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别集

11、《山谷琴趣外编》

  北宋黄庭坚著。黄庭坚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山谷集》。

  黄庭坚今存词约180多首。历来词家对黄庭坚词的评价悬殊很大:陈师道将黄庭坚与秦观并称,并超过唐五代词人,谓:“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冯煦则批评说:“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深之作,所失亦均”(《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论悬殊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在于山谷词中存在两种风调廻异作品,良莠皆有、品类不一。这些评论各执一端,故有悬殊之论。但在北宋词坛乃至词史上,黄庭坚永没有秦观影响巨大和受人推重,这也是事实。

  黄庭坚词作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被称为艳词、俚词。多为狎妓、艳遇、相思、离恨等男女风情之作,这是黄九词的主要内容。这类词艺术上的共同特点是运思浅露、语言直率、俚俗,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风调上近似柳永,但缺少柳词的细致白描和委婉铺陈,诸如“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归田乐引》),“你共人边著子,怎知我门里挑心”(《两同心》)等,谐谑尖新与当时蕴藉儒雅的文人词风大相径庭,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山谷恶道”或“蒜酪体”(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当时有位大和尚法秀,就曾当面劝诫他少作此类“荡天下淫心”的艳语,以免日后会堕“犁舌之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但是,即使是这类俚词艳词中,也有一些清新蕴藉的作品,如有名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词咏惜春之怀,寄托词人理想与追求。造语清雅,风格柔婉。手法上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由实到虚,再由虚入实,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另一类是言志抒怀。这类词作数量不多,内容却较广泛,或赠别,或写景,或叹世,或言志,或咏茶,或贺寿,明显受苏轼革新词风的影响,亦颇类自己的诗风,放逸中带瘦硬峭拔之气,极有成就和特色,。尤其是抒发豪情逸致、迁谪襟怀的旷词和咏唱功名勋业的壮词,即使置之宋词一流作品亦无愧色。《念奴娇·断虹霁雨》:“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恒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此词作于贬斥西南之时,全词意境澄澈明净,想象瑰奇清逸。尤其是结尾数句,掷地有声,展示出词人不以升沉萦怀,不以坎坷为意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襟怀。胡仔称赞说“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再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词中作者自标为灵芝仙草,鄙弃红尘中的朱唇丹脸,通篇为追求理想世界、保持一已圣洁而大发浩歌;风格飘逸,境界博大,气势奔放。抒情明快,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为姊妹篇。这在当时不少人批评苏轼词“非本色”之际,有意继承苏轼的风格,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对两宋的“豪放”词,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黄庭坚的词作,《宋史·艺文志》著录“乐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长沙《百家词》本《山谷词》一卷。传世宋本有闽刻本《山谷琴趣外篇》三卷,共九十首,今收入陶湘《续景刊宋元明本词》、张元济《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续编。《强村丛书》本《山谷琴趣外篇》,又据明嘉靖刻宁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校补,补入八十九首。

  今人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傅璇琮辑有《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内有词评。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有《黄庭坚集》内有词集。

12、《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秦观著。秦观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淮海集》。

  秦观诗文辞赋俱有作品传世,但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甚至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吴曾《能改斋漫录》)。秦观词题材较为广泛,但就总体而言,仍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约占全部词作半数以上。其特色是真挚缠绵,绝少鄙俗之词。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人间词话》)如有名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尤其是结尾两句,一反别离时黯然神伤的传统写法,陡作拗转之笔,别处新意。它既是离别时的深情相慰,更是坚贞不移的爱情盟誓。全词毫无消沉哀伤之意,却闪耀积极乐观色彩,在历代咏歌爱情的诗词中,实属罕见。

  淮海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感慨身世。尤其是屡遭贬谪后的词作,总是在叙事抒情之中带着浓重的感伤色调。如写于贬谪之中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抒写误入仕途、卷进政治风波的无穷悔恨。王国维评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尤其是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音调凄婉,意蕴深长。苏轼特别喜爱这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另外,像《满庭芳·山抹微云》,将悲苦的恋情与悲苦的世情交织在一起,带上词人独有的个性。秦观也由此被称为“山抹微云博士”。

