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法的文化魅力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中国书法的气韵是人们审美的独特风景。但是,在书法实用功能逐渐消退的同时,其艺术功能也正在模糊。有人说书法不就是拿一支笔蘸墨写字吗?不就是技法吗?其实,书法一下笔,字里行间的哲学思想比比皆是。书法的文化魅力亟待我们去发现、认识。

  演讲人: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文论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日本金泽大学、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阅读索引:

  - 将书法定位为艺术,仅仅表明关系到书法形式——怎样写,而将书法定位为文化,书法就不仅关系到怎样写,而且关系到写什么的内容。

  - 书法是“文化心电图”。出现在纸上的那些符号,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线条,而是文化意绪导致心跳的结果。通过这个符号,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心跳和心灵的曲线。

  - 书法非小技,而有文化大道存焉。书法融会了历代贤哲们高度的文化内涵,吸纳了他们的广博智慧而不断精进。

  - 中国书法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不再仅仅是参展和作秀,而在书法修为中让人的精神生态化。

  中国书法对中国人的心性有极大的影响。传统书法的审美特点在于,以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出书法家的精神人格。

  今天,书法在实用领域已经衰颓了。一是毛笔书写的实用功能消失——人们更多地运用博客、网络、卫星通讯方式交流,很少乃至不再用毛笔写作。人们平常给朋友们写信也不用手札,一个短信、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办到;二是当代人已经废弃了书法书写对人生的审美意义,而只关注有纸印刷工业和无纸网络工业。像王羲之那样用毛笔书写信札而成为著名法书,在今天已变得相当困难——毛笔书写正在变成一种与生活关系不大的剩余“奢侈品”。

  书法是不是在当代生活中没有效用呢?我不这么看。书法的文化魅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的前沿性课题。其实,书法和文化紧密相关,比如儒释道,儒家写书法讲究中正平和,道家写得飘逸超迈,而佛家写得几乎不食人间烟火。想一想弘一法师写悲欣交集,或看他的写经就明白。书法和军事、书法和哲学、书法和文学、书法和对联、书法和音乐、书法和绘画都有多重关系。将书法定位为艺术,仅仅表明关系到书法形式——怎样写,而将书法定位为文化,书法就不仅关系到怎样写,而且关系到写什么的内容。

文字的神秘和当代魅力

  日本著名科学家江本胜教授,写了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水知道什么答案?他拿一杯水做实验:搁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优美乐曲中,20分钟后把那杯水拿去拍摄分子结构照片,其水分子呈现出辉煌瑰丽、晶莹透亮的结构;然后把水杯搁到重金属摇滚和噪音中去,20分钟后水分子居然呈现出癌症细胞的结构。我们知道,人体大约90%是由水构成的,如果身体分子天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当然会出现病变。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宣布出现了三个1%——精神病1%,自杀率1%,艾滋病1%。如果说现代化、现代性审美是给人类带来美好幸福的福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个体生命焦虑呢?一个人天天在家里听这样疯狂的东西,心灵能不出现危险的症候吗?

  非汉字书法的理论,说书法是不读内容的,只需要看字。是这样的吗?书法的一极是文字——文字是中国文化中的密码,而另一极则是中国经典文化思想。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家门口有一些小男孩总是到处撒尿,十分不雅。于老先生很生气,就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广告贴在墙上。一个喜欢于右任先生字的人趁着纸没干,揭下来挂在自家堂屋里,并请很多朋友来一起欣赏。朋友们看了都觉得大不雅,一个正堂屋中挂了这样一张字颇不合适。但他太喜欢于右任字的形式,怎么办?一个文人说我帮你解决,用剪刀把这张字剪开,重新排列并装裱好——“小处不可随便”,就是一幅很好的作品。所以书法的内容,往往是大于它的形式。

  我们知道,古汉语实用功能已经淡出当代生活,但当我们说起“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立己达人”“上善若水”这些名言警句,在我们的书法当中保存了传统经典,可能就在居室中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元素。《论语》里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它浓缩成“立己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写成书法。老子的“上善若水”可以写成书法,庄子的《逍遥游》可以写成书法,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苏东坡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都可以写成书法。书法把从先秦到明清这些美好的中华文明的钻石保存在作品中,难道书法家不是中国文化的守宝人吗?我希望大家通过学汉字,慢慢地喜欢书法,渐渐地通过书法上的文字进入中国文化的灵魂。

