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林与他的《国学宝典》

傅刚

  尹小林是与《国学宝典》联系着的,当代文史学界,提到《国学宝典》,便会想到尹小林,而朋友们提到尹小林,也自然想到他的《国学宝典》。近二十年来,我们这些学者大多都用过《国学宝典》,也大都与尹小林熟识且是朋友,一切都已经成为自然,好像尹小林就是为当代文史学界而生,而当代学术界也习惯有尹小林一样。直到前两天,小林兄给我打电话,说他要为《国学宝典》成立二十周年开一个纪念会,邀请学术界朋友一起聊一聊,我才陡然一醒,小林兄的《国学宝典》已经服务于学术界二十年了。如前面所说,学术界同仁已经习惯于使用《国学宝典》,但的确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国学宝典》是如何诞生的,虽然也有许多人与尹小林是朋友,但也的确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尹小林。

  小林兄和我说,你一定要来参加啊!因为《国学宝典》就是在你家里诞生的!这一说,把我带回了二十多年前。我已经记不得具体的时间了,但小林兄说他有日记,是1999年9月,在你家里,有严华和杜晓勤在,我们一起商议电子版《全唐诗》宣传事。难怪名人都要记日记,我曾经记过一段时间,后来觉得自己又不是什么名人,也不会成为名人,每天强迫自己记日记太辛苦,便中止了。小林注定是名人,所以他居然能够坚持记日记到如今,而正是因为有日记,《国学宝典》这么伟大的事业,才能有准确的日期,这是当代学术史的幸事啊!

  我与尹小林认识,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1993年从上海来北京读书,96年从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来北大做博士后,应该在这段时间内认识的尹小林(具体时间记不住了,可见不记日记不行啊),结缘起于我的大学同学严华,他那时已经从中南海中办出来经商,他先认识了尹小林,于是便介绍给我,说有这么一位朋友,是二炮的研究员,但立志作国学数据,已经完成了电子版《全唐诗》,是与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合作的。我一听,十分高兴,《全唐诗》数据库应该是电子文献中最早问世的古籍数字化成果。我虽然不通电脑,但听说在光盘上就可检索《全唐诗》的每一个字,觉得太神奇了,于是经严华兄介绍便与小林兄认识了。

  小林兄那时还在二炮,我记得他当时是中校,对我来说,这可是高级军官了!不过,他显得很瘦弱,很平实,操一口略带四川音的普通话,根本与印象中的二炮军官应该有的样子不相匹配。结识以后知道,他是重庆大学毕业的理科生,入伍二炮,所以他住在位于小营西路的二炮总部。他是比较典型的理科男,其思维方式真的与我们文科生不同,他对科技能够改变世界的理解,对当代生活的看法,往往与我们不一样,但却是那么地令人开拓眼界,我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正是这种与我们文科男不同的思维,使他在国学研究里能够独出机杼,他将理科所有科学训练用于文学研究中,不仅是技术利用,而是一种新思维,新理念。比如他对数据的认识,对电子科学、网络等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都比我们深刻。自他准备做国学数据库以来,我们这些人便是他这一工作的受益者。我应该是最早利用他数据库的人之一,对我来说是幸运的事。

  小林兄决定做《国学宝典》以后,便全力投入了这个工作,我亲历了他前后奔波的过程,也目睹了他所经历的一切。有喜悦,也有坎坷。我记得他的公司成立时,遇到过资金困难,我感到很自豪的是,我当时将自己全部存款9万元交给他,为他公司注册出过一点力。说这些,是说明小林兄的《国学宝典》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我看到他全国各地奔跑与学者联络的情况,深知他的艰难。但也看到他从在国内跑,变到去国外跑,去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伯克利等等名校,跑下了国外的市场。又终于有一天,小林兄告诉我,他的公司准备上市了,我知道他真正是做好了做大了。他的做好做大,是我们学术界的喜事,是我们期盼的事。小林兄在学术界有非常好的人缘,这也是当代公司老总中独有的。我以与他是朋友而感到骄傲。

  据小林说,《国学宝典》的数据量已达22亿字,这是什么概念呢?《四库全书》是7亿字,就可以知道这么多年来小林做了多少事!目前大家公认的超大规模古籍全文数据库有三个,刘俊文的中华基本古籍库、中华书局的经典古籍库和他的《国学宝典》,以《国学宝典》数据量最大。我要说,小林兄的数据量固然了不起,但更重要的是,小林与学术界朋友的关系,以及这么多年来他对学术界的帮助。他可以说为学术界朋友想而想,为学术研究需要而不断改进和更新他数据库。尤其是他到了首都师范大学,与文学院合作,出了那么多电子和纸质文献成果,这是其他公司不具有的,而这也恰恰是尹小林古籍数据工作在当代的意义所在。到目前为止,尹小林以数据技术与高校学术单位合作的模式,还是唯一的。就他们合作创造的成果来看,非常惊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在古籍数据化上取得的成果,在国内高校里无疑是领先的,不仅数量惊人,其成果的多样化,以及成果显示出来的发展方向,都是当今电子文献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及网络在传统学术研究中所展现的成果,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已经令我们非常惊异了。我们在其他领域里看到了大数据的力量,看到它对当代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样,大数据也将会在传统学术领域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改变我们的理念,当然也会促使我们必须采取新手段和新方法。尹小林目前掌握了二十二亿字的古籍数据,以一民营公司之力,加上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协作,的确是了不起的事,这个总量,在当前来说,也应该是大数据了。古籍文献大数据如何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是尹小林以及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面临的问题。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提高到国家发展中,古籍文献大数据的文化功能加强和辐射的高度上。这一点我曾经与尹小林谈过,这应该是他的工作以及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工作的方向。

  就我们学术界当前的需求来说,随着电子文献种类、数量的增多,随着不同学科的使用,电子文献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文献学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更科学的规则、确立规范、深入认识电子文献的特征等等。首都师范大学适时地成立了电子文献研究中心,而且连续召开过七届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因为他有建立数据库的经验,并且掌控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他的研究就远比一些学者零碎的讨论高明许多。我希望尹小林在今天这个《国学宝典》成立二十年纪念会之后,以此为起点,再一次引领古籍数据走向新高度。这是我的期待,是以此为祝贺!

  (傅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