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中国语文》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暨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于2016年3月18日-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曹秀玲教授主持。高建华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中国语文》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方梅研究员介绍此次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意义。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学会会长、《中国语文》和《当代语言学》前主编沈家煊教授讲话。他首先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并用鲜活生动的语言现象说明从互动视角探究语言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汉语语言学应该立足于自身特点。

  在两天半的会议进程中,来自10个国家57所高校近90名代表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4个时段16场大会报告带给与会者最新的互动语言学和汉语研究成果。第一场大会报告的发言者是美国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Sandra A. THOMPSON教授,她以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he “Clause” as an Emergent Unit 为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互动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并通过汉语及英语日常会话语料,探究“clause”作为浮现单位的重要地位。她的报告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芬兰赫尔斯基大学、特库大学的Ritva Hannele教授、Marja-Liisa Helasvuo教授做了题为Disclaiming epistemic access with ‘remember’ and ‘know’ in Finnish conversation的大会报告。报告用丰富详实的语料展示芬兰这一从事互动语言学人数最多的国家的语言研究实力。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陆镜光教授带来了题为Constructing agreements with assessments in Cantonese conversation: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的报告。他从语言比较视角讨论粤语会话中评价一致性的构建问题,同时强调互动语言学就是语言学,并用录像材料佐证观点。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教授的《指人通指表达式在谈话中的表现与功能:互动语言学方法的考察》,从话语参与者的角度和话语结构方面考察指人通指的表达式,讨论形式和功能上一些前人不太关注的现象,从而深化学界对语言表达式性质的认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Michael EWING教授做了题为 The Indonesian Noun Phrase: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的报告,讨论印尼语言语的交互作用及其表现。法国巴黎第七大学Jonathan GINZBURG教授做了题为Laughter in the grammar 的报告,认为笑声在言语交互中是伴随着词汇和短语进行重新融合的,并不像平时人们认为的那样笑声没有主题内容。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陶亮教授做了题为Self-initiated Self-repair in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的报告,关注汉语普通话交互过程中的自我修补现象。

   随后的汉语研究专场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齐沪扬教授、陈昌来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主持。北京大学郭锐教授通过民国时期的汉语事实对“了1”和“了2”的分立问题进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爱军研究员做了题为《自然口语交互的信息表达与韵律特征研究》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梅研究员做了题为《负面评价构式与会话序列》的报告;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张谊生教授做了题为《互动语言学视域下的当代汉语流行构式探析》的报告;北京语言大学张旺熹教授做了题为《汉语口语中的若干互动性话语成分》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研究员带来《<繁花>语言札记》,报告以平实而深刻的分析说明汉语独特的语法特点及其背后的制约机制;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晓婷教授的报告——Some interactional functions of yinwei ‘because’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描述“因为”为人们所忽略的互动功能;法国巴黎第七大学Clair SAILLARD教授做了题为 A semantic-pragmatic continuum for demonstratives in Chinese: the case of nage 那个 in spoken Taiwan Mandarin的报告,从非母语者视角考察汉语“那个”的独特语义—语用功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李宗江教授题为《“你+举例标记”是个什么结构?》的报告首次提出汉语一种特别的语法结构。

   学者们敏锐独特的研究视角、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幽默风趣的话语、探幽发微的洞见,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专家与听众进行深入交流和思维碰撞,鲜活生动的语言事实和精细描写、深入解释赢得阵阵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小组讨论环节,64位学者分为8个小组进行深入交流。各组研讨的主题分别是:互动语言学中人际交互的现象;语气词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互动语言学中的构式;汉语方言中的互动现象;互动视角下的语法现象;互动性话语环境与句式;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词类问题;第八组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代表们分别围绕汉语和英语中的语言互动表现进行考察。8个分会场座无虚席,讨论异常热烈。

  闭幕式由《中国语文》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方梅研究员主持。首先播放了承担会务工作的对外汉语学院研究生同学连夜精心剪辑的会议视频。北京语言大学张旺熹教授代表下一届互动语言学会议的承办方——北京语言大学邀请专家学者们两年后到北京共同探讨互动语言学问题。方梅研究员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思想,感谢会务组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策划和细致周到的会务安排。讨论会在“See you again”的乐曲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讨论会的工作语言为中英双语,参会论文的学术层次、参会代表的国别数均创历史新高,会议安排的国际化、现代化和人性化也赢得广大参会者的高度评价。会议期间,朱自强校长会见了参加讨论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供稿:张小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