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

21、从复原救济到内战军运:战后中国变局下的民航空运队1946—1949

20140514_026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作  者:张兴民 著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之对象为飞虎将军陈纳德于战后中国成立的民航公司——民航空运队。讨论民航空运队创立过程以及日后正式营运之后的发展,并从这家在战后中国具有重要地位的民航公司身上,了解航空运输在战后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2、秋柳的世界:王士禛与清初诗坛侧议

20140514_027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作  者:严志雄 著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论清诗「一代正宗」王士禛(渔洋,1634—1711)之成名作〈秋柳诗四首〉及当时诸名家之和作。王氏之〈秋柳诗〉构成清诗创作、诠释传统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小传统」——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秋,王氏于山东济南大明湖赋咏〈秋柳诗〉,一时和者数十人,后之和者以百数,王氏之诗名从此鹊起。王氏殁后,〈秋柳诗〉的和作仍不绝如缕,直到清末民初尚见踪影。王氏之原唱及其和作有无「故明之思」,当时后世聚讼不休,迄今仍无定论。明湖「秋柳社诗」及其后续之再创作、诠释、接受,允为清代文学史上重要事件。本书作者认为,在过去政治托寓的诠释范式外,〈秋柳诗四首〉的研究尚有更丰富的文化、理论意义。本书于既有研究范式外另辟蹊径,在诠释、考证、理论方面均有重要突破,对清代诗学研究有开拓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严志雄(Lawrence Yim),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合聘教授。明清文学、钱谦益研究专家。

23、李东华教授论文集

20140514_028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作  者:关玲玲、杨宗霖 编校
出版单位:台北:稻乡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李东华教授文稿41篇,以及书末「附录」三篇:〈同福堂.同和生琐记〉(作者为李东华教授尊翁李福生教授)、〈李东华教授的学术成就〉及〈李东华教授历年著作目录〉。本书分为学术论著、赋论.随笔两区块。学术论著部分,中外关系史在前,其它性质之论著在后。赋论.随笔部分,敬悼恩师、赠别师友在前,其它部分在后。本书所收〈敬悼半宾刘子健先生〉一文为未竟稿,仍予留存原貌,以兹纪念。

作者简介:

  李东华教授(1951-2010),祖籍河南省嵩县,1951年生于台湾台东。1981年获得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国家文学博士。1982年起留任台大历史学系,历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2007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专题中心合聘为研究员,同年自台大退休,转任辅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先生研究领域大致在中国海洋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台大校史三方面,先后出版《中国海洋发展关键时地个案研究:古代篇》、《方豪先生年谱》、《罗宗洛校长与台大相关史料集》等书。

24、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8-2002)

20140514_029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作  者:林庆彰、蒋秋华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自民国78年本中心出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林庆彰教授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12-1987)以来,由于该目录颇获学界重视和好评,而陆续合作二编(1988-1992)、三编(1993-1997)。本书系第四编(1988-2002),由中研院中国文哲所林庆彰、蒋秋华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八年艰辛完成。收录专书(含收于丛书中者)、期刊论文、报纸论文、论文集论文(含自著、合著)、博硕士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等,约两万三千余笔。书后附有「收录报纸、期刊一览表」、「收录论文集一览表」、「收录工具书、数据库一览表」、「作者索引」。

25、西风东渐:晚清民初上海艺文界

20140514_030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作  者:张伟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一八四三年上海开埠后迅速发展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最大窗口和传播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最早、最多的中、外文报刊和翻译出版机构,也是中国最大的艺术活动中心,电影、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等,均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它们在这里合作竞争、交汇融合,共同谱就了上海文化的开放格局。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上海已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区域内最繁华、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大都会,并与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等城市并驾齐驱,跻身于国际性大都市之列。本书内容追溯土山湾画馆和乐队、上海世博会、电影史和新闻史。作者并对中国早期摄影的思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并披露一些罕见文献。

作者简介:

  张伟,浙江镇海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学术带头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从事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逾三十年,筹划并主持「中国与世博」、「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等课题的研究,著有《满纸烟岚》、《民国电影笔记》、《遥望土山湾》等专著,主编《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等。

26、桂林抗战文艺论

20140514_031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作  者:李建平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桂林的文艺运动,其活跃程度和重要性不亚于战前的北平、上海。自1937年至1944年,当时先后在桂林活动的作家、艺术家和学者有1000多人,著名的有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田汉、柳亚子、艾青、徐悲鸿、欧阳予倩、焦菊隐、熊佛西、洪深、王鲁彦、艾芜、周立波、胡愈之、胡风、范长江、黄药眠、端木蕻良、司马文森、秦牧、秦似、李桦、黄新波、关山月、张曙、林路、吴晓邦、戴爱莲等。许多重要的作品在这里创作,许多重要的剧作在这里首次上演和发表;出版和发行的书刊,在全国堪称第一。

  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桂林抗战文艺,本书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汇编,分为「总论」、「文艺活动」、「作家研究」、「艺术家研究」、「史料探微」、「历史与传承」六个部分,全面地反映了抗战时期桂林文艺活动的历史与贡献,对中国抗战文艺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陆川人,生于广西桂林。现任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获「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新潮:中国文坛奇异景观》、《桂林抗战文艺概观》、《桂林抗战文学史》、《理性的艺术》、《广西文学50年》、《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图集》、《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广西文化图史》,主编《抗战文化研究》第1~6辑等。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桂林抗战艺术史》研究。

