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闻|新书推荐||人部|国学图库|服务社区|国学产品|国学论坛

 

 
长城研究
燕长城
中山长城
赵长城
万里长城纵横谈


 

万里长城纵横谈

 

第六编 名胜古迹

  第六编名胜古迹(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说法对吗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明代万里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其实在山海关的北边有个叫无名口的地方,就是从这里向东至鸭绿江边,还有980公里的明长城,这段长城属明朝时的九镇之一的辽东镇管辖。那么,辽东长城为什么被人遗忘呢?又是在什么时候从地图上抹掉的呢?当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之时,特别是顺治入北京之初,全国尚未统一,政局不稳,前方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相对抗,后方有蒙古贵族势力的威胁,清王朝为巩固其东北的“发祥之地”,就在辽东划了禁区。在禁区范围内,首先利用了明代辽东长城的防御设施,并将东北的清“永陵”所在地也扩展到防线之内,把因战争破坏的长城加以修补,并插以柳条,作为禁区的标志,号称柳条边,并下令将山海关定为关卡,限制出入。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部分,不但其建筑本身被改为清“柳条边”,而且清代出版的书中也被删掉。如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附图中,只有“柳条边”,而不见明代辽东长城。清乾隆年间出版的《盛京舆地全图》,也将明代辽东长城勾销,而只画出“柳条边”。该图在左下方只在山海关附近一小段长城处表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再者由于辽东这段长城工程相对比较简单,毁坏也较为严重,加之修筑时间早于辽东长城且保存完好的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两座关城东西又彼此遥相呼应。上述种种,可能就形成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说法的缘由。(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明长城东端起点究竟在哪里
  明代辽东镇长城东端起点究竟在何处,从来众说纷纭,已有老边墙、虎山、古楼子等诸种说法,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致意见。自1992年2月以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长城赞助办公室、丹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组织人员反复进行考古调查。根据长城遗址及相关遗物的发现,并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诸多说法,有了明确的认识。由于在九连城,古楼子等地段没有发现长城、墙体遗存;而在老边墙村调查中,虽发现有长城墙体267米,但是继续向鸭绿江边延伸,因而也不可能是长城的起点。而在宽甸县虎山乡及鸭绿江畔的虎山村和虎山,均发现墙台及长城遗址。因而可以确定,这一带才是明代辽东镇长城东端的起点。虎山村的虎头山坐落在鸭绿江边,与朝鲜隔江相望,地势险要,为关守重地。山脚下原为高句丽的旧城址,明修长城时,用旧城址建江沿台堡。现尚存50余米长的台堡、堡基和部分堡墙,都用巨石垒建,通道宽3米。长城由虎山山头开始,沿河东岸和北岸山脉向北延伸。1992年之后,丹东市政府对虎山长城进行全面修复,再现了当年明长城东端起点的雄姿。(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明万里长城入海处在哪里
  明万里长城入海处,位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明初开国元勋徐达修长城时,将东部起点选在此。因为万里长城好比一条巨龙,翻山越岭,在这里把头伸入大海之中,拨动着海浪翻腾,所以称为老龙头。老龙头是由入海石城、靖虏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城、滨海长城等一组建筑所组成。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也是老龙头长城的精华所在,其名因乾隆皇帝题写的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天溶海色本澄清”之意而得。澄海楼初建时为守城箭楼,到清统一中原后,便渐渐地成为观海胜地。文学家顾炎武、李攀龙、魏源等都在此留下诗篇,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也都曾来此登楼观潮,并留下御书墨迹,赞颂澄海楼巍巍壮丽的大好景色。这里依山襟海,长城耸峙,关高城重,雄视海疆,险峻的地理形势,加之集山、海、关、城为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网,构成控扼蓟辽咽喉的陆海军事要塞和独特景观。(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把山海关叫“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东部的名关险隘。它北依燕山,南临渤海,雄伟的关城屹立于山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曾有人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是恰如其分的。山海关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城防森严,作用重大。山海关城周长4公里,外绕宽16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高12米。城的四面各设有一个城门,名扬四海的“天下第一关”箭楼,即建在东门巨大的城台上。在东西城门外各筑有罗城,关城南北各筑有翼城,关城外围还有卫、所、堡、城及烽火台星罗棋布。这些建筑,好象众星拱月般地拱卫着主体建筑山海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寡妇楼”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相传明代骁将戚继光奉旨在河北一带修筑长城时,有12名河南籍妇女千里迢迢赶来寻夫,当她们来到蓟县长城下,才知道亲人们都已经为修长城而捐躯了。在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下,她们谢绝了戚继光让她们回去抚育儿女,赡养老人的劝告,献出发给的优厚抚恤金,忍着悲痛,毅然投入到修筑长城的行列之中。据说蓟县太平寨长城上的一座敌楼就是由她们参与修筑的。后人为了颂扬她们的功绩,按照传说,将其称为“寡妇楼”。(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室古典园林在哪里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古北口长城以北承德市区北郊,它是清朝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1792年最后竣工,历经89年。避暑山庄规模巨大,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的两个颐和园或8个北海公园的面积。它的宫墙长达9322米,随山就势,蜿蜒曲折,好像缩小了的万里长城。整个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后者还包括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各区内遍布由康熙和乾隆题名的七十二景。山庄虽为皇家园林,但风格与颐和园不同,它朴实、开朗、淡雅,具有山野风光的自然美。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四组建筑。正宫的“澹泊敬诚”殿是山庄正殿,全为楠木结构,是清帝举行大典和其隆重仪式的场所。湖区紧靠宫殿区东北,面积80公顷。主要以热河等泉为水源,仿照江南园林布置,如有仿镇江的“金山亭”、仿苏州的“文园狮子林”、仿嘉兴的“烟雨楼”、仿杭州的“芝径云堤”,景色胜似江南风光。湖区北面是平原区,当年绿茵如毯,麋鹿成群,一派草原风光。山庄西北则是崛起的山区,面积占全园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连绵起伏,峡谷幽静深邃。有著名的南山积雪,又有棒锤、罗汉等耸立在远处,多变的景色犹如幻镜,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屏。(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金山岭长城主要特点有哪些