  秦观词主要以情韵感人。李清照说秦观词“专主情致”(《词论》)陈廷焯也说“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白雨斋词话》)。词中长调,易于平直浅露,但秦观的长调,却也能情韵摇荡,余音不绝,如《满庭芳·山抹微云》叙写元祐年间与苏轼、晁无咎等师友相聚,怀古伤今,抒发“东风暗风暗换年华”、“重来是事堪嗟”人世沧桑的伤感,极为真挚感人。类似的还有》八六子·倚危亭》、《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等。

  秦观词中选取的物象,没有柳永词宽泛,也没有苏轼词高远,但亦有自己的特色,即刻意追求意象的精致优美,如自然界的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流水、烟渚等,涉及人事者如驿亭、孤馆、危亭、画屏、绣帘等。讲究色彩的艳丽鲜明,并注重色泽之间的对比。在秦观笔下,美的意象和鲜明的色泽经过精妙的组合搭配,立即展现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神移的画面,如“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望海潮》);“金钩细,丝纶漫卷,牵动一潭星”(《满庭芳》);“香墨弯弯画,胭脂淡淡匀。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南歌子》)等取像的幽美,选色的鲜明,以及组合的精妙,都显示出词人构思的独特。

  在表达方式上,秦观词绝少直露,多用柔婉之笔,正如周济所云:“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沾衰草”,《浣溪沙》中的“漠漠轻寒”、“淡烟流水”,轻似梦的飞花,细如愁的丝雨等。词人笔下的事物情态,都是那样轻灵柔和,如“微雨”、“纤云”、“轻舟”、“疏柳”、“嫩黄”;行走是“细履”,弹筝是“低按”,气候是“轻寒”,连约会也是“嫩约”。总是呈现一种幽雅清寂的境界,依稀飘渺的氛围,凄迷怅惘的情致,令人神思恍惚,低回吟叹!

  秦观词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词》已不可见,今存者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村丛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本。

  今有:杨海明《淮海词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刘尊明《秦观集》,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东山词》

  北宋贺铸著。贺铸(1052~1125),字方回,唐知名诗人贺知章后裔,贺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陆游说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老学庵笔记》),人称贺鬼头。仕宦生涯也从武弁开始。神宗熙宁初以门荫入仕,时十七、八岁,此后二十多年一直在低级侍卫武官台阶上磨勘迁升,任过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监临城酒税、摄临城令、监磁州都作院、和州管界巡检、西头供奉等职。其实贺铸是文武全才。时人曾将他比作后汉邓禹、东晋谢安那样的将相之具。当时名臣李清臣称他“老于文学,泛观古今,辞章议论,逥初流辈”。哲宗元祐六年(1091),因李清臣、苏轼等推荐,改入文阶,为承事郎。但由于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曾直斥当时朝政是“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奇功”(《题任氏传德集》)。因此转为文职,官运并未亨通。在此后十八年间,词人一直在宣议郎、宣德郎、奉议郎、承议郎间升转,出任过监宝泉监、通判泗州、太平州等卑微官职。由于负奇才而无所遇,此间词人一直处于入世和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徽宗大观三年(1109),词人出仕已四十年,历仕三朝仍一蹶不振,此时又值蔡京等四凶当朝,北宋政权处于历史上最黑暗时期,这才下定决心辞官归隐。晚年一直隐居苏州、常州,潜心于读书校勘。宣和七年二月卒于僧舍,享年七十四岁。《宋史·文苑传》有传。