27、关帝信仰与现代社会研究论文集

20140514_032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 萧登福、林翠凤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宇河文化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关圣帝君前史(麦谷邦夫)
《道法会元》中的关元帅(朱越利)
《护国佑民关帝伏魔宝卷》初探(苏瑞隆)
论华人民间宗教神祇的神格转化:以关公晋升玉皇大帝为焦点(张家麟)
香港关帝信仰与善书(游子安)
明末西洋教会与宫廷关公信仰的冲突(胡小伟)
关帝:唐山过台湾(胡小伟)
南洋天地会的关帝信仰(王琛发)
福建诏安客家地区的关帝信仰(林振源)
《关帝明圣经》的流传与著作年代初探(王见川)
论关帝信仰的成因及其文化意涵(丁孝明)
关帝信仰文化之忠烈余韵:明花关索词话与福建等地关索戏述略(叶明生)
台湾关帝信仰与文创产业(廖芮茵)
宋元至清,关帝神格及相关道书、鸾书探论(萧登福)
越南关帝信仰(陈益源)
儒家忠义观念与关帝信仰(李焯然)
三国演义的关羽与关圣帝君的「义」(林安梧/廖崇斐)
高雄地区关帝庙签诗之研究:以《关帝百首签诗》为中心(林文钦)
关帝信仰与善书的社会教化(郑志明)
关帝信仰在台湾之探析(林翠凤)
近现代「玄灵」关帝经典及其儒学义理略论(李建德)

28、东亚考古学的再思——张光直纪念论文集

基本 RGB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陈光祖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张光直先生与史语所渊源甚深,从早期从师问学到在欧美学术界崭露头角,都与史语所前辈学者保持密切联系;后期教学授徒,培育不少在史语所任职的研究者,张先生一生不倦怠地为西方与中国、中国与台湾学术界担负起架桥对话的工作。在张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史语所与一些有意举办纪念会的单位协商,由史语所主办『东亚考古学的再思:张光直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邀请张先生门生故旧与学术交游与会,就张先生所研究的一些议题提出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彰显张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影响。这些议题包括: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国考古学、商文明研究、台湾及东南亚考古学与民族学、其它考古学专题研究、萨满及艺术与仪式研究、其它等七个主题。本书收录的十七篇论文大致涵盖了上述的所有主题,这些文章的论题主旨或撰作缘起,也大多可与张先生的研究相比并,得见张先生学术工作的后续影响。

29、性别、宗教、种族、阶级与中国传统司法

20140514_034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作  者:柳立言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的十篇论文探讨性别、宗教、种族、阶级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影响。
  张文晶〈唐代的女性与诉讼〉认为影响判决的因素,主要是女性在家中的「角色」和「身分」而非「性别」。臧健〈南宋时期立嗣继产官司中的女性〉则指出情、理、法、事实的重要性不下于性别。
  柳立言〈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审判宗教犯罪的范例〉指出判决大同小异的因素,如制度的约束。黄静嘉、胡学丞〈从黜邪崇正到破除迷信〉认为妖术被轻罪化和除罪化,得力于西学和科学。林端、蔡博方〈清末民初继受西法后的宗教团体法人化问题〉指出影响法人化的原因有政治外交、政府态度,和寺庙型态等。
  刘晓认为〈元代司法审判中种族因素的影响〉不如「各从本俗」重要,四等人制也非法有明文。Joseph Dennis(戴思哲)探讨〈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Legal Texts in Ming and Early-Qing Gansu〉如何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水平。Thomas Buoye(步德茂)的〈Evenhandedness and Excess: The Diverse Fat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Women in Qing Criminal Justice〉认为国家政策有时凌驾种族与性别的考虑。
  吴艳红〈试论明代中后期生员的司法参与〉指出生员这身分之于百姓享有部分优待,之于乡宦和地方官则无大优势。黄源盛〈从半人半物到齐民──晚清民国禁革买卖奴婢的光与影〉认为终止奴婢制度的主要推手是自由平等和人性尊严等西方理念

30、《肇论》的哲学解读

20140514_035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作  者:陈森田 著
出版单位:台北:文津出版社

内容简介:

  僧肇站在非有非无的中道基础上,否定对有、无两边的执着。〈般若无知论〉否定有执的认识,指向无执的认识,这是在真实层面对事物的观照,此之谓「一切知」。〈不真空论〉指出事物非真有,亦非真无,这是对非有非无更进一步的阐释。〈物不迁论〉以缘起为基础,指出常人所见的动,其实是静,由此指出事物不常不断的义理。〈涅盘无名论〉则指出涅盘超越世间的名言概念,而且在证得涅盘当中,没有能证与所证的区分,此谓之「玄得」。僧肇更在本论中揭示一种「恒常的动」的圣人或涅盘观念。

作者简介:

  陈森田,一九九四年以〈法称《正理滴论》研究〉,获香港能仁研究所颁授文学硕士。其后跟随吴汝钧教授研习,担任吴汝钧著《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京都学派哲学七讲》、《唯识现象学:世亲与护法》的笔录工作。一九九六至九八年在能仁研究所修习哲学博士课程。一九九八年往香港科技大学就读,二○○○年以〈僧肇三论中的空之概念〉,获颁哲学硕士。历任香港能仁书院佛学课程讲师、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研究助理、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客席讲师等职。译作有《中道佛性诠释学:天台与中观》。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