  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之一。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地区的燕山支脉,即滦平县巴克什营乡东南8公里处,长城因修建在大小金山上而得名。早在北齐时这里就已修筑了长城和关隘。金山岭长城所属的砖垛口、桃春口、司马台、望京楼等都是明朝洪武年间陆续修建的。朱棣迁都北京后,更是重点修缮这一带防御工程。明嘉靖年间,俺答部骑兵突破古北口,直逼北京城下,发生“庚戌之变”,明政府认识到这段长城的重要性,多次加强长城的修建。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增修加固了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1000余公里长城,金山岭一段即隶属于古北口路。这一带地形险峻,视野开阔,层峦叠嶂,起伏绵延。由于地处京师外围,修筑时耗费了较多的财力、人力,所建长城都是用条状形石块为基础,上部用青砖砌成墙垣,城墙高度5~8米,底宽5米,设置有瞭望孔、射击孔和炮台,同时每隔二三米铺设砖砌排水沟,防止墙顶积雨水。城墙内侧下部设券门,多在敌楼附近,以便于守兵上下,外侧修礌石孔,用于打击攻城敌人。敌楼密集是金山岭长城的一大特点,这里一般在100米左右建敌楼一座,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方,有的敌楼相互之间距仅有50米。金山岭长城敌楼的典型代表,是坐落在砖垛口和沙岭口之间山峰上库房楼,内外共设三道防线,坚固异常。(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司马台长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东北方向120余公里的密云县境,东起望京楼,西与金山岭长城相连,全长19公里,敌楼35座。司马台长城是扼守古北口长城东部的主要关口。始建于北齐,明代万历年间修筑起砖石长城的墙体和敌楼。其司马台关门就设在司马台水库连接东西长城的峡谷之地。司马台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它吸取其他长城段之精华,建筑在燕山峰巅之上,地势险峻,建筑奇特,富有诗情画意,具有军事、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科学考察价值。司马台长城多建于陡峭如削的峰颠危崖之上。状若向东狂奔玄驹骤惊,刹那矗立,势不可当,雄健无比。有的攀伏于几乎达九十度的陡峭岩脊上,两侧皆万丈深渊,登长城犹如上“天梯”、过“天桥”。与蜀道无异,和栈道同工。人们每行至此,两目不敢斜视,稍不留神,就会“一足失成千古恨”。(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孟姜女庙建于何时
  孟姜女庙创建于宋代以前,明万历、崇祯年间都重修过,1924年直奉大战,奉系前敌总指挥张学良的司令部就设在孟姜女庙,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将军出款整修了庙宇。孟姜女庙坐落在山海关城东凤凰山顶上,庙内现有山门、前殿、后殿和振衣亭等建筑。前殿供孟姜女塑像,身着青衫素服,面带愁容遥望南海,两侧有童男童女侍立。后殿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像。殿后有望夫石。石旁刻有清乾隆帝的题诗。(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孟姜女传说是怎么演变来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从春秋时已见端倪,《左传》中记述了齐庄公伐莒,大将杞梁战死,梁妻拒不郊吊的事。这段简单的史实,是孟姜女故事的源头。到了汉代,杞梁妻的故事增加了哭倒长城的内容。最早文人作品把杞梁妻与秦始皇长城联系一起的是晚唐僧贯休写的《杞梁妻》诗:“秦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城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母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兮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这首诗的题材取自于唐玄宗的《雕玉集》所引的《同贤记》一文,从这首诗中描述看,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在贯休之前已与后来的孟姜女故事很近似。从现有资料看,孟姜女的名字最早见于唐末五代或宋初敦煌石室卷子中的一首小词:“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这是唐代妇女向边关戍地给丈夫送寒衣的现实生活写照,也是杞梁妻故事向更完美发展的过程。孟姜女的名字在作品中一经出现,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彪炳文学史册了。(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孟姜女传说的内容是怎样的
  提起长城,人们马上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修长城的秦始皇,另一个就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关于孟姜女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姜女是陕西同官人,为葫芦所生。其根生姜家,果长在孟家,所以为姜、孟两家所养。孟姜女长大成人,才貌双全,许配本村的英俊后生范杞良为妻。拜堂成婚那天,范杞良被官兵抓走,押送着去修筑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眼见天寒地冻,她赶制寒衣,千里迢迢到边关寻夫,但到了长城脚下,方知丈夫已死,尸体被筑在城墙里。孟姜女悲痛欲绝,扶墙痛哭,直哭的天昏地暗,城墙倒塌。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很广,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色,总体情节还是大同小异的,但揭露和谴责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奴役劳动人民的主题是不变的。(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北戴河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距山海关长城仅30公里。这里北有联峰山作屏障,南临茫茫沧海,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春无风沙,冬无严寒,秋季天高气爽,夏季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也只有摄氏23度,且空气清新,滨海地区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离子4000个,高于一般城市10至20倍,为北戴河海滨消夏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沙软潮平,海滩明净,别墅幽雅,园林优美,山、海、花、木与掩映其中的各式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优美、和谐的风景长廊。因此,从清光绪年间开始,这里就逐渐发展成为避暑游览的胜地。特别是1954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光辉的诗篇《浪淘沙·北戴河》之后,北戴河在我国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北戴河海滨名胜古迹很多,主要有联峰山、老虎石、鹰角亭、怪楼、碧螺塔、秦行宫遗址等,它们各擅其胜,独具风采,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的中外游客到这里寻幽览胜,成为国家级旅游胜地的佼佼者。(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国现存最大陵墓建筑群在什么地方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比较完整的大型陵寝建筑群。位于河北省遵化县境内、万里长城的马兰峪关西。其北依昌瑞山,南屏金星山,陵园建筑区方圆为48平方公里。清东陵陵区以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的陵墓——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的景陵;西侧有乾隆皇帝的裕陵及裕妃园寝,咸丰皇帝的定陵及咸丰皇后定东陵。此外,在东南部有同治皇帝的惠陵。在大红门外东侧有昭西陵。顺治皇帝孝陵是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进入陵区门户的大红门,依次为圣德神功碑楼、石象生、神道石桥、神道碑亭、隆恩殿、方城明楼、直至宝顶,大小建筑十座,由一条5公里长的砖石铺面的神道贯穿,形成了一条陵区的中轴线,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各建筑物的梁枋斗拱有彩绘装饰,屋顶及墙头有黄金琉璃瓦覆盖,建筑雄伟壮观。清东陵的地宫,以乾隆皇帝的裕陵最有代表性,已对外开放。地室进深54米,落空面积327立方米,为穹窿式结构,全部为雕刻或精加工后的汉白玉砌成。三堂四道石门,构成“王”字形。乾隆晚年崇信佛教,裕陵地宫中,雕刻内容多是佛像、经文和各种与佛教有关图饰,主从得当,轻重分明,虚实配合,在视觉上富有节奏感,是中国罕见的一座地下石雕艺术宝库。2001年清东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独乐寺现存建筑是属于哪个朝代的
  独乐寺位于黄崖关长城南25公里的蓟县城内。据我国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推断,创建于唐初,玄宗时,藩镇节度使安禄山,曾在此誓师叛唐,因而寺名“独乐”。现存主要建筑为辽代圣宗统和年间重建,是著名的千年古刹。独乐寺山门高约10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为穿堂道。檐下正中悬挂着“独乐寺”横匾,相传为明代严嵩所书。穿过山门,就会看到一座高大楼阁平地崛起,巍然挺立,这便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阁中间耸立着一尊巨大的观世音塑像,通高16米,面貌恬静,微带笑容,衣带飘洒,仪态端庄。因其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音。阁内四周墙壁有明代重描的壁画,所绘“十六罗汉”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是我国艺术史上难得的珍品。(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明皇陵为什么叫十三陵
