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二):元代士人画

  8、王振鹏约生于至大元年(1308),到“至正十年(1350)尚在。”创作活动于元世祖、仁宗时期。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据虞集所撰的《王知州墓志铭》,其父名由,字在之,35岁离世。所谓知州衔乃是王振鹏艺贵显之后由元仁宗追赠。。仁宗为太子时,王振鹏就因画艺超群而受赏识,并赐号孤云处士。于延祐元年三月迁为秘书监典籍。累官数处,至治时为廪给令,佩金符,拜千户,总海运于江阴常熟间。

  王振鹏擅长界画,画风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为著名的宫廷画家,并培养了许多界画高手,如卫九鼎、李容瑾等。据虞集《王知州墓志铭》中记述:“振鹏之学,妙在界画,运笔和墨,毫分缕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王振鹏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宫廷画作品,见于著录或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件。其中最早有时间记载的为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所云大德九年作于苏州张家的《端阳竞渡图》;而有实物留下的最早具有年月题款的《维摩不二图》。据王振鹏《题画维摩不二图》云:此是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二月,仁宗皇帝为太子时,拿出金云卿画的《维摩不二图》让他临摹的,此图为绢本,水墨,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至大三年(1310)的作品。该年画有《历代圣母贤妃图卷》,又称《十妃图》、《献圣母图》。绢本,凡十帧,宽窄不一,并于每帧画后作工楷书,叙图中故实。卷后落款:“至大三年三月臣王振鹏敬画谨书。”最著名的也是同年创作的《金明池图》。绢本,墨笔画,描写北宋都城汴梁宫廷后苑金明池三月三日龙舟水嬉的故事。画中楼阁龙舟,细如毫芒,笔法细劲,当是根据宋人记载所作。该图在著录上又有不同名称,有《龙舟夺标图》、《锦标图》、《龙舟竞渡图》、《金明池龙舟图》、《宝津竞渡图》等,故被人们误认为是不同的作品,其实同为一作,仅为复本而已。此图绢本,描绘宫廷后苑金明池在重阳闹龙舟竞渡的场面。画中除龙舟外,还有匾额“宝津之阁”的楼阁,其款为:“至大庚戌,王振鹏为翰林承旨曹公作”;皇庆元年(1312)作《避暑图卷》,绢本,设色,青绿山水兼工细楼台人物仕女。题款:“大元皇庆壬子春孤云处士王振鹏画”,陈宗敬跋云:“图意精密,运笔神巧,设施布置无毫发渗漏,信非孤云不能为矣”;延祐元年(1314)作《帝王名贤事迹图卷》,袁桷《题王孤云圣迹图》,其云:“孤云适有《圣迹图》十帧。予老矣不及见孤云之盛行,将名噪一时,声施后世耳。”延祐元年的《东凉阁》,《滕王阁图卷》;至治元年(1321)《龙舟图》小幅。为绢挂幅截册,题“至治辛酉夏月孤云居士笔”;至治元年《阿房宫图》,描写秦阿房,系据文献记载所绘,画面层楼殿阁,富丽壮阔,刻划细致入微,不失绳墨。;至治三年(1323)作《金明池图卷》并题云:“至大庚戌钦遇仁庙青宫千春节,尝作此图进呈。”“今奉教再作,但助诚如者勉而为之,深惧不足呈献。时至治癸亥春暮廪给令王振鹏百拜敬画谨书”;同年又作《江山胜览图卷》;此前还有《濆墨角抵图》,绢本,水墨。角抵百戏,曲尽其幻,树石简雅,有北宋人意。时人李泂题跋云:“至治三年季春廿有三日,监修国史长史李泂奉皇姊大长公主教拜手稽首敬书。”除有明确年代题款外,还“尝为《大明宫图》以献,世称妙绝”。虞集《跋王振鹏大安阁图》云:“王振鹏受知仁宗皇帝,其精艺名世,非一时侥幸之伦。此图当时甚称上意。”并作《狸奴图》、《天王供佛图》。由于他擅长界画,故主要描绘楼阁亭榭等建筑物。如创作《仙山楼阁图》(又称《仙阁凌虚图》),其结构邃密,笔若悬丝,刻画精整,几无剩义。