书法的东方韵味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维度。书法由一种纯实用性的书写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审美性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书法艺术的成熟必定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总结创新,慢慢积累而成的。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浓缩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展露出独特的灵性和韵味。在全球化的浪潮当中,书法尤其显出其可贵之处。在电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的实用性已经微乎其微了,但是另一方面,书法又成了一种文化品位的象征——书法作品可以被当作厚礼送来送去。在急功近利的人那里,书法创作只能是一种短期效应,在市场上,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以天价拍卖。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书法热潮当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窥视到书法艺术的奥秘呢?又产生了多少具有深厚功力的书法大师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纷纷扰扰的热闹当中,人们仍然没有真正寻找到书法文化灵魂。

  书法之美,若能真切感悟,进入脑际的便是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心与思、志与气、爱与恨,人世诸端,皆能表于这方寸之上。墨舞飘际,便是文字、绘画、音乐浑然一体之时。故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苏轼道“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这个点评最见本事,直接透彻草书的根本。草书最见书家功力和人文气度。“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积学乃成草书,成品出现的速度也因而“匆匆”。大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势,蕴妙境之无穷,见化机之妙。

  作书,是需要情境的。有听滴滴之雨见婆娑叶之境,有感绵绵无期秋雨之界,

  有疾风骤雨之期,有明洁爽雨之时……境界不同,品性不一,书的情致亦各异。有生命在点滴中飘逝之感念,有狂涌澎湃之思绪,有和弦在鸣奏之雅致,有“谁共我,醉明月”的豪情。当夜阑无声,惟有众星应和一线光明时,杳缈浩宇,唯在心念之间——在字的运笔之触!因此,议论书法者,道真情者,如刘熙载说:“写字者,写志也。”强调人品者,如朱和羹言:“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关注意境者,蔡邕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赵壹有“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议论,黄庭坚发出“神融笔畅”的微言大义。

  书法具有精神“内在性”,它和人的内在的情感相关。人的情感很多,七情六欲等之类。书法犹如人的宗教情绪、哲学情绪、形而上学情感,是人的一种正面的情感、向上升华的情感、向上提升的情感,还有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可以看到,古代书法大部分都是信札。王羲之、王献之写的很多作品,包括《兰亭序》,都是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中产生的。他们没有想到要去参加一个美术展,没有想到去参加一个会获得一个大奖,没有想到去获得很大一笔奖金。在古人那里,书法完全是一种自然、无为而天然修成的。可是,今天在西方的拜金主义导引下,人们有太多的功利目的,为了外在的东西而抛弃了内在的情感,使得书法日益背离了书法的本质,变得越来越不像东方文化的标志性书法。

  更深地看,书法和佛法相关,如果不知道“以手指月”、“拈花微笑”、“万法唯心”、“天女散花”、“女大十八变”,如果不知道佛学东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书法也是苍白的。一个重要事实是,佛教在汉代进入中国以后,为汉语增加了两万三千多个词汇。可想而知,不懂佛学,他就不能懂书法禅意的真正内涵。再有,如果不懂道家,他就不懂得书法黑白对比中的虚白空间意义。如果不懂儒家,不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不懂“道不远人”,那么,有人就会写一些“发大财”“发横财”之类的话,俗不可耐,完全丧失了文化品位。因此,写文化书法要懂儒、道、释,要懂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书法和文化紧密相关。如果我们今天仅仅将书法看做是美术(Calligraphy i s fi ne art)的话,那么会出现很多问题。

  书法与大国形象密切相关。书法只有表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生命指纹、生存特点、心性特征,才可以使我们通过书法形式和线条还原这个国家、民族、个体的“文化心电图”。在这个意义上说,书法是“文化心电图”。出现在纸上的那些符号,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线条,而是文化意绪导致心跳的结果。通过这个符号,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心跳和心灵的曲线。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书法的内在符码。

