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歌】先秦·无名氏
【龙蛇歌】汉·无名氏
【灵蛇铭】晋·傅玄
【腾蛇赞】晋·郭璞
【孙叔敖逢蛇赞】北周·庾信
【巴蛇三首】唐·元稹
【灵蛇见少林寺】唐·李绅
【蛇】宋·丁谓
【天台蛇洞】宋·赵抃
【灵蛇】宋·黄希旦
【蝎蛇吟】宋·邵雍
【墨蛇颂】宋·黄庭坚
【逐蛇】宋·张耒
【蛇】宋·吕本中
【和无在木蛇歌】宋·释慧空
【异蛇】宋·王质
【蛇】宋·林同
【比蛇】清·郑燮
【脆蛇】清·郑燮

 

  《尔雅翼》曰:“蛇,草居,常饥,每得食稍饱,辄复蜕壳,冬辄含土入蛰,及春出蛰则吐之。”

·中西蛇文化审美
·蛇的象征意义
·中国的蛇文化
·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
·文学作品中的蛇
·蛇为什么称“小龙”
·蛇年蛇趣
·文化记忆:蛇年说蛇票
·人文的蛇和自然的蛇
·蛇为什么叫长虫
·人文世相:鲁迅爱蛇
·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试析《搜神记》中的蛇文化
·谈《山海经》中的蛇形象
·蛇的故事新编
·从蛇妖到蛇仙——“美女蛇”故事解析
·蛇郎蛇女故事中禁忌母题的文化解读

 

似龙非龙,一分小,一分巧
怜我惧我,几点实,几点虚

吐舌昂头,盘体犹如卷带
穿花着锦,蠕身好似弯弓

绵里藏针,怀柔怀剑
曲中有直,能屈能伸

尔真畏我,我真畏尔
人不犯吾,吾不犯人

龙蛇同体,角有角无当辨
己巳异头,尾长尾短当分

卧也坐,行也坐,立也坐,坐也坐
坐也卧,行也卧,立也卧,卧也卧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人蛇】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足人手,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巴蛇】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两头蛇】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昔孙叔敖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为常,其祸安在哉。

【量人蛇】广东琼州有量人蛇,长六七尺,遇人辄竖起量人长短,然后噬之。土人言此蛇于量人时鸣声曰“我高”,人亦应声曰“我高”,蛇即自坠而死。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杯弓蛇影(《风俗通义·怪神)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打草惊蛇(《南唐近事》)
  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也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春蚓秋蛇(《晋书•王羲之传论》)
  (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率然(《神异经》)
·蛇丘(《方中记》)
·昆仑巨蛇(《玄中记》
·绿蛇(《顾渚山记》)
·报冤蛇(《朝野佥载》)
·毒蛇(《朝野佥载》)
·种黍来蛇(《朝野佥载》)
·蚺蛇(《朝野佥载》)
·蚺蛇胆(《朝野佥载》)
·鸡冠蛇(《录异记》)
·爆身蛇(《录异记》)
·黄领蛇(《录异记》)
·蓝蛇(《酉阳杂俎》
·巴蛇(出《博物志》)
·蛮江蛇(出《酉阳杂俎》)
·两头蛇(《岭南异物志》)
·颜回(《小说》)
·蜀五丁(《华阳国志》)
·昭灵夫人(《陈留风俗传》
·张宽(《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