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lishu

林纾

生卒:1852—1924
字号:字琴南,号畏庐
籍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简评:文学家、古文家、翻译家


人物简介

  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别署冷红生,学界称其为闽侯先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长安卖画翁、春觉斋主人。笔名餐英居士、芙蓉山樵、闽中畏庐子、射九、践卓翁、蠡叟等。室名春觉斋、烟云楼、浩然堂、填词堂、凤篁馆等等。

  林纾生活的时代,正逢中国由近代到现代急剧转型的时期,即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十几年至二十世纪头几十年。从中国文化的发展整个历程去观照,林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无疑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源于他多重的文化身份。

  首先,他的身份是一位文学家,著有《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剑腥录》、《巾帼阳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等40余部作品。一腔热血,针砭时弊,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开一代文学之新风气,是新文学的“不祧之祖”。

  而他更是一位古文家,自诩“六百年中震川外无一人敢当我者”其“为文宗韩、柳。少时务博览,中年后案头唯有《诗》、《礼》二疏,《左》、《史》、《南华》及韩、欧之文,此外则《说文》、《广雅》,无他书矣。”辑有《畏庐文集》、《畏庐续集》和《畏庐三集》三种,收录作品近三百篇。从“畏庐之文每一集出,行销以万计”,可见影响之大。

  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总结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古文理论。除在《论古文之不宜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送大学文科毕业诸学士序》、《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书》、《送姚叔节归桐城序》、《赠马通伯先生序》、《与姚叔节书》、《答甘大文书》等篇中,对古文有多论述外,还著有《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等系统的理论专著。

  他也是一名教育家,先后执教于杭州东城讲舍、北京五城中学、金台书院、正志学校、京师大学堂和国立北京大学,在高等实业学堂和旅京闽学会兼职,并讲学于北京孔学会、文学讲习会等,尤其是,与陈璧以及末代帝师陈宝琛和闽绅力钧、孙葆瑨等合办的苍霞精舍,是与旧私塾全然不同的绅办新式学堂。教学内容除汉文外,还开设了数学、英文、历史、地理、时务等新式课程。此后苍霞精舍历经多次变迁,演变为今日的福建工程学院。

  林纾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则是作为小说翻译家。作为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林纾一生著译颇丰,与人合译小说近两百多部,除翻译得最多的哈葛德的作品外,不乏有莎士比亚、笛福、斯威夫特、兰姆、史蒂文森、狄更斯、司各特、科南·道尔、欧文、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伊索、易卜生、托尔斯泰等名家作品。

  此外,林纾在书画上亦颇有成就。各类兼善,书画俱工。“初以灵秀细谨见长,似文徵明,继而稍趋浓厚,近戴醇士,又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花鸟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有数以千计的佳作传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