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钱逊先生谈阅读国学经典应从《论语》开始

  著名哲学史教授、中国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前主任钱逊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他提倡全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通过阅读经典,培育全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国学领域,他尤其注重对《论语》的学习。本刊记者近日就“重读论语”的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

  为什么要提倡重读《论语》?

  问:钱先生,您是近年来提倡重读经典、是主张要重读《论语》最不遗余力的学者之一,国学典籍浩如烟海,您为什么最注重《论语》?

  答:我认为,提倡读《论语》是当前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国学热”兴起,民间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尤以近年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最为广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你知道,《弟子规》属于蒙学或小学范畴,是入门之初步,《弟子规》所据的是《论语》。《论语》一书本文末尾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指出了只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的不足和学习经典的必要。所以,普及国学教育,尤其在中小学中教授国学的内容,可以从《弟子规》始,却不可于此止。在《弟子规》学习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需要按照“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经典。首选的经典应该就是《论语》。

  问:您认为弘扬中华文化,落实到普通人,核心应该是什么?

  答:落实到普通人,核心就是如何做人,《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其中包含了儒学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建设精神家园,核心问题是回答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做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就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论语》是落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精神的首选必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论语》也首先应该读。

  读《论语》,就是要学做人

  问:您所提倡的“读《论语》,学做人”,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我想它应该包含着两层含意:一是学做人的首选读物是《论语》;二是读《论语》的目的是学做人。《论语》所讲为人之道,核心是“仁以为己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它提出和回答了人生的两个基本问题: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的关系,群体和个体的关系;要求以精神生命为上,把个体作为群体一分子,在为理想社会而奋斗中实现个人的发展;义以为上,群己统一,这两项核心价值,集中到一点,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人格追求为世代中国人所继承,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民族精神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取得新的时代内容,而其思想基础、核心精神是一贯的,抗震精神、航天精神,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表现和发展。读《论语》是培育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读《论语》,不了解《论语》中的为人之道,难以深刻理解和传承弘扬民族精神。《论语》为人之道的核心精神,也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需大力提倡。在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激荡的环境下,发达国家流行的个人至上,物质利益第一的价值观泛滥,影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以至整个社会生活。读《论语》学做人,正是要大力提倡义以为上,群己统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抵制个人物质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影响。

  学术与时代要结合起来

  问:如果上升到培育民族精神和文化复兴,您认为重读《论语》在这方面有什么益处?

  答: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读《论语》学做人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论语》所讲的为人之道,义以为上,群己统一,“以天下为己任”,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要有高尚理想,把一生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根本的价值取向是相通或一致的;其差别是在于时代内容不同。《论语》中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一心为己,孜孜于名利地位、个人发展,他就绝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以天下为己任,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的具体内容,正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问:现在读《论语》和从前的读《论语》一定是不同的,你认为,今天的重读《论语》应不应该有什么原则?如果有,是什么?

  答:《论语》是一本传统经典,阅读它,也该和时代联系在一起。我想,如果有“原则性”的话,应该遵守这样几点: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传承儒学精华,适应时代需要。批判、继承、发展、创新相统一。二、坚持“学者为己”,言行一致,内外一致。教者要以身教为重,学者要以力行为重。在“国学热”兴起,学习儒学渐成潮流的背景下,不免有人标榜儒学,哗众取宠,谋取名利。三、提倡“和而不同”。支持不同学术观点,鼓励开展学术批评;提倡相互批评、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人民政协报》2011年1月31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