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九)

2016•7—2016•12

1、台湾文学英译丛刊(No.38):杨逵专辑

20161211_101
时  间:2016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Spring Sunlight Can’t be Shuttered 春光关不住(Translated by Bert M. Scruggs)

The Newspaper Carrier 新闻配达夫(Translated by Robert Backus)

A Model Village 模范村(Translated by John Balcom)

Village without a Doctor 无医村(Translated by Yingtsih Hwang)

Behind the Increases in Production-The Story of an Easy-going Old Man 增产の荫に-吞气のな爷さんの话(Translated by Jon B. Reed)

Clay Dolls 泥人形(Translated by Christopher Ahn)

Water Buffalo 水牛(Translated by Bert M. Scruggs)

An Arranged Marriage for Mother Goose 鹅鸟の嫁入(Translated by Jon B. Reed)

2、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55期

时  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专论】
先秦「九州岛」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两汉刺史部到唐代地理文献编纂(吴修安)

五至七世纪的摄山佛教与僧俗网络(蔡宗宪)

台南陈德聚堂「翰藻生华」匾内容考辨(张伯宇、蔡米虹)

联合国中的交锋:1950年中国控诉美国侵略台湾案研究(萧道中)

纳粹种族卫生概念的可视化——常民肖像为例(郭秀铃)

【书评】
评介阎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吴宇然)

3、清华学报第46卷第2期

时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
内容简介

From Seepages to Oilfields: Technology,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China’s Early Petroleum Enterprises, 1914-1945(王宪群)

秦汉时代的鞫狱措施及其相关问题探究(陈炫玮)

明代皇帝的诗歌创作与传播——以明太祖、仁宗、宣宗、世宗为论述中心(连文萍)

明末清初西方世界地图的在地化:熊明遇「坤舆万国全图」与熊人霖「舆地全图」考析(徐光台)

论台闽语「微量」构式〔无啥物X〕——等级模式和语法化(苏建唐)

4、新史学第27卷第2期

时  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史学》杂志社
内容简介

【论著】
破冤气与回天意──济王争议与南宋后期政治(1225-1275)(方震华)

文人、和尚与皇帝──明清南京栖霞山的文化形塑与景观政治(胡箫白)

维新、经世与士人办报──以杭州《经世报》(1897-1898)为个案再论维新报刊史(徐佳贵)

根兹巴洛风景画研究的变迁及其意义──一个艺术史学史的考察(谢佳娟)

【书评】
评山田美香,《日本植民地‧占领下の少年犯罪──台湾を中心に》(林政佑)

评Stephen Banks, Informal Justice in England and Wales, 1760-1914: The Courts of Popular Opinion(韩蕾)

5、文与哲第28期

时  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观与被观之间──魏晋人物品藻观视活动的双重性内涵与权力移转(王岫林)

新旧典范的交锋──《毛诗注疏》与《诗集传》之比较研究(黄忠慎)

论宋代经史学发展之类型、样态、取径、议题与其所形成之特殊之文献之学(戴景贤)

黄久庵论「意」及其于阳明后学的意义(侯洁之)

历解式与结构化的对话──谭家哲《论语平解》的诠释风貌及其反思(吴冠宏)

【跨文化视域:庄子专辑】
曲通三统?关于现代政治的规范性吊诡(何乏笔)

《庄子》「两行」的思维模式及伦理意涵(林明照)

文如其人──孟子与庄子的文风与圣人观比较(杨雅雯)

「不齐之齐」与「气韵」(Aura)──从王船山《庄子解》谈庄子齐物思 想的美学政治意涵(刘沧龙)

《庄子》的美学工夫、哲学修养与伦理政治的转化──与孟柯(Christoph Menke)的跨文化对话(赖锡三

6、民俗曲艺第192期

时  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内容简介

【无形文化遗产与地方社会专辑(I)】
传承的挑战:排湾古楼巫师传统的衰微与复振(胡台丽)

遗产化过程中的妈祖进香:仪式变迁与地方赋权的考察(吕玫锾)

花样本:贵州苗族刺绣技艺传承与地方社会(何兆华)

达邦社战祭歌谣作为口传音乐文化遗产的研究(吕钰秀)

7、东吴历史学报第35期

时  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东吴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宋臣韩缜与宋遼划界交涉始末(蒋武雄)

从「八家均分」到「按官给俸」──清朝八旗俸饷制的建立(叶高树)

满文书《百二老人语錄》的版本与史料性质(蔡名哲)

白岩龙平与日人在清末湖南的调查与经营(罗皓星)

8、台湾史料研究第47号

时  间:2016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内容简介

【研究论著】
日治时期台湾农民运动中的日本人及其影响:以二林事件为中心的观察(蔡蕙频)

战后台湾军事接收新局的开展:从日军遣返到台湾军事设施会议(杨护源)

也羡鸳鸯也羡仙--台湾土地公娶亲研究(田启文)

【口述历史】
郭嘉熙先生访谈(张炎宪访谈、陈美蓉整理)

张国兴先生访谈(张炎宪访谈、陈美蓉整理)

8、历史台湾第11期

20161211_102
时  间:2016年5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内容简介

本期专题:战争与台湾社会(续号)

