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小令鉴赏之七

【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胡祗遹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胡祗遹(1227~1293),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少孤,自力於学。元世祖中统初(1260)张文谦为大名宣抚使,辟员外郎。第二年,入为中书省详定官。至元元年(1264)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著《礼论》以纠时之弊政。后调户部员外郎,转右司员外郎,寻兼左司。此时阿合马当国,官冗事烦,胡祗遹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忤其意,出为冀宁路治中,兼提举本路铁冶。在任期间岁赋超过往年,升任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宋亡后,转任湖北道宣慰副使。至元十九年(1282)任济宁路总管,后升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治绩显著。上八事於中央枢府:曰役重,曰逃户,曰贫难,曰正身入役,曰伪署文牒,曰官吏保结,曰有名无实,曰合并偏颇。枢府采其言,著为令。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至元二十九年,征天下年长有德者十人,以祗遹为首,祗遹以病辞不赴朝。至元三十年(1293)卒,年六十七。谥文靖。《元史》有传。子胡持,为太常博士。
  
  胡祗遹为官以廉能著称。在任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时,有佃户诬告田主图谋不轨,胡祗遹勘破其奸,反将诬告者佃户治罪。济宁路总管时,郡治钜野县一带因战乱,学校荒废,“祗遹选郡中子弟教之,亲为讲说,文学最於他郡。擢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敦教化为先务。有父子兄弟相告者,必谕以伦常之重,不获已,始绳以法。 秘书郎席郁少受学於胡祗遹,祗遹告之曰:“士所以贤於人者,以义理养心,以学问养才,能以名位养功业,以道养天下,以著述养万世”。
  
  胡祗遹也是位著名的学者。其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集》六十七卷。前两种已佚。《紫山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有《胡祗遹集》,为该出版社“元朝别集珍本丛刊”之一胡祗遹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方面颇有成就的。其诗文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指为质实畅达,虽不是特别出众,却有自身特色。其史学价值则早已被元史学界所重视。作为散曲名家,其散曲风格曾被明初朱权评为“秋潭孤月”。他的曲学批评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被学者视为 “元代戏剧学第一人”,纪昀曾斥为“蝶狎倡优之语”的,恰恰是现存元初戏曲批评的珍贵文献。其书法也“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与王磐同为蒙元初期北方书法家的佼佼者。
  
  这首小令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歌伎朱帘秀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的赞美之情。朱帘秀,元初著名的青楼歌伎,朱姓,以演杂剧著称。排行第四,人称朱四姐。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朱帘秀为其艺名,亦作“珠帘秀”。 为人清新脱俗,色艺双全,与当时的名士,如关汉卿、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等多有交往,酬唱赠答,现存的元人散曲中尚存关汉卿、卢挚、胡祗遹、冯子振等文人显贵给她的赠曲,她本人也存有一曲《寿阳曲·答卢疏斋》一曲《寿阳曲·答卢疏斋》作答,后嫁与钱塘道士洪舟谷,不知所终。
  
  在朱帘秀与众多文人学士的酬唱赠答中,胡祗遹和冯子振与她关系最为密切,给她的赠曲影响也最大。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有关元朝史事的笔记《南村辍耕录》中曾有以下记载:“歌儿珠帘秀,姓朱氏,姿容姝丽,杂剧当今独步。胡紫山宣慰(按:胡祗遹号紫山,曾官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极钟爱之,尝拟《沉醉东风》小曲以赠之云。冯海粟(冯子振号海粟)亦有《鹧鸪天》云云,皆咏珠帘以寓意也,由是声誉益彰”。看来,胡祗遹和冯子振给她的赠曲、赠词皆传诵一时,对抬高珠帘秀的艺术身价关系极大。而且其表现手法皆是用借物喻人、谐音双关的手法,使人回味无穷,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如在细加比较,冯子振的赠词似不及胡祗遹的赠曲的,下面试加说明:
  
  冯子振的赠词叫《鹧鸪天·赠珠帘秀》,词云: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词从珠帘秀的名字落笔,紧扣人名与实物“珠帘”之间的谐音,用双关手法来赞誉珠帘秀的清艳脱俗,让人解愁忘忧。手法十分巧妙。但此词也带有元曲诙谐幽默的特色,那珠帘秀的体型打诨开涮。据元人夏庭芝《青楼集》介绍:珠帘秀“背微偻”。冯子振便抓住珠帘秀背有点佝偻的形体特征,在“曲”、“钩”上大做文章:,形容她像一只弓虾:“虾须瘦影纤纤织”;像微驼的龟背:“龟背香纹细细浮”;像一弯新月:“海霞为带月为钩”。虽然意境、文词也不粗俗,体现的也是元人散曲的谐谑风格,但毕竟有损于珠帘秀色艺双全的美好形象,像一锅好汤杂入几粒沙子,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受。
  
