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9、第七届两岸韵文学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5月16至17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世新大学舍我楼12楼大会议室(台北市木栅路一段17巷1号)
主办单位: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
联 络 人:王姿婷,Tel: 2236-8225#3605
连结网址:http://chinese.aladdin.shu.edu.tw/schoolpa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823&Rcg=12

内容简介:

5月16日(周五)
10:10-10:50
【主题演讲】
明清戏曲宗元现象及其文学史评价(杜桂萍)
主持人:曾永义

11:00-12:00
主持人:洪国梁
从抒情本体论《诗经‧豳风‧东山》之几点问题(李佳莲)
私人天地与自我安顿:以白居易诗为核心的考察(苏怡如)
讨论人:彭美玲、陈文华

13:30-14:50
主持人:徐雪辉
论豫剧改革家樊粹庭的编剧原则(张大新)
戏曲之拜月文化的文学书写(候淑娟)
讨论人:施德玉、游宗蓉

15:10-17:10
主持人:郭鹤鸣
贯休诗论(陆永峰)
中晚明诗学的共识与殊见:以「博」、「约」为架构的探讨(黄莘瑜)
听觉身体感的时代传承——论魏晋诗人听觉类感(陈秋宏)
讨论人:蔡芳定、萧丽华、庄耀郎

5月17日(周六)
10:10-10:40
【主题演讲】
论歌乐之关系(曾永义)
主持人:张大新

10:40-12:00
主持人:黄启方
试探东坡词之「闲」(郑慧敏)
《古今词统》编选苏辛词新论(侯亚文)
讨论人:郭鹤鸣、林佳蓉

13:30-14:50
主持人:陆永峰
曲阜周边民间濒危戏曲、曲艺调查(徐雪辉)
梨园戏口述本《刘智远》与富春堂本、青阳腔抄本《白兔记》之比较研究(杨淑娟)
讨论人:朱芳慧、高美华

15:10-17:10
主持人:陈志峰
从〈湘君〉与〈湘夫人〉讨论韦利与霍克斯楚辞英译的差异及其影响(张敏慧)
元杂剧八仙形象塑造——以《黄粱梦》、《岳阳楼》中吕洞宾为例(吴黎朔)
清代对李渔务头论之演绎(吴佩熏)
讨论人:刘建基、丁肇琴、侯淑娟

17:20-17:50
【综合论坛】
主持人:杜桂萍、黄启方

10、文化资产C.P.R——第十四届文化山海观研讨会

20140914_037

时  间:2014年5月23至24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云林县斗六市大学路三段123号)
主办单位: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
联 络 人:Tel: 05-5342601#3061、3062、3064
连结网址:http://shanhaikwun2013.weebly.com/

内容简介:

  Construction(建构——文化资产价值经营)
  Preservation(保存——文化资产保存)
  Representation(诠释——文化资产意涵描述)

  文化资产属于社会大众的资产,因此当发现身边的文化资产面臨保存的危机时,每位民众理当要进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抢救。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指的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在文化资产保存領域中,何尝不是如此。

  文化资产C.P.R指的是透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來保存、经营、维护我们的文化资产。而文化资产C.P.R的观念应该是深植在每位民众的心中,因为文化资产是属于全民共同拥有的资产,理当每个人都应对文化资产保存尽一份心力,这是一种文化资产的「草根性」,文化资产保存的力量应该是由下而上在推动进行的。

  本次研讨会,分六大主题群为

  1.面面「聚」到——建筑、老城区、聚落型文化资产的保存

  有形文化资产的保存渐渐从单栋建筑的保存与修復走向群体聚落的保存,聚落的保存不同于古迹歷史建物的保存,聚落同时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地理水文、人文歷史等。

  哪些領域的知識可以应用于聚落類型的文化资产保存?

  在面对一个大型聚落时能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來保存?

  2.「失」承名门——台湾传统艺术与民间习俗的危机

  传统艺术包含了传统技艺、各型式的表演艺术等;民间习俗则是指国民生活有关之传统并有特殊文化意义之风俗。

  国内传统艺术与民间习俗正面臨什么样的保存危机?

  除了影音、文字的纪錄外,是否能采取更有效的手段保存?

  3.察言「观」社——文化资产观光的社会趋势

  近年來文化观光、文化遗产观光逐渐成旅游观光的趋势之一,但对于文化资产保存而言,观光与保存兩者之间是互相冲突且矛盾的,从事文化资产保存的目标就是要降低人为带來的干扰,延长文化资产的寿命,但若将文化资产视为一种观光资源來看待,势必会吸引人潮前來观看。

  文化资产保存与文化观光兩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点?

