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选

一个观念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
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
一点亲密的意义,一股火,
一缕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
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
呵,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
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虹──
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
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
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美丽!

  《一个观念》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后来,闻一多在编《中国新诗选》时,又将《一个观念》和《发现》选入,并改题《诗二首》。这足以见出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和重视。

  1925年夏,带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在国外时想象的“如花的祖国”满目疮痍,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失望、愤懑,迸着血泪沉痛地呼喊“这不是我中华”。(《发现》)然而,作为祖国最忠诚儿子,作为在祖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熏陶、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有着无比深厚感情和自豪感的诗人,面对祖国的灾难,他没有绝望沉沦,袖手旁观,而是直面惨淡的现实,以骄傲、亮丽的诗句夸耀、赞美我们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践踏蹂躏,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凌辱。在《我是中国人》中,诗人无比自豪地宣告“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我的种族是一条大河,/我们流下了昆仑山坡,/我们流过了亚洲大陆,/我们流出了优美的风俗。”诗人又深情地唱着:“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五岳一般的庄严正肃,/广漠的太平洋底度量,/春云底柔和,秋风底豪放!……我们将来的历史是一滴泪,/我的泪洗净人类底悲哀;/我们将来的历史是一声笑,/我的笑驱尽宇宙底烦恼。”诗人在发表此诗时曾说:“这些是历年旅外因受帝国主义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我把这些诗发表了,是希望他(它)们可以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诗人多么希望中国富强,多么希望用新的国家观念使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使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啊!《一个观念》便是诗人这种希望的具体表现,是他爱国痴情的倾诉。诗中的“一个观念”,实际上是他理想的爱国观念。

  “观念”本是抽象的,但是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赋于他的理想的爱国观念以血肉,努力把它表现得形象化。首先,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祖国称之为第二人称的“你”,自然而亲切,使人感到诗人仿佛就依偎在祖国母亲的身旁,热情激荡,倾诉衷肠。其次,诗人连着用七个比喻,把“一个观念”写具体了: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
  你倔强的质问 ,你一道金光,
  一点亲密的意义,一股火,
  一缕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诗人在倒装的句式中痴情追问“祖国”这个“观念”到底是什么?对此,他撇开了“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的手法,采用比的手法予以了回答。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山河壮丽,人才辈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贡献卓越,业绩辉煌。她“隽永的神秘”耐人寻味,催人不懈地探索,她“倔强的质问”启迪心智,促人不断地思考,她象“一道金光”璀璨夺目,令人为之晕眩,她象“一股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勃勃的生机,能燃烧起华夏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升腾起捍卫民族独立、尊严的雄心壮志,她庄严神圣,又有“一点亲密的意义”,给人无限的温暖,她是如此的“美丽”妩媚,如此的“缥缈”幽深,而如今又不免显得微弱,以致她的灿烂辉煌近乎谎言一般难以令人置信了。七个比喻,新鲜贴切,含蓄蕴藉,它既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观念”究竟是什么,又曲折深刻地表现了闻一多对祖国的一往深情。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谈到苏轼时说:“他在风格上的大体特色是比喻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我们试看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波,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七种形象,错综利落……。上古理论家早已着重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重比喻;在这一点上,苏轼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要求。”重视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的闻一多在《一个观念》中也充分地满足了上古理论家的要求。同苏轼一样,闻一多也使用博喻手法,以七种形象来表现“一个观念”,只不过苏轼在《百步洪》中用的是明喻,而闻一多用的多是隐喻和借喻罢了。

  以下几句诗,诗人依然用比喻来倾诉自己如岩浆般奔涌的爱国激情。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如此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说不尽,道不完,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仰慕、追求、自豪的感情,“我”怎能怀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怎能不为“天生下我来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呢?祖国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智慧,尽管如今她是一个“美丽的谎”,“一缕缥缈的呼声”,但“我”仍然坚信祖国不会欺骗她忠诚的儿子,这正如“海洋不骗他的浪花”一样。面对美丽而衰微的祖国,诗人又进一步地感到,既然是祖国的儿子,是乐曲中的一个“节奏”,那么就应该与整个乐曲(祖国)同甘苦共命运,保持和谐,尽守职责,而不应该有所抱怨。

  接下来是诗人的直抒胸臆。祖国这个观念,对他最确切的就是“五千多年的记忆”,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而这历史文化象“横暴的威灵”神力无比,不容分说,就把“我”的整个身心紧紧地吸引住,使“我”来不及思索就“降伏”在了她的脚下;这历史文化又象“绚缦的长虹”光彩夺目,深深地打动“我”的心灵,使“我”身不由己地心悦诚服,感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与她媲美的东西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降伏“了诗人,于是,诗人希望她“不要动”,希望“抱得紧”她,诗人要尽情地欣赏、拥抱具有无限魅力的无比优越的祖国文化。

  闻一多的爱国诗篇,是他爱国热血“流在笔尖、流在纸上”的结晶。透过《一个观念》我们看到了诗人水晶般纯洁而明亮的内心世界和那颗搏动着的中国心。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