  胡祗遹的赠曲与冯词手法相同,皆是借物喻人、谐音双关,但咏物对象不再是珠帘上如月弯钩,而是整个珠帘。因而喻人中也就回避了“背微偻”的缺陷,而是突出她的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风格上也除去调侃谐谑,显得意趣纯正,格调清雅。下面对此略作分析:
  
  开首二句“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是咏歌珠帘的精美质地,首句扣住“珠”,次句扣住“帘”,总体突出“秀”。此帘用料是江边翠竹,其色青润,其骨坚挺。锦缎镶织,又加上珠玉之辉,更在清纯之中有华贵之感。于是“秀”字即从中暗暗点出。在手法上,这两句表面上是咏歌珠帘,实际上是借物喻人,借珠帘的质地精美来赞美朱帘秀的色艺双全。作者一开篇仅用两句就把所咏之物与所赞之人挽合在一起,契合如此之妙,是很难得的。
  
  朱帘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优,不仅在于她有美丽的容貌和出色的技艺,更在于她清雅脱俗,有着高洁的内心世界,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一些。但用文学语言来表现一个女人举止、修养、意态,这比勾勒她的容貌。发肤、姿态要困难得多,就像王安石所说的那样:“意态由来画不成,当年枉杀毛延寿”(《明妃曲》)。那么,胡祗遹是怎样来表现朱帘秀的意态、举止之美的了,作者仍是借物喻人:“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同前两句不同的是:前两句是实写,具体描述珠帘的质地之美,构造之精,这两句则是虚拟,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作出某种气质、意态上的象征。珠帘在日常生活中是起着某种隔离、遮蔽的作用,作者就利用珠帘这一特征,赋予它象征意义:珠帘淡泊雅洁,如光风霁月;珠帘高挂,可以隔断红尘世俗。这实际上是对朱帘秀内在人品的讴歌。关于朱帘秀的为人,由于资料匮乏,我们知道的很少,但从他的一些知己好友的人品以及这些人对她的一致赞美中,亦可知其大概:他的好友关汉卿,自称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公开表达作为一位“书会才人”不畏高压、不甘屈辱的铮铮铁骨和淡泊名利的泪落襟坏。他给朱帘秀的赠曲中称赞她“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这同胡祗遹在曲中把朱比作隔断红尘的光风霁月,一片任卷舒的闲云如出一辙。朱帘秀的另一位好友卢挚,(朱现存的唯一一首散曲就是赠给他的),其为人一如他自己醉酒后的表白:“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沉醉东风·醉酒》),亦是位内心淡泊、厌弃尘俗的高洁之士。他在给朱帘秀的赠曲中亦是表达对朱人品的倾慕:“爱林下风姿,云外歌声。宝髻堆云,冰弦散雨,总是才情”(双调·蟾宫曲·赠朱帘秀)。其内涵亦是杀三个方面:朱的佳丽、朱的才情,朱的人品。《世说新语》品藻阮籍、嵇康等竹林名士风度时,称赞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称阮籍是“濯濯如春月柳,谡谡如松下风”。卢挚说朱帘秀有林下风姿,是暗把朱比作正始名士,遗世独立,潇洒而淡泊。从上述朱的友人、知己的品格、操守以及他们对朱的称赞来看,说朱的为人清雅脱俗、淡泊幽娴大概是不为过的。
  
  清雅脱俗、淡泊幽娴,只是朱帘秀内在品格的一个方面。作为社会地位异常低下的歌伎,又生活在异族统治、蔑视才情,“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社会,要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人品,但有清雅脱俗是不够的,还必须坚贞刚毅,面对任何邪风恶雨都能从容镇定。这一点,朱也是具备的,胡祗遹又通过对珠帘的咏歌对朱加以赞颂:“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珠帘一领,挂于门前窗外,历尽夏日冬雪,阅遍朝云暮雨。风吹帘动,任意款摆,如一片闲云浮于天际,随风舒卷,无拘无束。这是门帘、窗帘的真实写照,也是朱的从容镇定、应对自如品格的形象再现。“朝云暮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除了表示时间和气候的特征外,还有种处世的内涵,即任凭乱云飞渡仍从容镇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诗赞颂滕王阁,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就显示出高阁临渚,阅遍风云变幻而不为所动的沉稳感。胡祗遹曲中的“朝云暮雨”即由此点化而来。而“闲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则是旷达、悠闲、从容、无机务心等内涵的集合。如形容隐逸者如闲云野鹤,李白说自己的心态是“浮云游子意”等皆是如此。此曲中的“闲云”则侧重于“安详从容”。以此赞美珠帘秀虽为地位卑下的风尘女子,深处风月场中却不为金钱权势所动,面对元代社会特有的“花花太岁”却不为所侵,就像珠帘面对变幻风云却不为所攘、不为所侵一样。
  