  贺铸诗词成就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今存词280余首,就数量而言,在北宋仅次于苏轼。其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举凡抒怀书愤、览古咏史、言情体物、绘景记游,无所不施,各臻其妙。贺铸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词作中最突出的也是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凸显其英风壮志和爱国情感的辞章。这类作品不多,但最能代表贺铸的创作成就。其中的《六州歌头》堪称压卷之作:“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唐宋以来文人词极少反映国家民族大事。北宋边患如此严重,但词中含有爱国抗战内容的,总共不过十余首,仅占现存北宋词的千分之二、三。像贺铸这样以戎马报国为主题并以第一人称唱出,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相伯仲。苏词作于主战派执政的熙宁时期,故豪而壮;贺词作于妥协派当国的元祐时期,更显抑塞郁愤悲凉慷慨,堪称苏轼豪放词和南宋爱国词之间的津梁!类似之作还有《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诉衷情·不堪回首》、《念良游·山缭平湖》等。

  贺铸的情词也极为人称道。特别是怀念妻子的悼亡词,这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抒写文人与歌妓之间相思想念的宋代情词中可谓别树一帜。如《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悼亡词中双壁。贺铸思念一些歌妓的情词也写得哀感顽艳、荡气回肠,并不在秦观、晏几道之下,如这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是词人晚年退居苏州,因见路过的女郎而产生的思慕之情。通篇都是猜测悬想,与“月桥花院”、冉冉飞云和日暮蘅皋等景色想相糅合,再加上洛神凌波的历史追忆,更显得飘渺和惆怅。特别是最后三句,连用三重景物组成复合之比。更显思绪茫茫,闲愁无止无尽。王灼称赞“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罗大经称赞是“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以致被称为“贺梅子”(《竹坡诗话》)。

  贺铸还有些咏物词,如《芳心苦·杨柳回塘》;登临怀古词,如《台城游·南国本潇洒》等也很有成就。

  贺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其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之一)、《捣练子·杵声齐》、、《捣练子·望书归》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手法高妙。其爱国忧时之作,如《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诉衷情·不堪回首》等,曲调凄厉,声请激越,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贺铸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他自己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叶梦得《建康集》卷八《贺铸传》)。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其技巧,堪比周邦彦。因此词句典雅而精致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但有时辞采过于华丽,有浓得化不开之弊;有些词作俳句过多,显得雕琢、凝滞,有些典故翻来覆去用得太滥。

  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3卷。今仅存的版本有三种:一是残宋刊本《东山词》,仅存上卷109首;一是清代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贺方回词》,2卷144首;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东山词》其中收入残宋本《东山词》1卷、《贺方回词》2卷、《东山词补》1卷。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其中辑佚较为完备;钟振振校注《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该书前三卷以《疆村丛书》本为底本,第四卷“补遗”用《全宋词》本,并以多种版本参校,后附“版本考”、“年谱简编”、序跋、评论等资料,便于研读。

14、《晁氏琴趣外编》

  北宋晁无补之词集。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十二岁时曾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户参军。元祐初,任太学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绍圣元年(1094年),知齐州(今山东历城),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贬亳州(今安徽亳县)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赴处州途中,丁母忧。元符二年(1099年)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徽宗崇宁年间,党论复起。元祐诸贤与司马光、苏轼等,被控为“奸党”,晁补之亦在其中。被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由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处漂泊,对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归隐乡里后,“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俱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状况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四年(1182),政局渐有缓和,补之诣吏部侯调,得起达州(今四川达县),未行。改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到官不久卒,葬于任城吕村,终年五十八岁。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赠直龙图阁。