  王振鹏亦善作人物画,系李公麟传派,用笔细致而传神。有《大士妙观图》、《群仙高会图》、《鲁恭三异图卷》,素绢本,着色,题款:“孤云处士王振鹏造”。还有《揭钵图》、《货郎图》、《钟馗送嫁图》,素绢本,款题:“孤云处士王振鹏画”。而《伯牙鼓琴图》则是目前在国内所能见到的王振鹏唯一的人物画,伯牙长髯拂胸,双手抚琴,气派高雅;子期对面而坐,俯首品音。人物神情生动,线条流畅,造型笔法均近宋代李公麟,而稍有变化,为元代人物画之精品。花鸟画亦甚高妙,其《鱼藻图》、《蜻蜓图》更有诗作自赞。

  伯牙鼓琴图 绢本、墨笔,纵31.4厘米,横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描绘伯牙为知音者钟子期弹琴的故事。画中伯牙与子期的举止神情均刻划惟妙惟肖。衣纹用笔细劲流利,精谨生动,实为元代人物画代表作。画面上共有五人,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伯牙的对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划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听琴者的入神,都跃然绢上。为了衬托两个主要人物,作者还安排了三个侍童,并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应来表达伯牙和子期之间用琴声传递感情并成为“知音”的友谊。这幅画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技法上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画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块略加皴擦,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显单调。

  卷末署“王振鹏”三字款。卷尾有元人冯子振、赵声、张原湜题记。此图最右边略有残缺。根据画上所钤印章可知,该图在元朝时为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元仁宗之姐)收藏,清初归著名收藏家梁清标所有,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9、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其先世为西域色目人,后东迁至山西大同,居燕京(今北京市)。祖父汉名乐道。元代著名诗人、画家。高克恭出身于色目世家,父名亨,字嘉甫,对儒家经典与理学颇有研究,且重操行,达官名士交章举荐,但他崇尚风雅,不乐于仕途,晚年退居大都房山,生子五人,克恭为其长子。克恭自幼聪慧好学,秉承家学,勤奋攻读,博览经史。于经学奥义,口诵心研,“识悟弘深”。至元十二年(1275)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次年,迁授户部主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官至监察御史。二十八年(1291年),高克恭出任江浙省左右司郎中。他以刚直不阿,办事干练而为众臣称道。元大德元年(1297年),高克恭迁山西、河北道廉访副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他建议“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力主开科取士。大德三年(1299年),高克恭又入朝为工部侍郎。六年(1302年),任吏部侍郎。八年(1304年),任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在任期间,他体恤民情,赈济灾民,平反冤狱,改革吏制,无视权贵,伸张正义,受到平章事何荣祖的赏识。九年(1305年),调大名路任总管,他廉洁奉公,惩治贪官污吏,赢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至大三年(1310年)二月还京师,将朝拜之际,感风寒,久治不愈,九月初去世,终年63岁,谥文简。一子名柜,曾任秘书著作郎。其婿乌伯都刺为平章政事。

  高克恭生性坦荡平易,与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一些元代文人好友对高克恭曾做过形象描绘,对其人品皆赞颂有加,如:“高侯回纥长髯客,唾洒冰纨作秋色”(朱德润《题高彦敬尚书房山图》见《存复斋集》卷十);张雨:“我识房山紫髯叟,雅好山泽嗜杯酒”,“西域高侯自爱山,此君冰雪故相看”,“房山居士高使君,系出西域才超群”(张雨《贞居先生诗集》卷三《高尚书山水,仲川第请题横幅上》)。作为色目人,却倾心于汉文化。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时,酷爱钱塘山水,余暇则呼僮携酒,杖履登山,留连尽日。去世前还特命丧葬“用朱文公法”。他的诗文也很出名,《元文类》选西域诗人五家,他的诗作在数量上仅次于马祖常。有文集《房山集》一卷,诗文合集《高文简公集》七卷。时人评其诗风“神超韵胜,另有一派奇秀之气”(柳贯《题赵明仲所藏姚子敬书高彦敬尚书绝句诗后》,见《柳待制文集》卷十八)。一些寄赠纪行、抒怀诗作,语言通俗平易,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如《过信州》:“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 风送落红挽马过,春光更比路人忙”;《寄友》:“并行沿堤步晚晴,野香牵引过林炯.谁知却是江南梦,寻到西曹夜直厅”。有的诗篇也表达了浪迹江湖的人生理想,颇似当时的汉族士大夫,如《赠英上人》:“为爱吟诗懒坐禅,五湖归买钓鱼船。他时如觅云踪迹,不是梅边即水边。”此外还精于书法、名画、古器物的鉴赏。

