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2014·5—2014·12

1、2014台湾建筑史论坛

时  间:2014年5月2至3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国立台湾博物馆南门园区小白宫展演厅(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号)
主办单位:行政院文化部(文资局)、台湾建筑史学会、中原大学、国立台湾博物馆
联 络 人:黄玉雨,Tel: (03)265-6113;E-mail: topaz70885@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arch.cycu.edu.tw/

内容简介:

5月2日
10:00-11:30
【专题演讲】
由「地-域(terri-torio)」观点探讨建筑・聚落・都市等地域之全貌(伊藤毅)
主持及翻译:黄俊铭

13:30-14:50
【都市史领域】
主持人:徐明福
浅论台湾大学创校初期校园建设之建筑呈现(陈清泉)
作为市民生活场所的老街保存: 以越南会安与台湾三峡老街的保存事业为例(黄兰翔)
1950年代的美援、卫生与都市治理(刘欣蓉)
稻谷・白米——多聚落架构下台南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与都市空间之关系(1920-1941)(郑安佑、吴秉声、徐明福)

15:10-17:20
【文化论述领域】
主持人:吴光庭
【专题演讲】
1949年以前在台或来台华籍建筑师名录(赖德霖)
【论文发表】
宗祠建筑修建的发展与影响——以金门北山、前水头宗祠为例(曾逸仁)
文化翻译:台湾近代建筑发展中文化的再现(颜亮平、吴南葳)
展示现代——1910伦敦日英博览会中的台湾与日本形象(黄奕智)
汉人风水与印度Vāstu-Shāstra建筑传统中,与平面型态有关的守则与禁忌之比较研究(黄恩宇)
帝国山水全景图中的文化想象与统理——涵碧楼行馆、精品旅馆与日月潭(蒋雅君、宫厚琪)

17:20-17:50
综合讨论

5月3日
9:00-10:30
【专题演讲】
台湾与日本近代都市基础设施相关的相互比较——在技术・技术者・信息的焦点上(伊东孝)
主持及翻译:黄俊铭

9:20-10:30
【论文发表】
台湾における建筑技术の导入と台湾人技术者の介在について(二村梧)

10:30-12:10
【土木史领域】
主持人:林会承
1935年台湾中部大震灾之铁路复旧事业(简佑丞)
冷战历史中的金门军事建筑国际性(袁兴言)
日治时期台湾土木建设人才技术与信息的国际交流:以台湾总督府技师菅野忠五郎的欧美铁道视察为例(黄俊铭)
台湾府城城垣小东门之位置及其构筑材料之研究(李德河、吴建宏、林宏明、赖新龙、李佳原、李璧玲)
日治时期鲁凯族石板屋聚落空间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变迁探讨(许胜发、徐明福)

13:10-14:00
【专题演讲】
围绕着地球和世界的历史(藤森照信)
主持及翻译:黄俊铭

14:00-15:00
【建筑史领域Ⅰ】
主持人:米复国
战后宜兰地区西方传教士与天主教会建筑体系初探(蔡明志)
日治时期台湾铁道旅馆研究——以台南铁道旅馆为例(卓银永、简铭佑)
石门水库十一份总办公区的故事与图像——当代台湾水库工程 技术生根文化场域(黄荻昌、李文彬、黄宇新、陈莉谕)

15:30-16:10
【专题演讲】
20世纪前叶日本人建筑家在东亚的所见所闻与建筑信息流传之相关研究(西泽泰彦)
主持及翻译:黄俊铭

16:10-17:10
【建筑史领域II】
主持人:傅朝卿
台湾民居研究与日本民居研究的比较:兼论台湾民居研究史的回顾(吴昱莹)
板桥林本源花园空间之诗情与画意(叶乃齐、刘玉英)
「祖先崇拜」祭祀行为在台湾住宅空间中之变迁(张兴国、邱世仁)