  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县北10公里的天寿山南麓,陵东、西、北皆有长城环护。雄伟的长城,如一条巨龙盘伏在山背之上,既保护了陵寝,又拱卫了京师。自明永乐以来,明代13个皇帝皆葬于此,故有十三陵之称。有趣的是这13位明代皇帝,又几乎个个都修筑过长城。从这一角度来看,在长城沿线的名胜古迹中,十三陵是和万里长城联系最紧密的了。长陵是明第三个皇帝朱棣的陵墓,是陵区的主要建筑,踞于陵区中央,东侧有景陵、永陵、德陵三陵;西侧有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六陵;西南侧有定陵、昭陵、悼陵三陵。各陵共用一个神道与牌坊、石象生等。解放后,发掘了明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出土大量随葬品,现在十三陵博物馆展出。定陵也是明十三陵中唯一向游人开放地宫的帝陵。很多人游罢十三陵后都会在心中产生一个疑问,明廷迁都北京以后,从明成祖到崇祯一共有14个皇帝,可这里为什么只葬有13个皇帝?那位“死无葬身之地”的皇帝又是谁呢?没有在十三陵入葬的皇帝是景帝朱祁钰。公元1449年英宗亲征瓦剌,被俘后其弟成王登基,是为景帝。英宗被放回后,景帝称他为太上皇,居住在南宫。但英宗不甘心失去皇帝的宝座,在公元1
457年趁景帝生病期间,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不久,景帝病情加重而死,英宗不再承认他的皇帝身分,废帝号仍称成王,并把他埋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那里原是明代埋葬嫔妃的地方。景帝生前在十三陵所建的陵墓,后来葬了光宗朱常洛,这便是现在十三陵中的庆陵。(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说“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部60多公里的延庆县境内,是明万里长城中保存最完整和极有代表性的一段。其名称一说是:“把鞑岭”,有防御鞑靼之意;另一说取四通八达之意。八达岭是军都山层峦叠嶂中的一个狭窄山口,居于20公里关沟的北端制高点。两侧山峰兀立,控扼居庸北口的八达岭雄关,有东西二门,西名“北门锁钥”,东称“居庸外镇”,形势十分险要,如高屋建瓴,势若窥井。两翼长城依山就势,宛若游龙奔腾于群岭之上,不见首尾,其气势之磅礴,令人惊叹!所以素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的精妙之论。八达岭山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据关门题额落款年月,八达岭长城始建于1505年,其后经过多次增修加固,最后于1582年才得已修成,先后经营了80多年时间,使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八达岭长城城墙大部分用条石为基础,青砖砌墙,平均高度为7至8米,有的地段,高达14米,墙基厚约6.5米,墙顶宽约5.8米。可容5马并骑或10人并行。由于八达岭一带长城墙体较高较宽,格外显得雄伟。每隔250-500米即有一座敌台,犹如虎踞。现八达岭作为长城景观的标志景区,是长城旅游开发的龙头。(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有多少外国元首和首脑登临过八达岭长城
  登临长城,领略风采,不仅是国内外游客的心愿,也是我国外交部礼宾司为每一位首次来华的外国领导人安排的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自从1958年开放以来,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最早向国内外游人开放的长城景区和国家重要的礼宾接待地,已先后接待过包括尼克松、里根、福特、卡特、布什、田中角荣、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蓬皮杜、撒切尔夫人、希恩、伊丽沙白二世、明仁天皇和皇后等在内的374位外国元首和首脑。如此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纷至踏来,游览长城风光,这在世界其他名胜古迹中也是罕见的。中国的长城,作为人类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加强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的坚强纽带。(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长城博物馆建在哪里
  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通过大量的资料照片及北京、甘肃、河北、黑龙江等地出土的珍贵文物或复制品,并配以生动的模型和声、光、电等高科技展陈手段,按照历代长城、明代长城、建置武备、长城征战等七部分,系统介绍了长城的形成、作用、名关险隘、不同区域长城的特点及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形象地再现了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世界的奇观风采。馆址背倚八达岭长城,外观为长城墩台式,雉堞差错,巍峨壮观,与远山上的长城遥相呼应。(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慕田峪长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慕田峪位于北京怀柔区三渡河乡北,此处长城西接八达岭,东连古北口,是明万里长城又一精华所在。长城起伏绵延于燕山峻岭之上,建筑雄险,态势奇特,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价值和独特的景观价值。首先,内外两侧都筑长约5尺,宽1尺有余,高2尺有余的垛口,垛口之下设有箭孔,险要之处还修有炮台。其次,主墙体之外建有“支城”,即在长城内外侧山梁高脊处,顺势再修出一段或几米、几十米,并筑有敌楼的城体,当地人称为“刀把楼”。双垛口和“刀把楼”相传是为汲取明嘉靖年间“庚戌之变”,北方俺答从黄榆沟绕道突入,从背后袭击古北口守军,从而攻破长城,直逼北京的教训补充设计增修的。两侧垛口便可同时设置滚木礌石,攻守自如;“刀把楼”可控制高点,缓解对主城的威胁。(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明长城建筑规模最大的敌楼在哪里
  九孔楼是明长城建筑规模和形制最大的一座敌楼。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与延庆县的交界处的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上。这里同时也是明蓟镇长城与宣府镇长城的交汇点。该敌楼为方形上下两层空心结构,楼高7.8米,宽13米,条石基座上的楼体为青砖砌筑。楼四面墙壁都有箭窗,每面并排9个,共36个,极为奇特,故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九孔楼”。楼外有明代官员巡行到此所立诗碑,诗为七律二首。其中一首如下:天际丹梯拱帝州,高台插汉眺燕幽,风云北极凭栏动,星斗西垂倚剑流。龙啸层巅朝雨霁,虹垂大漠夕阳收。幸簪白笔巡行暇,暂向青山记胜游。(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八达岭长城全周影院放映的影片内容是什么
  当你登上八达岭长城远眺时,定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想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及看到长城现状、全貌的愿望。今天,在八达岭脚下,修建了长城全周影院。长城全周影院投资300万美元,占地面积1000平米,于1990年9月2日开业,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200余万人。全周电影观众厅,其总面积为314平方米,圆周60米,直径20米,高7.5米。厅内由360度圆周的9幅巨大银白色的屏幕组成巨大空间。开演时,当棚顶上的大灯关掉后,若干组分布匀称的蓝光灯,宛若深远的苍穹中的星星,忽明忽暗,迷离恍惚,眼前仿佛是一个周围是雪山的神秘而优美的夏夜。全周电影,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在360度的银幕上放映,并采用了立体音响。影片通过拍摄六千余公里的长城古迹,春夏秋冬的景色,以及许许多多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战争场面,向游人介绍了长城2500年的历史,介绍了由山海关开始,依山势蜿蜒曲折、高低起伏,一直延伸到甘肃嘉峪关的长城全貌。观看画面,使人犹如身临长城那巨大的历史与现实交叉的空间,经久难忘,回味无穷。(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怎样通过八达岭的