  绘画也呈现文人画特色,以山水、墨竹著称,兼及兰蕙梅菊。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巨然笔法,专取写意气韵;墨竹学黄华,后集众家之长而“大有思致”。喜用泼墨写意,气韵闲逸,元气淋漓,天真烂漫而形神兼备,独步于时,后人有称:“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善住:《谷响集•为陈仲孚题薛公远墨竹》)。可与宋代文人画墨竹的开创者文与可并驾齐驱:“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邓文原《巴西文集•故太中大夫刑部尚书高公行状》)。他对此也很自负,曾自题画竹诗曰:“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见王逢:《梧溪集》卷五《高尚书墨竹为何生性题》)此语亦得赵孟頫的首肯,赵在高的《墨竹坡石图》中题诗曰:“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山水画亦主一代风尚,所谓“世之图青山白云者,率尚高房山”(刘仁本《羽庭集》卷二《题米元晖〈青山白云卷〉》)《图绘宝鉴》的作者夏文彦称其画“怪石喷浪,滩头水口,烘锁泼染,作者鲜及”。在江南做官时,常与名士李仲芳、梁贡父、鲜于伯机、柳贯、虞集等交游,切磋技艺。平时不轻于作画,而喜于酒酣兴发之际,好友在侧,为之铺纸研墨,乘快为之。与赵孟頫尤称至交,经常挥毫合作。其诗《赵子昂为袁清容画春景仿小李》云:“春林如染缀溪容,几处幽居倚碧峰。不是两翁情话久,白云深杳未能逢”,可见皆是师法李成山水,审美情趣相投。也曾为赵孟頫之妻管仲姬的墨竹图题诗:《题管夫人竹窝图》:“云梢露叶秋声古,万玉丛深翠蛟舞。此君拟结岁寒盟,拄笏相看立烟雨。过雨山窗斜映日,带烟霜节总宜秋。冻雷迸出千崖翠;勒此高歌傲素侯。”诗中对管夫人“拟结岁寒盟”、“高歌傲素侯”的操守不无敬佩,也是自己人生志向的表白,这皆是文人画讲究寄寓、兴托的表现。在当时的画坛地位上与赵孟頫南北相对,为一代画坛领袖:“近代丹青谁自豪,南有赵魏北有高”(朱德润《题高彦敬尚书房山图》)去世后,遗墨一纸,价值百千缗,因而,出现了许多刻意临摹的作者,传世赝品也比较多。 

  绘画存世之作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墨竹坡石图》《方棹吟秋图》、《秋山暮霭图》、《云山图》、《墨竹坡石图》等等传世。

  秋山暮霭图 纸本、设色,纵47.5厘米,横84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是历代流传有重名的高氏之作,画重山叠岭、云烟出没的秋山风光。远山用墨线勾轮廓,加以青绿淡墨横点,概括表现烟云变幻莫测之态。山下丛林房舍,依山傍水,气韻流润。用笔兼工带写,云山、烟树信笔写之,房舍笔法工整,无率意之笔。画风学董源和米芾而又有变化,于简淡中见法度,严谨中见韻致。无作者款印。画幅右上侧有元邓文原题诗和清高宗弘历的题记。钤“项墨林鉴赏章”、“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御览之宝”等藏印多方。1925年前后,此卷被溥仪携出故宫,1944年8月在长春伪满皇宫中被人撕毁,现仅存三分之二。后跋存李国蕃、文志仁二家题记。曾经明项元汴及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高克恭《秋山暮霭图》

