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二)

  10、应县净土寺

  应县净土寺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东北角,为净土宗祖庭。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净土寺距天水市45公里,位于仙人崖景区,在通往牧马滩和石门公路旁的山坳中,周围群众环抱,参天古松林立,微风吹拂,可听松涛之声,故“净土松涛”为秦州八景之一。

  净土寺依山而建,风景如画。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伽蓝、祖师殿、古佛殿、金刚殿、大雄宝殿、菩萨殿,依次排列。1966年文革中“扫四旧”被毁,现仅剩大雄宝殿。

  主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物,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平面略呈方形,斗拱疏朗,尚可看出金代建筑风貌。大殿深广各3间,平面呈方形。殿内的藻井四面金龙盘绕,造型美观,构图精细,是研究古代建筑学的实物资料。殿内四壁的壁画,始绘于清代,主要记述释迦牟尼佛以及诸菩萨的佛教事迹。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一对石狮原来在山门前,头部酷似“中国猿人”,梁思成先生考证是辽代文物。“文革”时,这对石狮被红卫兵捣毁了面部,后被僧人埋入土中才躲过此劫。石狮不高,大约1米左右,虽然脸部全毁,但还是能看出果真“披头散发”。大殿的莲花台前,还有一卧佛,高约两米,雕工细致精美。“文革”中,寺院被毁,卧佛亦被僧人埋入地下躲过劫难。2006年05月25日,应县净土寺作为金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应县净土寺

  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殿内天花上设计的藻井,又叫‘天宫楼阁’。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室内天花的一种装饰性处理手法,多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宫殿或寺庙殿宇中多做成斗八藻井,藻井上装饰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净土寺大雄宝殿设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面阔3间或5间的建筑大多只在明间正中使用一个藻井,净土寺大殿的藻井却布满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间为斗八藻井,正中金龙盘绕,气势磅礴。另外八个藻井则成八角、正六、长六角、菱形等。每个藻井中心为一红色圆星,旁用上万块小木条与小木块饰成“天宫楼阁”,混金彩绘,与藻井相呼应,庄严雅致,阁内壁板上绘佛像。下层四周置平座,设栏杆,四面各开一门,共八门。是少见的金代珍品。仰观殿宇的顶部,顿感到楼阁重重,金碧辉煌。八门九星和天宫楼阁都是小木雕刻,从星檐、斗拱到吻兽、栏杆,构件玲珑精巧,规格手法变化多样。这种形制规模、制作精致的金代藻井,为全国所仅有。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来拍成纪录片。

净土寺大雄宝殿之藻井

大殿天花藻井上的 “天宫楼阁”

  11、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杂取道家之玄,佛教之空之意及建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玄之又玄而得名。后又因悬与玄谐音,且寺院犹如悬挂在峭崖之壁,世人便习惯称其为悬空寺了。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约为471-523),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背西面东,距地面高约50米,寺内有楼阁殿宇40间。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向高,三层叠起。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起栈道相连,高低相错,用木制楼梯相沟通,曲折迂回,参差有致,高下错落,虚实相交,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整个寺庙,错综而不合零乱,交叉而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实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危险感会紧紧地抓住游人的猎奇心理。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县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悬空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三圣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形体丰满,神态感人,是悬空寺内彩塑中的佼佼者。

恒山悬空寺

支撑悬空寺的十几根碗口粗木柱

  三教殿地处悬空寺最高层。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三教合一,供于一室,确不多见。三教殿为金世宗大定十六年至十八年大修时增设。金朝原是以道教作为国教,但随着金朝入主中原后,为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本打算继续以佛教作为悬空寺的根本,但却遭到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同时朝中大儒也提出要在悬空寺里建立道场,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后,金世宗不得不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对悬空寺的立寺根本作了重大调整,于是,中国寺庙建筑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三教合一寺庙出现将三者尊奉的神像集中放置在三教殿中,这也是千百年来悬空寺免遭政治和战争灾祸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三教殿内。佛祖释迦牟尼慈祥安和地居中端坐,道教鼻祖老子豁达清高,稳居佛主之左,儒家始祖孔子则微笑谦恭地列居右首。释迦牟尼佛祖前为佛教弟子伽叶和阿难,两边为道教弟子。

三教殿

  三、陕西

  中国佛教的十个宗派,除天台宗、禅宗以外,都导源于唐代长安。计有三论宗、成实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俱舍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其时译经事业兴盛,显密各宗经论次第在各译场译出,著名的译场有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和西明寺等。

  12、西安大慈恩寺

  西安大慈恩寺位于今西安市城南和平门外约4公里。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更名为大慈恩寺。其时,寺院里楼阁、殿宇、禅房相属,共有院落十进,总计有房舍1897间,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伊琳等都曾挥笔作画,使得满壁生辉。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唐代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时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永徽三年(652),玄奘奏请于寺内建贮存佛经的大雁塔。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法相宗也因此得名慈恩宗。日本佛教法相宗亦以此寺为祖庭。其寺的大雁塔在唐代多有著名文人如杜甫、高适、岑参、薛据等人登临,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另外还有著名的书法作品如《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等。这些都为中国文学史、书法史极为珍贵 的史料,为其它寺院所不及。

