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学术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学会编
主编:徐中玉



第十一辑

周勋初: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
徐中玉:《文心雕龙》“见异,唯知音”说
周振甫:刘勰的文学论
缪俊杰:中国古代乐论画论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魏同贤:刘勰的民间文学观
夏志厚:《文心雕龙》成书年代与刘勰思想渊源新考
(苏联)B·A·克利瓦卓夫 李庆甲 汪涌豪译:论刘勰的美学观
蒋树勇: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思想的哲学传统
王英志:“发愤著书”说述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传统研究之一
南 帆:论诗的技巧构成——“死法”与“活法”
郁 沅:永明体与诗的声律之美
王可平:“情景交融”与山水文学——我国古代山水文学发达原因初探之一
(日本)松浦友久 蒋寅译:中国诗的性格——诗与语言
曹融南 傅刚:论曹丕曹植文学价值观的一致性及其历史背景
林继中:释“神来、气来、情来”说——盛唐文评管窥之一
陈国球:胡应麟的辨体批评
朱颍辉:孟称舜的《古今词统序》
王镇远:纪昀文学思想初探
蒋述卓:《原诗》的诗人主体论
胡 明:袁枚古文观试探
黄 霖:略论林昌彝的文学思想
蔡景康:试论小说评点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韩黎范: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刍议
何 若:文艺必须“写心”
静 文:诗应显出各自的性情面目


第九辑

漆绪邦:自然之道与“以自然之为美——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探讨之一
邓乔彬:诗画与虚实——论我国诗画批评标准的成因
吴功正:我国古典风格理论概说
徐中玉:论陆机《文赋》的进步性及其主要贡献
赵昌平:“文章且须放荡”辨
赵永纪:明七子派的崛起
王冰彦:论章学诚文贵“用世”的思想
蔡厚示:孔子文学思想评价
阮国华:孟子诗说复议
罗宗强:论唐贞元中至元和年间尚怪奇、重主观的诗歌思想
潘世秀:司空图诗论与意境说
吴枝培:读苏轼的题画诗
高建中:朱彝尊诗论摭谈
陈国球:论诗论史上一个常见的象喻——“镜花水月”
吴熊和:关于阳居士《复雅歌词序》
方智范:论张惠言的词学观
孙乃修:从《词论》看李清照的美学思想
王 政:论临川派的戏曲美学理论
陈长义:论王骥德的《曲律》
朱恩彬:李贽的思想与容与堂——一百回刻本《水浒传》评点
沈国芳:毛宗岗小说结构艺术理论评述——读毛评《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陈谦豫:评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梁归智:《红楼梦》与主观传统美学——“空灵”与“结实”的奇观
敬 之:诗文为何不可多写
王 卓:议论须带情韵以行
熊扬志:“文章地理必须当”小议
令狐青:作论有三“不必”,二“不可”
宗 越:刘勰的“利民”、“恤民”与重民思想
积 成:见桃花能否悟道
李 辛:宫妾爱君之意


第八辑

张文勋:老庄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张善文:《周易》卦辞的文学下象征意义
叶维康:语言与真实世界——中西美感基础的生成
王锺陵:关于“言、意之辨”
马宏山:再论《文心雕龙》的纲
刘长恒:略论《文心雕龙·原道》的“道”——兼与牟世金、周振甫同志商榷
郭外岑:论《文心雕龙·神思》篇——兼论我国艺术思维理论形成的特征
诸玉龙:论《文心雕龙》的艺术辩证法
蓝 凡:吕天成品评戏剧作品的美学标准
杜书瀛:谈李渔剧论产生的条件
周书文(执笔) 伍中 万陆:论魏禧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
乔惟德:论“神韵”
胡 明:“笔墨之外有主张”——略论郑板桥文学思想的现实主义特色
杨昌江:龚自珍的文学思想
刘良明 辑录:诗品与人品
蒋 凡:叶燮小议四则
叶燮与叶绍袁
叶燮之号:“已畦”乎?“已畦”乎?
叶燮与孔尚任
叶燮与纳兰性德
弓 也:懂文不一定懂诗
守 一:发一浩叹


第七辑

张少康:我国古代的艺术构思论
郝御风:飞跃篇——诗学中艺术思维的飞跃规律
胡雪冈:试论“意象”
胡子远 陈君谋 赵伯英:“神思”小议
赵景瑜:说“意境”
刘永济:诵帚词筏(二)
王达津:《文心雕龙》中的美学观点
石家宜:精深而完备的古典风格理论——《文心雕龙》小札
卢盛江:《文心雕龙·辨骚》辨析
叶晨晖:《时序》篇末段齐帝庙号蠡测
罗宗强:隋代文学思想评议
萧华荣:“吟咏情性”——钟嵘诗歌批评的理论基础
黄保真:论司空图的诗歌哲学
管 林:简论龚自珍的文学思想
时 萌:论章太炎的文学观
王文生: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初探
梁启超著 张海珊辑:《饮冰室诗话》拾遗
丁 文:耳食
季 灿:批评与情面
蒋 凡:“不著一字”与艺术“空白”小议
左 文:裴子野的“行”与“业”
补 之:影静千官里
白 也:炯炯双眸与透心全死
拾 穗:“似人之文,终非至文”


