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批语辑稿

  

《方正》

  《方正》1:

  小儿语故自方正。(王世懋)

  《方正》3:

  华歆以虚名居首,揆陈群以心膂,当新宠犹为此大言,宁不为荀彧地下所笑?览注稍知所以,临川以入《方正》。不亦幸乎!(王世懋)

  《方正》4:

  语甚感动,节次皆是。(刘辰翁)

  《世语》简而尽,前后相应,叙事工拙见矣。(王世懋)

  《方正》6:

  其狎之,未必以故,非纳交比。(刘辰翁)

  《方正》8:

  千载凛凛,群有惭德矣。(王世懋)

  合数说以实玄伯之正。(王世懋)

  真方正之目也,神志凛然。(刘辰翁)

  《方正》9:

  荀顗亦未可保。(王世懋)

《雅量》

  《雅量》3:

  夏侯故雅量,然得无传之小过?(王世懋)

  《雅量》4:

  此自是夙惠,何关雅量!(王世懋)

  《雅量》9:

  “闇当”似是俗语。今人说“髙+丸+火”当,亦疑闇如谙,当,上声。(刘辰翁)

  孙玄问谭峻听闇书,正合平声。又曰:“闇当”之解,似云默受。(王世懋)

  《雅量》15:

  胜负本不待此。写得祖仁少惭,怍杀人!(刘辰翁)

  《雅量》18:

  非王敦客也。(王世懋)

  《雅量》19:

  晋人以使为信。(王世懋)

  晋人风致。著此故为第一,在古人中真不可无。(刘辰翁)

  《雅量》23:

  当时宜复难处,苟以悦之矫情,见谓雅量,孰知其窘。(刘辰翁)

  《雅量》24:

  颜之厚耳,非雅量。(刘辰翁)

  《雅量》27:

  古人常留此等与后人,叹今人则不然。(刘辰翁)

  《雅量》28:

  并字作变。(刘应登)

  《雅量》29:

  桓自可人。(刘辰翁)

  《雅量》30:

  与前泛海合得自在。(刘辰翁)

  此意又异雅量。(王世懋)

  《雅量》37:

  谓我在位时攻之,自任吞虏。(刘辰翁)

  《雅量》38:

  语都无取,独钓碣可用。(刘辰翁)

  此不可解。(王世懋)

  《雅量》39:

  何等试法。(刘辰翁)

  《雅量》41:

  如见其情状。(王世懋)

  《雅量》42:

  此等语亦伤雅。(王世懋)

《识鉴》

  《识鉴》1:

  注是。(王世懋)

  《识鉴》2:

  此语似事后论人,不宜预知至此。(王世懋)

  此语未有喻者。(刘辰翁)

  《识鉴》3:

  据此传,蔺、颇先识择交,故当动与福会,而别传乃云钟会年少,嘏以明智交会,交太初,不犹胜于交叛臣乎?(王世懋)

  名言。(刘辰翁)

  《识鉴》4:

  兵不当废,何在孙吴。(刘辰翁)

  《识鉴》5:

  代父致辞。(刘辰翁)

  羊公识更高于巨源。(王世懋)

  别史云:二王当国,羊公无德。更佳。(王世懋)

  《识鉴》6:

  无容面斥之,注语是也。(王世懋)

  《识鉴》12:

  人败可耳,何得定知死坞壁间?傅会多如此。(王世懋)

  《识鉴》18:

  真长能识殷浩,驾驭桓温,岂可王刘并称。(王世懋)

  《识鉴》22:

  正史坚姓从苻,即蒲之交也。此云当应符命,从竹,非是。(王世懋)

  石虎时止姓蒲,不得云符郎。(王世懋)

  《识鉴》23:

  此语自是。(刘辰翁)

《赏誉》

  《赏誉》5:

  注谓裴公为頠,大误,详语意即楷也。(王世懋)

  《赏誉》8:

  据晋文作“汪翔”,盖“汪”字讹而为“江”,“翔”音讹而为“廧”也。然“汪翔”亦甚费解。(王世懋)

  少得此人。(刘辰翁)

  《赏誉》12:

  绝妙举词。(刘辰翁)

  《赏誉》13:

  伦亦不成。(刘辰翁)

  《赏誉》17:

  不言如父,而言胜己,居然有王子敬意,然济实有胜父处。(王世懋)

  《赏誉》22:

  不可解,必有误。(王世懋)