  墨竹坡石图 纸本,水墨,纵121.6cm,横42.1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文人墨竹画,高克恭的代表作之一。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石后,一浓一淡,笔法沉厚挺劲,墨气清润,结构谨严。竹叶自然下垂,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烟雨中挺秀潇洒的姿态。

  本幅左下方高氏自识:“克恭为子敬作。”钤“彦敬”印。右侧钤“清父之印”、“顾氏珍玩”、“吴景旭印”、“仁山鉴定”等鉴藏印6方。“子敬”为元初著名学者、书法家龚璛。画面右侧中部有赵孟頫题诗一则:“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子昂题。”下钤“赵子昂氏”印。从题诗中可看出赵氏对高克恭的墨竹极为推崇,而高氏对自己的墨竹也自视颇高,尝自谓:“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李衎)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

  10、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一字子垚,号月山道人。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和赵孟頫为同时的元代官员、水利家、画家。宋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举人,入元官都水庸田副使,究心水利,以浙东道宣慰副使致仕,筑来青楼、揽辉阁于青龙江上终老,卒年七十四。任仁发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水利专家,曾先后主持修治浙西吴松江、大都(今北京)通惠河等工程,并有水利工程著作《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传世,在中国水利史上做出过有益的贡献。工书善画,书学李北海,著有《书史会要》、《书画史》、《海上墨林》。并著有散文随笔《六研斋随笔》、《黄渡镇志》。画学李公麟,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工力足与赵孟頫相敌。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熙春天马图》二幅,仁宗诏藏秘监。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藏有画马数幅,俱极精。著有《练水画徵录》。

  传世作品有:《出圉图》、《二马图》、《张果见明皇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春水凫鹥图》轴,藏上海博物馆;《饮中八仙图》、《贡马图》、《横琴高士图》《秋林诗友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神骏图》《三骏图》《九马图》在美国;《饲马图》在英国;《文会图》《牵马图》等在日本。

  二马图 绢本、设色,纵28.8cm,横142.7cm,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二马图画面很简单,画幅前边是一匹壮实、膘肥肉厚的花马,昂首,踏着轻快的碎步,尾巴扬起飘动,显得自在得意。随在这匹马后边的则是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条条肋骨清晰可见,它低着头,步履蹒跚,尾巴卷缩着,显出吃力疲惫之态。画家以极其写实的手段,采用勾勒的笔法,描画了马匹的轮廓,线条极富表现力,然后赋以色泽,颇具唐人画马的传统。此图画面虽很简单,寓意却很深刻,作者在跋语中云“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在写完对两匹马的评语后,作者笔锋一转,进一步议论道:“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可见此画是以隐喻的手法,讽刺了那些“肥一己而瘦万民”的贪官污吏,而为那些“瘠一己而肥一国”的廉吏却不被重用。作者借此为终生不得志的士大夫鸣不平,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态。另外,作者在画中还安排了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那就是那匹肥马马首挽着笼头,但是缰绳却松开了,拖在地上;而瘦马不但有笼头,缰绳还套在马脖子上。一匹是没有约束的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就会无法无天,鱼肉百姓而肥己。另一匹是有约束的拴着缰绳的马,有了管束才能尽心尽力,克勤克俭。在这里任仁发似乎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官吏管理的看法,其用心可谓十分良苦。


任仁发《二马图》

  出圉图 绢本、设色,纵34.2cm,横201.9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系任仁发的早年之作,时年27岁。任氏继承韩干、李公麟的写实传统画法,手法工细精到,敷色艳丽典雅,形象生动真实,具唐人画风。

  该图画3位圉官引4匹骏马出厩,画风柔丽精细,效唐人笔法和用色,圉人亦一身唐装,反映了作者对唐文化的钦慕。人马的排列近似职贡图的平铺式构图,这已成为任氏长卷构图的基本定式。本幅卷尾有作者名款和年款:“至元庚辰(1280年)春望三日,作出圉图于可诗堂。月山任子明记。”钤印“任子明氏”、“月山道人”。“可诗堂”系任仁发的书斋。引首陆勉篆书“出圉图”,幅上有清乾隆皇帝题诗,前后总计有23方印。


任仁发《出圉图》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