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两篇《卖油翁》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二十

  欧阳修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在西昆体浮靡之风盛行之际,极力提倡“文以明道”、反对“事无用之空言”【1】,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在创作实践中,他也身体力行,倡导一种简洁畅达的文风,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精美的诗文。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并不象有的“天才”那样,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是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留下了许多佳话。椐前人记述:“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2】例如那篇传诵千古的《醉翁亭记》, 椐朱熹看到的稿本,其开头原是个很冗长的铺叙:滁州的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有什么山,北面有什么山,改到最后,才成为今天的五个字:“环滁皆山也”。【3】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反复修改乃至淘汰平生所著之文,“往往一篇至数十过,有累日去取不能决者”。【4】因“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尔?’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5】这种怕贻笑后人的高度负责精神和严肃创作态度,不仅表现在《醉翁亭记》、《泷岗仟表》这类精心构制的篇章之中,就连《归田录》中的一些随笔,也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卖油翁》的修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卖油翁》是一则笔记,它通过一位卖油老人以其高超的酌油技艺——油从钱孔中沥入葫芦而钱不湿——教育以射技自矜的陈尧咨,说明艺无止尽,强中自有强中手;也告诉我们:有一技之长也不值得骄傲,只要反复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这则笔记最早见于民间流传的《笔说》,后来见于《归田录》中。《归田录》是作者晚年的笔记小说集,写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亳州之时,作者时年六十。在此之前,身居参知政事宰辅之位的欧阳修,因受“长媳案”之辱已决意求退、以全晚节,只是担心一时难以致仕,方求外任,因此知亳州的目的只是归隐的一个过度,所以将此间写的笔记名之曰《归田录》,即“优游田亩,尽其天年,以备闲居之览也”。【6】故笔记中所记之事,皆史官所不载的朝廷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逸闻,加之文笔又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所以当时就被传诵,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最后连神宗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遽命中使宣取”。既然要呈给皇上御览,欧阳修做了两个方面的整理工作:一是“其间所记有未欲广布者,因而删去之”;另一则是进行文字上的再加工,使之更规范、更简洁。这就是后来正式刊布的《归田录》。【7】《归田录》本来就以文笔生动简洁、饶有兴味赢得世人的喜爱;修改后来要呈御览,修改增删之中,这方面的特色更有所增浓,另外还增强了资治训诫的意味。这两方面意图,在《卖油翁》的修改中表现得都十分充分。

  第一、修改以后的《卖油翁》思想性有所增强,更多了一些训诫意味。我们知道,鉴于唐末五代藩镇跋扈的历史教训,宋初统治者在用人上一直是重文轻武,文人的政治地位比任何一个时代都高,这当然增强了文人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宋代论兵、论政、论吏道的策论和札子特别多,大概就出于这个原因。欧阳修身为文坛领袖,宋史本传却说他与人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卖油翁》的修改稿与初稿相比较,其结尾增加了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作者即是要通过此句来,强调并点破本文的创作意图:只要勤于练习,反复实践,就能熟中生巧,乃至掌握事物的规律性。文中说到的“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即庄子《养生主》和《徐无鬼》中“庖丁解牛”、“匠石运斤”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开始时,他眼中所见的是一条整牛;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十九年后,则“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牛的筋骨结构一目了然,操刀顺孔窍游走,一把刀用了十八年仍“若新发于硎”,而且动作既轻快又悦耳,就象伴着音乐在舞蹈一样。匠石是春秋时楚国一位著名的工匠,据说他能挥斤(斧头)将人鼻子上的白粉削去而鼻子不受丝毫损伤。欧阳修在文章结尾点出卖油翁的酌油技艺与解牛、斫轮者无异,就在于强调掌握事物规律性的重要,而要掌握事物的规律性,又必须反复练习、深入实践。酌油、射箭是如此,治学、治国亦是如此。《归田录》中同时还记载了宋初大学问家钱惟演苦学的故事:钱氏平时手不释卷,“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作者对此感慨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作者在治学上的 这番自我感慨,可以说是对《卖油翁》主旨的一个最好注解。另外,作者在《论大臣不可亲小事》、《准诏言事上书》【8】等奏议中也反复强调大小机务要亲历,要躬自检查,这样才能深知积弊之所在。这与《卖油翁》结尾的议论也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说,修改后的《卖油翁》在思想意义上要深刻一些,也显豁一些。

  为了突出上述主旨,作者在人物性格、行为动作上也作了一些修改。如描叙陈尧咨的对其射技的自我感觉,初稿上是“以射艺自高”;修改后为“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由“自高”改为“以此自矜”,并且交代了其原因是由于“善射,当世无双”。这就突出了陈尧咨的自负、矜夸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又是由于他对自己射技的估价过高,看的太重,这样就为作者要强调的主旨之一——有一技之长并不值得夸耀,只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从反面作好了铺垫。有这种铺垫和没有这种铺垫是不一样的,因为对比之下会给读者留下更为鲜明的印象,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为了渲染陈尧咨对其射技的“自矜”,作者对其言行也作了修改:当卖油翁在一旁释担而看时,初稿中为:“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修改后为:“康肃问曰:‘汝亦问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样就把询问对方是否知射,变成误以为对方是来向自己学射技的,这更加突出了陈的自负;而把“吾射精乎?”这个设问句,变成“吾射不亦精乎?”反问句,其矜夸的色彩也就更浓。与之相对应,作者对卖油翁的言行、表情也作了出色的修改。初稿中写卖油翁观射是“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修改后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多了个表情动作:“睨之”、“微颔”;也多了个时间交代:“久而不去”;对其射技也由概述“射多中”变为具体的描述:“其发矢十中八九”。 睨之,是眼睛微睁且斜视,一种不经意之状;微颔,则是轻轻点点头,表示赞许,如果与“睨之”联系起来,恐怕是一种不愠不火的平常之心,其中还包含对陈“自矜”的不以为然,而这正是作者所极力要表达的。当陈对卖油翁不以为然表示“忿然”时,初稿中卖油翁的回答是“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而修改稿则少了“不然“二字。虽仅二字,却与主旨的表达关系极大,因为陈责备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如回答“不然”,则是对陈责备的否认。但本文的主旨恰恰是在强调有一技之长并不值得夸耀,只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卖油翁的否认不但冲淡了这个主旨,也有损于其形象,给人言不由衷的感觉。所以作者在修改稿中删去了这两个字,直接回答说:“以吾酌油知之。”这个肯定的回答实际上是对主旨的再次强调,也是对卖油翁人格的肯定。