【专题论文】
「殖民地战争」与在台日本军队(进藤正己)

台湾空袭记忆在历史传承上的危机与契机:以战争儿童文学为中心(洪郁如)

台湾人在满州的战争经验(许雪姬)

【一般论文】
战后台湾观光古迹修护政策与实践(1956-1973)(黄翔瑜)

【文物史料译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马芝遴社力大甲真娘立加添典契字探析(陈静宽)

【田野调查短论】
我年少时的基隆生活记忆与战时经历:林月淑女士访问记录(林玉茹访谈,林建廷纪录整理)

从碑亭到钟鼓楼——谈台南接官亭风神庙石亭的「修复」问题(陈冠妃)
报导者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9、台湾文学学报第28期

时  间:2016年4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台湾闽南语谣谚中反映的性别意识(江宝钗)

多元、通俗、查某祖:陈耀昌《福尔摩沙三族记》中的历史再现(林姵吟)

虚写的国族与爱情──从李昂《七世姻缘之台湾/中国情人》谈全球化下的家国想象与情爱论述(戴华萱)

论林耀德科幻小说《大日如来》、《时间龙》对日本动漫画元素的转化运用(何家俊)

10、兴大人文学报第56期

时  间:2016年3月
出版单位:台中: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
内容简介

【主题论文:图像叙事】
论宿州褚兰汉墓车马出行图方位模式(王倩)

真形、神图与灵符――道教三皇文视觉文化初探(谢世维)

纵探语境――从张光宇《西游漫记》探索二十世纪初中国美术史及大众文化之发展与意义(林素幸)

【一般论文】
荷治时期(1624-1662)台湾的语言政策演变与影响(周美香)

天命、梦兆与妇德实践――《宋史高宗贤圣慈烈吴皇后传》内容试探(施译涵)

Re-envisioning National Communities and the Short Genre in Vaeal El Saadawi, Salwa Bakr and Ibtihgal Salem(余嘉玲)

11、东亚观念史集刊第9期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治大学东亚观念史集刊编辑部
内容简介

「《新青年》与现代中国『概念变迁』的多重面向」专题引言(潘光哲)

想象与真实:《新青年》再现的「启蒙运动」(陈建守)

The Evolution of Chen Duxiu’s Ideas About Patriotism: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His Writings, 1897-1942(赵沈允)

新青年的新世界观:瞿秋白与辩证唯物主义(简金生)

迷信观念的起源与演变:五四科学观的再反省(黄克武)

数字人文视野下的知识分类观察:两部官修类书的比较分析(项洁、陈丽华、杜协昌、锺嘉轩)

普实克的中国文化观(陈国球)

论中国文化的几项基本特征(Jaroslav Prusek、高文萱(Vanina Wen-Hsuan Kao))

「文学与社会」──「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首场会议综述(汪杨)

12、岭南学报复刊第4辑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岭南学报》「名家讲座系列」专稿】
礼坏乐崩时代圣贤君子的坚持与抉择(叶国良)

「铸造全国青年之思想」——欧游前后梁启超讲学路径的变动(夏晓虹)

重建历史想象——周颖芳及其弹词小说《精忠传》考评(张禹)

论清人三家《诗》分类理论中的「师承法」——以刘向及《说苑》为例(张锦少)

区大典《诗经讲义》述评(李雄溪)

刘百闵的经学著述(许振兴)

香港大学「《春秋》、《左传》学」研究述要续补(单周尧)

现代学术中的丧服研究——以三部丧服学著作为中心(吴飞)

《诗经.周颂》与《大武》重探——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参证(邓佩玲)

申公臣灵王(二)——「遇于枥隧」(刘文强)

迭词训释与经籍句读——楚竹书《周易》释文辨正(黄志强)

13、镜花水月:中国古代美术考古与佛教艺术的探讨

20161211_103
作  者:颜娟英 着
出版单位:台北:石头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镜花水月书名,涵盖唐代铜镜之美与佛教美术奥秘,同时借用「镜中像」、「水中月」意象,代表佛教艺术最高境界,放空不执着的学习乐趣。全书共收录12篇文章,发表时间历从1987年到2008年。除了首章〈唐代铜镜文饰之内容与风格〉侧见唐代盛世的艺术发展外,有八篇以中古时期佛教艺术为研究对象。另有二篇是针对佛教美术考古的研究方法进行检讨与省思,以及一篇拓片整理侧记。九〇年代的佛教艺术学界以石窟研究为中心,作者运用考古学、图像学的研究取径,以及亲身田野调查,根据佛教美术跨越时、空的特质,以宏观视野进行议题研究。本书一开始以唐代铜镜文饰风格、与武周时期长安七宝台雕刻研究等三篇文章,架构初盛唐图像风格与当时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为了厘清后武周时期的佛教艺术发展,再进一步作纵向朝代延伸,横向跨地域研究图像风格。并试图从单纯图像研究,走入信仰背景的探讨,进一步复原或探究石窟的宗教功能。本书也收录一篇针对九〇年代日本学界对于北齐「法界人中像」的论战,试图厘清始末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篇则提出拓片数据的重要性,由于中国佛教造像具有强烈的公众性,石窟与造像碑皆然,故拓片研读对于该时代的政经社会情况提供了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简介
颜娟英,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在台湾大学研究所时期曾跟随江兆申先生修研,毕业后在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工作一年余。1977年赴美留学,途中曾于京都与东京短暂停留,触动对佛教艺术的向往。留美时期先进入堪萨斯大学,随席克曼(Laurence Sickman)教授从零开始学习美术考古与佛教艺术。1979年进入哈佛大学,深受佛教艺术学者罗森福(John Rosenfield)教授治学态度影响,锻炼出宽广学术视野。1986年返台,进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从事研究工作;同时加入张光直教授主持的台湾史田野工作室,在1988年展开台湾美术史的田野调查,拓展全新领域,持续至今,成为重要的台湾美术研究者。另方面,继续深入研究中古佛教美术并持续发表研究论文,成为华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佛教艺术史学者之一。两项研究领域皆成绩斐然。
报导者 苏小姐(石头出版公司)