17:10-17:40
综合讨论

2、李荣春百岁冥诞学术研讨会

20140914_035

时  间:2014年5月2至3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静宜大学任垣楼国际会议厅(台中市沙鹿区台湾大道7段200号)
主办单位:静宜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文学台湾基金会
联 络 人:请径至官网在线报名
连结网址:http://activity.pu.edu.tw/actnews/?Sn=85

内容简介:

5月2日
13:00-14:20
【专题论坛:非文学观点看李荣春文学的推广与发挥】
主持人:彭瑞金
与谈人:叶永韶、李雅莉、李镜明

14:30-15:20
【专题论坛:地方文学步道的设计与经营】
主持人:翁志聪
与谈人:康原、庄华堂

15:30-17:20
【专题论坛:文学馆设立经营与推展】
主持人:廖瑞铭
与谈人:翁志聪、陈万益、彭瑞金、廖振富、邱若山

5月3日
9:00-10:00
【专题演讲:李荣春文学二三事】
主持人:李镜明
主讲人:彭瑞金

10:00-12:00
主持人:赵天仪
李荣春文学的孤独之路——以乡愁为例(蓝建春)
谈《祖国与同胞》、《海角归人》与《洋楼芳梦》中的爱情书写与自我形象(唐毓丽)
「祖国」破灭后的的两种背离:从《亚细亚的孤儿》到《祖国与同胞》(陈滢州)

13:00-14:50
主持人:林芳玫
情与礼的纠葛:李荣春小说所呈现的台湾闽南丧葬文化(陈丽莲)
锺肇正的〈大岩镇〉及我所认识的李荣春(钱鸿均)
集体灵魂的追寻者:论李荣春《洋楼芳梦》中的幻梦与实境(李沿儒)

15:00-17:00
【综合座谈:李荣春及其时代的文学】
主持人:彭瑞金
与谈人:柳书琴、陈建忠、余昭玟

3、「德性的转向:德性伦理学、德性知识论与中国哲学」研讨会

时  间:2014年5月14至17日(周三至周六)
地  点:东吴大学哲学系(台北市士林区临溪路70号)
主办单位:东吴大学哲学系
联 络 人:米建国副教授,Tel: (02) 2881-9471转6212-6215;E-mail: cmi@scu.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pc.scu.edu.tw/2014VT/c.html

内容简介:

  「德性」(virtue)是个传统复古的概念,也是个当代创新的想法。在希腊时代亚理斯多德的Nichomachean Ethics这本深具影响力的著作中,「德性」这个概念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后世的研究,都希望透过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实践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想法,更进而连结「幸福」(eudaimonia)这个终极的目标。当代「德性」理论的发展,在德性伦理学方面,强调以「德性」作为「伦理规范性」(ethical normativity)之依据,而在德性知识论方面,也着重以「德性」作为「知态规范性」(epistemic normativity)之基础。在这两者交互对话与辩证发展的过程之中,不仅为寻求道德规范的本质开创了一个新的进路,也为探索知识的本质与价值问题找到了一个新的契机。德性理论的出现,为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这个「德性转向」(the virtue turn)的出现,意味着传统以来规范伦理学中以康德为首的义务论主张,将面对德性伦理学所带来的强大挑战;而传统以来知识论中以笛卡儿为首的义务论式的知识理论,也将接受德性知识论的重新检视。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个德性理论的兴起,中国哲学的全球化发展,也将有着一股潜在的推动助力,这也将代表着面对与理解中国哲学时,我们将拥有一套新颖的诠释进路。

  二十世纪德性知识论想法的出现,主要是从1980年Ernest Sosa 在他的“The Raft and the Pyramid”这篇文章中开始。在这篇文章中,他同时对当时知识论中的基础论与融贯论提出了根本上的批判,最后也提出了类似「德性伦理学」的构想方案,对比智的德性(Intellectual Virtue)与道德德性(Moral Virtue),宣告了当代德性知识论的正式诞生。Sosa最近(在他的Knowing Full Well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以表现为基础的规范性」(performance-based normativity)作为模型,企图说明知态规范性究竟应该如何了解,这个模型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对伦理规范性的说明上。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型的提出,也为当代解读「德性」这个概念,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与理论的基础。

