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著作简介

希腊宗教概论

  王晓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248页。希腊宗教是一个由多门学科共同关心而又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为了在大文化的背景下更准确地把握希腊哲学,作者对众多相关的希腊考古学资料和古籍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分析,力求对希腊宗教概况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并力图说明希腊宗教与希腊哲学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揭示希腊哲学的神学底蕴,阐明希腊宗教思想与希腊哲学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全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希腊远古时期的宗教”。详细介绍西方史学界对希腊远古文明的考察成果,以及对希腊远古分期的各种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米诺斯–迈锡尼宗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这种宗教的祭所、祭仪、宗教符号、神灵和信仰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第二章,“希腊宗教的神灵世界”。主要依据希腊古籍、对希腊民族形成前后拥有的神灵世界作系统的考察。作者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神灵分为旧神系统、新神系统、奥林帕斯神族、冥神系统,逐一考查这些神灵的形成,并揭示希腊神灵的本质。

  第三章,“希腊宗教礼仪”。通过希腊宗教的重要层面–礼仪。研究希腊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揭示各种宗教仪式的社会功能,并将希腊人特有的一些宗教现象产生的根源追溯到社会生活中去。

  第四章,“希腊宗教诗人与教派”。分析希腊城邦社会的正统宗教和民间宗教的特征,解释宗教诗人在这些宗教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试图阐明希腊宗教观念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第五章,“结语”。指出希腊宗教在哲学产生之前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意识形态,把各种文化形式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希腊哲学诞生之后,宗教仍在延续,并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着希腊民族的精神世界。所以,希腊宗教在哲学产生之前是希腊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哲学产生以后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底蕴,直至基督教兴起以后逐渐消亡。

    本书乃中国学术界第一本对希腊宗教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专著。

伊斯兰教

  金宜久主编,周燮藩、陈恩明、戴康生等撰文。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10月,599页。该书涉及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基础——《古兰经》和圣训、伊斯兰教的信仰与制度、伊斯兰教法与教法学派、伊斯兰教派、伊斯兰教义学、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苏非派、伊斯兰教与社会生活、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战后的伊斯兰复兴、伊斯兰教在中国以及结束语,共12章39节。另有7个附录、6幅插图和索引。

  本书是目前国内最为客观、公允、准确、系统、完整地介绍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著作。系在《伊斯兰教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的基础上,对原作修订和增补(10余万字)而成。它反映伊斯兰教在当代的发展和作者近1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一些高等学校选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伊斯兰教辞典

  金宜久主编,李兴华、吴云贵、周燮藩、秦惠彬任副主编,参与编写撰稿人20余位。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10月,711页,《伊斯兰教辞典》是一本中型专科辞典。该书除在卷首对伊斯兰教作一全面、系统介绍,并有30余幅彩色插图外,共有3000多个词目,分为11个栏目,即信仰、礼仪、节日、制度,教法、经训、经籍书文、学说、思潮、教派、组织、历史事项,历史人物、古兰经人物、传说、称谓、教职、寺院、建筑、圣地,以及其他等分类词目。另有4个附录和词目笔画索引。

  作为专科辞典,它的资料来自阿拉伯文、波斯文、乌尔都文、土耳其文、印尼文、以及汉文、英文、俄文等多种语种,释文言简意赅、表达准确流畅,知识含量大,适用面广,是目前国内首本关于伊斯兰教的中型专科辞典,也是最为流行的专业工具书之一。

伊斯兰教志

  秦惠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406页。本书为百卷《中华文化通志》之一。是在历时与共时相统一的视角下撰写的关于中国伊斯兰教的一部专志。

  全书共五章,上限在唐,下限迄于1949年。

  第一章传入与历史沿革,专述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把中国伊斯兰教史视为社会史来叙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宗教载体的发展史,历史链条是:唐“蕃商胡贾”——五代“蛮裔商贾”——宋“土生番客”——元“色目人”——明“回回”。

  第二章教派与组织,在叙述“六信”、“五功”与中国伊斯兰教派之后,着重论述了制度文化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道路的规范与制约。

  第三章经籍与教义,对中国伊斯兰重要的汉文经籍作了诠释;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独有的哲学——教义学体系的成立,阐明了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以及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这是本志的精华。