  现在的大慈恩寺是明代成化二年(1466)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大雁塔建于唐永徽三年(652),玄奘法师为存放从西域所取经像舍利而建造此塔。玄奘法师究竟从西域带回多少舍利,在《法师传》中记载仅说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具体数量未能说明。而在同书描写修塔一节时,说明“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该塔完全仿照印度形式建造,但由于是砖表土心,约五十年就倾颓了。七0一年(唐长安元年),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才又施钱重建,全部用青砖砌成七层高塔,后世虽屡有修补过,但基本上保持不变。

  大雁塔的得名,一般的说法是:印度佛教分为大乘、小乘两大派,大乘吃素,小乘吃肉。一天,有个小乘寺的寺僧因无肉吃,忽见群雁飞翔,就戏言道:“我们今天没肉吃,你大乘菩萨应该知道啊。”话未说完,就见一只雁坠落该僧面前,舍身给僧侣们吃肉。众僧大为惊愕,以为菩萨显圣,遂以大乘为正理改信大乘,并起塔埋了死雁,称为雁塔。此处称大雁塔,则是为了与后建的小雁塔相区别。

  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建在一座长宽各约四十五米、高约四米的台基上。全部用砖砌,磨砖对缝,通体呈方形角锥状。各层壁面均有砖砌成的扁柱及栏额,中砌突出的塔柱,形似开间。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凭栏远眺。塔座登道的动测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塔底层四面皆设石门,门楣和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其中以西门楣的阿弥陀佛说法图最为生动:阴刻宽敞华丽的殿堂,中坐佛像,面部、衣纹一丝不苟,传为唐代名画家阎立本之手笔。图中的佛殿,笔笔按照比例详细画出,其屋脊、兽吻、飞檐、风铃、斗拱、柱基、面砖、石阶都清清楚楚,像是立体的工程画,将唐代建筑的特色一一表现出来,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底层南面石门两侧的砖龛内,则嵌有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亲书的石碑两通:一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为玄奘所译佛经作的总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一为唐高宗所撰纪文《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额、座皆刻有姿态各异的蟠螭及天人乐舞浮雕,碑侧镌刻蔓草花纹的优美图案。这些都为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另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

  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四周墙面用紫铜雕成佛教故事-唐玄奘求法图。这幅巨幅铜雕壁画是铜雕艺术家朱炳仁精雕而成,共36幅、108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雕壁画。堂内全部存放着佛教典籍,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

玄奘三藏院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在南门东西两侧的碑龛内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大唐三藏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共二石: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十几年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文字内容用唐太宗撰写《圣教序》),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又名《七佛圣教序》,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二碑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碑刻。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

  13、西安大兴善寺

  西安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创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265-289),距今1600余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与崇业坊第一国观玄都观相对于朱雀大街东西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大举灭佛,全国有4600余座寺院被拆毁,大兴善寺亦难逃劫难。以后屡有重修,以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修复工程最多,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大兴善寺现存都是明代建筑。整个寺院占地120余亩,殿堂、僧舍243间,寺内种植名木花卉,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景色宜人,进山门,东西两旁有钟楼及鼓楼,天王殿内,居中是弥勒佛,为宋代木刻,两侧站立着四大天王。门内前有金刚殿,后为大殿,有清光绪皇帝手书“觉悟众生”匾额。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十八罗汉以及地藏菩萨青铜塑像一尊,为日本国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观音殿,内供明雕檀香千手千眼菩萨一尊;东西禅堂,西禅堂壁间的大镜框内装有《开元三大士传略》,是研究大兴善寺的宝贵资料;后殿藏有唐代铜佛像和宋代造像,形态各异,独具风格。此殿为大兴善寺的法堂。寺院至今保留着唐代转轮藏经殿遗址,高出地平面1米,略呈方形。

  大兴善寺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之一,另一处西安在青龙寺。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后来到长安,住寺内翻译佛经59部278卷。唐代为第一国寺名,长安城三大译场之一。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716-720),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创立密宗。不空在大兴善寺主持译务,译经五百余部。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空海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回国后建立真言宗。因此该寺是有中外影响的重要古刹。现为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

大兴善寺天王殿,其中弥勒佛为宋代木刻

  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创立密宗的印度僧人。他们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的外国高僧,系统地将印度密教传到中国,故称为“开元三大士”。

  善无畏原为天竺人,是释迦牟尼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代,他做了国王后不久便让王位于其兄。自己出家为僧,到80岁他奉命来中国弘教,唐玄宗奉其为国师,九十九岁圆寂。在善无畏来中国后的第四年,另一位印度高僧金刚智携同弟子不空经广州直达洛阳,被玄宗礼为国师。他的弟子不空是三大士中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个。金刚智圆寂后,他奉遗命和唐朝国书,航海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精修密法,并搜集到密教经典一千多卷,天宝五年(746)返回长安,一面译经,一面授法。七七四年以七十世寿圆寂。不空一生共译出密教经典七十七部,一百余卷。他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四大释经家”之一,并被玄宗、肃宗尊为国师。唐代宗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称三代国师。圆寂后在寺内建“不空舍利塔”和“不空和尚碑”。今大兴善寺西禅堂壁间的大镜框内装有《开元三大士传略》,是研究大兴善寺的宝贵资料。

大兴善寺为佛教密宗祖庭  

寺内密宗创立人不空像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