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师从吴宓、叶公超、陈寅恪、朱光潜、俞平伯、朱自清等大家,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并称“清华四剑客”。1935年秋赴德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师从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主修印度学,十年乃得归国。194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8岁。

欧阳中石挽季羡林先生联:

  正庆天年无已;
  何期大限竟终。

范曾挽季羡林先生联及诗:

  圣者遗音传陬邑,知述焉而征,千秋俊彩高风在;
  季公荷瓣满黉园,正淳然以馥,一代祥星吉雨来。

悼季羡林大师用周汝昌先生韵

悲风一夕扫人寰,师首攸归学苑寒。
我欲从公循大道,谁能启卷悟真禅。
三年勺水莲初展,万世浮图塔莫关。
遗泽世间天地久,先生笑貌照吾翰。

高占祥挽季羡林先生联:

  节同松柏垂千古;
  言必经纶少一人

饶宗颐悼季羡林先生诗:

挽季羡林先生,用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韵

遥睇燕云十六州,商量旧学几经秋。
榜加糖法成专史,弥勒奇书释佉楼。
史诗全译骇鲁迅,释老渊源正魏收。
南北齐名真忝窃,乍闻乘化重悲忧。

周汝昌悼季羡林先生诗:

古历己丑闰五月十九日惊闻季羡林先生谢世
痛悼不已敬赋小诗略展悲怀

大师霄际顾人寰,五月风悲夏骤寒。
砥柱中华文与道,渠通天竺梵和禅。
淡交我敬先生久,学契谁开译述关。
手泽犹新存尺素,莫教流涕染珍翰。

 

·钱文忠: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
·季羡林何以精通那些几乎失传的文字
·欧阳中石:季羡林是纯真圣洁的人 任继愈有君子之风
·学识渊博是非分明的季羡林先生
·张岂之:老子与《道德经》——读任继愈先生《老子绎读》
·王邦维:悼念恩师季羡林先生
·追忆任继愈季羡林:任老“三不主义” 季老如慈父
·王杰:浓缩百年人生,再现泰斗风华——《季羡林传》读后
·钱文忠:季羡林先生的“看家本领”
·季羡林先生一生十大学术成就
·季羡林: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语录
·恢复繁体字?季羡林提议一石激起千层浪
·真话能走多远:季羡林谈老年“十忌”
·“五朝元老”季羡林:“和谐”不简单 孔子很伟大
·季羡林:为善最乐 能忍自安
·季羡林: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刘仰vs老巢:季羡林“新诗失败说”之争鸣
·凌云健笔意纵横──季羡林说自己
·季羡林与林庚“相期以茶”
·季羡林:中国传统不讲“弱肉强食”

·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悲痛写挽诗悼念季羡林
·季羡林眼里真正国学是什么?
·季羡林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一篇散文:忆念荷姐
·《季羡林全集》和季羡林日记即将面世
·谁为季羡林任继愈二先生撰墓志铭
·季羡林任继愈逝世:后继还有这样的大师吗?
·季羡林,被放大的公共知识分子
·一位文化的守望者去了——北大清华师生追念季羡林
·小丫拜访大师季羡林 畅谈“开心学国学”
·季羡林:做真实的自己——为自选集《风风雨雨一百年》代序
·季羡林先生倡言“大国学”
·季羡林珍贵书信流入旧货市场 家属称要彻查
·季羡林外流书信 昨全部无偿返还
·98岁季羡林与92岁饶宗颐 两位大师世纪会面
·柴剑虹:季羡林谈古籍整理出版
·季羡林的情感世界
·季羡林:从“少无大志”到学界泰斗
·季羡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实事求是辞三冠
·季羡林谈东学西渐与“东化”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佛教十五题》《罗摩衍那》《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

《论梵文td的音译》(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
《马克思论印度》(人民出版社,1951年)
《沙恭达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五卷书》(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优哩婆湿》(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罗摩衍那》(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4年)
《天竺心影》(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9月)
《朗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家庭中的泰戈尔》(季羡林译,漓江出版社,1985年)
《季羡林散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
《中印文化交流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
《留德十年》(东方出版社,1992年)
《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新文丰出版社,1993年)
《季羡林文集》(24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牛棚杂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病榻杂记》(新世纪出版社,2007年)
《佛教十五题》(中华书局,2007年)
《季羡林说国学》(京华出版社,2007年)

·母与子(1934年4月1日写毕)
·红(1934年7月21日写毕)
·老人(1935年5月2日写毕)
·忆章用(1946年7月23日写于南京)
·春满燕园(1955年)
·马缨花(1962年10月1日写毕)
·夹竹桃(1962年10月17日写毕)
·爽朗的笑声(1979年1月31日写毕)
·西谛先生(1981年2月2日写毕)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1981年5月11日写毕)
·我和济南——怀鞠思敏先生(1982年10月12日写毕)
·我和外国文学(1986年5月31日写毕)
·遥远的怀念(1987年3月18日写毕)
·怀念西府海棠(1987年4月26日写毕)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1987年10月1日写毕)
·重返哥廷根(1987年10月写于北京)
·为胡适说几句话(1987年11月25日写毕)
·虎年抒怀(1988年1月27日写毕)
·在饥饿地狱中(写于1988年,收入《留德十年》)
·我的老师们(写于1988年,收入《留德十年》)
·学习吐火罗文(写于1988年,收入《留德十年》)
·迈耶一家(写于1988年,收入《留德十年》)
·回忆梁实秋先生(1988年3月26日写毕)
·月是故乡明(1989年11月3日写毕)
·忆念胡也频先生(1990年2月9日写毕)
·神奇的丝瓜(1990年10月9日写毕)
·八十述怀(1991年1月1日写毕)
·幽径悲剧(1992年9月13日写毕)

·我写我(1992年11月16日写毕)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1993年2月17日写毕)
·哭冯至先生(1993年2月24日写毕)
·二月兰(1993年6月11日写毕)
·我的书斋(1993年6月22日写毕)
·怀念乔木(1993年11月28日写毕)
·新年抒怀(1994年1月1日写毕)
·赋得永久的悔(1994年3月5日)
·听雨(1995年4月13日写毕)
·我的妻子(1995年6月21日—25日写毕)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1995年7月18日写毕)
·回忆陈寅恪先生(1995年12月1日写毕)
·涉沧海,话留学(《神州学人》1996年08期)
·清塘荷韵(1997年9月16日写毕)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1998年9月25日写毕)
·记张岱年先生(1999年1月10日写毕)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1999年5月2日写毕)
·人间第一爱(2000年)
·大放光明(2000年6月8日写毕)
·清华梦忆(2000年11月7日写毕)
·九十述怀(2000年12月20日写毕)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视野》2001年02期)
·清新俊逸清华园(2001年2月18日写毕)
·一条老狗(2001年5月2日写毕)
·祝贺母校山东大学百岁华诞(2001年8月11日写毕)
·追忆李长之(2001年8月29日写毕)
·作为人,作为“朋友”的胡适(2003年11月10日发表)
·国学漫谈(选自《季羡林说国学》,中国书店,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