  詹天佑(1861—1919年)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在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里,以大无畏的气概主持建成了我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工程艰巨的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京张铁路总局会办兼总工程师。同年十月,京张路开工。八达岭是全路段的最高处。从南口经青龙桥至岔道城,虽然只有22公里长,但必须穿过军都山险陡的关沟地带,工程非常艰巨。要开凿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共长1645米的四座隧道,其中八达岭隧道最长,达1091米。在当时筑路工具既少而又简陋的技术条件下,詹天佑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率领筑路职工终于按期打通了这些隧道。随后遇到的难题是从南口到青龙桥车站,坡道达千分之三十三的高度,即在直线距离1000米内,要升高33米。从青龙桥再往前修,坡度若再升高,列车就爬不上去了。让列车爬上关沟的最高峰八达岭,若沿山直上,坡度太大,行车危险,工程造价也很高。詹天佑苦思冥想,创造性地利用折线办法,从青龙桥起,依山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车到这里,改用两辆大马力机车,前后一拉一推。这样,既缓和了坡度,又免除了机车调头的麻烦。201公里长的京张铁路原计划用6年时间建成,在詹天佑和1万多员工的努力下,只用了4年时间,就全部完工,并节约白银28万两。1909年10月2日,从西直门开出了第一列火车,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奇迹性新闻。詹天佑为发展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维护国家铁路修建权和经营权,增进工程技术界的团结,奋斗了一生,是我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之一。周恩来总理曾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乌龙沟长城位于什么地方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西倚太行山,东为辽阔的华北平原,历来有“畿南重镇”“燕南一大都会”的称号,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明代定都北京后,为加强京师的防御系统,防止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的袭扰,除在京师北面修筑长城外,还在京师西南的山西、河北、北京地区修筑了一条内长城,西起山西偏关,东至北京居庸关,又称“次边”。内长城经过保定境内太行山区的涞源、易县、涞水、阜平、唐县,其中以涞源乌龙沟段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是内长城的精华地段,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涞源乌龙沟长城位于县城东北方向,全长约20公里,属真保镇紫荆关路管辖,下有隘口5个。长城由涞水境内金水口沿西南方向进入涞源草滩村,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沿里沟村东北、暖水村东的山梁曲折前行,又经邓家庄、大庄、小庄村西至乌龙沟口。长城跨越乌龙河后,先向西再向南至三道河村西、煤窑村西,在碾子沟村东河口处过一条小河,再向西又转南,到达隋家庄村东的小河口,是为乌龙沟和浮图峪两口的交界处。以乌龙沟口附近的长城保存最好,大部分地段垛口完好如初。墙体底宽4.55米,顶宽3.95米,高3~6.7米。乌龙沟段有砖石砌敌楼54座,条石砌基,台基以上用砖砌筑,长宽各12米左右,高约8米,分上下两层。回廊式砖石拱券结构。下层屯兵储粮,上层瞭望御敌,大多数为一楼二门十二箭窗,上、下层之间有砖木结构楼梯通道。每楼前、后二门都嵌有汉白玉石的匾额,上书“台号”,编为“乌字××号”。乌龙沟口附近敌楼密集,平均每隔400—500米就有一座,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乌龙沟段的烽火台大多建于高山之巅,方型,底宽4米,高5—6米,毛石砌筑,实心。长城内侧约1公里有乌龙沟城堡,保存基本完好,一面靠山,三面环河,地形十分险要。城堡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城墙和城门均用条石和砖砌筑,十分坚固。西墙有战台2座,南墙有战台1座。南、西二面设门,外建瓮城环护。南瓮城城门向南,名“翊荆门”,西瓮城城门亦向南,名“镇朔门”。汉白玉石门匾上均有“万历……”题款,证明城堡和长城修建于明万历年间。此外,在属乌龙沟管辖的唐子沟口,还发现了在沟口两侧栓铁索的迹象,以阻挡人马通行,这在内长城中也是较为少见的。乌龙沟长城所经过的地段,皆为险峰峻岭,地势险要,长城随地形起伏蜿蜒,忽仰忽俯,似巨龙腾飞奔驰,雄伟中又见奇险。疏密相间的敌楼与垛口、女墙随墙体的起伏而形成一道美丽、和谐的曲线,壮美之中体现了建造者的独具匠心。雄伟的长城与万木葱郁、层峦叠嶂的自然风光互相映衬,用“青山似海,边墙如龙”来赞誉实不过分,是万里长城沿线又一处极具旅游开发前景的景点。(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同古城为什么被称为“北方锁钥”
  大同古城位于内外长城之间,其东连太行山,西接黄河,北靠蒙古高原,南望晋阳大地,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春秋时期这里是楼烦人的活动地。自战国初已发展成为军事重镇,隶属于代郡和雁门郡,赵国大将李牧驻守防御匈奴,并修建长城及众多的烽燧。秦统一全国后,设置雁门郡,秦始皇将北部长城连为一体,在大同西河谷处修建武周塞,成为北部防守重镇,是为大同建城之始。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北击匈奴至大同(时称平城),在附近的白登被围,史称“平城白登之围”;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击,也多在此地争战。北魏兴起后,平城为其都城达96年之久;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复旧,兼为恒州治。北朝末年及隋唐初期,突厥常取道大同南下,唐灭东突厥后,将大同置为前哨阵地。五代后晋石敬瑭为取悦于契丹,将大同在内的燕云十六州割让。辽朝定为西京,将其城扩建,形成周长10公里的规模,城墙系土夯构筑,守御设备齐全,内部结构大体袭唐旧制。金继辽后,仍以大同为西京,并发展成为金朝重镇和政治、军事中心。辽金二朝均以王室成员驻镇大同。元代大同隶属于中书省河东西道,改大同府为大同路,治今大同市。明洪武初年,明军攻占大同,为防止北元势力南下,沿北部修筑长城,设九镇,大同镇即其中之一。随后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其城呈正方形,边长1.5-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城墙夯筑,外包青砖。城内街道为“十”字形,分成4个区坊,外有壕堑。以后又分别在城北、东、南增筑三小城,与主城互为犄角之势。还于城东和城西修筑聚乐、高山二堡,使防御体系更趋完备。明末,这里成为蒙古与中原互市地点和贸易集散地,清代,大同为山西省大同府。现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国现存最大的九龙壁在何处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东街路南,建于1391年,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府邸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九龙壁坐南向北,全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由壁座、壁身、脊顶三部分构成。因年久失修,壁身倾斜,加之地处交通新线,于1954年南移15米,照原样重新砌筑。但拼装过程中,有两处与原件不一。壁前倒影池是1976年照原样移建。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琉璃九龙壁,其雕刻艺术可与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媲美,但建造历史要早350年,且体积为后者4倍。(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云冈石窟分几种类型
  云冈石窟座落在山西大同市城西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连绵约1公里,现存旧窟53个,佛像、菩萨、飞天等造像5万余尊,规模宠大,雕饰奇伟。全部洞窟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早期开凿的16—20窟,半面作椭圆形,纯以造像为主题,佛像高大、气魄雄伟,其中第20窟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此窟前壁已塌毁,造像露天,大佛胸部以上保存完整,造型古朴刚健,佛像面带笑容而不失庄严。中部各窟则为另一种形制,平面为长方形,分前后两室,除中央雕造大像外,四壁及窟顶遍刻有佛教题材的浮雕。第三种类型为方形窟室,窟室中央有刻满浮雕的方形塔柱,四壁刻有佛像、龛座。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的第六窟即属于这种形制。此窟内地面至窟顶高20米,中央矗立着一个断面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塔柱和整个洞壁嵌满了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和飞天造像。东、南、西壁中下部和塔柱四面刻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整个洞窟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进入洞窟,仿佛置身于一个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的庙堂之中,令人目不暇接。云冈石窟开凿于1500年前的北魏,开凿石窟的主要劳力是在战争中俘获的各类工匠。有文献记载的仅439年北魏灭凉后,就强徙3万户民间工匠到平城(今大同市)。统一北方后,又大肆俘掠各地工匠,集10万户迁至平城,就是这些作为战争俘虏而被驱至平城的工匠,前后用了40余年的时间,开凿了精美绝纶的云冈石窟,为我国艺术宝库增添了一颗灿烂的明珠。(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岳恒山在什么地方