14、祖师的族谱: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之一

20161211_104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曹新宇 着
出版单位: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
内容简介

从「摩尼教」的变种(包括各种「杂糅假说」),到反映社会排斥「异己」的「污名化标签」(白莲教并无「自我认同」的实体),这些都是目前学界关于白莲教的主流学说。民间史料的欠缺,推动本书转换视角,从逐个村落的社会历史调查入手,发掘、抢救濒临永久毁灭的民间白莲教文书,开拓白莲教运动的「地方化」历史研究。本书从地方视角,对官书档案、道内宝卷、民间传说、地方小戏等不同性质史料,纵向剖析,层层剥笋,立意独特,结论新颖,是一部颠覆性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曹新宇,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留校任教。曾任蒙特利尔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员(2002-03),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6-07),莱比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13-14)。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清史研究》副主编。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清以来的秘密宗教史以及近世中西文化交流史,注重田野调查和跨学科研究。

15、论尝试文

20161211_105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黄锦树 着
出版单位:台北:麦田出版社
内容简介

埔里的摩罗:诗力与文心(王德威)

引言
文与也
抒情传统与现代性:传统之发明,或创造性的转化
论尝试文:论现代文学系统中之现代散文
面具的奥秘:现代抒情散文的主体问题
抒情的灰烬:论沈从文后期的写作
天钿女命的猥亵之舞:论胡兰成的神话学
论台湾文学现代主义世代:战后世代,转向,本土现代主义的起源
窗、框及他方:论郭松棻的域外写作
自己的路径--《乱迷》与《巫言》
石头与女鬼:论《大河尽头》中的死亡与象征交换
异质风景:论雷骧的「散文」写作
内在的风景: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
神的尸骸:论骆以军的伤害美学
剩余的时间:论童伟格的抒情写作

【别卷】
抒情传统的主体问题
作为离散论述的抒情传统
力的散文,美的散文--散文的世界
见证与哀悼的工作--读杨绛散文
挽歌与魔幻空间
文心凋零?--抒情散文的伦理界限
散文的爪牙?
散文与市场自由主义
文学奖与毒药
文有别趣--读黄翰荻《人雉》
另有隐禽?--脸书时代台式抒情诗人的摩罗诗学
肚脐的秘密--略谈文学批评的态度、方法与伦理
藤壸与盟誓--朱天心《三十三年梦》
最初的房间--读骆以军《女儿》
那么大的如果,那么小的格局--读陈冠中《建丰二年》
小说课,人生课--读赖香吟《文青之死》
小说课与散文课--小说深处的散文界面
地方特性与南洋色彩

16、史料与法史学

cover_v1_20160128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柳立言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文献解读与秦汉律本体认识(徐世虹)

简牍文书学与法制史──以里耶秦简为例(籾山明)

中国古代「罪」的概念──罪秽、净化、分界(宫宅洁)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考证八则(李均明)

汉晋法律的清约化之路(韩树峰)

唐令复原所据史料检证──以令式分辨为线索(赵晶)

从立法的角度重新考察宋代曾否禁巫(柳立言)

论清朝地方衙门审案机制的运作──以《淡新档案》为中心(王泰升、曾文亮、吴俊莹)

林文凯 清代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论检讨──「地方法律社会史」研究提出的对话

17、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20161211_107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着,温洽溢 翻译
出版单位 台北:时报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张岱是明代散文大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品茗、制茶、赏月、弹琴、斗鸡、蹴踘、观雪、狩猎、听戏、吟诗、游湖、收藏、鉴赏,样样精通,生活围绕在读书与享乐间,光鲜快意。清兵入关后,年过五十的张岱遭逢人生重大转折,位于杭州的别墅、绍兴的家园、丰富的书画古玩收藏,悉数毁于战火。「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他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

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明史《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都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间,隐隐浮现。如何透过回忆与书写,扎实一个捉不回的梦?史景迁说:「他生于、长于龙山山麓,中年归返龙山,只为将心中了然之事理个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必如烟,于是他决心尽其所能一点一滴挽回对明朝的回忆。」