第六辑

程千帆:古典诗歌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
陈祥耀:再说“意境”
毕万忱:言志缘情说漫议
程亚林:“五石六鷾”句探微
穆克宏:论《文心雕龙》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刘 凌:试论《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
涂光社:《文心雕龙·物色》发微
曹顺庆:《文心雕龙》中的灵感论
陈书良:《文心雕龙释名》选
牛玉秋:白居易诗论得失考
李文球:论司空图韵味说
王志英:王士祯神韵说初探
龙 华:汤显祖的戏剧理论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前言
卢善庆:梁启超关于美的分析及其历史评价
林田慎之助(日本)著 陈曦钟译 周一良校:裴子野《雕虫论》考证
   ——关于《雕虫论》的写作年代及其复古文学论
(日本)松下忠著 李汉超译;袁宏道“性灵说”溯源
(美)戴维特·罗依著 王汝梅 张晓洋译: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论
吕思勉:资料 小说丛话
钱仓水:读者中来 开展文体分类学的研究
晓 鸣:批评家的自信与辛勤
英 华:脱臼
白 丁:团圆之趣 


第三辑

郭绍虞:声律说续考——关于声类韵集的问题
管 雄:声律论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张永鑫:声与诗
牟世金:意得神传·笔精形似——艺术构思民族特色试探之三
吴 颖:中国古代形象思维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王文生:两汉的文学理论批评
刘文忠:《世说新语》中的文论概述
张文勋:叶燮的诗歌理论
郁 沅:王夫子的诗歌艺术论概观
张国光:杰出的古典戏剧评论家金圣叹——金本《西厢记》批文新评
姜东赋:严复文艺观散论——兼与周振甫先生商兑
詹 锳:《文心雕龙》的文体风格论(下)
吴调公:《文心雕龙·知音》篇探微——刘勰的鉴赏论
涂光社:《文心雕龙·风骨》篇简论
钱仲联:宋代诗话鸟瞰
郑朝宗:陈衍的诗话
王季思:宋元讲唱文学的特殊用语
万云骏:什么是元曲的本色
赵景深:略论祁彪佳曲品剧品
齐森华:王骥德《曲律》漫议
舒 芜:下里巴人的挑战——关于小说的普及性的第一次讨论
陈谦豫:晚清小说略论管窥
金性尧: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卢善庆:台湾省古典文论研究侧影——读叶维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选集》
无 逸:池塘生春草
涂 丫:诗贵真
慕 学:诗词的“眼”
宣 文:刘勰论“隐秀”


第二辑

霍松林:提倡题材、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是我国古代诗论的优良传统
郭绍虞:关于七言律诗的音节问题兼论杜律的拗体
陈祥耀:文论二则
金性尧:诗话掇拾
凌南申:孔子的文艺观
张少康:试论墨子的文艺思想
施昌东:论汉代的神学与美学
周勋初:王充与两汉文风
陈伯海:曹丕的文学批评标准及有关问题
詹 锳:《文心雕龙》的文体风格论(上)
振 甫:谈刘勰的“变乎骚”
张柽寿:杜甫诗论刍议
蓝华增:皎然《诗式》论取“境”
蔡厚示:“离形得似”与“万取一收”
——试论司空图《诗品》中关于诗歌形象化和典型化的见解
周来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略论司空图的《诗品》
陶秋英:宋金元文论文的发展——为《宋金元文论文选》一书作
吕美生:梅尧臣的 诗论及其创作
李健章:公安派的创作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综释
陈昌渠:王夫子兴观群怨说浅释
江臣荣:从《第六才子书》看金圣叹的文艺观
简茂森:高论千言出胸臆——评梁启超的小说理论
滕咸惠:试论王维国的美学思想
古代作家论形神
扬 波:知音与博观
石 卉:冷热小议


第一辑

郭绍虞、王文生:审美理论的历史发展
徐中玉:古代文论中的“出入”说
牟世金: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
   ——从赋比兴传统看艺术构思的民族特色
罗立乾:经学家“比兴”论述评
钱仲联、徐永端:关于诗论中有关诗的艺术鉴赏问题
王达津:古典诗论中有关诗的形象思维表现的一些概念
张文勋:孔子文学观及其影现的再评价
袁行霈: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缪俊杰: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周振甫:从《时序》看刘勰的创作理论
杨明照:刘勰《灭惑论》撰年考
罗宗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审美理想蠡测
程千帆:韩愈以文为诗说
姚奠中:柳宗元的文论
蒋 凡: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再评价
美运生:试论白居易的“美刺兴比”说
万云骏:词话论词的艺术特征
夏写时:宋代的戏剧评论
马茂元: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
舒 芜:曾国凡与桐城派
吴文治:黄子云及其诗论《野鸿诗的》
敏 泽:刘熙载及其《艺概》
王世德:刘熙载《艺概》中的辩证思想
郁 沅: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考评
蔡景康:晚清小说理论初论
李贽说诗画 摘自《焚书卷五·诗画》
一 德:“推敲”诗案
涛 生:古代文论的艺术性
·动态·
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简讯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成立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