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李贽生平的战斗历程及其著述
韩非子的思想传统
侯外庐集
中国思想通史

论侯外庐的学术道路
侯外庐西大治校
听侯外庐讲大课
有志为他人无志所为侯外庐翻译《资本论》的十年
侯外庐与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研究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
侯外庐:荀子的人性论和礼乐法术论
“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
侯外庐史学体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纪要
侯外庐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纪要
江心力 宋玉波

 

纪念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的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中国历史学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在西北大学校园内举行了侯先生半身塑像的揭幕仪式。

 侯外庐为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奋斗的一生

任继愈教授在学术演讲中说,近一百年是新旧交替、中外交流的一百年。中国社会从崩溃的边缘走向繁荣昌盛,从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总之是摆脱困难,走向进步。危难的时代需要光明。侯外庐先生是这个时代寻求光明的杰出人物,外庐先生的一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一生。武汉大学萧萐父教授为纪念会特地赋诗一首,寄托对侯外庐先生的怀念。诗中说:“蓟下烽烟笔仗雄,胸悬北斗气如虹。洞观古史知难产,发掘新芽续启蒙。细案船山昭学脉,钟情四梦寄幽衷。百年风雨神州路,永记前驱播火功。”他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指出侯外庐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韧的追求”,保持着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活力,他以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和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赢得了学者们的拳拳服膺和衷心敬仰。侯外庐先生晚年写作回忆录《韧的追求》的主要助手朱学文,在会上深情地回忆了有关往事,使与会代表领略了侯外庐先生的精神风貌。学文同志指出,唯物史观已经成为中国十几亿人口性格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们,应该把为唯物史观传播做出贡献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一代人的心路历程留下来。

  二 侯外庐就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任继愈教授对侯外庐先生的学术功绩做了概括,他认为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提供了看从古到今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的方法。他还说,外庐先生从全局看思想流派,还提出自然科学很重要,眼光看得远,看得深。侯外庐先生还指出除研究官方流行的思想以外,还应研究官方压制的、排斥的思想,它们也是社会思潮的一部分,不然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就不完整。张岂之教授在发言中说,侯外庐先生在整个学术活动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的研究统一起来,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他的关于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观点,就很有中国特色。他提出中国的启蒙思潮在17世纪兴起,把方以智和西方的百科全书派联系在一起,也是对中国社会思想的独特解剖。李学勤研究员做了“侯外庐先生对古代社会研究的贡献”的发言,认为侯外庐先生学术贡献的第一点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本出发,继承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战的统绪。第二点,侯先生在对中国社会研究方面有很高的理论视野,认为中国古代和欧洲的古典的古代,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径,这个论点是侯先生的创新。第三点,侯先生在研究古代社会时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从思想史看社会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存在的辩证观点。龚书铎教授在以“外庐先生与北师大的情谊”为题的发言中说,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传播,李大钊、郭沫若、侯外庐有各自独特的地位,侯外庐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尝试者。瞿林东教授在发言中说,侯先生讲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侯先生的研究方法和道路受到有见识的学者赞同。侯先生关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路径,促进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民族化,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他指出,要学习侯外庐先生的史学遗产,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民族化。卢钟锋研究员认为侯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30年代至40年代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的结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此后,侯先生从社会史和思想史结合的角度探索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途径。萧萐父在文章中说:“侯外老以其‘通古今之变’的中国社会史观,提出‘周秦之际’与‘明清之际’(两个‘之际’)的社会转型期,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以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提出并论证了中国特有的‘早期启蒙说’以及中国近现代化的‘难产说’,卓然成为一代学术宗师。”在国际上,他被看做是“世界一级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者”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历史科学的少数高水准理论家之一”。

 注意培养人才,重视独立研究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学派风格

  张岂之教授在发言中说;侯外庐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把独立研究和集体智慧结合在一起。《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有三人参加,包括杜国庠先生、赵纪彬先生。第二卷、第三卷增加了邱汉生先生。第四卷增加了白寿彝先生、韩国磐先生、杨荣国先生。外庐先生很注意培养学生,他对教学一点也不轻视。正由于此,外庐先生的成果才可以不断地传承下去。任继愈教授认为,侯外庐注意培养人才,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学术的繁荣发展,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几代人,侯老的观点、方法值得思考。龚书铎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建国初期,侯外庐先生推动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推进了教学改革。他当时给刘淑娟同志写的条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映了侯先生韧的追求的精神。崔大华研究员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外庐先生和汉生先生的友谊,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都是仁者,侯外庐学派是思想史的一个流派,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标志,两位导师四十年的友谊具有非凡的价值。步近智研究员也以“外庐先生、汉生先生与《宋明理学史》”为题发了言,认为《宋明理学史》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宋明理学产生发展、流传的著作,实现了外庐先生多年的愿望与期盼。同时,通过宋明理学史的研究,侯外庐先生等的研究方法、风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大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林英先生,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刘泽华、冯尔康、张国刚先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先生都发来了信函。他们在信中说:“侯外庐先生是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卓越奠基人。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著作,以丰富的史料和非凡的见识滋养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工作者。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新史学发展中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铭记在后人心中。”

注:此文原载《中国思想史论集(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来源: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返回首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