张岱对曩昔纨裤生活的点滴追忆,召唤的终究是国破家亡的苍凉与悲愤,以及知识分子在历史巨变下,以书写对抗遗忘的自觉。史景迁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藉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作者简介
史景迁,一九三六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自一九六五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二○○八年退休。著作极丰,包括《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曹寅与康熙》、《胡若望的疑问》(以上由时报文化出版)、《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商务)、《妇人王氏之死》(麦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麦田)。

译者简介
温洽溢,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世新大学,译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前朝梦忆》等,校译《太平天国》

18、重起炉灶:迁台初期的《中央日报》(1949-1953)

封面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陈志昌 着
出版单位:台北:致知学术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检讨
第三节 史料介绍与资料运用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章节处理

第二章 迁台初期《中央日报》的发展与优势地位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中央党报」──《中央日报》
第二节 《中央日报》迁台前的发展与遭遇的问题
第三节 政府迁台初期的台湾报业
第四节 自说自话:《中央日报》迁台初期的困境
第五节 从困境中见优势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新闻管制政策下《中央日报》的发展
第一节 政府迁台初期的新闻管制政策
第二节 新闻管制下《中央日报》的逆势成长
第三节 党、政资源对《中央日报》的扶掖与补助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风雨时局下的言论喉舌:以国民党「改造」与「自由中国」的宣传为例
第一节 《中央日报》对党「改造」的宣传
第二节 《中央日报》对「自由中国」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结论

19光复与占领──国民政府对台湾的军事接收

20161211_109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杨护源 着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二战前后台湾接收和军事占领的论述
一、国民政府由恢复高台到收复台湾
二、美国的国际共管占领台湾与国府的回应
三、国民政府的台湾调查委员会
四、国府的行政接管与美军的登陆台湾计划
五、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占领接收台湾的计划筹划
小结

第三章 战后台湾军事占领接收的筹备
一、从〈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到〈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
二、战后盟军人员来台
三、〈台湾省占领计划〉与前进指挥所
小结

第四章 国民政府对台湾军事接收的执行
一、战后在台日军的情势
二、战后国府军事接收台湾的准备
三、军事接收委员会军事接收台湾的执行
四、军事接收委员会军事接收的结束
五、军事接收台湾的问题与检讨
小结

第五章 战后台湾军用物资的接收处理
一、战后台湾军用物资的接收
二、战后台湾军用物资的点验、移交、集中与验收
三、战后台湾接收军用物资的利用与衍生问题
小结

第六章 战后台湾军事接收新局的开展
一、战后台湾日军的处置
二、国府军事接收的整军与开展
三、战后台湾军事接收的新局
小结

20、早田文藏──台湾植物大命名时代

20161211_110
时  间:2016年8月
作  者:吴永华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章 从新潟到东京帝大
  一、从新潟到东京
    (一)日本国内进化论思想的普及
    (二)加入东京植物学会
    (三)前往东京
  二、台湾之旅
  三、进入东京帝大

第二章 矢志台湾植物研究
  一、接掌台湾植物研究
    (一)舍苔类植物
    (二)专攻台湾植物
    (三)研究的开端
  二、台湾杉:世界新属的发表
  三、台湾总督府有用植物调查的开启
    (一)成立背景与过程
    (二)川上泷弥与他的弟兄们
  四、台湾高山植物研究
    (一)高山植物采集的突破
    (二)高山植物研究
    (三)植物地理学探讨

第三章 欧洲考察与《台湾植物图谱》的完成
  一、台湾植物调查之必要
  二、欧洲考察之梦成真
    (一)考察动机
    (二)欧洲行的两大收获
  三、《台湾植物图谱》的出版
  四、与西方学者的讨论
  五、获日本帝国学士院桂公爵纪念赏

第四章 台湾田野踏查
  一、1908 年峦大山之行
  二、1912 至1917 年间的五趟重要采集
    (一)1912 年阿里山之行
    (二)1912 年恒春半岛之行
    (三)1914 年再上阿里山
    (四)1916 年南投、宜兰及乌来之行
    (五)1917 年太鲁阁、太平山之行
  三、最后的农林产业调查
    (一)柑橘调查
    (二)澎湖岛调查
    (三)赴印度支那前的短暂过境
    (四)最后的台湾之旅
  四、植物调查内容之探讨
    (一)采集地点与季节
    (二)采集品的学术分量

第五章 台湾植物命名
  一、新属、新种
    (一)新属
    (二)新种
  二、地名分析
    (一)台湾岛名:福尔摩沙Formosa 与台湾Taiwan 的国际识别
    (二)台湾地名:早田文藏的台湾土地记忆
  三、人名分析
  四、献名早田文藏之台湾植物
  五、早田文藏心目中的关键植物
    (一)松柏科
    (二)台湾奴草
    (三)台湾原始观音座莲
    (四)兰科

第六章 印度支那探险与思想的转折
  一、印度支那探险
    (一)探险三部曲
    (二)对后辈接棒调查的期待
  二、思想的转折与启发
    (一)质疑达尔文的自然淘汰说
    (二)否定恩格勒的分类系统说
    (三)动态分类系统的提出与天台宗教义的启示

第七章 东京帝大教授生涯与动态分类系统之再起
  一、东京帝大教授生涯
  二、缅怀与建碑
  三、晚年的最后心愿
    (一)主张的学说
    (二)动态分类学说的再起与海外学者的回响
    (三)《植物分类学》的出版
    (四)从减数分裂到永远的生命