  恒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逶迤起伏在大同盆地南缘,明代内长城很长一段及著名的雁门十八隘口,皆修建在恒山山脉之上。正因为恒山扼关带水、地险山雄,遂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北魏道武帝曾发兵数万在此劈山开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北宋名将杨业也曾驻兵于此,镇守三关。至今当年栈道遗迹尚存,并流传着杨家将大战洪州的动人故事。恒山的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据传舜帝北巡时,即封为“北岳”;山高海拔2052米,为五岳之冠。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来此游览过,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词章。由于历史悠久,山上名胜古迹很多,旧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龙王庙、关帝庙、奶奶庙、碧霞观、十王殿、悬空寺等庙宇。(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杨业祠在什么地方
  杨业祠在全国共有三处:一在河北滦平县古北口,二在河省密县,三在山西代县鹿蹄涧村。由于第三处建于杨业的故乡,而且至今保存最完整,早就对外开放,甚至远在台湾的杨氏族人也前来进香认祖,故其价值及影响,均要比前二处大得多。代县的杨业祠,又称杨家祠堂。始建于元初,明、清间多次重修。现存祠内建筑及塑像,大都为明代遗物。祠堂坐北朝南,祠门楣上悬一块盘龙蓝底竖匾,上书“忠武祠”三个金字。前檐悬挂三块横匾,分书“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正殿五间,上悬“敕建”竖匾和三块横匾:中书“忠勋世美”、东书“千秋忠义”,西书“威镇华夷”。廊柱上挂有一副对联:“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长城”。正殿内靠墙筑台,台正中龛内供奉杨业和佘太君坐像。杨业方面长须,身着红袍,手扶腰带,稳坐在高背椅上;佘太君身穿绣凤红袍,神采奕奕。八子彩塑,分列两旁。殿内东、西、南三面,是杨族历代名将塑像。这些塑像,气宇轩昂,姿容伟俊,令人肃然起敬,不由想起他们血战沙场,固守边关的伟绩。(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宣化古城布局有何特点
  宣化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现为张家口市下辖的一个区。宣化城历史悠久,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素有“北方古城”之称。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两千多年来,宣化或为州县治,或为府镇治,始终是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的中心城镇。古城始建于唐,明王朝建立九镇长城之后,宣化便成为宣府镇指挥中心。明朝的宣府城,是洪武年间在旧土城的基础上扩展而建的。城周12公里,环设7座城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3门;北有广灵、高远2门;东有定安1门;西有泰新1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其布局俨然为明北京城缩小的。宣化由于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富、厚重,游人一到宣化就会发现,城内较大的200余条街道的名称,很多与古建筑、古遗迹有关,如:关帝庙街、天泰寺街、钟楼大街、西城壕街等。在宣化众多的古建筑中,最精美、保存最好的是建于明朝的镇朔楼和靖远楼。(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五台山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佛教中心的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离长城只有25公里。方圆五百余里,海拔3000米。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高耸,峰顶平如台面,故称五台。山中四月解冰,九月见雪,山顶背阴处积雪经年不消,三伏盛夏,气候仍然清凉高爽,是理想的避暑场所。特别是五峰怀抱的百里内外,寺院林立,佛塔摩天,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在荒漠的晋北山区,这里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福山宝地”。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扬佛教,称五台山为文珠菩萨的演教处所,奏请汉明帝在此建寺,并以五台山与印度灵鹫峰(相传为释迦牟尼修行处)相似,所建寺院称大孚灵鹫寺。自那时起,五台山便成为我国的佛教中心,一千九百年以来,不断修葺扩建,以至今天五峰上下,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塔、幢、殿、楼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同伟大的万里长城一样,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雁门第一楼”指的是哪座楼
  古时候,在长城内外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代州鼓楼成为代县的象征。代州鼓楼亦称谯楼,雅号边靖楼,它是万里长城(要塞雁门关)上的一座重要指挥中心楼。站在边靖楼上可直接看到雁门关上发出的各种信号,雁门关也可迅速收到指挥中心发出的各种指令。如果没有边靖楼,雁门关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远离指挥部的孤岛。鼓楼是代州古城中心的"中心"。代州古城是边陲重镇的门户。代州鼓楼是调兵、用兵、指挥战争的中心,所以古建筑家们把它的自然地理位置也放在古城中心。以它为中心,筑了长九里十步,宽顶上可走兵车的砖包城墙。城墙上面均匀地分布着13座二层结构敌楼。城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筑有四座瓮城。指挥官站在鼓楼顶,确有头顶雁门关,脚踏五台山,腰系滹沱河的威严感。代州鼓楼建于明初。朱元璋定都北京,被逐出关外的元朝统治者怀着"光复中原"的心理,时常进攻雁门关,试图占据代州,然后问鼎中原,在明洪武初期,古州代县战争频仍,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为了靖边安国,朝廷命大兴边事。边城修筑城墙,雁门关修筑工事,此时代州鼓楼应运而生,时为1374年。代州鼓楼作为前敌指挥楼,被设计者和建设者筑成一个钢铁堡垒。鼓楼由两部分组成,砖砌券洞基座长43.3米、宽33.3米、高13.3米。楼身四檐三层,歇山顶,底层筑围廊,二层设勾栏,三层勾栏下加平座。面阔7间,进深5间。斗拱规整,楼顶挑角高翘。在楼上可藏兵一千余人。架炮百余尊。经历了近百年的太平,鼓楼有所失落,于成化七年遭大火焚毁。1476年重建代州鼓楼。代州鼓楼形势险要。当年李自成义军从潼关出发一路所向披靡,然而打到代州城和鼓楼下,却久攻不克。双方激战了七天七夜,而代州鼓楼却岿然不动。情急之下,李自成绕开代州城先攻宁武关,夺关后才又返回攻代州。守代州城的总兵为周遇吉,他立下了与代州城共存亡的誓言,在弹尽粮绝时命妻妾儿女7人闭室火焚,然后拔刀自刎。在雁门关发生的1700余次大小战斗,鼓楼都可见证,难怪雁平兵备道汤豫诚将这种历史感悟题一巨匾悬于楼正面"声闻四达",道光知州陈鼎雯题匾"雁门第一楼"。

阴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在内蒙古阴山山脉,不但修筑有战国赵长城和秦始皇长城,还镌刻或涂绘有与长城相映交辉的古代岩画。阴山岩画到目前总共发现1万多幅,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乌拉特中旗的西南部、磴口县的西北部。岩画凿刻年代大约为青铜器时代晚期,并一直延续到元、明、清,题材极为丰富。总体上看,以反映古代的游牧民族狩猎生活或与其有关的内容为主。此外,还有人物舞蹈,车辆出行、穹庐、人面、文字等以及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在整个岩画中也占有一定比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天体星像岩画,在阴山岩画中发现若干处,这在世界上其他岩画区是罕见的。阴山岩画的艺术特色质朴、生动并且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构思技巧和表现力诸方面都显示了惊人的艺术才能。它作为中华民族古代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明珠,与长城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观赏价值。(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榆林城历史上的军事地位是怎样的