  「表现」(performance)这个概念是个比较普遍的概念(特别是在英文的用法中),它可以是一种艺术的表演(performing),也可以是一种运动的竞技(playing),还可以是一种道德的行为(behaving),甚至是一种知识的认知(knowing),最后(即使是非人类的表现)也可以是一种事物器具的功用(functioning)。只要是具有目标性或目的性的行动或运作,都可以视为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可以说艺术表演的目标(goal)是在追求美的艺术价值,运动的竞技目标是在追求展现能力的运动价值,道德行为的目标是在追求善的伦理价值,而知识认知的目标是在追求真的知态价值。这些不同种类的「表现」都各自有其追求的目标与价值,而作为这些表现的行动与运作,就必须在其获致目标的追求过程当中,以相对于这些不同种类表现的规范性,来加以衡量与评价这些表现的价值,也因此表现之所以做为一种表现,其自身的本质与特性才能够被加以彰显。

  我们把德性知识论这个在当代新兴的运动,称之为当代知识论的「德性的转向」,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在这个转向的过程之中,除了 Sosa的许多重要著作之外,Linda Zagzebski的Virtues of the Mind: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Virtue and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Knowledge、John Greco的Achieving Knowledge: A Virtue-Theoretic Account of Epistemic Normativity、与Jonathan Kvanvig的The Value of Knowledge and the Pursuit of Understanding,都是一起促成这个转向的重要人物与代表著作。这个转向在知识论上不仅把当代对于「证成理论」(theories of justification)的讨论,转向对于「德性理论」(theories of virtue)的讨论;也把知识论中以「知识本质」为焦点的讨论(nature-driven epistemology),转向以「知识价值」为焦点的讨论(value-driven epistemology);最后还把知识构成的基础条件问题,由「产品输出」(亦即“true belief”)为导向的知态规范性讨论,转向以「主体德性」(virtuous agent)为导向的知态规范性讨论。

  在德性伦理学的发展方面,作为一个在当代能和「义务论」与「结果论」相抗衡的一种规范伦理学,德性伦理学所关注的「德性」,是以一种着重于「道德主体」(moral agent)为核心的进路,而不是一种以个别的道德行动(moral action)是否发自义务与法则、或者着重行动结果为考虑的规范进路。德性伦理学强调来自于道德主体在不同的环境与时空中,是否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格特质,能够以一种合乎德性的方式,响应来自各种不同情境下的能力与表现。当代最早提出德性伦理学想法的人,当推Elizabeth Anscombe在“Modern Moral Philosophy”(1958)这篇文章所提出的观点。80年代以后,Alasdair MacIntyre的 After Virtue (1985)、Iris Murdoch 的The Sovereignty of Good (1985) 与Bernard Williams 的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 (1985)这三本着作,同时在1985年前后问世,共同推动并鼓舞了德性伦理学的发展。其后,Rosalind Hursthouse 的On Virtue Ethics (1999)、Michael Slote 的From Morality to Virtue (1992) 与Morals from Motives (2001)、Christine Swanton 的Virtue Ethics: A Pluralistic View (2003),也都是当代伦理学发展中,具有推波助澜的幕后功臣。其中的Michael Slote更已接受东吴大学哲学系之邀请,将于2012年5月间赴台湾,进行一年一度的「东吴大学国际哲学讲座」(Soochow University Lectures in Philosophy),并将以德性伦理学与中国哲学相关议题之讨论,作为其讲座的主要内容。这个讲座的内容,最后将由美国的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在国际间出版。这个讲座相信将为台湾掀起一股德性伦理学的讨论热潮,也将为中国哲学的讨论,带入一些新的哲学议题。