  文化资产观光所看到的是哪个面向的文化资产?

  4.「旧」与「新」织——新科技‧旧工法的对话

  「原工法、原材料」一直都是文物、古迹歷史建筑的修復原则之一,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已有许多新材料、新工具、新工艺的出现,「延长文物寿命」是文物修復的终极目标,这些新科技若能延长文物的寿命,那么使用这些新材料、新工法又有何不可?新材料、新工法的使用比例拿捏,这端看修復师本身的专业倫理而定,新、旧之间的对话一直在发生,这端看身为文化资产保存者的我们如何去应用与诠释。

  新科技‧旧工法的交互运用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

  当今有哪些新兴的文物修復观念、方法、材料正在被讨論?

  5.奉公守「法」——文化资产价值认定与法源依据

  「文化资产保存法」是文化资产保存的工具之一,但文化资产保存法的相关办法与细则是否真的有利于文化资产的保存运动?文化资产保存法是文化资产保存最有效也最具体的工具之一,文化资产的登錄与价值认定、破坏文化资产的相关罚则等必须靠文化资产保存法作为后盾,但法律是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趋势來修正的。

  文化资产保存法是否真为文化资产保存最强而有力的工具?

  或是它还需要大家共同來讨論与修正?

  6.「添」赋人权——文化资产保存的监督机制

  政府机关的权力是由人民所赋予的,政府的行政效率理当受到人民的监督。文化资产属于全民共有的资产,而人民是将这些资产委托给政府、学术单位、专家学者进行管理与维护,保存与维护的成效也应公开、透明给全民检视,透过这种全民的监督力量、透过这种由下而上、发自内心的关心,执行单位更会抱持着严谨的态度來看待每一件文化资产的保存案例。

重要日程:
  截稿日期:已截止
  公布录取:4月25日
  修正截止:4月30日
  海报收件日期:5月9日

11、2014「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8月11至13日(周一至周三)
地  点:中央研究院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会(HSTCC)
联 络 人: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schuan@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PGStudyGroup_Page.aspx?studyGroupID=14

内容简介:

会议时间:2014.8.11-13
会议地点:中央研究院(台湾台北市)
使用语言:中文或英文
摘要缴交日期:已截止
论文缴交截止日:2014.7.10

本研讨会已公布论文评选结果:

【群组论文】
国家、族群与认同︰穆斯林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适应(张中复、吴启讷、平山光将)
近代中国的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转变与其文化意义(朱玛珑、叶尔建、王宪群、严晓佩)
游观与时局:近代中国城市指南的编辑与传播(孙安石、吉泽诚一郎、吕绍理、林美莉)
趋俗还是入圣?--清末民国时期上海城市空间的转型(孙慧敏、吴政哲、康豹)
Senses in Chinese Science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Fa-ti Fan、Jia-Chen Fu、Grace Shen、Chen-Pang Yeang)
The Co-production of Science and Modern China(Eugenia Lean、Micah Muscolino、Sean Hsiang-lin Lei、Arunabh Ghosh)
中日交流场域中的新媒体、新平台与新文化实践(战晓梅、刘建辉、潘光哲、赖毓芝)
思想、制度与实践:近代中日文化、经济往来互动的多重面向(王晴佳、陈力卫、陈继东、黄自进、陈慈玉、李宇平)
探索硝烟之外的世界:近代中日战争的再思考(朱浤源、孙江、鹿锡俊、杨典锟)
内外相涉的交错空间:近代中日的政治与外交(赵军、姜克实、刘杰、王新生、林满红)
城市指南与城市休旅文化的塑造及变迁(马树华、潘淑华、巫仁恕、张瑾)
城市指南与北京市民生活(刘小萌、罗文华、赖惠敏)
战争时期日本对外的调查:中国「占领地」.「满洲」.台湾(林志宏、吉田建一郎、佐藤仁史、林文凯)