  榆林城位于明长城南、距镇北台5公里,今为陕西榆林市所在地。又称榆阳,东扼雁朔,西卫宁夏,北控河套,南屏关中,是大漠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之一,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九边锁钥"、"雄镇三秦"之说,明长城九镇之一延绥镇总兵所驻地。据记载,榆林城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其后经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才最后定形的。到清同治年间,因榆林城北墙被流沙积压,遂将北城墙向西南回缩始成今日榆林城的样子。此城地势为东高西低,东北角向外突出。城墙墙体用黄土夯筑,外侧包以青砖,城墙高12米,基宽16.6米,顶宽10米。城门有5座,各城门顶上,均建有两层威武雄壮的城门楼。城内外至今仍保存有很多名胜古迹,其中以星明楼、凌霄塔最负盛名。

万里长城最大一座城台在什么地方
  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市红山最高处,是万里长城上最大的一座城台,东西有长城相连,为榆林南北往来的咽喉之地。镇北台建于1607年,是榆林镇巡抚涂宗浚为保护红山马市贸易设立的一个观察哨所。登临台顶,极目远眺,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镇北台形如塔状,共分4层,总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整座城台全部由青砖包砌,各层亦有垛堞围墙,第二层向南开有一券拱门,仅此门可上至台顶。门额上嵌有“向明”二字的石匾。在镇北台比邻还建有“款贡城”“易马城”。(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说红石峡是长城线上的书法艺术宝库
  红石峡位于榆林镇北台西1公里,居无定河支流榆林河与明万里长城的交叉点上。榆林河由北流来,中劈红山,形成宽不及百米的峡谷,峡谷两侧,峭壁如屏,红石印映。峡东崖高11.5米,长3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西崖多为明清两代名人的石刻,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寺依山傍水,雕栏飞檐,楼、阁、亭相望,殿亭都为悬崖上凿的石窿,寺内有石刻佛像及壁画,穹顶是儒、道、释之教融为一体的建筑风格,寺外两壁摩崖刻石相连,多达160余处。笔法精湛、内容极广,有左宗堂的“榆溪胜地”、杜斌丞的“力挽狂澜”、马占山的“还我河山”,还有“中外一统”“威镇三边”等,其中“蒙汉一家”的民族团结口号分外引人注目。刻字大的丈余,小的寸许,各家各体,应有尽有,可以说是长城线上一处罕见的书法艺术宝库。(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统万城是怎样变成废墟的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明长城以北的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村,现已为毛乌素沙漠所侵,城址四面不同程度地被流沙湮没,但整体遗址尚存,尤其是西南角高出地表30米的角楼基座,仍赫然挺立于沙海之中,数十里外可望见。统万城原是北朝十六国之一夏国的都城。史载413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雄踞朔漠,意欲称帝,于是调发十万人,修筑新城作为首都,取名统万城,寓意“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当时这里还是山清水秀,草泽丰美,风景宜人的地方。那么统万城是如何沦于沙漠之中成为废墟的呢?其实在统万城的繁荣时期,便已开始了对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到了8世纪,唐朝为了加强对突厥的防御,采取了屯垦实边政策,砍伐森林滥垦草地,到9世纪,这里就出现了大面积沙化现象。但这里在宋初时仍不失为一重要政治中心。994年,宋太宗因为统万城经常成为少数民族聚集反抗的中心,遂下令毁城,迁走城中的百姓。此后,名噪一时的统万城便逐渐成为废墟。(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塞上江南”指的是什么地方
  银川,它是长城线上的重要城镇,明宁夏镇所在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青铜峡灌区中部。西有贺兰山,东靠黄河,北接平罗县,南邻青铜峡市。地势平坦开阔,有长期的开发垦殖历史。黄河南北贯穿,形成了较大的冲积面,历来为塞上重要地区。秦王朝开辟了黄河以南地区之后,这里辖属于北地郡。汉代在今银川东郊建置典农城,是为银川建城之始。明朝为防卫北部边地,设置九边,银川即宁夏镇治所,负责盐池至靖远之间的长城防御,所辖内长城分为东、北、西三部分。清雍正时置宁夏府,银川为府城。又在其东北处另建一城,名“满城”,后因地震损毁。民国年间改府为道,府城仍按清制隶属甘肃省。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为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为区首府。今银川市分为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共3个区;1市,即灵武市;又辖永宁、贺兰二县。全境面积7027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蒙等26个民族,其中汉、回人口占绝大多数。银川农业自古发达,包括农林牧渔各类生产,灌区内渠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虽经年不雨,仍可获得丰收,有“塞上江南”之称,是祖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宁夏长城知多少
  历代的宁夏边防,不仅西据贺兰之雄,东据黄河之险,再加上一道道长城,更能发挥其防御作用,形成了坚强屏障,对保障中央政权的稳定,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各时期的长城遗迹散布于宁夏南北,其地理位置大体如下:战国秦长城:由甘肃静宁县入境,进入宁夏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于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5公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在此,长城分为内外两道:一道由海堡开始,绕乔洼,过清水河,至郑家磨,又沿河岸南下到陈家沙窝,与前道长城合并;尔后进入固原东山,经城阳、孟源等城进入甘肃省镇原县境。秦长城:秦国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又对固原地区的长城进行了修缮,并且向北、向西利用黄河天堑,沿河建城设障,屯兵驻守。汉长城:汉初,继续利用秦昭王修筑的长城抵御匈奴。到汉武帝时,国力渐兴,新修筑的长城已远在宁夏境之北,汉代城址遗迹遍布宁夏山川。隋长城:为减轻突厥与契丹南下袭扰的威胁,隋文帝于开国当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长城。在宁夏境内修筑了一条新长城,“使司农少卿崔仲芳,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西距河,东至绥德,绵延七百里,以遏胡寇”。明长城:最初在北方建置有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四镇,以后又增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加上固原(陕西镇)和山西的偏关,均派重兵把守,统称“九边”。明代的宁夏镇“犄角榆林,屏蔽固原”。宁夏镇总兵驻地在甘肃宁夏县(今银川市)管辖的长城东起大盐池,西至兰靖与甘肃镇相接,全长4
70公里。(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贺兰山岩画在什么地方
  贺兰山在宁夏西北部绵亘250公里,较大的关口有37个,其中的贺兰口踞贺兰山中部,这里山峰突兀高耸,关口三面皆被山峦环绕,唯向东可通银川平原。贺兰山岩画就凿刻在关口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岩画总共有400余幅,分布面积0.38平方公里,据考证,凿刻于我国青铜器时代,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岩画题材,以人面形居多,或插羽、或留发髻、或长犄角、或着头巾。有的高鼻大耳满脸毛须,有的口衔骨头,多数人形有眉无眼。关于动物的岩画中,有奔鹿、岩羊、狗、骏马,还有猛兽、飞鸟等图案。有的岩画还刻有西夏文字或题记。画境古朴浑厚,真实记录了宁夏古代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社会活动的情景,堪称是一处古代少数民族珍贵的艺术宝库。(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长城线上的沙坡头是怎么名扬天下的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明长城线上,原来本是腾格里沙漠南缘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地方,新中国诞生之后,我国治沙工作者,在这里的金色的沙海之隅创造出一片绿洲,成为世界治沙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使沙坡头名扬天下,并逐渐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三大鸣沙地之一的金沙鸣钟,在沙坡头顶。沙山百米高,游人滑沙时,沙坡下发出万鼓齐鸣似的隆隆声。沙山脚下,绿树丛中,是称为沙海明珠的一片果园。满园果树茂盛,绿草如茵,有苹果、红枣、长把梨、水蜜桃、葡萄等,还有西红柿、玉米、高粱和土豆等作物。果园以南便是波涛汹涌的黄河,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蜿蜒于黄河南岸的“香山”上的长城雄姿,还可在黄河山峡出口不远处,看到这里所特有的古老的水车景观。(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李广墓在哪里
