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30周年庆典”杭州闭幕

    10月23日到26日,由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30周年庆典(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r, ICCCG-8)在杭州举行。 

20151201_013

大会现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于泳波/供图

  本次会议共有与会代表167位,其中境外代表20余人。会议邀请到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谊生教授、齐沪扬教授、南京大学沈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刁晏斌教授、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台湾中正大学戴浩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教授、澳门大学徐杰教授、香港岭南大学田小琳教授以及日本明海大学史有为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陆镜光教授、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张黎教授、日本神户外语大学任鹰教授等16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大会报告的题目分别为《句法成分的长度对句法格式的制约刍议》(陆俭明)、《“喝高了、喝大了”及相关“喝X了”的功用、生成与配合》(张谊生)、《语气副词的隶属度量表和语气副词的界定——以“X然”语气副词为例》(齐沪扬)、《动宾结构的特殊实现形式和汉语综合性句法类型回归》(沈阳)、《当代被动“遭”字句的特点及其与“被”字句的区别》(刁晏斌)、《说“点心”》(王云路)、《互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径》(施春宏)、《特指是非双层问的功能及其话语策略》(邵敬敏)、《隐喻理论与汉语范畴化》(戴浩一)、《助词句法分析的重新认识》(邓思颖)、《汉语中的语言特区》(徐杰、覃业位)、《关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香港卷的思考》(田小琳)、《“句子碎片”与“话尾巴”》(史有为)、《纯粹构式语法中的完形结构》(陆镜光)、《论汉语语法的意合机制》(张黎)、《从“回溯推理”的角度看语气词“呢”的功能》(任鹰),其他学者共分为五组分别进行交流与讨论。 

  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办,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3个单位协办。可见,本次会议无论是在报告人数上,还是在协办单位数量上都为历届之最。 

  此外,会议还对以往历届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和资助单位进行了表彰,分别颁发了纪念金牌、银牌。 

  “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是我国语言学界最重要的两个语法学术系列会议之一,是以新时期毕业的研究生为主体、以现代汉语语法为研究对象的最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它始自1986年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一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中青年)”。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先后举办了六次,出版论文集六本。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进一步跟国际接轨,加速汉语语法研究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会议核心组决定把这一会议开成国际性会议,遂将原有名称“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改为“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并于200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了第一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第九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将于2017年秋在韩国延世大学举行。(于泳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