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墀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吴天墀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科华苑宾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聚集了西夏学、宋史、元史和其他学科的众多一流专家和中青年优秀学者,阵容强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等40多个研究、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吴先生亲属及生前友好共120余人参加了大会。

  吴天墀教授(1913—2004)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问该洽,上自先秦,下迄明清,多所涉猎,尤长于西夏史、宋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成就斐然,学术影响遍及两岸三地及海外汉学界。特别是他积近三十年之功撰成的拓荒之作《西夏史稿》,对西夏历史的主体架构、基本史实的梳理及一些问题的结论仍为当代学界所沿用,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至今仍然是西夏史领域的权威著作。

  24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朱天沧先生主持,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首先讲话并向大会表示祝贺,社科处处长姚乐野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南教授、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霍巍教授等领导相继致辞,高度赞扬了吴先生的治学与为人,充分肯定了其在西夏学领域的开创性地位,以及他在历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贡献。在接着的“追忆与思考吴天墀先生”的主题发言中,中国社科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白滨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史金波学部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李范文研究员、兰州大学李蔚教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杜建录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蒙默教授、历史系前系主任伍宗华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张邦炜教授、吴先生的学生代表我院刘复生教授等人先后讲话。他们深情地回忆了与吴先生交往的旧事,从先生治学从政、为人处世、教书育人等多方面展示了其生平的点点滴滴,尤其体现出先生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中执著向学、坚忍不拔的学者本色。

  下午,在中国元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系李治安教授的主持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包伟民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的聂鸿音研究员、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和台北佛光大学的索罗宁教授分别就最新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和西夏佛教问题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之后与会专家分为“西夏学专题”、“宋史专题”和“其他专题”三个小组进行讨论,一批选题新颖、观点前沿的论文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11月25日上午为大会学术发言,由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邓小南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朱瑞熙先生首先阐述了他对西夏史研究的四点想法。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王曾瑜研究员则以“陆游与汤思退、宋高宗”为题,探讨了专制政治和儒家伦理下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胡昭曦教授作了名为“巴蜀盆地、川峡四路与四川省名”的学术报告,梳理了四川省省名的由来。随后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罗志田先生、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王邦维先生和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治安先生也先后发言,分别就史学在中国的地位及演变、郑樵《通志》中的“胡僧”问题和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元明江南政策等专题进行了阐述。最后邓小南教授指出我们应当对这一段历史作出长时段、宽视野的观察,以更好地促进唐史、宋史和元史学界更积极有效的互动。

  25日上午11时半,在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学部委员史金波先生的主持下,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李华瑞教授首先进行了大会学术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大会,介绍了与会代表提交论文的基本情况,说明了吴先生对西夏学研究的开拓性贡献,强调了邓广铭先生的“大宋史”观点,并指出吴先生的《西夏史稿》正是这种多学科、多类别的融汇之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作了闭幕致辞,他指出这次大会达到了预期的两个目标——缅怀纪念吴天墀先生;促进宋史、西夏史、元史、东方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并向与会代表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大会共收到交流文章90篇,内容涉及对吴先生生平的追忆与思考、吴先生作出巨大学术贡献的西夏学和宋史领域及其他多项专题,内容丰富,质量很高。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对这位长期辛勤工作在四川大学的历史学家的告慰,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史学的发展,提升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水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