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中依旧存在的今天——《七弦味道》(五)

  古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居于无比崇高的地位,古琴艺术的发展绵延不绝,渐成音乐文化中的大宗。但时至今日,现代社会迅猛发展,音乐文化的潮流早巳今非昔比。

  过去是一个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农生产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且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交通不畅、信息迟缓,社会发展以缓步渐进的方式进行。

  部分文人雅士和统治阶层因社会体制而拥有丰厚的经济保障,可以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有时以诗意的步伐来欣赏品味自身文化衍生出来的文化艺术活动。古人可以有书斋庭院,以求静谧幽雅,风雅骚客,宾朋三五,沏清茶一杯,置妙棋一局,烧幽香一炷,翰墨文章,斗酒诗篇……而今天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社会在高速中发展,信息渠道更加畅通,交流更加普遍,从高雅的西方交响乐到富于表演性、观赏性的摇滚乐,从风风火火的“三高¨演唱会到备受冷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昆曲、京剧、民族音乐等。我国传统的音乐形式都经历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古琴的地位也是呈现出颓势,甚至有的人指出其岌岌可危之趋势。本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七弦古琴,现在知道的人太少了,大多数人是琴、筝不分。古琴在今天的社会文化氛围中确实是已经排在了围棋、书法、绘画之后。古琴本身也有缺点,如音量太小、曲子难懂,普及工作做得不够,一般人不易接受。

  虽然,近几年包括古琴艺术在内的传统音乐艺术吸引了部分年轻的听众和观众,但这个社会中的音乐主流却并不在此,古琴等音乐形式早已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半个世纪以来,古琴音乐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由古至今积淀下来的3000首曲谱,经过后人打谱发掘整理的数量还很少。其中推动琴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诸如新的琴曲的创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不能吸纳广大的听众。对知音的渴求至今未变,所谓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今天古琴音乐所面临的压力,主要并不是来自近代社会的内在变革,也不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股世界性的衰退潮流。古琴音乐历史悠久,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却仍旧基本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面貌,从而能在世界乐坛上占据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但是在20世纪末的今天,古琴的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外来的因素都逼使着古琴传统做出各方面的适应和改变,随着文人阶层势力的崩溃,古琴传统再不能在温室般的环境下受到栽培及保护,而必须像其他乐种一样,在社会上挣扎以求生存。

文章来源:《七弦味道——经典古琴故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