第八章 挑战与批判
  一、外国人来台采集的排斥与国际间新种命名的竞争
  二、植物中心柱在分类学上的价值与藤井健次郎的评论
  三、自然分类原理的主张与山本宣治的批判
  四、有用植物调查的插曲与森丑之助的严厉批判
    (一)森丑之助指责早田文藏的内容
    (二)早田文藏与川上泷弥的关系
  五、《帝国大学新闻》的三篇重大宣示
  六、动态分类系统理论与田中茂穗的批评

第九章 结论

21、闻一多的原始主义

20161211_111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林淑娟 着
出版单位:台北:里仁书局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这是一则关于烛光与阴影的故事;一首诉说原始生命力的史诗;一幅舞动古老文字的画。闻一多的深刻性,正在于他的诗歌、艺术、与溯源,皆不约而同地触及了——人我意识交接深处的领地。

作者介绍
林淑娟,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曾任清华大学兼任讲师,开设大学中文、庄子等课程。性喜自由、思考、与自然。于生命的年轮上,感受时序的递移。进入坤卦。
报导者 曾美华(里仁书局)

22、战争与阴谋:田中义一

20161211_112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纐缬厚 着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序 章 走上军人之路

第一章 占领中国大陆之构想

第二章 迈向军事现代化

第三章 实现帝国扩军目标

第四章 政界与军界之纠纷

第五章 对中国侵略之演进

第六章 对西伯利亚的野心

第七章 引导日本完成军国体制

第八章 总体战事体制下的政党政治

终 章 走向败亡的日帝昭和与田中义一

补 章 关于《田中奏折》

23、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修订二版)

20161211_113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余英时 着
出版单位:台北:三民书局
内容简介

内篇
一、引言
二、章实斋与戴东原的初晤
三、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从清初到戴东原
四、章实斋的史学观点之建立
五、章实斋的「六经皆史」说与「朱、陆异同」论
六、戴东原与清代考证学风
七、后论
八、补论:章学诚文史校雠考论

外篇
一、戴震的《经考》与早期学术路向──兼论戴震与江永的关系
二、戴东原与伊藤仁斋
三、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
四、章实斋与童二树──一条史料的辩证
五、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学中智识主义的传统
六、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24、前线岛屿——冷战下的金门

20161211_114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宋怡明(Michael Szonyi) 着,黄煜文、陈湘阳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不寻常地方的寻常生活

第一部分 日益增强的地缘政治化
第二章 古宁头战役
第三章 战地政治(1949-1960)
第四章 九三炮战
第五章 军事化与金门民防自卫队(1949-1960)
第六章 八二三炮战

第二部分 军事化与地缘政治化的变迁过程
第七章 1960年代:建设为「三民主义模范县」
第八章 1970年代:战斗村与地下金门

第三部分 冷战时期的生活
第九章 战地经济
第十章 女性的生活:军妓、阅兵及动员型现代化的象征
第十一章 冷战的鬼与神

第四部分 去军事化与后军事化
第十二章 去军事化与后军事化
第十三章 记忆与政治
第十四章 总结:多重边缘化

25、文体序说三种

05¦Ñ¤l¥|ºØ®Ñ«Ê-ai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明)吴讷、徐师曾、陈懋仁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文章的体类与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古人论文,极为重视体类的分辨。完成于南北朝时代的《文心雕龙》,即以相当篇幅讨论体类。而文章体类随着时代推移,种类变化愈行繁多,明、清以来,各家不乏讨论的专著。

「大安古典新刊」为服务读者,特别挑选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陈懋仁《文章缘起注》三种,合为一册,使读者能以最便捷的方式,理解中国传统文章体类的发展与特色。

26、历代短篇小说选

06¾ú¥Nµu½g¤p»¡¿ï®Ñ«Ê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陈万益等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中国短篇小说渊源流长,从口耳相传的神话与传说、志人与志怪的笔记小说、具有复杂情节的传奇小说、结合诗歌与散文的变文,到具备章节雏型的话本小说随时代而有多样化的发展。然而市面上有关的读本,或仅录传奇,或仅选话本,使读者难凭一编而窥全貌。

「大安古典新刊」有鉴于此,特请学者专家作全面而有系统之选辑,内容包括神话与传说、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变文、话本小说五部分,共一百五十余篇,洵为最佳之教材与读本。

27、槐聚心史──钱锺书的自我及其微世界(修订一版)

¥þ²y¦b¦aµø³¥ÂO®Ñ-8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汪荣祖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总序(黄俊杰)
《华人的人观与我观》书系序言(黄光国)

书成自题
弁言
导论

内篇:钱锺书的自我

第一章 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群体与自我认同
第三章 钱杨三人「互依我」
第四章 剖解自我
第五章 忧患与补偿
第六章 自我价值观

外篇:钱锺书的微世界

前言
第七章 哲学微世界
第八章 文学微世界
第九章 诗学微世界
第十章 史学微世界
后语

结论

28、2014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边疆研究论文集

20161211_118
时  间:2016年5月
作  者:中国边政协会 着
出版单位:台北:致知学术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放下大族思维圆一个少数民族的中国梦(杨克诚)