回归文化生态空间

  我们知道有自然生态,自然生态现在已经被破坏了,比如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温室效应、风暴以及海啸等等,使人类遭遇了很多灾难。那么,人类的精神生态也同样出现了问题。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人的精神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人的物质和金钱增加了,但幸福感没有增加。从社会学调查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人民币来说的话,1976年,当时人的工资平均是50块钱,但当今天很多人的工资拿到2000块钱,您能说他的幸福感增加了40倍吗?没有,今天并没有增加40倍。所以,金钱并不是个人幸福的一个必然的表达。

  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韩国、日本在先,中国紧随其后,东方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持续了100多年了。这100多年来,东方国家无疑在痛苦的现代性经验当中,也获得了现代性的实惠,比如说GDP的增加、住房的宽敞、交通的便利以及工业的发展等。但是,人们也发现,西方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西方开始反省西方现代和现代化,对其进行批判。那么,我们东方在接受西方的现代性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有批判精神吗?难道不应该对西方过度的开发、杀鸡取卵的做法,甚至是违背人道和人文精神的过激的开发,做出反应吗?

  “书法是世界的”,这意味着书法将对世界的空气进行净化,将给世界的艺术提供一个精神高度。书法的这种高度告诉人们: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超越了艺术,它超越了美术,成为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如果说西方的现代化滋养了全世界的欠发达国家,使它们高速发展了。那么,我相信,东方的精神、东方的文化、东方的艺术,尤其东方的书法,应该成为能够让全世界人民共同欣赏的、能够提升大家精神修养的一种文化生态方式。

  这里特别要提出书法生成的文化性。中国书法的名著,也就是“法书”,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聚会的过程当中偶然成就的,《祭侄文稿》是在颜真卿悲痛时书写的,《寒食帖》是苏东坡心情很痛苦的时候,命运很不济的时候无意于书而书写的,王铎的狂草是作为贰臣被人们贬抑的时候,甚至良心受到谴责的时候而写出的。历代的书法大作都是文化凝成的,就像河蚌怀出了珍珠,并不是想怀颗珍珠就行,而是它必须怀颗珍珠才能够成形。

  书法非小技,而有文化大道存焉。书法融会了历代贤哲们高度的文化内涵,吸纳了他们的广博智慧而不断精进。它不但被本民族各界以不同方式认知成为民族的象征,而且惠及近邻。濡染最深者,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如今,日本以“书道”称之,韩国以“书艺”命名,均为尊崇之意。书法将成为代表东方人的一种精神性的艺术,一种哲学性的艺术,一种生态性的艺术,一种呼唤和平、和谐的艺术,使得这个世界按照人往上升华的高度去走。我相信,书法自身可能比较卑微,但它和文化联合的时候它就变得非常强大了。

  这两年我多次去韩国,记得第一次到首尔的那天晚上,韩国书法家希望我去一个书法研习所看看,我到了以后,那情景让我非常吃惊。那么多的大企业老板、金领和白领,跪在地上一丝不苟地写汉隶。我问:为什么写?回答说白天工作很累,只有晚上跪在汉代张迁碑面前虔诚地写汉碑的时候,心里才通畅爽快,感觉到和古人气息相通。我明白了,也许书法恰好是像那种治疗心态的一种“当代绿色生活方式”,一种现代精神疾病的“文化生态平衡方式”。在此,我看到了中国书法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不再仅仅是参展和作秀,而在书法修为中让人的精神生态化。这种“生态书法美学”的发现,使我有理由相信中国书法的未来具有了远远超越于技法之上的文化精神含义。

  我坚持认为,真正的书法是超越于技艺之上的无法之法,书法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处于核心层面。随中国国力增加和国家的和平崛起,世界会重新审视和阐释中国。中国书法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虽历数千年仍传递出历史文化的审美魅力。文化书法的使命在于:使传统和现代能在年青一代的心性价值上统一起来,使书法既有文化本土的传承性,又在全球化时代成为人类共享的审美世界性,使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共同成为人类互动的生态美学。

来源:《人民政协报》2009年6月8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