  当代兴起的「德性的转向」,除了上述以「德性」做为哲学研究(不论在知识论或者伦理学)的驱策动能之现象外,这个运动也已经逐渐扩延到对中国哲学探讨与论辩的领域之中。由于这个德性理论的兴起,未来中国哲学的全球化发展,反而有着一股潜在的推动助力。这个发展与机会,绝不只是我们个人的臆测或期待而已。事实上,西方最近已经开始有人注意到、并实际参与出版这方面的研究与讨论的成果。Stephen Angle的Sagehood: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Neo-Confucian Philosoph正在美国引起一股以德性理论重新解读传统儒学与宋明新儒学的风气,而余纪元的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s of Virtue与Bryan Van Norden的Virtue Ethics and Consequentialism in Early Chinese Philosophy 这些著作,也都是目前广为注意与讨论的焦点题材。这也代表着当我们在面对与理解中国哲学时,有一个最新的诠释进路正在逐渐酝酿成形。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一个完整的德性理论(也许我们可以拿亚理斯多德的理想作为一个典范),正好也需要来自于各种不同范畴、不同条件、与不同环境、脉络的互相整合与融贯,才能实现一种「幸福」、「荣景」、「逍遥」、与「圣人」的境界。台湾哲学界、以至于整个亚洲华人世界,都需要密切注意这个「德性转向」对中国哲学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我们乐观的认为,这个冲击与挑战正好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哲学对话最好的机会与切入点。

4、台湾戏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邱坤良教授荣退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0914_036

时  间:2014年5月9至11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台北艺术大学国际会议厅(台北市北投区学园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
联 络 人:简小姐,Tel: (886)-02-2893-8261;E-mail: klchiu2014@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klchiu2014.blogspot.tw/

内容简介:

5月9日
10:00-11:30
【专题演讲】
曾永义:作为戏剧研究者的邱坤良

13:00-15:00
【第一场:身体、仪式与戏剧】
主持人:张中暖
一个万人参与演出的「溯源剧场」:目瑙纵歌的身体行动方法(MPA)研究(锺明德)
Taiwan’s Processional troupes in human’s sphere and gods’ kingdom: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艾茉莉)
戏神咒「啰哩嗹」净台功能语源初探——一个台湾传统戏曲与梵语声明学接轨的研究取径(卓玫君)
与谈人:廖仁义、张珣、释惠敏

15:30-17:30
【第二场:戏剧与理论的对谈】
主持人:周慧玲
从张弘编剧看当代昆剧与明清传奇的对话(王安祈)
笑的理论与时代意义︰当代台湾主流戏剧的喜感研究(纪蔚然)
台湾戏剧史观与方法论的再思考(于善禄)
与谈人:罗丽容、牛川海、陈正熙

5月10日
9:00-10:20
【专题演讲】
田仲一成:民俗学视野下的戏剧研究——戏剧文学产生于孤魂祭祀之说

10:30-12:30
【第三场:对邱坤良教授创作的响应与讨论】
主持人:平路
从特列季亚科夫看「列夫」的悲剧——为什么左翼艺术在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存在时间这么短暂?(邱坤良先生巨著读后感之一)(陈世雄)
地方精灵的记忆与再现——论邱坤良《南方澳大戏院》书写中的场所精神(江宝钗)
历史迷雾中的女性隐喻(王友辉)
与谈人:林国源、黄美娥、张小虹

13:45-15:00
【第四场:戏剧史与戏剧史观】
主持人:简秀珍
一年半载:省署时期台湾戏剧史探微(徐亚湘)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of Taiwanese Classical Theatre by Japanese in the Pre-War Tim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日治时期战前日人对于现代台湾戏曲研究之建构)(康尹贞)
与谈人:薛化元、石婉舜

15:30-17:30
【第五场:戏剧跨国】
主持人:吴荣顺
剧场空间的政治性:铃木忠志导演的《伊凡诺夫》(林于并)
异地而处——台湾戏剧作品在大陆的改编与适应(李季纹)
从通行剧目看新加坡对台湾歌仔戏的接受和创发(林鹤宜)
与谈人:黄尹莹、锺欣志、余淑娟