  李广,汉代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和秦安县之间)人。天水市西关的李家巷,巷口原立有牌坊,匾额题“汉飞将军李广故里”几个字,此地遂得名“飞将巷”,相传为李广故里。李广精于骑射,屡立战功,后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李广以善战而闻名,有“汉飞将军”之称。后人为纪念他,在河南岸石马坪筑墓。墓碑镌有“汉将军李广之墓”7字。墓创建于何时不详,现李广墓为清乾隆年间重修,后因年久颓圮,近代又重新修葺。(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古代兰州为什么是西北地区的要冲
  古代的兰州,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可谓是西北地区的要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兰州之地属榆中,曾在此“因河为塞”修筑长城。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西域之后,为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设置了金城县、金城郡。到隋朝时因附近有皋兰山而始名兰州。兰州城虽狭小,但由于南面雄伟的皋兰山成拱状护卫着兰州城,北面又临滔滔的黄河水,东面是“虽盛夏冰雪不消”的马衡山,西南通有名的榆谷,形势十分险要。加上“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之处”,自古便是东西军事的咽喉重地。兰州西面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东面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因此,它的得失,对于不断争权夺利的各族统治者来说都事关重要。无论汉时羌族、唐时吐蕃族,宋时党项族和汉族人民都牺牲了不少无辜的生命,有不少地方割据势力也曾经在这里称王称霸。而千百年来,为了反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兰州城更是各族人民起义的重要据点之一。东汉末年羌族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清朝回族苏四十三起义……都在皋兰山下留下了悲壮的史迹。兰州还是丝路重镇之一,汉将霍去病出征西域,唐僧玄奘西去印度,都从此经过。兰州市区的皋兰山北麓五泉山,是兰州著名胜景。山上的千佛阁、三教洞、泰和铁钟以及铜接引佛,都是重要的文物古迹。(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说“金张掖,银武威”
  张掖和武威是矗立在河西走廊上的两座重镇,亦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这里不但有祁连山雪水灌溉之利,日照充足,气候适宜,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牧业发达,自古是甘肃有名的富庶之地。因此,民间广泛流传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历史上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大月氏、匈奴、乌孙等都在此生活过。这里是我国早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重要地区,在我国民族史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里还是我国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起来的“五凉”政权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后凉分裂时期,匈奴贵族沮渠蒙逊,杀死北凉王段业后,将北凉迁都张掖,并自称张掖公。沮渠蒙逊以张掖为中心,强盛之时,曾攻占了武威,据有甘肃的西部。张掖和武威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并有大佛寺,罗文庙、罗什塔、古钟楼、黑水国汉墓群及明清民居建筑等众多的名胜古迹。(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万里长城第一墩”在什么地方
  此墩位于肃州西长城南端,讨赖河北岸,北距嘉峪关7.5公里。为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今人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墩”。墩台筑于长城内侧2米处,长、宽各14.5米,残高7米,黄土夹沙夯筑,1539年兵备道李涵监筑。墩台耸立于82米的高崖,居高临下,下为急流险滩,地势十分险要,以其壮观奇特吸引着国内外游人。(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嘉峪关魏晋墓的彩绘砖画都是什么内容
  在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的新城戈壁滩上,有魏晋古墓1000余座,现已挖掘出10余座,出土彩绘砖壁画600余幅。它们一般都镶嵌在墓壁上,大多数是一块砖上绘一幅画,只有极少数的大型壁画。其表现的内容极为丰富,有:畜牧、农耕、桑蚕、林园、狩猎、汲饮、屯垦、营垒、庖厨、宴饮、伎乐、六博、车舆、出行、坞壁穹庐、衣帛器皿等。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画法以素描为主,以线条勾勒出人物、动物、静物的轮廓,并用黄、白、朱红、浅绿、赭石等矿物颜料稍加点缀,构成了热烈明快的色调。(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敦煌在历史上有哪些变化
  敦煌是汉长城西端的重要城镇,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隶属于今酒泉地区。其四周分布着祁连山、马鬃山和天山余脉,西部和北部与新疆接界。敦煌地区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是羌戎的活动地区。战国、秦汉时期,月氏、乌孙和匈奴等相继兴起。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敦煌郡,是为敦煌设县之始。后又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据勘测,敦煌城遗址位于今党河西岸,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718米、南北长1132米,城内有白马塔一座,始建于后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凉张骏于此置沙州,因鸣沙山而名,后改为敦煌郡。北魏时先后置敦煌镇、瓜州、义州,隋建国后罢州置郡,为敦煌郡;炀帝大业中改为瓜州和沙州。唐朝除唐玄宗天宝和肃宗至德年间改复敦煌郡外,大体以沙州为称,郡治敦煌县。安史之乱后,沙州被吐蕃攻占。宣宗时张议潮起兵,将吐蕃势力赶走,北宋仁宗时期,西夏攻占沙州,占有河西地区。元朝于此设沙州路,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朝设沙州卫。清朝雍正初年在敦煌故城之东另建卫城,即今敦煌市。乾隆年间改设敦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属酒泉地区,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次年撤县建市。(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长城沿线最著名的石窟是哪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长城沿线众多石窟寺中最著名的一座。它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鸣沙山之间的峭壁上,南北长约1610多米。莫高窟创建于东晋时期,经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至今仍保存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佛象2400多尊。如果把这些艺术品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成一个长25里的画廊。石窟中还发现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近6万件。莫高窟的彩塑有的高达33米,雄伟浑厚;有的小至十几厘米,精巧玲珑。其艺术造诣之高深,想象力之丰富,都是很惊人的。窟内绚丽多彩的壁画,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音乐、舞蹈、婚丧嫁娶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外文化友好交往的结晶。(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明代长城区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汉时期长城附近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唐宋前后这一地区荒漠化更加严重,导致这一地区由农牧兼宜演变为只适宜牧业的荒漠草原地带。明长城由秦汉长城位置上向东南后退数百公里。明长城建成以后,长城区域生态遭到的破坏并没有丝毫减弱。内蒙古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即黄河河套地区,在明建国初期,这里多为水草丰美的腴田沃土。