第二章
少数民族的「中国梦」:尊重差异、消除差距(郝时远)

第三章
从「301暴恐事件」到中国的民族梦(杨开煌)

第四章
跨越.困境.出路──裕固族聚居区新世纪发展路径试描(王希恩)

第五章
「中华民族认同」与「少数民族认同」(马平)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中国的「中国梦」──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方素梅)

第七章
民族团结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邢广程)

第八章
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环保机制与生态安全(阿拉坦宝力格)

第九章
从中亚到中国──撒拉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马伟)

第十章
继续实行和完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走向全面现代化(白拉都格其)

第十一章
大陆解决民族问题的云南经验(陈建樾)

第十二章
从语言使用看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蔡荣男)

第十三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丁赛、刘小珉、龙远蔚)

29、二二八事件期间上海、南京、台湾报纸资料选辑(一套2册)

20161211_119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许雪姬 着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杨肇嘉晚年淡出政坛,归隐于台中清水,自号「六然居士」,所居之处称之为六然居,而他所留下的资料乃名为「六然居典藏台湾史料」。本次整理出版其所典藏的剪报,报纸资料为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间杨肇嘉广搜上海、南京、台湾等地区的剪报与刊物资料,这些都是过去未曾再版过的,甚至有些报纸刊物在现今的图书馆中也无馆藏,故这批剪报是非常珍贵的史料,是一本以二二八事件为主轴的相关报导与社论。

30、周易本义

02¥|®Ñ³¹¥y¶°ª`®Ñ«Ê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宋)朱熹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早在汉代便列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可说是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核心的经典,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仍为各方所重视。南宋朱熹所撰《周易本义》,注解简明扼要,义理精到,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凡治《易》者几无人不读,成书数百年来广受学者肯定。

「大安古典新刊」为服务读者,以世传普及的四卷本为底,书末附以《易赞》五首、《筮仪》一篇,又增列《卦歌》等部分,无论是作为教学课本,或是用于自修阅读,都能令读者满意。

31.柯庆明论文学

20161211_121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柯庆明 着
出版单位:台北:麦田出版社
内容简介

理论篇
谈「文学」
关于文学史的一些理论思维
于无字句处读书——论文学作品的精读
谈文学传播与接受
略论文学批评的本质——序高全之的「当代中国小说论评」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弁言
论诗与诗评
谢赫「六法」的美学理论系统初论
论「悲剧英雄」——一个比较文学的观念之思索

评论篇
「宝刀」与「浮云」:台静农先生诗作中的两岸经验
《我是一只粉笔》:叶庆炳先生散文小识
《铁浆》论:朱西宁的小说艺术
「慢读」之必要:王文兴小说伦理
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白先勇
「电光一击」五十年:叶维廉诗
现代「山水诗」二题——再论叶维廉诗
孔雀兽——陈允元的诗

读书篇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胡适《中国文学史选例》
高友工《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
柯庆明、萧驰《中国抒情传统再发现》
廖蔚卿《中古诗人研究》
叶嘉莹教授《唐宋词赏析》简介
方瑜《不随时光消逝的美》
陈秋宏《六朝诗歌中知觉观感之转移》
叶维廉《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
叶维廉《众树歌唱:欧洲与拉丁美洲现代诗译》
麦田「人与经典」总导读

32、道家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20161211_122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叶海烟 着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壹、绪论
一、序言:从当代伦理学的视角观看
二、道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当代道家研究的基本视角
三、「道」思考作为道家伦理的核心

贰、道家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道家伦理作为基源伦理与原初伦理
二、道家伦理的主要向度
三、人与天地共在的「气化伦理」
四、人文与自然并存的「机体伦理」

参、道家伦理学的系统建构
一、以对比思考为核心的道家伦理学
二、人文与自然的对反与调和——迈向生命共同体的机体伦理与生命伦理

肆、道家伦理的应用与实践
一、环境哲学与环境素养二合一的伦理之道
二、道家的环境关怀及其由理论到行动的思维取向
三、道家的环境素养及其休闲美学

伍、道家伦理的人文课题
一、庄子的生命观与生命教育观
二、由道家人文精神到道家取向的通识精神与通识教育
三、庄子的宗教观及其宗教关怀

33、中外词学硕博士论文索引(1935-2011)

20161211_123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王伟勇 编着
出版单位:台北:里仁书局
内容简介

书籍内容简介
本索引计收录1935年至2011年,全球词学硕、博士论文2560册,依朝代、类别、年限排序,方便词学研究者撰写「前人研究回顾」时,有完整之资料可查寻。本索引另附有两万字〈导言〉,可引导后学思考如何「推陈出新」,选择好的论题,撰写硕、博士论文。

作者介绍
王伟勇,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曾任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艺术研究所所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副教务长;东吴大学总务长、主任秘书。着有:《两宋遗民词初探》、《南宋词研究》、《词学专题研究》、《宋词与唐诗之对应研究》、《诗词越界研究》、《清代论词绝句初编》、《词学面面观(上)》(以上三本已由本书局出版)等。

报导者 曾美华(里仁书局)

