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八)

14、天儒同异考:清初儒家基督徒张星曜文集

时  间:2015年9月
作  者:肖清和、王善卿 编注
出版单位:台北:橄榄华宣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原著张星曜(1633——1715?),是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的代表,四十七岁受洗,教名Ignatius(依纳爵),故其又号依纳子,卒年不详,约于一七一五年以后。归信后留下不少汉语作品,可略窥明末清初华人信徒的思想的脉络。

本书收录《天儒同异考》、《辟妄条驳合刻》、《钦命传教约述》、《圣教赞铭》、《圣人宗徒十四人行实》、《祀典说》,另于附录中收录《天教明辨》及《通鉴记事本末补后编》目录。

《天儒同异考》为张星曜的重要著作,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在此书中,张星曜创造性处理耶儒关系,提出了「合儒」、「补儒」、「超儒」。在明末「合儒」、「补儒」的基础上,张星曜提出了「超儒」。张星曜对耶儒关系的处理,反映出清初礼仪之争对天主教徒所带来的认同压力,也反映出张星曜对自己信仰外来宗教原因的合法性说明。

《辟妄条驳合刻》:此卷将徐光启的《辟释氏诸妄》,以及张星曜、洪济的《辟妄辟条驳》合为一书。由于《辟释氏诸妄》批评当时佛教教义,清初普仁禅院的截流行策和尚见之,撰写了《辟妄辟》反驳。张星曜、洪济等天主教徒对于截流行策的《辟妄辟》又进行响应,撰写《辟妄辟条驳》。透过此书读者将一窥明末清初天主教与佛教的关系。

《钦命传教约述》为典型护教作品,编辑奏章、历史文献等为天主教辩护;以此证明天主教在中国是受官方尤其是皇帝本人的许可、支持与赞许。此书成为后世天主教面对官方的护教作品范式,影响晚清黄伯禄《正教奉褒》的著作。

《圣教赞铭》(附《圣人宗徒十四位行实》)属圣诗类作品。采取中国传统诗歌韵律,不仅富有文学色彩,而且便于诵读、传播,是收录文献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内容。张星曜所创作的《圣教赞铭》即配画诗,悬挂在杭州天主堂上。《圣人宗徒十四位行实》,亦为同类作品。

《祀典说》表明张星曜参与了清初的礼仪之争。中国礼仪之争不仅涉及到教廷与在华传教士之间的争论,而且中国信徒也卷入其中。张星曜在《祀典说》中赞同耶稣会士的做法,即容忍儒家的祭祖、敬孔礼仪,但对于生祠、城隍等礼仪提出批评或改造。

编注者简介:

肖清和,安徽潜山人,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6年参加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博士培养计划,200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末清初天主教史、宗教哲学等。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学术机构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学术工作坊。主持或参与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多项,着有《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20世纪宗教观研究》(合着)等,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书评、译文三十余篇,论文曾被《光明日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王善卿(Alexandra Wang),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纽约天主教圣若望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东亚硕士、历史博士,美国天主教历史学会(American Catholic Historical Association)会员。师事美国神学家Raymond Bulman,研究领域:法国王权史、奥体神学 (Corpus Mysticum)与欧洲神权政体。
报导者:张玮哲(橄榄华宣出版社)

15、台湾大空袭

20160101_033

时  间:2015年8月
作  者:甘记豪、张维斌 合着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空袭福尔摩沙:二战盟军飞机攻击台湾纪实》
本书作者汇整美、日、英、澳等国战争档案中关于台湾空袭的大量记录文件,透过严谨的交叉考证,逐日记述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飞机对台湾发动之空袭行动。同时配合一百五十张美军飞机于空袭任务中拍摄的实景照片,详加考据拍摄日期与地点,完整忠实呈现这一段确实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战争历程。除了藉以纪念二次大战结束七十周年,同时也是研究台湾近代战争史必读之重要著作。

《米机袭来:二战台湾空袭写真集》
本书收集整理了二战时期美国军方(机上执行轰炸任务侦照员)拍摄保存的轰炸照与侦察照等珍贵图像多达300幅,用机上驾驶俯视角度的方式呈现,帮助读者重新审视太平洋战争期间盟军飞机空袭台湾的实况及影响。

16、儒家与韦伯的五个对话

20160101_034

时  间:2015年8月
作  者:叶仁昌 着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序言
第一章:经济伦理的对话:入世抑或现世?
前言:儒家不利于近代资本主义?
一、理论与思辩层次的质疑:内在超越说
二、经验与实践层次的质疑:通俗儒家说
小结:韦伯有错,但仍站在那里!

第二章:财富思想的对话:无限利润心?
前言:经济伦理的重大遗漏
一、贫穷不是美德的条件
二、士君子同样可以求富
三、道德对财富的主体性
四、中庸式的财富阶层说
小结:儒家欠缺无限利润心

第三章:支配类型的对话:道德型正当性
前言:以韦伯的架构为参照
一、儒家有正当性观念吗?
二、儒家与法制型支配
三、儒家与传统型支配
四、儒家与卡理斯玛支配
小结:道德型正当性的试拟

第四章:理念类型的对话:义利的四种模式
前言:纯粹类型的应用
一、取代模式:「以义斥利」
二、条件模式:「先义后利」
三、化约模式:「义即公利」
四、因果模式:「义以生利」
小结:义利的双重定位

第五章:决策伦理的对话:何不曰利?
前言:高明巧思下的难题
一、危险引信:衡量利弊得失
二、政策意图与结果的不一致
三、狂信下的手段与后果问题
小结:利益思考的必要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