5月11日
9:30-11:30
【第六场:大众戏剧的变迁】
主持人:林于并
Inter-Asian Theatre Research from a Japanese Viewpoint; on Two Anti-Japanese Songs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productions(永田靖)
近代大众演剧と伝统文化——冲縄の琉球歌剧を例に(现代大众戏剧与传统文化——以冲绳的琉球歌剧为例)(细井尚子)
剧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秦嘉嫄)
与谈人:林于并、赵绮芳、王婉容

13:00-15:00
【第七场:戏剧文本与表演文本】
主持人:纪蔚然
厚积薄发——霹雳舞台布袋戏〈狼城疑云〉的剧本编构特色(吴明德)
戏曲新制作演出版本比较——以歌仔戏《刺桐花开》为例(张启丰)
北管家庭戏的叙事及其展现的群体心态——以《药茶记》、《双贵图》、《合银牌》、《铁板记》为讨论中心(简秀珍)
与谈人:司黛蕊、谢筱玫、刘南芳

15:20-16:35
【第八场:戏剧越界】
主持人:张启丰
京剧《碰碑》、《南天门》中的度脱与救赎:精神医学与观众心理的探索( 蔡振家、曾念生)
「星国留声」——1960年代新加坡录制台湾歌仔戏唱片考述(蔡欣欣)
主持人:吴佳璇、徐丽纱

15:20-16:35
【圆桌论坛】
林鹤宜、蔡欣欣、纪蔚然、徐亚湘、张启丰、简秀珍、细井尚子等
报导者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简小姐

5、第17届儒佛会通暨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生命心灵与哲学实践

时  间:2014年5月17至18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华梵大学图资5楼(新北市石碇区华梵路1号)
主办单位:华梵大学哲学系、台湾哲学谘商学会
联 络 人:台湾哲学谘商学会,Tel: 02-29052898;E-mail: tpca2011@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ph.hfu.edu.tw/app/news.php?Sn=2604

内容简介:

  华梵大学哲学系自1996年创立之翌年即开始举办一年一次的「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连续六届盛会的学术目标聚焦在「促进儒家哲学及佛家哲学之交会与沟通」。2002年第七届会议起,在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劳思光先生的学术引领下,研究主题扩展到文化哲学的视野,举办迄今学术成果丰硕。

  2013年与台湾哲学谘商学会以哲学谘商与实践为题,共同举办第十六届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发表多篇论文,以提升国内哲学谘商学术研究的氛围。华梵大学文学院也计划开设心灵成长与疗愈学程,结合哲学和文学的生命实践积极开拓现代人面对问题与生活的能量。

  2014年第十七届会议延续既有学术传统,除继续关注哲学之会通与交流,以及劳先生着力甚深之文化反省外,本次拟以「生命心灵与哲学实践」为主题,从关怀人的生命与心灵出发,讨论哲学实践之可能与可行性,同时邀请具实务经验之谘商助人工作者共同与会,期待能自理论与实务各面向研商哲学实践之可能作法。

会议主题:哲学谘商与实践智慧

会议子题:
  1.作为实践智慧与生活方式的哲学
  2.文化、价值与认同
  3.哲学的实践与行动人生
  4.哲学谘商方法研究

议事进度:
  论文大纲收件截止:已于2月21日截止
  论文接受通知:2014年3月15日(周五)
  论文全文截稿:2014年4月28日(周一)

联络单位:台湾哲学谘商学会
地  址: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510号辅仁大学文华楼四楼
电子信箱:tpca2011@gmail.com
联络电话:02-29052898

6、第36届全国比较文学会议

时  间:2014年5月17日(周六)
地  点:高雄师范大学和平校区(高雄市苓雅区和平一路116号)
主办单位:中华民国比较文学学会、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英语学系
联 络 人:E-mail: englishnknucc@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aroc100/

内容简介:

9:15-10:10
【主题演讲】
主讲人:苏其康(静宜大学英文系特聘教授、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合聘教授)
主持人: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10:20-11:50
► 文学院小型剧场
主持人:陈福仁(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历史之余:黑人剧场中缺席的父亲们(黄仕宜,淡江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
灾难之余、疆界以外——《台湾日日新报》中台湾汉文人的通俗小说漂流书写(王俐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博士生/华夏技术学院兼任讲师)
进入诗,与诗之间:从《闪躲——中途停靠——碎骨片》谈起(高维志,国立成功大学中文所博士生)