  《赏誉》36:

  逄萌、梅福以上人,岂眉子辈可拟。(王世懋)

  《赏誉》39:

  二陆即被祻,犹为名贤,忆慕如此,盖以得见为幸也。(王世懋)

  《赏誉》41:

  注已不能解。按《史记》“涉之为王沉沉”者,《注》:“沉沉,犹谈谈,俗言深也。”“谈谈”二字见此意,言深深见许也。(王世懋)

  《赏誉》91:

  道尽蓝田。简文妙于言乃尔!(王世懋)

  与撷皮皆真同。(刘辰翁)

  行状俱尽。(刘辰翁)

  《赏誉》102:

  悦子自佳。(刘辰翁)

  《赏誉》104:

  即欲解,不可,而可称数。(刘辰翁)

  《赏誉》121:

  辞说。(刘辰翁)

  《赏誉》122:

  落魄。(刘辰翁)

  《赏誉》128:

  此威仪韵度之则,一见而尽。(刘辰翁)

  《赏誉》129:

  不可解,亦不足取。(刘辰翁)

  《赏誉》131:

  何等语。(刘辰翁)

  《赏誉》132:

  一字是病,一字是德。(刘辰翁)

  《赏誉》138:

  茗柯,不可解。(王世懋)

  《赏誉》140:

  谢语如此,千古如生。(刘辰翁)

  《赏誉》143:

  注驳,是。(王世懋)

  《赏誉》145:

  此语疑劝袁勿友殷,自亵其美。(刘应登)

  《赏誉》146:

  不言刘尹,而言子敬,甚妙。(王世懋)

  《赏誉》148:

  谢公自知。(王世懋)

  《赏誉》150:

  相佞。(刘辰翁)

  《赏誉》153:

  言因物像如此,而想其精神也。(刘辰翁)

  名流自别。(刘辰翁)

  佳句似赋。(王世懋)

  《赏誉》154:

  罗罗,俚语。(刘辰翁)

  《赏誉》155:

  正是刺讥。(刘辰翁)

  《赏誉》156:

  苦语痛事。(刘辰翁)

《品藻》

  《世说》之作,正在“识鉴”、“品藻”两种耳。余备门类,不得不有,亦不尽然。(刘辰翁)

  《品藻》2:

  亦捷急复化语,即骇马所致亦如此。(刘辰翁)

  《品藻》3:

  有怀其人。(刘辰翁)

  仗字作伏。(刘应登)

  《品藻》4:

  正两语正自推尊武侯。(王世懋)

  《品藻》5:

  亦似得之,但未及其正骨耳。(王世懋)

  《品藻》7:

  《世说》意已定乐优于裴。(王世懋)

  《品藻》8:

  或作“太鲜明”。(王世懋)

  《品藻》11:

  故事。(刘辰翁)

  《品藻》12:

  亦未可便谓不然。(王世懋)

  未尝不自知。(刘辰翁)

  观注引书,实之前驳语,似非刘笔。(王世懋)

  《品藻》16:

  嵯蘖犹今言牙槎。(刘辰翁)

  得体。(刘辰翁)

  《品藻》18:

  此不过江,语亦隐约。(刘辰翁)

  不过江,卒于渡江前也。(刘应登)

  《品藻》21:

  宋褘是绿珠女弟。(王世懋)

  《品藻》26:

  此方言意云也,只如此,故非誉之也。(王世懋)

  得上不足以发。(刘辰翁)

  有尊谢卑何之意。(刘辰翁)

  《品藻》27:

  此一条不小。(刘辰翁)

  此言毁誉各半,疑是不满意多。(王世懋)

  《品藻》29:

  谓更胜耳。(刘辰翁)

  伧奴比人。(刘辰翁)

  语甚有气。(刘辰翁)

  刘尹大是轻薄人。(王世懋)

  《品藻》30:

  如此更高。(刘辰翁)

  《品藻》32:

  注是。(刘辰翁)

  《品藻》34:

  此不肯逊,又不敢竞之辞。(刘应登)

  妙于自夸。(王世懋)

  《品藻》35:

  语烦。(刘辰翁)

  《品藻》36:

  矜而无味。(刘辰翁)

  《品藻》37:

  此语能长人价格。(刘辰翁)

  《品藻》46:

  乐令素著重名,忽有此论,然极是扶植世教语。(王世懋)

  《品藻》52:

  自佳。(刘辰翁)

