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二)

25、日本文学における台湾

20150704_022

时  间:2014年10月
作  者:张季琳 编着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中心

内容简介:

西川満の戦后创作活动と近代日本文学史における第2期台湾ブーム(藤井省三)

台湾という身体の「再现」──真杉静枝を书くということ(垂水千惠)

纪行から批评へ──佐藤春夫が台湾を描くとき(河野龙也)

『文芸台湾』时代の邱永汉(张季琳)

庄司総一『陈夫人』に至る道──『三田文学』発表の诸作から日中戦争下の文学へ(大东和重)

『雅歌』『盛装』『天使』における「纯粹小说论」の実践──横光利一にとっての外地「台湾」の视点から(谢惠贞)

大正博覧会「台湾馆」の観方──志贺直哉を中心に(郭南燕)

童謡による植民地支配及び植民地の目覚め──北原白秋の台湾访问より台湾童謡募集运动を见る(吴翠华)

表象の中の「日月潭」──植民地时代の日本人作家による表现から(陈萱)

26、无上方便与现行法乐:弥陀净土与人间净土的周边关系

20150704_023

时  间:2015年3月
作  者:陈剑锽 着
出版单位:台北:香海文化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莲宗十三位祖师的确立过程及其释疑

第二章 未了公案,且待来哲——有关昙鸾追尊莲宗祖师位的问题师的确立过程及其释疑

第三章 彻悟「般若净土两门大义」发隐

第四章 印光会通儒佛及其相关问题

第五章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之念佛治病观

第六章 印顺导师与印光大师的净土观点比较——「契理契机」与「称名念佛」为核心

第七章 星云大师对人间佛教性格的诠释及建立人间净土之思想

第八章 圣严法师对「净念相继」与「入流亡所」的诠释及其体证

第九章 四大名山志的修撰过程及其宗教意义

第十章 佛教论述女性障碍修行的相关省思――从净土法门谈起

作者简介:

高雄巿人,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现任国立屏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秘;2015~2016年于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净土思想及宋明学术思想,着有《佛学经典100句:净土三部经》(简体版,人民东方2014)、《佛教经典100句:净土三部经》(商周2010,2014)、《行脚走过净土法门:昙鸾、道绰与善导开展弥陀净土教门之轨辙》(商周2009)、《净土或问·导读》(东大2004)、《圆通证道:印光的净土启化》(东大2002),以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27、幻想蔓延——战后台湾科幻小说的空间叙事

20150704_024

时  间:2015年3月
作  者:杨胜博 着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联
第二节 本书研究方法、取材范围与科幻小说的特殊性
第三节 台湾科幻研究相关专书与论文简要评述
本书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类挪移与空间翻译
第一节 科幻文类的跨国输入
第二节 科幻空间的在地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家国与地方:国族神话的空间解构
第一节 往事如烟:反乌托邦与怀疑论述
第二节 现实寓言:政治科幻小说中的现实关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常与符码: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
第一节 从政治到日常生活:科幻空间叙事的转向
第二节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符码与商品的空间生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别与情欲:后人类未来的空间展演
第一节 曙光乍现:科幻叙事空间中性别议题的开展
第二节 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在全球化空间迷失的主体自我与性别
第三节 跨越边界:跨种族、性别与时间的异端爱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28、看得见的城市:全球史视野下的广州、长崎与巴达维亚

20150704_025

时  间:2015年3月
作  者:包乐史(Leonard Blussé) 着,赖钰匀、彭昉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蔚蓝文化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原文书名为:Visible Cities: Canton, Nagasaki, and Batavia and the Coming of the Americans

在十七、八世纪季风亚洲区的三座港口城市里,东西方奇异地相遇了。中国海湛蓝的水域中,满布着来自各地的闯入者、散商、海盗、走私客,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欧洲商人进入了亚洲,逐渐影响了全球政治与工业革命的发展……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学家包乐史带领我们一起回到过去,拜访十七至十九世纪初期的亚洲最著名的三个港口城市:巴达维亚、广州以及长崎。在过去,这趟旅行至少要花欧洲旅行者六到八个月的时间。在那些漫漫长夜的航程里,这三个缤纷的贸易城市,以其超凡的风貌和极具异国风情的魅力,点燃了水手与作家的想象力。它们都留下了为数惊人的文献和图像遗产。

相对于小说家卡尔维诺那座「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将巴达维亚、广州以及长崎称为「看得见的城市」,因为没有任何其它十八世纪的亚洲城市,比它们更频繁地被以图像与文字描绘。在这三个城市里,东方与西方以相似却又极端不同的方式相遇。

作者以全球史的视角讨论围绕着同一片海域的三个港口社会。以广州、长崎及巴达维亚为中国海一带人类活动的焦点,比较这三个城市根本的重要差异,并同时考察这三个城市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互动。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人的经验,唯有聆听居住或工作于这三个亚洲港口的人们声音,我们才能对这三个城市有所感受。这些中国人、日本人及荷兰人,是如何见证他们居住于这些城市的时光?在有限的人生经验里,他们又如何反映出这些他们工作、生活于其中的港口面貌?

包乐史认为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一个全球变迁的时代,对此,中国、日本与爪哇的政权都被迫对这样的历史转变做出回应。相较于以往针对帝国中心所作的研究,书写这三座城市的跨文化贸易的现象及背后机制,或许更能洞察中国及日本帝国的想法,乃至西方的想法与野心。透过广州、长崎以及巴达维亚这三扇窗,作者清楚地让我们认识到这些地区的现代性特色。

作者简介:

包乐史(Leonard Blussé),1946年生于荷兰,早年曾到台湾和日本进修,荷兰莱顿大学博士。1977年起在莱顿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为该系教授。他通晓英文、中文、日文、印度尼西亚文、荷兰文和法、德多种欧洲语文。主要专长为东南亚史、东亚史、海外华侨史、印度尼西亚华人史、华侨贸易史及全球史。

著作除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有关台湾档案及巴达维亚华人公馆档案的编纂外,另有专书《公司和贸易: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远洋贸易公司论文集》、《奇怪的组合: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时期的巴达维亚的中国移民、混血妇女和荷兰人》、《历史的朝圣者:与欧洲扩张史学者们的私人谈话》等等。此外,译为中文的有:《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1997)、《巴城公馆档案研究:十八世纪巴达维亚唐人社会》(2002)、《航向珠江:荷兰人在华南(1600-2000)》(2004)、《苦涩的结合: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出离婚戏剧》(2009)。其中,《苦涩的结合》曾获荷兰「金质猫头鹰文学奖」(Golden Owl Award),并荣登荷兰和德国书籍畅销排行榜。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