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忽,何兹全先生已是85岁高龄了。作为后学,认识何先生也有40年了。读何 …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史 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 …
一 我的史学研究,有三个领域:一是中国社会史(周到隋唐),二是汉唐佛教寺院经 …
战国秦汉的商品经济,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 …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新兴社会科学传入中国后,学术思想界掀起了一次研究 …
多少年来,没有读书了,对中国社会分期问题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大体是仍保持以前的 …
梁启超的行书时珍墓志跋 梁启超像 政治活动与学术研究是梁启超一生中最重要的活 …
内容摘要:“意志无力”是一个西方哲学的概念,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 …
对人性的探讨历来就是我国传统哲学与伦理思想的重头戏,荀子则是我国人性论史上性 …
很高兴来参加李继兴同志主持的“平衡论”问题的讨论。关于“平衡论”,我认为,不 …
一、禹、予合一 夏代的史迹由于商代有意的删削,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尧舜及其族 …
从当前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看,人们预期着“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德国哲学家雅 …
“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的 …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 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 …
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先得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什么要解决 …
孔子和儒家关于“仁政”、关于“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现在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是我 …
人能活到一百岁是很少很少的,而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算起来我和北大的关系少说 …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 …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之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问 …
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讨论了文化的互动及其双向选择 …
中国有很长的注释经典的历史,研究中国经典注释的历史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 …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并不一定会消除不同国家、 …
解释学(Hermeneutics)也有译为“诠释学”或“阐释学”的,可能释为 …
在《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出版)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 …
各民族和国家的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向题应是“和 …
西方的解释学(Hermeneutics)是近十多年来才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在 …
一个人的一生大概会分成若干不同的阶段,其中写作生活大概也可以成若于阶段。19 …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 …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 …
这是国学网在2008年9月的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