  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但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词作。今存词170多首。词风追步苏轼,开拓词境,以词言志抒怀,于艳语外也作壮语、旷语,无论笔力、气象都与苏轼接近。王灼《碧鸡漫志》指出:“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致得其十七”,《四库总目提要》也认为“其词神姿高秀,与苏轼实可肩随”。但有的地方过于质直,不及苏轼之旷放,但有一种傲兀跌宕之气,往往由磊落感喟趋于沉咽。故冯煦谓其“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过之”(《六十一家词选》)。其代表作《摸鱼儿·东皋寓居》:“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全词以跌宕的气势,慷慨的格调,熔化多种掌故的典重语言,抒发了似旷放、实在=激愤的复杂情怀。确是硬语盘空、潜气内转之作。刘熙载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东皋寓居》之波澜也。”(《艺概·词曲概》)。类似之作还有《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中以“断魂素月”、猿鸟哀啼,烘托他的凄苦心境。以“烛暗不成眠,听津鼓”,表现出他沦落天涯、长夜不眠的悲苦,显得沉郁而悲凉。《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东皋寓居》如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是就晁补之词作的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晁补之著作,《宋史·艺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传世。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谦之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词作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

  今有:林大椿点校的《晁氏琴趣外篇》七卷本,涵芬楼刊刻;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15、《片玉词》《清真集》

  北宋周邦彦著。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宋史·文苑传》)。神宗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六年,献《汴都赋》七千言赞扬新法,加上华丽又富有气势的语言,受到神宗赏识,擢为太学学正,开始进入仕途。在此期间,年少风流的周邦彦经常出入歌台舞榭、倡楼瓦舍,写下大量应歌妓之请辞采斐然的软媚之词。作者后来也“颇悔少作。但也有像《少年游·并刀如水》这类珠鲜玉艳、别有风姿之作,不可一概否定。

  哲宗元祐初年,高太后听政,引用旧党,倾向新党的周邦彦因“不能俛仰取容”而被逐出太学,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元祐八年(1093)又改知溧水(今属江苏)。这十年间所作以记录行踪、抒发漂流薄宦、伤于哀乐之感慨为主。词风也渐次由软媚转趋凄婉、奇崛、沉郁顿挫。哲宗亲政后,渐复熙宁新法,启用被逐的新党之人,周邦彦已被召回京都,任国子主簿,元符元年召对崇政殿,重献《汴都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迁校书郎,再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卫尉卿。至此,周邦彦重任京官已达15年。此间所作,除抒发身世之感、政事沧桑外,由于环境、心情的变化,又出现一些绮陌看花、垂杨系马之类应歌赠妓之作。

  徽宗政和二年(1112)周邦彦出知隆德军府,五年,徙知明州,六年,还京任秘书监,七年,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在京这两年,周邦彦政治上比较显达,但并未依附炙手可热的蔡京新党,提举大晟府,“集中无一颂圣贡谀之作”(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倒是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对词乐发展贡献很大。宣和元年(1119),出知真定府,不久改顺昌府,次年徙知处州,未到任,又奉祠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宣和三年(1121)卒于鸿庆宫,享年六十六岁。

  周邦彦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今存词180多首。作品多写爱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写爱情的词章,虽多描写痴男浪子的行径和青楼倡女的情愫,题材似与柳永并无二致,但柳永一生坎坷,与下层歌女情感上能够相通;周邦彦一生仕宦相对顺利,听歌宿妓之际,虽不乏狎情绮思,但缺少柳永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感情。所以张炎评其“意趣却不高远”(《词源》),刘熙载说“周旨荡”(《艺概·词曲概》)不为无因。但这类词中亦有一些佳品,情感真挚之外更以雅致著称,不同于柳永、黄庭坚的同类艳词,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前人多附会此写李师师与宋徽宗情怨,学者已辩其非,实际上是饮于妓院之作。妓女留客歇宿,但并无牵裾依偎之类淫词秽语,而是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等关心客人的婉转口吻,劝客人“休去”。故被被后人称为“神品”、“佳制”。这类既有情致又很雅驯的情词,还有《风流子·新绿小池塘》、《瑞龙吟·章台路》、《浪淘沙慢·昼阴重》等。《瑞龙吟·章台路》写于绍圣四年还京任国子主簿之时。十年外放,今重返京师,心情应当是愉快的。但词中的感情却比较低沉,因旧地重游,不见当年钟情的那位歌妓,物是人非,不禁感慨系之。就题旨而言不过是人面桃花的旧曲翻新,但因有弦外之音,中寓身世之感,从而使这首情词意蕴加深。有的论者以为其中隐寓了旧党罢斥、新党复来的政事沧桑,可备一说。