【个人单篇】
侍从室与战时国民政府的情报工作(1933-1945)(张瑞德)
“Turning to face the shore”: Buddhist responses to suicide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柯必德(Peter J. Carroll))
The Pitfalls of Transnational Distinction: Globalizing the Chinese Honor System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Elisabeth Kaske)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Natural Heritage: Nationalism, Tourism and Picturesque Landscape(Pedith Chan)
1946-47年我国接收与进驻南海四沙群岛过程及其意义(汤熙勇)
Los Colonos Asiaticos: Revisi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li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Rudolph Ng)
Republic of Martyrs: The War Dead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1911-1949(Linh Vu)
从《女界钟》到整型风--“追求美丽”的变形金刚(鲍家麟)
疫苗等免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以日本辖下满州等地为例(沈佳姗)
When Contract Labor Became“Feudal”: Converging Notions of Work, Employment Relations, and Citizenship in Republican China(Limin Teh)
全球气候变动与民国十八年陕西大年馑(张萍)
被动之战的动员:日俄战争和巴黎和会时期中国国族想象构建之比较(王超华)
Popular Perspectives on Judicial Torture in Qing China(Nancy Park)
彭真对「文革」前中共首都北京市的政治治理:理念、人事和影响(1956-1966)(锺延麟)
From Disaster to Laughter: Making Comedies in the Changing Poli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59-1963(王卓异)
The Creation and Definition of Artistic Value in Communist China(Vivian Li)
民国初期北京女剧的发展--以志德社为中心(吴宛怡)
「科学史学」与现代中国史学专业精神的形塑(1917-1937)(胡成)
香港混血华人家族的中国认同——以何东、何世礼为例(李盈慧)
Blooming, Contending and Staying Silent: Student Activism and Campus Politics in China, 1957(Yidi, Wu)
Western-educated Chinese Christian Returnees and the Chinese Societies: 1900-present(Yuqin HUANG)
临危受命:抗战前期陈光甫与美国桐油借款(何光诚)
亟待救赎:晚清潮州女传教士笔下之中国妇女(聂利)
Save China, Save Peace’: The China Branch of the Rassemblement universel pour la Paix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1938-1940(任可)
Education as a Continuation of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Education of Petty Urbanites in 1927-1937 Shanghai(Miao Feng)

12、2014台湾文化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8月16至17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台南大学(台南市中西区树林街二段33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
联 络 人:李小姐,Tel: 06-2133111#751;E-mail: polaris@mail.nutn.edu.tw
连结网址:http://web.nutn.edu.tw/gac750/index.htm

内容简介:

一、缘起:
  台湾文化的研究虽然范围包罗万象,但却是最贴近台湾这块土地与人民生活一个重要区块,举凡台湾庶民的信仰及仪式行为如祖先崇拜、神灵信仰、岁时祭仪、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符咒法事以及镇煞厌胜等;文化生活中的礼俗如婚丧喜庆中所尊奉的传统仪式,乃至入厝、迁居等生活细节观念;族群关系与互动往来、地区开发过程与聚落形成、传统艺术等都涵纳其中,使得台湾文化拥有历史、地理、文化、族群、宗教、信俗等多元化与跨领域议题研讨的意涵与最佳条件,透过「2014台湾文化学术研讨会」,让各方学者与民间文史与文化工作者得以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台湾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社会现象、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传统艺术等跨领域的多元议题,不但可分享彼此研究成果,更可激发本土情怀与本土认同感,重视在地的历史文化与文化资源。诚挚邀请您踊跃赐稿。

二、征稿主题:
  (一)台湾历史、地理、族群、文化、思潮等议题。
  (二)台湾宗教信仰、历史建筑、传统艺术等议题。
  (三)台湾聚落发展、产业研究、多元文化等议题。

三、时程:
  1.全文征稿截止日期:2014年6月30日(周一)止
  2.研讨会举办日期:2014年8月16日(周六)、17日(周日)

四、征稿格式:
  1.字数:以3万字为上限。
  2.附中文摘要(以不超过500字为限)、关键词2至5个。
  3.其余照学术论文规格。

五、缴交稿件:
  1.基本数据表及书面稿:请以邮寄方式寄至
   70005台南市中西区树林街二段33号「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收
   请注明「投稿2014台湾文化学术研讨会」。
  2.电子文件:请务必以e-mail方式传送至polaris@mail.nutn.edu.tw。

六、审查方式:由本所专兼任教师及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审查工作。

七、文责版权:论文请勿一稿两投,经本所录用之论文,请授权本所发行。

※欢迎踊跃投稿,如有任何问题请洽询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李小姐。
电话:06-2133111分机751
传真:06-3017136
e-mail:polaris@mail.nutn.edu.tw
地址:70005台南市中西区树林街二段33号

13、第八届台湾总督府档案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8月28至29日(周四至周五)
地  点: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南投市中兴新村光明一路254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联 络 人:张丽玲,Tel: 049-2316881#321
连结网址: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119&AID=1687