《明史纪事本末》记述:“河套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密迩陕西榆林堡,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东西可二千里,南至边墙,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近者二三百里。”境内山中长有柏林、松树、檀香树和各种茂盛的花草。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大量移民到此,耕垦面积日益扩大,建材和薪炭需求有增无减,森林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局部地区已显现出土壤沙化的势头,后因政治腐败,屯垦军民多逃亡,垦田废弃,就地起沙变得普遍。早已逼近长城的毛乌素沙漠乘机肆虐,到嘉靖年间,鄂尔多斯南缘边墙一带在流沙的侵袭下,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了,然而流沙并未停止。它向南蚕食,湮没了陕西榆林附近的大片土地,陕西榆林镇东西延袤一千五百里,其间筑有边墙堪护耕作者仅十之三四,其镇城一望黄沙,寸草不生。隆庆、万历之际,毛乌素沙漠竟穿越长城屏障,向南延伸;万历末年新修的长城更是多处被沙漠吞没,长城尚且遭此灭顶之灾,原野耕地更是不在话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明朝错误的治边之策密切相关。如明初朱元璋“用宋讷所献守边策,立法分屯,布到边徼”。以后规模逐渐扩大,竟至山之悬壁无尺寸不垦的地步。北方九边的土地资源受到大面积的破坏。植被垦辟殆尽,土壤肥力枯竭,由此常引起大面积沙化。其中,陕甘宁长城沿线处于黄土高原与戈壁沙漠的过渡区域,生长的多是草丛和灌木,加之降雨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由于就地起沙和沙漠南段的叠加作用,这里便成了沙漠化的重灾区。而原本森林植被良好的地段也未能幸免,如嘉靖以前“山西沿边一带树木最多,大者合抱干云,小者密如栉”,是一道很好的防沙林带,自明代中叶以后,因军民屯垦,官私采伐贩卖和朝廷在边界地带实行的烧荒政策,森林资源损失惨重,再也难以抵御流沙的侵袭了。森林面积的锐减也使明代长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例如,黄土高原地段自宁武关以西,南至离石,原在岢岚、河曲、保德、五寨、偏关等地曾有成片森林,多毁于明代屯田。嘉靖年间这里成片的森林被开成了坡耕田土。以后这里又退化为丘陵沟壑区,至今仍为黄河中下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段。明代成化年间,“自偏关、雁门、紫荆,历居庸、潮河川、喜峰口,直至山海关一带,延袤数千余里,山势高险,林木茂密,人马不通,实为第三藩篱,”后戍守之军于边墙附近烧荒。“每年大放军士,伐木两次”,“四山尽烧,防有伏者”,近边诸地,经明嘉靖胡守中斫伐,辽元以来古松殆尽。到隆庆时,这片原始森林的“千里古松”已被斫焚得荡然无存。从此这一地区忧患增多,湖泊泉水日趋萎缩,水质下降,连野生动物也大量减少或绝迹。清朝末年,清政府又以“借地养民”和“移民实边”等名义开垦长城沿线的荒地草原。由于进一步破坏植被,使得长城中段沿线沙漠化,甚至明长城以南也形成了大面积沙漠。总之,历代在长城附近大面积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及战乱是造成长城区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这个教训是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不得不汲取的。研究长城区域生态的状况,这对于长城保护和生态保护都是有利的。(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绿色长城”指的是什么
  长城沿线特别是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多属于半干旱的平原地带,降雨少,蒸发大,在不受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也仅处于较为脆弱的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土地的利用超过了自然界允许的范围,就会使生态系统失调,环境出现恶化。长城沿线大规模的垦荒和民族间的战争,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引起下覆的暗沙翻为明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流沙移动和地面沙丘的堆积。长城沿线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旱灾害连年不断,生态失去平衡,滚滚风沙,威胁着200多个县的农田和牧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也直接危害当地农牧业生产。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16亿吨,严重威胁着黄河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长城千百年曾挡住过无数次兵马铁骑的进攻,却败倒在滚滚黄沙肆虐的侵害之下。长城无法抗拒流沙的侵袭,逐渐地被沙漠所分割,湮埋。古老的长城虽然抵御不住风沙的进攻,但继承和发扬了长城精神的中华儿女们,却勇敢地向沙漠宣战了。建立起一道绿色万里长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的伟大战役,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打响。197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变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缺林少水生态失调的状况,决定建设一个大型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的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改造大自然、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而艰巨的工程,它东起黑龙江,西迄新疆,横贯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396个县旗,东西长7000公里,万里长城由东到西所经的200多个县、旗,基本上全部包括在这一工程体系之内。所以社会上普遍称“三北”的防护林为绿色万里长城。这项工程治理的是我国北方受风危害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是带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程。整个规划是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紧密结合基本农田和基本牧场建设,大力营造防护林、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带、片、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人工造林与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相结合,主体工程与区域性防线相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农、林、牧比例协调的农业生态体系。(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长城绿色工程是怎么回事
  1999年7月,由贾兰坡、周光召等22位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倡议的“建设长城绿化系统工程”,得到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中国长城学会等16家单位发起成立了“长城绿色工程组委会”作为常设机构来开展工作。2000年7月至9月由全国人大环境和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中国长城学会共同组织了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活动。自明长城东部起点丹东市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开始,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甘肃、新疆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到新疆的库尔勒结束,行程1万余公里。在考察中发现长城沿线生态环境恶化,长城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收集到实地考察的宝贵资料。现在已经完成了长城沿线绿色工程规划的宏伟蓝图。此项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非朝夕之功。但因为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伟大的意义,许多人正在进行不懈的奋斗。(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http://www.guoxue.com
国学网总编室 010-68900123转808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发现侵权 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