  《品藻》54:

  甚未可也。(刘辰翁)

  《品藻》56:

  不甚可晓,然可用,似谓田宅所屯聚也。(刘辰翁)

  《品藻》63:

  道王北中郎恰得。(王世懋)

  《品藻》64:

  似佞其子而党林公。(刘辰翁)

  《品藻》66:

  外貌。(刘辰翁)

  《品藻》67:

  便是争名。(刘辰翁)

  《品藻》68:

  道季此亦殊有生气。(王世懋)

  此注殊不似孝标,定为后人搀入。(王世懋)

  《品藻》71:

  此言亦非公论。(王世懋)

  《品藻》78:

  孝伯自称其祖,未为公论,毕竟刘胜王。(王世懋)

  《品藻》79:

  足窥子敬狭中。(王世懋)

  《品藻》82:

  钞撮犹掇拾。(刘辰翁)

  《品藻》83:

  亦自尊其父耳,王中郎讵可便胜?(王世懋)

《规箴》

  《规箴》1:

  本郭舍人事,附会东方生以为奇。(王世懋)

  《规箴》4:

  乃是有气。(刘辰翁)

  《规箴》5:

  忠臣之言。(王世懋)

  《规箴》6:

  何晏悦而不绎,差胜邓颺,无救败亡。(王世懋)

  《规箴》8:

  非夫。(刘辰翁)

  《规箴》9:

  但意不在钱,言钱何害。(刘辰翁)

  人性不同,廉贪不系贫富,王隐此言,非也。如隐言,王安丰岂贫于夷甫耶?(王世懋)

  《规箴》12:

  此乃真名言。(王世懋)

  终是晋人。(刘辰翁)

  《规箴》15:

  为尔盛德不难,又看事如何,何徒独无言。(刘辰翁)

  如此,何遣从事为?(王世懋)

  《规箴》16:

  谓放火。“阶乱”,语稍不白。(刘辰翁)

  《规箴》17:

  即此量,亦自可作司空。(王世懋)

  《规箴》20:

  此规大有益文道。(王世懋)

  《规箴》21:

  不论有无故实,甚可发明。(刘辰翁)

  注驳,是。(王世懋)

《捷悟》

  《捷悟》2:

  虽经论注,犹觉难解,不知古人何见作此?(刘辰翁)

  《捷悟》7:

  小夫之谭,何足言悟。(刘辰翁)

《夙惠》

  《夙惠》2:

  字形、语势皆称,奇事,奇事!(刘辰翁)

  《夙惠》4:

  年岁与本集矛盾。(王世懋)

  《夙惠》5:

  儿字作乃。(刘应登)

  《夙惠》6:

  不尽答而具。(刘辰翁)

《豪爽》

  《豪爽》5:

  如此,复何请为?(刘辰翁)

  《豪爽》6:

  似谓槛致之耳,古言俗字,容有通用。(刘辰翁)

  《豪爽》7:

  惜其无成。(王世懋)

  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刘辰翁)

  《豪爽》8:

  敦虽败,犹令人有余畏,桓温所以叹为可儿。(王世懋)

  《豪爽》9:

  溪刻虽不可知,要是苦语。(刘辰翁)

  《豪爽》10:

  小名镇恶,遂能断疟,第不知桓温当时,丑此儿否?(刘辰翁)

  《豪爽》12:

  此复何足语人。(刘辰翁)

  《豪爽》13:

  以此为达,可叹。(刘辰翁)

《容止》

  《容止》1:

  谓追杀此使,乃小说常情。(刘辰翁)

  匈奴中乃有此人,然适足目祸。(王世懋)

  《容止》2:

  晏养宫中时,尚未有明帝,注驳未当。(王世懋)

  《容止》7:

  太冲纵丑,未闻丑人必为群妪所唾,好事者之谈也。(王世懋)

  《语林》亦然。(王世懋)

  理不犯群妪,何至委顿。(刘辰翁)

  《容止》20:

  太白全用此语,似窃似偷。(王世懋)

  《容止》21:

  诸许犹言一切也。(刘辰翁)

  《容止》23:

  陶士行不能杀元规,未是英雄。(王世懋)

  《容止》24:

  王意重殷。(王世懋)

  《容止》27:

  英物尔丑。(刘辰翁)

  《容止》34:

  此东亭媚语,安石恐未肯便没。(王世懋)

  《容止》38:

  庾亮为是。(王世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