► Room3102
主持人:林建光(国立中兴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灵魂附体与记忆轮回——论李昂小说中鹿港神鬼传奇书写(黄文成,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副教授)
解脱之「余」:当代藏传佛教上师传记中的离散叙事与异化(刘婉俐,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暨外文系合聘助理教授)
来自地狱的疯行者:多丽丝˙莱辛《地狱行简报》的疯狂/神圣空间(郑如玉,佛光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

► Room3103
主持人:张小虹(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特聘教授)
减法与加法下的余、裕、缺——小说中的叙事与描述(顾正萍,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专任副教授、跨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马赛尔.普鲁斯特在其「追忆似水年华」中「余」概念之多重呈现(陈怡安,华梵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无所不在的文明之余:《等待野蛮人》(锺淑玫,国立成功大学外文学系兼任讲师、高师大英语系文学组博士生)

► Room3216
主持人:黄心雅(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零碎女艺的剩余力量: 二十世纪初拼布故事中的女性面向(罗宜柔,文藻外语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兼研究发展处学术发展组组长)
《伯爵夫人的耳环》中转手对象的残余价值(林德佑,国立中央大学法文系助理教授)
「长(余)物」与「典尚」--中国晚明时期物质文化中的审美经验、时尚特征与言说方式(杨晋绮,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 Room3501
主持人:冯品佳(国立交通大学外国语文系特聘教授)
末日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末路浩劫》和《人类之子》为例(杨乃女,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从〈团圆〉到《英雄儿女》——巴金小说与电影改编之互文研究(吴明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博士生)
女性之余‧生态之虞:从中国第六代导演李玉作品《观音山》、《二次曝光》看起(李寅彰,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所博士生)

13:05-14:35
► 文学院小型剧场
主持人:陈音颐(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特聘教授)
卫生书写的剩余诗学:论狄更斯《共同的朋友》卫生书写与道德经济(陈重仁,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娜嘉》、垃圾及游荡文学 (Nadja as Litterature & Loiterature)(方浩然,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
边缘的对应:童伟格小说中的废弃与剩余(黄健富,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博士生中文系兼任讲师)

► Room3102
主持人:邱汉平(淡江大学英文学系教授)
让——吕克•南希与当代文学:余/越(excess)(庄士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文所博士生)
跨文化接触:混杂、台湾文学与华语语系(詹闵旭,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博士)、(徐国明,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
跨界游移与疆域之余:竹添进一郎《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里的中国乡愁(叶杨曦,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Room3103
主持人:张锦忠(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余园中的残红新绿:中国古典园林在当代身世流变的系谱与美学的跨艺术转化(朱衣仙,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生命之余:阿冈本论述中艺术作为生命典范之可能(杨志伟,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博士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兼任讲师)
身命余/娱/愉力:汉尼拔.莱特多余残余实验美学策略(林嘉鸿,国立政治大学英文系博士候选人)

► Room3216
主持人:张琼惠(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系主任)
书信往来之余~「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中的书信伦理(陈皇华,国立清华大学外语学系助理教授)
异乡与余生:张爱玲〈异乡记〉与《小团圆》(杨佳娴,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书写」及「余」——论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Blanchot)文学循环之无限性(潘怡帆,巴黎第十大学哲学博士)

14:45-16:15
► 文学院小型剧场
主持人:单德兴(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风司瓦朋(François Bon)之日常「余」地书写(许绮玲,国立中央大学法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余」情未「料」:也斯《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的温情政治(潘建维,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专任研究助理)
食余.时余:李立扬(Li-YoungLee)的食物诗学与亚美记忆(陈建龙,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博士候选人)

