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文史学家胡小石

风骨凛凛一宗师——胡小石与南京大学

专请胡小石题字 众名家力保"江苏省国画院"题署

且看前人如何教书?
《胡小石书风
 
 

 

 

 

 

 

风骨凛凛一宗师——胡小石与南京大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3月25日
  龚 放 罗 静

  

    翻开浸润了“食文化”精华的《金陵菜谱》,一道创于四十年代的家常菜———“胡先生豆腐”仍然在列。比起粤港大餐,菜虽不起眼,但它的创始人———胡小石先生,却是我国学术界学富五车、鼎鼎大名的一代宗师。

  胡小石,名光炜,号夏庐,生长于南京。他学问渊博,无所不通。长期从事古文字声韵、训诂、经、史籍、诸子、佛典道藏、金石书画和诗词曲赋的研究与教学,造诣精深。

  1906年9月,胡小石考取南京大学的前身两江师范学堂预科。

  1924年胡小石离开武昌高师,回宁出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胡小石早年很少介入政治活动,但他为人真诚、正直,澹泊名利,风骨凛凛。正如著名书法家曾农髯先生评价所言,“其为人 孤峻绝物,苟非所与必面唾之,虽白刃在前不顾也 。”

  1946年秋,国民党为蒋介石六十寿辰祝寿,朝野各色人等竞相效忠。当时有一“民意机构”派人与已是中央大学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的胡小石商洽,许以重金请他为蒋介石书写寿文。然而当来人刚刚说明来意,胡小石即一口回绝。来人情急之下,脱口反问:“前时美军次史迪威逝世,那次公祭典礼上的祭文,不是由先生写作的吗?”胡小石立刻回敬道:“史迪威将军来中国帮助我们抗战,所以我才为他写祭文。再说, 我只会给死人写祭文,不会替活人写寿文。 ”来人闻之变色,悻悻而去。

  解放前夕,胡小石目睹外患日深,生民涂炭,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深为痛恨,曾公开拒任中央大学校长,并与学生一道游行请愿,险遭不测。南京解放后,国立中央大学于8月8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胡小石欣然出任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员,兼任文学院院长。

  在自身的学术追求上,胡小石的精湛造诣更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

  胡小石早年在两江师范求学时,即以 诗文名噪一时 。后拜师清末诗坛“同光体”领袖之一的陈散原先生门下,从受诗学。胡小石谨遵师教,转学多师,自成风格。其生平所作,七绝居多,旨趣神妙,风调隽美。散原先生曾赞其“仰追刘宾客,为七百年来罕见”。后其弟子吴白匋教授多方搜集增补,汇印《愿夏庐诗词钞》,收入诗251首,词19阕,“约存全貌之半”。

  胡小石亦是 金陵书坛的泰斗 。早年受梅庵先生的指点,始学北碑《郑文公碑》和《张黑女墓志》,从此笔力沉着,书艺大进。后于篆、隶、真、行、草全面钻研,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世所公认。他生前曾为南京不少地方题过名。其中最显眼的有三处:一为梅园新村的“中共代表团原址”铜牌;二为“南京博物院”院名;三为鼓楼的“曙光电影院”。他的书法造诣还体现在他授课时遒劲高古的板书上。1961年5月,他作校庆学术报告时,中途示意要更换板书,有位同学上前帮忙擦黑板,突然台下响起一片“不!不要擦”的喊声,一时间那位学生手持板擦愣在台上,惘然不知所措。原来前来听讲的师生实在不忍擦去如此精妙的板书。见此,胡小石不禁哑然失笑。

  胡小石的 教学艺术 也因形神俱备、收放自如而堪称一绝。他博闻强记,既专攻农博,又精通文史,还长于绘画。他对诗经楚辞中的名物训话,既引经据典考证其出处,又当场作画以图形阐释。如讲解《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一句时,就引南宋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指出兰蕙属于唇形笠植物,一茎一花为“兰”,一茎数花为“蕙”,并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品种的形状。他还曾图解“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并据此测算屈原的生年。又曾在黑板上绘出屈原三次流放与东行的图,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屈原坎坷的遭际。

  作为一代大师,胡小石更是一位有着丰富而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性情中人。

  他曾不止一次讲过:“ 平生有三好 ,一好读书,二好赋诗挥毫,三好东坡肉。”胡小石授课之余,常邀学生数人,或去城南城北几个老字号菜馆品尝佳肴,或去清凉山扫叶楼饮茶品茗,或到夫子庙秦淮河畔小摊上吃“油氽豆腐干”。作为一个“美食家”,他推重“饮食文化”,更陶醉于和弟子、友人饮酒赋诗、纵论文史的氛围。带弟子观赏昆剧、登高怀古、踏青觅胜更是胡小石的几大“赏心乐事”。其雅怀高致由此可见一斑。

  胡小石曾在一诗中写道:“吾生譬行文,安问淡与绚。”纵观他的一生,不正像是一篇写得既平淡又绚烂,自然而瑰伟的好文章吗?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