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二

渰渰 王令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檐巢满燕来归。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仁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源墓志铭》),并将其妻妹嫁给他。但享年日浅,28岁早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是北宋名扬于江淮一带的青年诗人。在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作。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他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诸如“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等句,均笔意纵横、气格雄壮。其中以《暑旱苦热》尤其突出。刘克庄称其诗“骨气老苍,识度高远”(《后村诗话·前集》)。其他如《不雨》、《良农》、《饿者行》、《和洪与权逃民》及五言长诗《梦蝗》等篇,则同情民间疾苦,对黑暗政治作了深刻的揭露。《松》、《大松》、《次韵和人古松》等诗,托物寄兴,抒发了崇高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慨。《渰渰》、《庭草》、《江上》、《金山寺》等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不过,有些作品有生硬粗率之病,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王令诗文由其外孙吴说编为《广陵集》,未刊行,近代始有嘉业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版《王令集》,即据嘉业堂本校点,诗赋文21卷。另有《拾遗》、《附录》、《年谱》等。

20160806_003

  他的诗大多是与友人的酬答唱和之作,主要叙述了自己的生平、志向与人生态度,为温饱而四处奔波的苦难生活。王令一生艰难,心情一直比较沉郁,这类诗的基调也比较低沉。但也偶有明快清新之作。这首《渰渰》即是其中之一。诗中所描绘的是春天傍晚特有的繁忙喧闹的景象。诗人捕捉的是云动风起时霎那间变化的物态,极力表现了大自然界的蓬勃生机。在对跃动着生命力的自然物的美的欣赏和描绘中,表露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舒展个人才志抱负的信心。因此读这首诗,不仅可以从艺术上看到王令在多种风格上的尝试和成绩,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王令的个性和为人。

  “渰渰”,云生云起的样子。在诗歌中用形容词做题目是不多见的,可见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云起风动的韵味而作。所以,借描绘风云之状以表现诗人内心的“情动”,是这首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

  首句是远望之景,从状云落笔。夕阳西下,轻云舒卷于天空,层生层迭,使落日的余辉时隐时现。这意味着,风就要来了。但这毕竟不是夏日的雷暴天气,时以云起风动之势,是缓缓而来,并无“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急迫,故用一“弄”字以显其形态。“弄”是古诗词中习用的动词,常用来表现轻盈活泼的情味和抒发爱怜玩赏的兴致。李白《别山僧》有句云:“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表现的是人对月玩赏的情志志;于良史《春山夜月》中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流露的是人对花的爱怜之情,这都是以人“弄”物的。还有一种便是以物“弄”物,赋物体以人的情志,借以曲折地表达人的赏物之情,如柳永的《望海潮》中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王令诗中的“滨溶轻云弄落晖”亦是如此,只不过其含义更为丰富、空灵而已。

  “坏檐巢满燕来归”,从时间上说,是紧承上句而来。日暮昏黄,风云渐起,燕雀自然归巢。这一句所写的似乎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因而平淡无奇,其实妙处也就在于无奇中表现了诗人的匠心。因为归巢的晚鸟是“燕”,这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在春天,同时也暗合了首句对春天晚风气氛的描写。从对律动的表现看,这一句也是紧紧配合首句的,因为在巢满的“满”字中,我们不难想象众燕呢喃之状,这与“渰渰”而起之云,又是多么协调的配合。至于“坏檐”的“坏”字的用法,从实处说,是对“满”字的补充,以状众燕躁动之势竟至屋檐不堪其累而坏了,或者暗示住屋的老旧。燕子筑巢喜在老旧之屋,这是生活常识,也说明诗人观察的细致;从虚处说,这显然正是诗人化丑为美的艺术追求,在轻云渐合,归燕巢满的艺术形象中,加入一个“坏檐”,这不但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而且也更容易动人情思。这与八大山人笔下具有明确的思想性的枯枝败荷用法相同。在读古诗词时,对于类似“坏檐”这样的“丑”的艺术形象,我们应多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它,才会把握得更准确些。

  诗的最后二句,写的是风动,依然承首句而来,表现的是云起生风的必然性的景观。前两句写云起燕归之状,后两句写风吹花飞之势,整首诗表现的都是动的旋律。它不但写出了春天傍晚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在诗人对自然界的饶有兴味的生趣的咏叹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一个充满着生命力的青年诗人的形象,也就活跃在我们的眼前了。有人认为王令的诗“少年的风味很重”,如果这是事实的话,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不过,这正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少年人尽写老气横秋的诗,那倒真是一种不幸了。

  王令的诗是以奇崛峭拔见胜的,但这首诗却显得深远简淡。不过,王令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深远简淡,与梅尧臣、苏舜钦等人所主张和表现的“平淡”和“古拙”又是不同的。这当然不仅仅是美学观点的区别,也是他们政治思想的区别所致。在王令的眼光里,自然界往往具有更多的社会性的色彩,所以“沧沧”之云,也就带有明显的象征性的内容。诗的最后一句用“却看”二字钩勒,突出了杨花的自在飞扬之状,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实现的无比信心。正因为如此,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就是平而不静,淡而不闲。

  这首诗可能受了吴融的《杨花》诗的影响。吴诗云:“不斗稀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这首诗在以杨花与桃李作比较中,突出了杨花一身洁白、临风而喜、迎风而上的品性和风姿,其寓意是不难看出的。但王令在《渰渰》中却更加强调了杨花自由飞翔之状,加上把翻飞的杨花放在广阔的天宇背景之中,作者的胸怀之开阔,也就不难想见了。

  在王令其它托物言志之作中,含蓄并不是他所注重的,惟这首诗是个例外。他的《春晚二首》就是直抒胸臆。其一云:“春来还自有游人,常是春归独念春。落后见花尤更惜,不知谁忍扫花尘?!”其二云:“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里的第二首,与《沧沧》同一题材,但情感的直露,意旨的明白,却显然过于《沧沧》。从这方面看,王令诗歌的雄浑新奇几乎逼近韩愈、卢仝,而其遒劲清新显然与王安石同一神彩。

 
  附

《思逢源》 王安石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三·集部六 清·纪昀等

  令,元城人。幼随其叔祖乙居广陵,遂为广陵人。初字钦美,后王萃字之曰逢原。少不检。既而折节力学,王安石以妻吴氏之妹妻之。年二十八,卒。遗腹一女,適吴师礼。生子曰“说”。其集即说所编。凡诗赋十八卷、文十二卷。又拾遗一卷,墓志、事状及交游、投赠、追思之作皆附焉。令才思奇轶,所为诗磅礴奥衍,大率以韩愈为宗,而出入於卢仝、李贺、孟郊之间。虽得年不永,未能锻炼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局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刘克庄《后村诗话》尝称其《暑旱苦热》诗“骨力老苍,识度高远”。又称其《富公并门入相》、《答孙莘老》、《闻雁》诸篇。明冯惟讷编《古诗纪》,以其《於忽操》三章误收入古逸诗中,以为庞德公作。岂非其气格遒上,几与古人相乱,故惟讷不能辨欤。古文如《性说》等篇,亦自成一家之言。王安石於人少许可,而最重令。同时胜流如刘敞等,并推服之。固非阿私所好矣。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