内容简介: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馆将于2014年8月28~29日举办「第八届台湾总督府档案学术研讨会」,凡与「台湾总督府档案」产业经济、法制、宗教、教育、社会、人物及其它等相关议题之研究,欢迎投稿。

◎投稿日期:已于2014年3月21日截止。

◎稿件字数与审查:论文题目、大纲及摘要(600~1‚500字),请于截止日前(含)投稿。一经入选者,另通知撰文并于研讨会时酌发出席费。日后汇整出版论文集时,经审查通过者再依照字数核算稿费,每千字新台币700元计(字数最高以2万字为限)。

◎投稿与连络方式:
 1.邮寄:请将论文题目及大纲打印纸本投寄。
  地址:54043 南投市中兴新村光明一路254号。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整理组 收
  *信封请注明<投稿>

  2.电子邮件寄送
   schau@mail.th.gov.tw或clill@mail.th.gov.tw

  3.电话:049-2316881转305(萧碧珍编纂)或321(张丽玲小姐)

14、「以物观物:台湾、东亚与世界的互文脉络」国际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0月17至18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待定
主办单位:国立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及文学院
联 络 人:E-mail: chsc705@mail.nsysu.edu.tw
连结网址:http://la.nsysu.edu.tw/m/404-1006-91285-1.php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的历史有精神与物质两大范畴;两者相互影响,在各民族、各时代产生不同的生活样貌。而正由于如此,人们的文化记忆乃可深烙于物质之中。

  一地的物质,自有其本土生成的风物,也有源于外来异文化的传播。这些「物」既具有其独特的社会生命周期,也呈现出文化差异的叙事空间。物与物之间,更环环相扣成多元的「互文脉络」,编织成一重层意义的「象征之网」。以台湾为例,自原住民初始,及今各个时期,或殖民,或移民,可说是经过了多元文化的垦殖洗礼,也创造了流动视域下的物质网络。——透过物质观照物质——由台湾出发,我们的视域更可扩及东亚,以至于世界……。

  以往的物质研究常从人类学考古的角度出发,考掘古代的器物以了解时代的变迁;但近年来的物质文化研究,则不仅探讨生存条件,还以语言学、历史学、文学、美学与文化研究等方法,去观照各个时代、各种环境中与生活相关的事物,进而分析其价值观、审美观,以至于社会整体的脉动。

  因此本会议企图探讨人文现象中「物」之诸课题,思辩物质文化的社会性、现代性和全球性等多重向度;希望涵括人文学科中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各范围,经由物质文本,结合地缘批评与历史记忆,重新思索台湾、东亚与世界的互文脉络。

  会议子题涵括以下各面向:
  1.风土中的形象、声音与意义
  2.日常生活的微物叙事
  3.情以物迁:生命书写与物质文化
  4.言与物:语言使用的实证轨迹
  5.记忆、疆界与物质文化
  6.族群迁徙、物质流动与文化翻译
  7.神与物游:东/西方「物—我」思维比较
  8.其它

  欢迎海内外学者踊跃赐稿。投稿者请将论文摘要(中文或英文300字以内)及简历,于2013年3月15日前寄至:国立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2014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处 (chsc705@mail.nsysu.edu.tw)。

15、第三届「性别研究与社会革新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0月18至19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高雄医学大学(高雄市三民区十全一路100号)
主办单位:台湾女性学学会、高雄医学大学性别研究所
联 络 人:林雅芳,Tel: 07-3121101转2204#860;E-mail: avonlyf@kmu.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philo.ntu.edu.tw/ann/view.php?ID=1486

内容简介:

  本研讨会欢迎任何与性别研究理论、经验与实践相关之论文投稿。另外,本研讨会特别设置「性别研究硕博士研究生论文奖」,奖励性别新生代,提供让新秀展现性别动能与创见的舞台,让年轻人的心声与行动受到重视,拓展性别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l.投稿子题:冒号后方为子题研究参考方向,鼓励大家往这类相关议题研究;并非限定只有这些方向可以投稿该子题。

  女性劳动者的生活与记忆:移民移工、阶级劳动、性劳动者、国际迁移、各级学校教育工作者、学术工作者、科学家。

  多元性别的生活与记忆:母职、婚姻与家庭、母女关系、女性运动员、LGBT的口述史与影像。

  多元家庭的政策规划:政策、社会福利、亲职、生殖、媒体。

  性别平等教育的生活与记忆:各级学校教师、非营利组织教育工作者之劳动环境与处遇。

  妇女运动的记忆:妇女参政、社会运动。

  亲密关系:女性情谊、同志情谊、情感教育、网络虚拟社群、性暴力。

  健康、科技与多元性别身体:医疗、生殖科技、更年期、变性、老年。

  妇女处境白皮书延伸新兴议题。

  其它性别相关议题。

投稿方式:

