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小令鉴赏之七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 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朱帘秀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朱帘秀作为元初京城名妓,为人清新脱俗,色艺双全,与当时的名士,如关汉卿、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等皆有交往,酬唱赠答,但现存的元人散曲仅有卢挚和她的两首唱和曲。而且这曲《寿阳曲·答卢疏斋》也是朱帘秀今存的一首散曲作品,因此无论是在散曲史还是青楼史上都有相当的价值。
  
  《寿阳曲·别朱帘秀》是卢挚赠给朱帘秀的一首散曲。根据此曲中“痛煞煞好难割舍”等句推测,俩人间分明有一段情缘,可能是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最终只好分手。据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朱帘秀最后嫁给钱塘道士洪舟谷,不知所终。从卢挚此曲中所说的“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此曲也许就是写在朱帘秀离别京都乘船前往江南之际,临别之际卢挚写的赠别曲。曲中抒发了两人相聚的欢乐尤其是别离时的痛苦,感情真挚而强烈。
  
  这首曲的特色除了选材的别致和感情强烈真挚外,最大的特色是在语言上,它既通俗直白又能化俗为雅,表现出作者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前面曾说过卢挚散曲的风格主调是清丽,文辞略有藻饰,显得明媚而自然。稍后的著名散曲家贯云石称赞说:“疏斋妩媚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如前面赏析过的【双调·沉醉东风】·重九,整首曲就像幅清淡的水墨画:色调清丽,淡淡哀愁,而且这种淡雅意境、清丽格调的形成与典故的运用关系极大。在这首小令中,可以说无句没有典故,甚至一句数典。有时明用,有时暗用;有时正用,有时活用。题红叶、白衣送酒既是明用典,又是创造性的活用。但这首【寿阳曲·别朱帘秀】则一反主体风格,多用口语,显得直白而俚俗。如开头三句纯用口语,不作渲染,不加粉饰,质朴而俚俗作者。当时的感情澎湃,不可遏抑,于是脱口而出,不暇推敲,越去粉饰,越有真意;越少做作,越近自然,越能叩开人们的心扉。“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正是作者的“真”,正是作者“心头舌尖”必欲说出的一句话,因而在感情色彩上特别显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才”字极言欢悦之短促,“早”字极言离别之骤然,虽是极普通、极常见用语,却极为准确,极见作者语言锤炼的功力。“痛煞煞”更是口语,“越是平易不加修饰,越见出感情的真挚。 “好难割舍”四字亦是如此,虽无人物形态、语言上的具体描写,却将两情依依、久驻难分的一幕,完整地反映了出来,它与柳永《雨霖铃》中描绘“好难割舍”的名句“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具有同样的功效。
  
  此曲语言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直白俚俗,还在于化俗为雅,变熟为新,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如果说此曲的前三句是通俗直白的话,那么后两句“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则是俗中有雅,化俗为雅。
  
  首先,它化虚为实,将“春”这个抽象的季节特征化为具体的意象,让船载向江南。这虽是化用南宋太学生俞国宝《风入松》中名句“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但比起俞作更富情韵,内涵也更加丰厚。春天明媚可爱,就像他的意中人朱帘秀,现在朱帘秀要离开他去江南,就像留不住的春光要别离北方大地回归一样。画船载走的春天,也载走了情人。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情人的温婉、情人的聪慧、情人的遣绻,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于是作者的空虚寂寞、凄凉惆怅之感,便在字里行间强烈地透露出来。
  
  其次,景中有情,在“画船载取春归去”这个越去越远的镜头中,也有昔日余情的回顾和眷恋。从卢挚的数只思念朱帘秀或别离后寄给朱的散曲中,都提到江边和画船。这里不但是两人相会缱绻场所,甚至是两人初次相会的定情之地,如作者在《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中有句云“系行舟谁遣卿卿”,两人的初次相会就有可能是在江边,朱帘秀就是乘画船来的。在他的两首同调曲中,回忆两人的相识、相会、相亲相爱也多与长江有关:“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双调·寿阳曲】之二);“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双调·寿阳曲】之四)。因此此曲将俞国宝《风入松》中名句“余情付湖水湖烟”坐实,赋予实事、实情、实感,因此内涵更加丰厚。当然,卢挚在此的表达方式也是对传统中优秀手法的继承。在江头送别的古人诗词中,常常是在描述送别场面后又转换时空,抒写与送别地有关的回忆和遥想,以增大诗词的容量和别情的深度,如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后又遥想别后孤独的情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更是两度转换时空:先是由“酒趁哀弦,灯照离席”的水边别离现场转换到“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的别后孤独离恨;再由别后转换到当年两人的相识、相会、相亲相爱:“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卢挚这只小曲的表达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再次,是给我们一个典雅空明、余韵悠悠的结尾。古人的许多经典中,很多都是靠结尾的余韵悠悠出名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皆是如此。此曲中结尾“空留下半江明月”也是如此。他明显是借鉴了白居易的经典名作《琵琶行》中的“归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诗意:作者举目四望,斯人已去,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就像“孤峰月照半江水”一样,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借眼前的景语,带有象征的意味。