34、‘古玉新释——历代玉器小品文集

20161211_124
时  间:2016年5月
作  者:邓淑苹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见证四十余年两岸三地习玉历程:古典篇

一、璧与有领璧——乾隆皇帝的笃信与困惑

二、圆与方——古人思维中的天地与阴阳

三、玉礼所见之三代与三足

四、从黄道、太一到四灵

五、谜样的玉角形杯:中古近代篇

六、唐宋玉册及其相关问题

七、尚真、崇玄——南宋玉器精神之体现

八、探索「子刚」——晚明江南玉雕谜团的再思

九、永恒的巧思

十、是谁欺骗了汪精卫与日本天皇——从一件嵌玉屏风谈「绿色玉」的迷思:异域篇

十一、龙虎西域——帖木儿帝国玉雕探索

十二、时空交织——伊斯兰玉器研究

十三、传承与创新——本院伊斯兰玉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35、上党佛化史论稿

基本 CMYK
时  间:2016年5月
作  者:张君梅 着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代表上党佛教文化的山西晋城地区的石窟、造像碑、造像塔、造像经幢以及佛教寺院建筑、碑刻等佛教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史籍方志的记载,梳理出晋城佛教发展的历史线索,初步勾勒了佛教在本地区传播与发展的文化面貌与特点,展现了佛教传播背景下本地区文化传统的演变和民众的生存状态,为探讨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和规律提供了微观案例。大体而言,由净影慧远创建的青莲寺佛教代表了晋城佛教历史文化的最高水平。隋唐以后禅宗成为晋城佛教的主流,台、贤、律、净各宗亦有传播,明清以后泽州佛教几乎成为南禅临济宗的一统天下。在经典及诸佛菩萨信仰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法华信仰、弥勒信仰、七佛信仰、准提信仰、观音信仰。明清时期晋城佛教加速世俗化,与三教合一的民间祠祀信仰合流。三教合一的二仙信仰是上党地区独有的民间信仰形态。

作者简介
张君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研究领域以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为基础,而以中国佛教文化为主要方向,兼涉民间宗教与民俗文化等领域。

36、晋城佛教金石录(一套2册)

基本 CMYK
时  间:2016年5月
作  者:张君梅 着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近年山西的石刻辑录出版虽多,但专门辑录佛教石刻的尚缺,且不免遗漏;更由于辑录多出众人之手,学养参差,多未通佛学,故对石刻文字的整理舛误连篇。故此,本书辑录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佛教金石碑文,并加以标点、校勘、修正,以供研究本地区佛教文化者参考。本书从已刊金石录、旧方志和田野调查中辑录石刻685条,钟铭4则,收录碑文536篇,从北魏太和二十年至公元2013年,按照各县区寺院及碑刻年代编次,年代跨度大,搜罗较为全面,校勘亦甚精审。包括碑记、钟铭、摩崖题记、石窟题记、石柱门框题记、塔幢铭记、诗文等,内容涉及寺宇重修、佛像妆塑、安禅阅藏、传戒证道、法会灵应、禅林宗派、敕牒官帖、山场地亩、施舍契约、修桥种树、建塔竖幢、僧俗功德、人物生平、游观诗文等方面。阅之大略可了解本区佛教寺院历史沿革,以及历代山川锺秀和人文荟萃之所在。

作者简介
张君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研究领域以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为基础,而以中国佛教文化为主要方向,兼涉民间宗教与民俗文化等领域。

37、洪金富校定本元典章(全4册)

20161211_127
时  间:2016年3月
作  者:洪金富 校定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元典章》是七百年前佚名者收集元代中期官方文书编纂出版的一部八十万字大书。它是元代官吏办理公事的参考数据,书商谋利的工具,元亡以后研究元代历史方方面面的史料宝藏。书中人物有贪官污吏,恶劣丈夫,狠心后母,三教九流,不一而足。书中文字有传统文言,有当代白话,有蒙文原文的汉文直译(如各投下多是汉儿契丹女真做蒙古人的名字充达魯花赤)。直译犹同天书,兼以删节过度,抄刻舛错,本书号称第一难读。中国四位史行家在2011年首先推出全文点校本。洪金富历时16年独立完成的校定本与中国点校本存在不少歧异,可用好用,是所至盻。

38、清代琉球史料汇编——军机处档奏折录副(一套2册)

20161211_128
时  间:2016年2月
作  者:陈龙贵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清代军机处设置于雍正七年(1729),当时清廷正对西北用兵,清世宗以原处理国家军政大事的中枢机构「内阁」位在太和门外,办事人多,容易泄漏军情,因而改在内廷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集中事权,总理军需。雍正十年(1732)三月,铸「办理军机事务」银质印信,于是「军机房」又名「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大臣则由皇帝择亲信之亲王、大学士、尚书及侍郎等出任。其职掌除参决军国大政,举凡戎略、内政、外交、财政无不总揽,逐渐取代了清初「内阁」的地位,成为清廷执政中枢机构。嗣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朝相继承袭,至宣统三年(1911)四月,责任内阁成立,军机处才在时代潮流中裁撤。

