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薛倩)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瞿林东以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的成功实践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他对白寿彝关于中国历史的时空观、民族观、发展观进行了阐述,认为白寿彝能够提出创新的中国历史理论和历史编纂理论,与他善于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重视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精华是分不开的。继承和创新是一个矛盾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学术发展才能处于一个良性的状态。

  怎样才能判断何为史学的真正创新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家和说,要把待检验的研究成果放在历史的传承之流中来考察,只有以传承之流为标尺才能判断史学创新之真伪。凡是虚伪的“史学创新”,都不可能具有历史性,不可能真正回答前人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文理交融,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既是史学的传统,也是史学创新的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吴怀祺说,科学技术的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思维,史学工作者应当从高科技发展中获取营养和智慧,关注民族盛衰,关注人类未来,更新思维方式,把历史思维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历史学家的重要职责,不只是了解和梳理历史本身,更在于发掘和认识它的现代价值与意义,我们研究西方史学传统也应当如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广智说,研究西方史学传统,于中国史学研究者而言,是为了提供一个参照系,以深入开展中西史学的比较研究。

  张广智强调,时下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既使历史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又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现在是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实现从“史学大国”变为“史学强国”的最佳时机。中国史学总要前行,中国的西方史学研究也要不断更新与发展。他说:“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吸纳域外一切优秀的史学遗产,一切可供我们借鉴与运用的优良的史学传统,借以开辟中国史学新天地,为世界史学的发展作出中国历史学家应有的贡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