20160910_001

  朱帘秀为人清新脱俗,色艺双全,与当时的名士,如关汉卿、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等多有交往,亦有酬唱赠答。但在现存的诸名士给朱帘秀的赠诗中,多是赞美她的才艺和美貌,有的甚至拿她形体上的缺陷嘲谑,唯有卢挚这首【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重在两人之间的情感,通过别时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朱的爱慕难舍之情。而且语言直白又能话俗为雅,感情真挚深沉,因而深深打动了朱帘秀,写下了这首和曲【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而且是她仅存的一首小令。
  
  这首和曲最大的特色也是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真切、自然,赠答之间相映相承,珠联璧合,与卢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无数,烟万缕”,既是离别场景的实写,也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无数青山,既是两人别情的见证,又遮断了航程,阻隔了望眼;而烟岚万缕,则又象征着两人间割不断、理还乱的情丝。用青山绿水、云霞烟岚来渲染别情、象征愁绪,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如欧阳修的“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苏幕遮》);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范仲淹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皆是如此。朱帘秀把这种手法移入散曲创作之中,可以说是很成功的尝试。
  
  背景之后就是人物出场了。这是位有才有貌的玉堂人物。玉堂,翰林院的雅称。宋太宗淳化年间曾赐匾翰林院,称之为“玉堂之署”。卢挚做过翰林院承旨,所以朱帘秀称他为“玉堂人物”。当然,这不仅是指官衔,更有“才华过人、玉貌堂堂”这类夸许和敬慕之意。但今日,这位才华出众、器宇轩昂玉堂人物却形容憔悴,垂头丧气。为什么?曲作者没有点破原委,因为对方在赠曲中已说得很明白:“痛煞煞好难割舍”。赠曲显而和曲隐,赠曲详则和曲略,这样一唱一和,才显得相得益彰。接着下去的两句“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则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了,在手法上则是紧扣对方的赠曲:卢挚在赠曲中先是化虚为实,说目送情人远去,是“画船儿载将春去也”,将“春”这个抽象的季节特征化为具体的意象以借代情人朱帘秀:要离开他去江南,画船载走的春天,也载走了情人。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情人的温婉、情人的聪慧、情人的遣绻,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空留下半江明月”则是用象征手法渲染气氛:作者举目四望,斯人已去,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就像“孤峰月照半江水”一样,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借眼前的景语,带有象征的意味。朱帘秀虽是才艺双全,但在曲辞上自然比不上这位玉堂人物,但情感的真挚、离别之苦一点也不逊于对方。只是表达手法改为直白的内心倾诉:“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这条别船,在卢挚的眼中是“画舫”,在朱帘秀的眼中则是“蓬窗”。这大概是在倾诉别后的处境和心境:离开京都歌伎生活,作为一个贫民女子,今后只能是守着茅屋蓬窗度日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形容丈夫去世后自己的孤苦凄凉处境时写道:“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朱帘秀化用此意,形容自己别后的处境和心境。而且“倚篷窗”比起李清照词中的“守著窗儿”更有着一种居住条件的区隔,也增添了一种空旷疏懒的慵态,这大概也是歌伎与贵族妇女的不同。至于最后一句“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则是直接道出自己的心声,它也是两人离愁别苦达到最浓处的必然结果,卢挚赠曲的结句“空留下半江明月”亦系此意只不过他说得含蓄一点,化用了北宋词人晏几道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的词意罢了。

  总之,这首短短只有五句的小令,既写出对方的心境和形容,也道出自己的1情感和心境;既有人物活动的描叙,又有场景气氛的铺垫;有景物描写,也有情感的主观抒发。而且这些都是用极为真挚又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结句更为坦率直露,它既是元代散曲的特色,也反映出这位女艺人的性格特征。作为元代社会最低贱的“八娼”,与上层玉堂人物之间能有这样的友谊和情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当然也是对那个社会的无声的反抗!
  