  第二、修改后的《卖油翁》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化、题旨的表达上更加强化,而且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情节关合也更加紧密,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例如文章的开头将“以射艺自高”改为“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其思想深度前面已作简析,从文学色彩来看,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也多了人物情态和心理的描述,当然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又如卖油翁观射一段,修改后加了句“久而不去”,这使情节前后关合更紧:正因为卖油翁在旁“久而不去”,陈尧咨才会误以为卖油翁仰慕其射技,要向他“问射”;下面的对话和情节的发展也才更为合理。又如修改后加了句“其发矢十中八九”,这是他“微颔之”的原因,也回应了开头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使文章前后照应,关合更为紧密。另外,修改后增添的一个表情动作“睨之”也异常简洁生动,对此前面已作了分析,这里要补充的是:它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论语》中那篇著名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当子路的言志不合孔子胃口时,文章中也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孔子的表情——“哂之”。作者用这个不置可否、含有深意的一笑,把孔子对此回答的不以为然、又不愿当面责备的长者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目标就是“将复古道”——恢复先秦诸子散文的优秀传统。从《卖油翁》的谴词用语中,我们也可看出《论语》对他的影响。再如,将“尔知射乎”改为“汝亦问射乎?”,并在“吾射精乎?”中间加上“不亦”二字,这样行为的主体就由对方变成了自己,设问也变成了语气加重的反问,于是,一个对自己射技异常自负,不觉矜夸于言辞的人物形象就鲜活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前面已经提及,《归田录》在正式刊行前就以文笔生动简洁、饶有兴味赢得世人的喜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形象生动,而这往往又是通过一、二句简洁的人物语言或动作来实现的。例如《归田录》中有一篇笔记说田元钧为人正直但又忠厚胆小,在其任三司使时,常有权贵来走后门。田不愿国法滥用,又不敢严辞拒绝,只好强装笑脸将这些人打发走,他后来对人说:“作三司使多年,强笑多矣,只笑得面似靴皮”。不断地强装笑脸,长期以往,脸皮皱得象靴皮一样。这是何等形象!话中又包含多少无奈!“面似靴皮”短短四字,将人物的处境、性格、肖像表现得何等形象!

  第三、修改后的语言更加准确、细致、生动。这在酌油过程的描叙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这段描述,修改前为25字,修改后为39字,增加了14字,增加比为56%。这14字主要是加在酌油前、酌油时这两个阶段,使之更具体也更准确。例如酌油前,修改前描述其动作是:“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其中钱与地,尤其是钱与葫芦的关系,交代的并不十分清楚。定稿中将“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原来钱并不是“设于地”,而是放在葫芦口上,这就清楚明确了。另外,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也更准确。酌油时,作者在“以勺酌油”前加了两个字:“徐乃”,这样不但多了个酌油过程和时间感,也表现了此翁酌油时的从容之态。作者用词的精当,于此可见一斑。至于将“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改为“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字数反有所减少,简洁之中更显精当,因为前面已说钱是放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入,自然是进入葫芦中了,不必在赘述“入葫芦”。《东坡志林》中有则故事,说欧公在颖州时,有一天有个秀才告诉他;刚才从街上经过时,见到一匹马受惊狂奔,结果把街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听后说,你说了半天,我看就六个字:“逸马毙犬于道”。可见欧阳修平日很注意用语的简洁,厌烦重复和罗嗦。修改后的《卖油翁》用语的精当和文学色彩的加浓,不仅表现在酌油那一段,其他部分也是如此,如将“卖油翁释担而看”改为“卖油翁释担而立”。“立”与“看”相比,不但多了人物的形体感,而且也写出了人物的气度,这与后面的动作“睨之”、“微颔”在精神上一脉相连。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强调谴词的精当在全文中的作用时说:“一字用活而境界全出”。【9】用此来称赞欧公以“立”代“看”,诚不为过。与此相类的还有:改“汝何敢轻吾射!”为“尔安敢轻吾射!”;改“此无它”为“我亦无它”;改“亦熟耳”为“惟手熟耳”等,虽皆一字之差,却使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乃至内在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注释:

【1】《与乐秀才第一书》见《欧阳文忠公集》。
【2】《吕氏童蒙训》。
【3】《朱子语类》卷129。
【4】叶梦得《石林燕语》。
【5】沈诘《寓简》。
【6】欧阳修《归田录》“序”。
【7】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卷11。
【8】《欧阳修全集·奏议集》卷10。
【9】刘熙载《艺概·诗概》。

  

卖油翁(《笔说》)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卖油翁(《归田录》)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问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它,但手熟尔。”康肃忿然说:“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乃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它,惟手熟耳。”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