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备览》是国学网组织编纂的一套中等规模古籍丛书,于2007年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补贴。该丛书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全书总计600多万字,所收均为足本善本,并经海内外81位名家整理审定,随文选配1500多幅插图,每部书均附简明提要。2008年11月10日,该丛书荣获200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次年代表中国参加了2009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2019年8月28日,该丛书经重新修订,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再版发行。(详情

“中国历代经典诗歌365首”是国学网策划编纂的系列丛书,以四时为经,以百事为纬,将历代诗歌分门别类,精选365首,汇为新编。如此以类相从,每一类都不啻于一部专门史,令读者得以领略每首诗歌背后更深更广的境界,每天一篇,日日涵泳,朝勤夕惕,永志不忘。2009年4月18日,系列丛书第一种《唯有牡丹真国色——中国历代牡丹诗365首》在洛阳首发。此后又陆续编选刊印了军旅诗、中秋诗、端午诗、七夕诗、菊花诗、重阳诗、围棋诗、清明诗、长城诗、海棠诗、黄河诗等数种。同年5月8日,国学网同步开通“国学365”频道。(详情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黄浦两岸,冠盖云集,场馆林立,每一座建筑都仿佛在与天地交流。以此为契机,国学网策划编纂了大型高清摄影画册《美哉世博》,并于是年7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京沪两地十余名专业摄影师现场实拍,收入了上海世博会全部近300个场馆的高清摄影图片,并配以精美短文及相关史料,全方位、多角度地体现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碰撞和交融。洋洋世博,万国炫奇,争奇斗艳,风彩各异。本届世博会比历届拥有更多参展国、更大园区、更多参观者的世博会,堪称一次世界文人大交流,令中国得以无障碍向世界学习,也让世界得以近距离了解中国。(详情

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二十四史》出版方案论证会

2011年2月23日,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二十四史》出版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元典方策围棋会馆召开,来自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该项目是国学公司主持规划的《四库全书》标点整理工程中的第一大子项目,对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二十四史》及其它几种重要版本都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完成全部内容的点校和排版,并委托二十四家学术机构进行审定。(详情

《纪传版二十六史》出版

2013年5月20日,国学公司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正式签署战略协议,合作出版“国学网精校本”《纪传版二十六史》。该项目在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二十四史》整理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自主研发的自动比对、自动标点、自动排版三大核心技术,并使公司数据的版本价值得以良好展现。2014年6月至11月,前四史《史记人物全传》、《汉书人物全传》、《后汉书人物全传》、《三国志人物全传》陆续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面世。(详情

《中国围棋古谱集成》项目启动

2012年,国学公司开始组织人员对民国以前的中国围棋古谱进行调研,初步确认宋元明清传世古谱有120部以上,总页数达30000多页,亟需进行抢救和保护。2013年5月25日,《中国围棋古谱集成》整理出版方案论证会召开,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努力,在国学网古籍馆所藏数十部围棋古谱的基础上,又搜集得各地图书馆、棋院、民间收藏家以及日韩留存的围棋古籍近百部,全部予以数字化,并将采用黑白影印刊行,以彰显围棋古籍的古朴风貌,可谓历代有关围棋文献最大规模的整理出版工程。(详情

《寄青霞馆弈选》首发面世

2015年,《中国围棋古谱集成》前期整理工作告竣,全面进入后期出版阶段,并于12月9日举行了《中国围棋古谱集成》出版座谈会。2016年10月8日,《中国围棋古谱集成》第一辑《寄青霞馆弈选》首发式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举行。该书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系清末著名藏书家王存善所辑录的大型围棋丛谱,编成于光绪年间,包括正编八卷、续编八卷,共收录棋谱九百六十局,几乎囊括了自明末至晚清所有名手的对局,甚至目光远及海外,可谓清代棋谱集大成者,为后世研究清代棋坛提供了重要依据。(详情

《国学周刊》属南京报业集团《都市文化报》副刊,创刊于2013年4月4日,适逢清明,表达了对前贤的追慕之情和对传统的坚守之意。周刊共12版,每周四出版,辟有“百年国学”、“国学入门”、“谈天说地”、“博雅逸趣”、“风物民情”、“诗词曲赋”、“史海泛舟”、“收藏鉴赏”等栏目,注重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让国学摆脱艰深难懂的固有印象,走近大众的生活。4月19日,国学网开通了国学周刊频道(gxzk.guoxue.com),周刊电子版同步上线。2014年12月25日,因所属南京报业集团版权变更,遗憾停刊,总计发布90期。(详情