  第四章人物,介绍元代著名穆斯林儒学家、清代著名教义学家、民国著名经师(或教育家)的生平传记。

  第五章文物古迹,介绍中国著名清真寺、陵墓、道堂、拱北和碑刻等。

  正文前有编委会的总序及作者的导言。

  书后附有大事年表及参考文献。

中国伊斯兰教史

  李兴华、秦惠彬、冯今源、沙秋真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855页。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中国伊斯兰教史专著,填补了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

  全书共分五编22章:

  第一编唐宋时期,包括“伊斯兰教在唐和五代时期”、“宋代伊斯兰教”、“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早期伊斯兰教”等3章;

  第二编成吉思汗西征至明中叶,包括“伊斯兰教在中国普传局面之形成”、“伊斯兰教在中国各地的普遍传播”、“元代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元代穆斯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明前期的伊斯兰教”等5章;

  第三编明中叶至清末,包括“喀什噶尔和加家族的兴衰”、“维吾尔等族伊斯兰教教派”、“经堂教育的倡兴”、“汉文译著活动各阶段概述”、“回族等族伊斯兰教的教派分化和门宦的形成,门宦的功修礼仪”等5章;

  第四编民国时期,包括“中国内地伊斯兰文化的复兴”、“民国时期新疆历届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中国内地伊斯兰教教派之间的矛盾激化”、“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概述”等4章;

  第五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包括“中国穆斯林的新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筹建和成立及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和《中国穆斯林》杂志的创办”、“中国伊斯兰教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新时期的开始”等4章。

  资料丰富、翔实,吸收20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兼顾中国伊斯兰教内部回族、维吾尔族两大系统和10个民族,注重把握中国伊斯兰教的中国特色,强调中国穆斯林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突出新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变革及社会地位、社会作用,是本书的几大特点;此外,对中国历代统治者的伊斯兰教政策亦有一定的梳理、概括和论述,颇为新颖。

  因属多人合著,又无统一的主编,各编体例不尽一致,语言、文字及写作风格也不统一,是本书的一大缺憾。

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

  童玮编著,中华书局,1997年1月,866页。该书以明《嘉兴藏》为底本,参照日本南条文雄所编《英译大明三藏圣教目录》,将现存不同版本的22种汉文大藏经(含唐《开元释教录》)之所收佛教经籍4175种,依汉语拼音的音序依次排列著录,每种经籍著录的项目包括:经名、卷次、译者、异名、英文译名、梵文译名、英文题释等,对多品经籍还要列出品名、最后注明见于何种大藏经的哪一册(或帙、函)。

  为了便于检索,作者编制了《经籍名称首字汉音拼语音节索引》、《经籍名称首字笔画索引》、《同经异名首字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同经异名首字笔画索引》、《译撰人及其译者号码索引》、《梵文或英文经籍名称索引》等6种。

  该书系作者十几年心血的结晶,是最新的一种佛教大藏经的目录,是佛教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麻天祥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624页。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全书分5篇21章及前言部分,集中阐述禅宗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全部过程,强调一种文化的形成,其贡献不只在于对自身的巩固,更重要的在于它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影响与推动。禅宗思想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同文化融合的过程。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庄老哲学。
 
  与以前的研究成果不同的是,本书以95%以上的篇幅,论述近1000年来,即宋以下禅宗思想与理学、心学、乾嘉汉学、今、古文经学乃至逻辑实证、真觉体悟等方法的会通、渗透及融合。探讨它与主流文化的亲合与互动。宋以前部分重点剖析禅宗思想的奠基与分流,考证”禅”乃创造性翻译,指出中国禅学非起自达磨,而早已流行于汉魏。《坛经》之创,基于《南华》,而承于道生、僧肇诸大德之后。既得惠于庄、老,亦成就于庄、老,是哲人之慧,而非修身之法,以离言离相,超二元对立的否定性思维,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China Daily》、《中国佛学》杂志相继发表评论,指出本书的创新与贡献。

  美国学者认为该书“关于禅的中国起源的论述极富挑战性,并且肯定有助于澄清许多关于佛教在东亚传播与中国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误解”。(原文系英文)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