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汉藏语研究方法暑期工作坊暨藏语语言学研讨会南开举行

20161017_009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向洵)近日,“首届汉藏语研究方法暑期工作坊”暨“首届藏语语言学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圆满落幕。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南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洪,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语言文化复兴项目负责人Mary S.Linn、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石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开大学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曾晓渝出席开幕、闭幕式,并向首届汉藏语研究方法暑期工作坊教员颁发聘书。会议由南开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主任意西微萨•阿错主持。

  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大等内地综合大学和社科机构,以及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阿坝师范学院等各地民族类大学和社科研究机构的30余位藏语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包括中国社科院孙宏开教授,人民大学瞿霭堂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阿旺措成(赞拉仁波切)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华热桑杰(马进武)教授、华侃教授等5位八旬高龄的学界前辈也莅临会议。陈洪在致辞中指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第一表现,而一种有特色的语言更是在语言丛林当中非常可贵的资源,本次是首届藏语语言学研讨会,我相信会不断地举办下去!”正如藏语研究专家人民大学荣休教授瞿霭堂先生在会议留言册上所书:“西藏的语言文字是祖国最先进的语言文字之一,希望能永葆青春、流传千古,成为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届汉藏语研究方法暑期工作坊从8月21日到9月2日为期13天。经导师推荐、学员申请、筛选录取,38名来自国内部分民族高校的研究生、从事民族语言学专业工作的在职人员和本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暑期工作坊。9位来自海外和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汉藏语研究的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义务担纲暑期工作坊的指导工作,海外多所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也参与了交流并志愿担任助教。任课导师多为海外顶尖学者,如美国俄勒冈大学语言学系主任Scott Delancey教授是佩纽蒂语系语言比较研究的先驱,他长期致力于针对汉藏语系诸语言(跨喜马拉雅)及北美佩纽蒂语系诸语言的语言类型学及历史语言学研究;又如瑞士伯尔尼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George van Driem教授是不丹皇家政府宗卡语咨询委员会委员、新英格兰大学杰出荣誉教授,他长期在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及印度西部喜马拉雅山域从事田野调查研究,于1989-1992年间为不丹进行了语言普查;再如美国史密森尼文化和语言复兴项目负责人Mary S. Linn教授,她长期致力于濒危语言保护和复兴工作,在濒危语言研究、保护与语言恢复、美国原住民语言文化保护等研究与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和社会实践,曾担任过美国语言学协会(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的濒危语言保护委员会(CELP)主席。

20161017_010

  暑期工作坊以语言调查分析方法为主线,并且辅以历史语言学、汉藏语历史比较、藏缅语研究前沿、田野调查技术、实验语音学技术、国际音标基础、常用语言学软件应用,以及语言记录与存档技术等方向课程,师生一道深入展开了讲习研讨和语言调查分析实践活动。在首届藏语语言学会议期间暑期工作坊的学员全程列席会议并参与讨论。与会的赞拉仁波切教授、华热桑杰教授和吉太加教授等重量级藏语文专家还为暑期工作坊的学员做了3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本届暑期工作坊与藏语语言学会议是由南开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青海藏文古籍研究会和上海师大藏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这是南开大学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e)教育与学术合作计划的首个项目,也是南开大学文学院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南开”(Global Nankai)进程的重要学术活动。

  据悉,2016年6月8日,我校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民俗与文化遗产中心(Smithsonian Center for Folklife and Cultural Heritage)正式签署了为期5年的“教育与学术合作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for Educational and Academic Collaboration),双方拟在现代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方面展开高水平的合作。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