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无適无莫”笺证

  

  【内容摘要】这篇文章运用古代汉语之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考释了《论语》“无適无莫”的确切精义。对前人的训诂成说做了补正。

  【关 键 词】《论语》;《氓》;无適无莫

  【作者单位】张艳惠,女,甘肃省渭源县庆坪学区李家堡小学 甘肃定西 748200
        鄂海鹏,男,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甘肃定西 748200 

  《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对“无適无莫”的讲法很多。范宁主张“厚薄”说,“適”即厚;“莫”即薄。“无適无莫”便是“情无亲疏厚薄”。也就是说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此说文意虽然可通,但对“適”与“莫”解释是缺乏文献根据的。

  朱熹认为:“適,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杨伯峻《论语译注》采用朱熹之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样干,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总感觉到别扭,意义牵强。

  刘宝楠《论语正义》一反朱熹的训诂,在此章节没有提到朱熹之说,而是详引汉魏古注,解作:“適,郑作敵。莫,郑音慕,无所贪慕也……,窃谓‘敵’,当即仇敌之义。‘无敵无慕,义之与比’,是言好恶得其正也”。这个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既不要敌对、怨恨,也不要贪慕;不怨恨,则无所畏惧,不贪慕,则无所希冀。这恐不是君子所为,儒家的君子以大仁大义为标准。

  以上三种观点均值得商榷。

  在古典文献中“適”可通“嫡”。如:《诗经·大雅·大明》:“天位殷適,使不挟四方。”陆德明《经典释文》:“適,音的。”清陈奂《释毛诗音》云:“適,古嫡字。”朱熹《诗集传》:“殷適,殷之適嗣也。”朱熹虽未读破本字,但其意为“適”通“嫡”。《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適不以长,不以贤。”这里的“適”通“嫡”。《春秋左传正义·文公十八年》:“仲为不道,杀適立庶。”此处“適”亦通“嫡”。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直接校改“適”为“嫡”。又《说文解字》:“嫡,孎也。”“孎”又为何意?《说文》:“孎,谨也。”《玉篇》:“孎,女谨貌。” 嫡孎亦可连用,《集韵》:“孎,嫡孎,女谨顺貌。”《礼记·礼器》:“屬屬乎其忠也。”郑玄《註》:“屬屬,恭貌。”“屬”有恭顺之意。《集韻》:“灟,《博雅》:‘灟灟,恭也。’”故,“屬”、“孎”、“灟”三字同源,皆有恭顺之意。

  “莫”,《庄子·逍遥遊》:“广莫之野。”王先谦《庄子集解》:“简文云:‘莫,大也。’”《说文》:“募,广求也。从力,莫声。”即广泛征求。“广”有大意。故,从莫得声之“募”字亦有大意。《说文》:“鏌,鏌釾也。从金,牙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鏌釾,大戟也。”从莫得声之“鏌”字亦有大意。《说文》:“嫫,嫫母,都丑也。从女,莫声。”都丑,即极丑。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都者,大也。”故,“莫”、“募”、“鏌”、“嫫”四字同源,皆有大意。

  “適”,即恭顺;“莫”,即自大。“无適无莫”就是既不恭顺也不自大的意思。与“不卑不亢”义同。“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的意思为:君子处于天下,不卑不亢,既不恭顺也不自大,道义与之并列。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2]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1版.

[3]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4]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5]孔颖达. 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6]陆德明. 经典释文(通志堂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7]雒江生. 诗经通诂[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