军机处参与主宰清廷政务长达一百八十余年,保留下来的档案,自然十分丰富。本院所藏四十万件清代档案中,军机处档便占了半数,约二十余万件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月折包——军机处奏折录副」
军机处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被咨询。皇帝对于官员所奏事件不能独断时,便召见军机大臣面议,或交付审议。这些经过军机大臣办理的奏折,均抄有副本保存,称为「军机处奏折录副」,原是按月捆扎成包,故又称「月折包」。「月折包」内除保存有奏折录副外,另有原折的附件,如:雨水粮价清单、各地收成清单、整治河工图、地方形势图、供单及咨呈、咨会、谕旨、私函、揭帖、照会等各类清代官方文书。本院所藏「月折包-军机处奏折录副」多达十九万件。

(二)军机处抄录或汇编的各类档册
军机处将所处理过的事务,均一一汇抄成册,加以保存,形成了极丰富 而又多样性的历史档册。例如:将「月折包」中的重要奏折,汇抄成「月折档」、「奏折档」;经由军机处发出的「廷寄」,汇抄成「上谕档」、「寄信上谕档」,或根据事由汇编成「剿捕廷寄档」、「衡工档」、「谒陵谕旨」等;再者,为了方便检索,则编有「随手登记档」、「发缮折件档」、「交发档」、「内折总目」等目录性质档册;对于办理过的项目,则编成项目档,如「缅档」、「金川档」、「安南档」、「廓尔喀档」等。本院现藏军机处档册多达三十余种,约一万册。

多年来清宫历史剧一直是电影、电视流行的主题,国人对清代皇帝与清廷中枢机制的运作,十分好奇。本院作为典藏清代档案的重镇并肩负有推广社教的职责,对国人的好奇、社会的脉动均应有所关注与响应,前曾推出「朱批谕旨展」,将清代奏折制度及朱批奏折原件,呈现于观众眼前;今再精选军机处档中最具代表者,作专题展出,以帮助国人对清代中枢机构的运作有所了解。

39、越界——香港跨境村庄及文化遗产

列印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阮志 着
出版单位: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将带读者走进香港绵延数十公里的北部边界,体会边缘族群的生活及聚落文化,以检视香港历史的边缘处境,展望未来跨境发展的可能性。笔者以地方志、族谱及档案为基础,辅以珍贵的历史相片等资料,细谈一直以来备受忽视的边境村落及其风貌变迁。本书亦载有环绕五个不同主题的建议路线及地图,方便读者按自己的兴趣探索边境的不同面貎,并加入一些延伸知识,方便读者对个别名词作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是首本以香港边界为题的考察旅游专书,以配合今年初政府全面开放边境禁区,香港市民有机会亲身了解边界的历史感及自然风格,让这个以前是中港矛盾的缓冲区,以文化及生态旅游为主,发挥沟通港深两地的特殊角色。

作者简介
阮志,香港出生,祖籍广东新会。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现为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后研究员(荣誉)。多年来对香港历史、文物及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包括新界宗族文物、香港边境及禁区村落、客家文化、二十世纪香港天主教历史与旅游文化史等。着有《入境问禁:香港边境禁区史》、《中港边界的百年变迁:从沙头角莲麻坑村说起》、〈香港新界沙头角客家人的文教事业及文化认同〉及〈香港新界北部的天主教历史研究〉等书及论文。

40、中国古典小说

20161211_130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夏志清 着,何欣等 翻译,刘绍铭 校订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夏志清教授除了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广为人知外,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也展示出精深的造诣和卓越的眼光。本书介绍了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等六本重要的小说作品,每一部都是中国白话文学五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著作,而在夏志清教授结合比较文学与新批评学术训练的分析之下,处处饱 含洞见,启迪深思。问世五十年来,历久弥新。对英文读者而言,它已被证明是该研究领域内最优秀、最全面的入门指南。对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它也蕴藏着丰富 的阅读乐趣,是所有想要了解中国传统小说杰作以及它们因何而特别的人士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夏志清教授(1921–2013)是在中国小说研究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独树一帜的见解,影响了东西方汉学界近50年来中国小说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面貌。其经典著作有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和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其它以中、英文发表的评论及论文集等也甚多。夏教授1969 年起出任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中文教授,1991年退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12月29日辞世。

译者、校订者简介
何欣(1922–1998),笔名江森、禾辛,河北省深泽县人,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曾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参与《半月文艺》、《现代文学》、《文学季刊》、《书评书目》编 辑工作,引介西方文学新潮,热心提携新进,启迪当代文学创作。先后译有《英雄与英雄崇拜》、《君王论》、《福克纳短篇小说选》等三十多种西洋著作,着有《海明威创作论》、《史坦贝克的小说》、《梭尔.贝楼研究》、《从大学生到草地人》、《中国现代小说主潮》、《当代台湾作家论》等专论,及《松窗随笔》等文集。

庄信正,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南加州大学、印地安那大学,并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从事研究,后于联合国担任翻译工作,现已退休,旅居美国。所编《张爱玲来信笺注》,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林耀福,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研究与美国文学硕士、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淡江大学英文系教授兼外语学院院长。研究议题包括生态诗学、美国文学及当代美国诗等。

刘绍铭,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岭南大学荣休教授,著作等身。与闵福德教授合编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 Volume 1: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ynasty(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深受好评。
报导者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台北《国家图书馆电子报》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