  最后想说的是:这只曲最大的特色借物喻人、谐音双关手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部民歌集《诗经》中《魏风·硕鼠》、《召南·行露》等皆是借物喻人,借骂偷吃麦黍、咬坏家具、脑满肠肥的大老鼠来骂残民以逞的权贵。《楚辞》中的《橘颂》更是借橘咏志,表达青年时代的屈原那储满才华。又高洁坚贞的操守。到了六朝乐府,这种比兴手法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喻体不但在物象上相似,而且字音相同,如用“莲子”喻“怜子”,用“蚕丝”喻“残思”, 用“芙蓉”喻“夫容”; 以“石碑”之“碑”喻“悲伤”之“悲”, 以“布匹”之“匹”喻“匹配”之“匹”。所谓“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语”等。胡祗遹的这首赠曲正是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曲作者处处咏歌珠帘,赞美其质地精美、姿容秀美以及所造成的绝佳意境,但处处又在咏歌这位名妓,赞美她的姿容、风韵和内在品格。更可贵的是,曲作者不但有对传统的继承,更有对传统咏物诗的创新。咏物诗,贵在借物喻人,包孕丰厚,其要旨在于不黏不脱,虚虚实实,恰到好处。不可太黏太实,否则见物不见人,失之于肤浅;也不可太脱太虚,否则不知所云,失之于空泛。一些咏物佳篇,如左思咏涧底松,陈子昂咏兰,张九龄咏丹橘,杜甫咏胡马、咏苍鹰,皆能抓住咏歌对象的主要特征,刻意摹其形,现其神,再由精神生发联想暗示:或是由涧底松屈于山上苗指斥门阀制度的压抑人才(左思《咏史》);或是由空谷幽兰、岁华摇落而生年岁渐老、壮志难遂的深悲(陈子昂《感遇》);或是借丹橘的岁寒心,胡马、苍鹰的剽悍来咏歌自己的志向(张九龄《感遇》、杜甫《房兵曹胡马、《画鹰》),皆能“不即不离、不缚不脱”(《圆觉经》)胡祗遹的这只散曲亦继前人之余绪,借珠帘的质地、形态和风韵来赞叹朱帘秀的容貌、才华和品格,亦得咏物诗之要旨。尤其是在内在精神的联想和暗示之上,又能扣住同字同音,借此而赞彼,做到珠联璧合,这也是对传统咏物诗手法的创新,这也是他的赠曲在诸名公赠曲中独领风骚的原因所在。
 
  附

柯劭忞《新元史》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一

  胡祗遹,字绍闻,磁州武安人。少孤,自力於学。中统初,张文谦宣抚大名,辟员外郎。明年,入为中书详定官。至元元年,授应奉翰林文字,寻兼太常博士,著《礼论》以纠时之弊政后调户部员外郎,转右司员外郎,寻兼左司。时阿合马当国,官冗事烦,祗遹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忤其意,出为冀宁路治中,兼提举本路铁冶,将以岁赋不办责之。及莅职,乃以最闻,改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
  
  江南平,迁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有佃户讦田主谋为不轨,祗遹察其诬,坐告者。十九年,迁济宁路总管,上八事於枢府:曰役重,曰逃户,曰贫难,曰正身入役,曰伪署文牒,曰官吏保结,曰有名无实,曰合并偏颇。枢府采其言,著为令。济宁移治钜野县,兵后流亡,未复土,不知学。祗遹选郡中子弟教之,亲为讲说,文学最於他郡。擢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敦教化为先务。有父子兄弟相告者,必谕以伦常之重,不获已,始绳以法。召拜翰林学士,不至,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未几,乞病归。二十九年,征耆德十人,以祗遹为首,以病辞。三十年卒,年六十七。延祐五年,赠礼部尚书,谥文靖。子持,太常博士。
  

柯劭忞《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三

  席郁,字士文,大名人。以御史荐为殿中知班。御史中丞崔斌尝目之曰“是读书明理,吾知其不回挠也”累迁秘书郎。郁少受学於胡祗遹,告之曰“士所以贤於人者,以义理养心,以学问养才,能以名位养功业,以道养天下,以著述养万世”故郁之学醇然不杂,其立身如古独行君子焉。
 

胡祗遹小令

  仙吕一半儿 四景

  轻衫短帽七香车,九十春光如画图,明日落红谁是主?漫踌躇,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纱厨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凉自生,骤雨滴残才住声。闪出些月儿明,一半儿阴一半儿睛。
  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鸳被不禁昨夜凉。酿秋光,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孤眼嫌煞月儿明,风力禁持酒力醒,窗儿上一枝梅弄影。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
  
  中吕阳春曲 春景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睛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双调】沉醉东风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