《孔子圣迹图》是国学网组织新修的大型连环画册,,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编纂,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国学网古籍馆馆藏之清同治十三年(1874)孔宪兰刻本为底本,共104幅,气象古朴,开本宏阔,构图精妙,笔法工美,气韵生动,形貌传神,恍闻其声,如见其人。每一幅图皆经过细腻的修复处理,隔世重印,宛然若新。其内容主要取材《史记·孔子世家》,亦兼采《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等,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因事绘图,缘图配文,图文并茂反映孔子一生行迹。所有图中配文及书前序记,均由国学网重新予以点校,并附于原图下方,以资读者参阅。(详情

2015年3月~5月,由国学公司主持策划的“人人都来学国学”系列丛书之《数字国学》《国学千问》《图说国学》陆续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丛书分别从词汇、常识、典籍三个不同的角度切入,对国学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既是简明实用的国学工具书,又是雅俗共赏的普及读物。(详情)

《数字国学》——援数入词,以简驭繁

《国学千问》——纲举目张,经纬百科

《图说国学》——古色生香,经典印象

《中华易学全书》是国学网主持规划的《四库全书》标点整理工程中继《二十四史》之后第二个子项目,于2012年1月15日召开编纂研讨会正式启动,历经四年始全面竣工。2015年3月21日,《中华易学全书》出版工作座谈会在北京裕龙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20余家学术机构和出版单位的3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华易学全书》按照易经六十四卦之数分为64册,共收易学典籍183种,1839卷,3500余万字,另有2053幅易学图,全部采用现代制图软件依照原图重新绘制成高清矢量图,并随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易学图库。此外,并编选了《历代易学诗300首》以作附录。(详情)

2018年10月23日,由国学网组织编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中华传世藏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仪式暨出版座谈会。该套囊括了中国文化史上从先秦到晚清两千年间几乎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全书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分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各部之下又分经传注疏、经学、正史、编年、地理、政书、职官等29个子类,共收书目690余种,计166册,约2亿字,全方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就。丛书编纂过程中,以《国学宝典》数据库为基础,充分运用了古籍数字化手段,并组织了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60余位古籍专家参与审定,实现人工和机器的完美合作。(详情

光岳楼五万册家谱入藏国学网古籍馆

2017年12月21日上午,“中国家谱馆”首批家谱入藏仪式在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隆重举行。这批家谱原系湖南省著名藏书家何光岳先生“光岳藏书楼”藏品,总计3453部,近5万册,共有姓氏338个,稀见姓氏超过100个,有数十个姓氏未见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馆藏目录,资料十分珍贵。此举系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古籍藏书转让,学术价值及文化意义巨大,堪称文化盛事。2018年1月5日,启动对此批家谱的全面清点工作,一一登籍存目,依姓系谱,详列谱名、堂号、册数、版本,并编纂《国学网馆藏家谱总目录》。

“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成立

2019年3月18日,“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举行,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基地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属机构,接受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双重领导,具体业务和相关工作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国学网负责。基地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担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担任执行主任,并聘请马自力、左东岭、赵敏俐、洪波、傅道彬、李浩、张廷银等专家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9年11月13日,国学时代与敦煌文艺出版社签署《国学典籍类编》图书出版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国学典籍系列线装书编纂工作。该项目以《国学宝典》数据库为依托,借助自动比对、自动标点、自动排版三大核心技术,遴选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古籍书目,兼具趣味性和经典性,仿古代刻本竖排版式,以传统手工萱纸印刷,线装包角,蓝绫书衣,白绢签条,开本敞阔,字体方正,萱墨同辉,图文并茂。截至目前,已陆续出版了100余种,近400册,儒墨道释、兵法农工、医卜星算、琴棋书画、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可谓古籍个性化出版的又一重要成果。

国学网古籍馆自2008年设立以来,已陆续入藏数万卷宋元明清古籍,其中多有珍本、善本、乃至孤本,为此特别策划编纂了“国学网古籍馆藏珍本丛书”,于2021年12月28日推出系列第一种《四书章句集注》。该书采用馆藏清康熙间内府刻本为底本,仿真影印,原样复制,开本敞阔,雕版精美,字体方正,墨色明洁。其中,《大学》《中庸》合一函一册,《论语》一函二册,《孟子》一函三册,共计三函六册。宣纸印刷,线装包角,白绢签条,蓝绫书衣及函套,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尽显清代内府刻本雍容典正之态。且可在扉页定制设计私人印章,打造专属自己的个性标识,可说开辟了古籍图书个性化定制的又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