► Room3102
主持人:梁一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战场与胜场/圣场/剩场:李如青绘本中的战争叙事(刘凤芯,国立中兴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政治真理之余/留:阿拉伯之春(马俪菁,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研究所博士生)
圣经中的政治神学——弥赛亚,一个完整的残余(陈映华,淡江大学英国语文学系博士生)

► Room3103
主持人:张淑丽(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教授)
《毁了》中剩余身体和生命的吶喊(姜翠芬,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教授)
女性(主义)之余:重探安杰拉‧卡特《萨德式女人》中的女性(施受虐)主体(廖高成,佛光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
叙述的疆界:谈柯慈的《伊丽莎白•卡斯特洛》与《动物的生活》中主权之余(苏欣临,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应用英语学系、国际交流暨语言中心兼任讲师)

► Room3216
主持人:蔡振兴(淡江大学英语系教授兼系主任)
「小确幸」之外是否还有其它?从纪杰克的唯物神学论「小确幸」的不确定性(曾瑞华,佛光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主体之外(徐慧韵,文藻外语大学法文系专任助理教授)
欲望/意符之余——从死亡/消逝思考主客体关系(戴绮莲,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兼任讲师)

► Room3501
陈靖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荣誉教授)
情欲解放之余:新罗曼史里的爱情消费与回归(刘素勤,国立金门大学应用英语系副教授)
「飞蛾扑星之念」《包法利女人》中埃玛的愚/余欲(赵顺良,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

7、近现代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5月17日(周六)
地  点:政治大学百年楼三楼中文系会议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联 络 人:张月芳,Tel: (02)29393091#62302
连结网址:http://www.chinese.nccu.edu.tw/actnews/actnews.php?Sn=33

内容简介:

9:20-10:00
专题演讲:出土文献与经籍互证的步骤——以古礼为例
主讲者:叶国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10:10-12:10
主持人:赵中伟(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
上博简〈颂成〉篇「三俈」新释(郑炜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教授)
《孔家坡汉简.告地书》训读及生死文化研究(洪燕梅,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上博八《命》篇章句补释——兼论郑寿、陈公、成公干、令尹子春的政治辞令差异(黄丽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清华简《筮法》论谭(陈睿宏,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特约讨论人:陈丽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赵中伟、邴尚白(新竹教大中文系教授)、赖贵三(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13:10-15:10
主持人:魏慈德(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西周金文集录伪器辨证(崎川隆,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
甲骨卜辞中所见的水患(孙亚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教授)
甲骨卜辞的特殊叙辞再议(刘影,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教授)
谈「萈」及其相关字形(林宏佳,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特约讨论人:何树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魏慈德、崎川隆、张惟捷(辅仁大学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15:30-17:30
主持人:罗宗涛(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室经讲经与俗讲、唱导(荒见泰史,广岛大学总合科学研究科教授)
敦煌弥陀净土赞歌丛抄卷探究(林仁昱,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敦煌本《孝经》研究论介(庄兵,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神变、对象与敦煌本《搜神记》(杨明璋,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特约讨论人:罗宗涛、汪娟(铭传大学中文系教授)、陈逢源(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惠萍(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8、公众‧历史‧教学研讨会

时  间:2014年5月17日(周六)
地  点:东吴大学外双溪校区综合大楼B1国际会议厅(台北市111士林区临溪路70号)
主办单位:东吴大学历史学系、成功大学历史学系
联 络 人:黄咏莉,Tel: (02)2881-9471#6173
连结网址:http://www.scu.edu.tw/history/

内容简介:

8:50-10:20
【历史与导览】
主持人:林慈淑
主讲人:张素玢、陈鸿图
与谈人:杨丽祝

10:30-12:30
【影视史学】
主持人:周梁楷
主讲人:李贞德、陈登武、陈圣光
与谈人:周梁楷

13:30-15:30
【口述历史】
主持人:黄兆强
主讲人:陈进金、林桶法、陈惠芬
与谈人:许雪姬

15:40-17:40
【历史!历史?历史……】
主持人:许守泯
主讲人:陈恒安、刘静贞、刘龙心
与谈人:张隆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