  本研讨会征求符合会议主题的单篇论文或组织Panel投稿。Panel形式不拘,可以是正式论文发表、圆桌论坛、工作坊,或其它任何有助于深化讨论的形式。

  单篇论文采「论文摘要」审查,请以中文书写500~8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摘要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主要发现或论证,并注明「3至5个关键词」、「投稿类别」(烦请依范例注明投稿类别,例如:投稿类别「1. 女性劳动者的生活与记忆」)、「作者姓名与服务单位」及「联络电话与电子邮件地址」。本研讨会发表论文无稿酬,格式请依学术论文格式撰写。

  自组Panel请附主题说明、发表形式及至少三篇论文摘要,以供委员审查。

  投稿者请于4/30前,将稿件E-mail寄至2014研讨会信箱(tfsakmu2014@gmail.com),主旨请注明「2014研讨会摘要投稿」。若有任何疑问,也欢迎 email 至 tfsakmu2014@gmail.com询问。

  本研讨会设置「性别研究硕博士研究生论文奖」,凡国内外硕、博士研究生(含硕士毕业生、不含博士毕业生)皆可申请。奖项采两阶段审查,第一阶段采「摘要审查」,与上述单篇论文「论文摘要」审查相同。第二阶段为全文审查,摘要入选者请于规定期限内缴交全文,于研讨会现场口头报告,经委员评审后,于研讨会当日公布得奖名单并颁发奖状。

  通过摘要审查录取者,将于2014年5月20日于女学会网页公告。录取者需缴费,一般研究者请缴交2000元,学、硕士毕业后两年内学生请缴交1000元,一般硕士、博士生请缴交500元。唯主办单位成员投稿且录取者不予收费。

  请摘要入选者于2014年9月15日前缴交8000~15,000字左右之论文全文。由于行政作业需要时间,未能如期缴交全文者,将无法排入研讨会发表议程。

  本研讨会讯息与最新消息公告,欢迎随时上网(http://ppt.cc/WN4V)留意。

16、第四届南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南瀛的社会与生活

时  间:2014年10月18至19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主办单位:南瀛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
联 络 人:温胜智,Tel: 886-6-7212338;E-mail: ic.tahr@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nanyingresearch.org.tw/

内容简介:

  「南瀛」泛指日治时期台南州,是台湾最早的政治、经济中心。居住在这片土地的人民,拥有特有的生活型态与社会结构。本次会议论文以「南瀛社会与生活」为主题。希望能从细微的日常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甚而各族群或社会团体之间的互动,深入探讨南瀛地区的社会与生活型态变迁。藉由学术交流成果,展现「南瀛」区域在地文化的特色。

  一、论文主题
  本会议论文主题,以研究南瀛社会与生活为主轴,主要针对以下课题进行讨论:
  1.主题:
   a.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乐的变迁。
   b.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即由台南人如何参加宗教团体、社会团体、娱乐团体、政治团体…等团体和组织,而形构其个人或家庭的人际关系和网络,并进而影响其社会生活。
   c.社会教化与生活空间、日常习惯及生活观念的改变:讨论包含本土化运动、小区总体营造、乡土教育、部落振兴会等活动,如何影响台南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乃至生活空间和生活观念的调整和改变。
   d.其它:如跨区域的比较、方法论的讨论…等。
  2.时间断限:史前至现代。
  3.研究区域范围:以台南为中心,并鼓励比较研究。所谓的台南地区不限于今日的台南市区,而是日治时期的大台南州的范围,换言之即包括云林、嘉义以及台南等地。

二、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4年10月18-19日(星期六、日)
  地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70946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三、论文截稿日期
  2014年8月31日截稿

四、论文题目及摘要
  2014年2月28日前请提交论文题目及500字摘要,并附姓名、服务单位、职称、联络数据(email、联络电话或手机)等,经筹备委员认定符合本研讨会主题后,即寄发撰稿体例及稿约事项等。题目及摘要请以email方式寄至南瀛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email为: ic.tahr@gmail.com。若有其它问题也请致电:886-6-7212338,温胜智先生。
  「第四届南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小组:南瀛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