碟;杨守敬纪念馆与杨守敬故居已经分设;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还将特邀国内有关专家,就如何打好“杨守敬牌”为宜都建言献策……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到位,属于世界的杨守敬,必将把新世纪的宜都再次引向新的世界。 2002/03/14

文化名人故里寻访记1

荆楚在线(湖北日报)

 



 

 

【来源: 国学网 】
返回首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