  最后想提及的是,在当时名士与朱帘秀的交往中,关汉卿与朱帘秀的交往更值得一提。如果说卢挚这首【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的价值有别于其它人的赠曲,重在两人之间的情感,通过别时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朱的爱慕难舍之情,那么,关汉卿与朱帘秀的交往的价值更高,因为它不同于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与朱的交往与友谊,那是达官显贵对一位歌伎的爱慕和才艺的赏识,而是两位杂剧艺术家的心心相通,对杂剧表演艺术的交流和感受,更是两位刚正不阿艺术家反抗世俗和恶势力的同道。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介绍,关汉卿不仅会编杂剧、写散曲,而且参加表演实践,去导演,甚至当演员:“面傅粉墨,躬践排场,偶娼优而不辞”。他赠朱帘秀的【南吕·一枝花】套曲中就以梨园领袖的身份和行家里手的眼光对朱帘秀的表演艺术作出高度评价:

  【一枝花】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阴浓,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第七】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首句“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是以物喻人,以珍贵的虾须镯、珍珠帘来谐音赞美朱帘秀。 “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是描摹赞美她的舞态。接下来就从后台化妆写起,延及整个表演过程,摹写她惊人的表演技艺:“似雾非烟,妆点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是写后台化妆,点出她的化妆就不同凡俗;“摇四壁翡翠阴浓,射万瓦琉璃色浅”,以珠帘的乍一展开就光彩四射,来烘托朱帘秀的一出场亮相,就光彩照人,震慑了全场观众;“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是交代演出地点,渲染其一流场地,顶级观众;以此烘托朱帘秀的风流华贵 。下面则是记叙朱帘秀的生活遭遇和两人的情谊。
  
  正是关汉卿这首赠朱帘秀的【南吕·一枝花】套曲,触发了二十世纪杰出剧作家田汉的才思,在1958年写出了不逊于卢挚、胡祗遹等古人赠曲的剧本《关汉卿》。剧本以关汉卿与朱帘秀交往共同为主线,反映两人不惧迫害共同反抗邪恶势力的坚贞,以及建立在惺惺相惜基础上的相亲相爱,剧中以共同创作排演《窦娥冤》而遭受迫害将全剧推向高潮,其中感人至深的曲子《蝶双飞》由田汉代关汉卿创作,由剧中女主人公朱帘秀半朗诵,半吟唱:
  
  将碧血,写忠烈,
  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做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
  强似佳人绣户描花叶;
  学士锦袍趋殿阙;
  浪子朱窗弄风月;
  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
  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

  念我汉卿啊,
  读诗书,破万册,
  写杂剧,过半百,
  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
  珠帘卷处人愁绝,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泓血;
  差胜那孤月自圆缺,
  孤灯自明灭;
  坐时节共对半窗云,
  行时节相应一身铁;
  各有这气比长虹壮,
  哪有那泪似寒波咽!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永相好,不言别。
  
  同年六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当时在文艺界,大专学校和知识群体中曾引起极大轰动,好评如潮,不亚于他当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也“虎踞龙盘今胜昔”,超过卢挚、胡祗遹、关汉卿等人的赠曲。

20160910_002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8年演出的田汉话剧《关汉卿》

20160910_003

田冲饰关汉卿(中);狄辛饰朱帘秀(右)

  附

【双调】寿阳曲 卢挚

银台烛,金兽烟,夜方阑画堂开宴。管弦停玉杯斟较浅,听春风遏云歌遍。
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
诗难咏,画怎描,欠渔翁玉蓑独钓。低唱浅斟金帐晓,胜烹茶党家风调。
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双调】寿阳曲·夜忆

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
灯将残,人睡也,空留得半窗明月。孤眠心硬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
灯将灭,人睡些,照离愁半窗残月。多情直恁的心似铁,辜负了好天良夜。
灯下词,寄与伊,都道是二人心事。是必你来会一遭儿,抵多少梦中景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