  抒发身世之感的歌词在清真集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其中以羁旅行役为题材的作品大都写于外放期间,佳作较多,有《兰陵王·柳》、《尉迟杯·隋堤路》、《六丑·蔷薇谢后作》等。其中《兰陵王·柳》更是众口交赞的名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其咏物词状物形象且工巧,如《苏幕遮·燎沉香》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赞美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在(《人间词话》)。

  但就题材而言,周词涉及的领域比较狭窄,并未超出北宋其它婉约词人的藩篱。王国维批评说他是“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还是很中肯的。清真词之所以在词史上地位极高,主要是艺术上的成就。周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善于借用、化用大量前人诗意、词句入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章法整饬又富于,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被后人称之为“词家之冠”,在词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来“周柳”并称。如果说柳永的影响主要在市民阶层的话,周邦彦主要在文人词方面。南宋重要的婉约派词人姜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周密、张炎、王沂孙等均受其影响。清真词在当时就负盛名,陈郁《藏一话腴》说周邦彦:“二百年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嬛妓女皆知美成词可爱”。清人戈载《宋七家词选》以周邦彦为首;周济甚至提出“问途碧山(王沂孙——引者注,下同),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主张,将学习清真词作为创作的最终归宿。

  周邦彦的词集有《片玉词》又名《清真集》。有陈元龙宋刻本《详注周美成片玉集,清朱孝臧《疆村丛书》有复刻本;元巾箱本《清真集》二卷,《集外词》一卷,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有复刻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

  今有:吴则虞点校《清真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罗忼烈笺注本《周邦彦清真集笺》,三联书店香港分店版。

16、《石林词》

  南宋叶梦得著。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吴县(今苏州市)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任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今浙江金华)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迁祠部郎官,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调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直斋书录题解》)时秦桧当权,因忤桧意,与绍兴十五年告老,以崇庆节度使致仕。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深厚清隽,不失元祐诸贤矩矱。”(翁方纲《石洲诗话》)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其《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其所评论,往往深中綮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但创作上最有成就的还是词作。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着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叶梦得词作今存102首,题材风格可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但以较多呈现个人面目。如著名的《贺新郎·睡起啼莺语》,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但婉丽之中已带有豪逸之气,廊庑也较为扩大,已开后期词风先声。词人在南渡前长期仕宦,位居显要,但时遭贬废,颇历风波,所以对官场长生厌恶之情,往往寄情山水之间,如《念奴娇》、《应天长》、《满江红》诸词,皆描述词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情趣,词中多熔化陶渊明的诗句,词风渐趋清旷疏淡。

  后期词作接受苏轼豪迈、清旷一路的痕迹更加明显,如用苏词原韵的《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满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在充满豪气的画面上,隐怀古伤今的沉痛之情和个人的身世之感,与苏轼原作几乎同一鼻息。在《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中更将苏诗组织入词。类似如此慷慨豪雄的词作还有《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等。苏轼词风有清旷豪雄两个方面。叶梦得学苏,更多的是学习其清旷。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湲;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石林建康集》10卷,《避暑录话》2卷,《石林词》1卷。另有《注琴趣外编》3卷,为江阴曹鸿注《叶石林词》。今《石林总集》已佚,《石林建康集》仅存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增补,共辑存词102首;舒大刚主编《宋珍本丛刊》第32册《石林居士建康集》,线装书局2004年版。此为傅增湘校跋,清宣统三年刻本;《建康集》八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7、《太平樵唱》

  南宋朱敦儒著,一名《樵歌》。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早年以清高自许,南渡前曾隐于洛川。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绍兴十六年,右谏议大夫汪勃弹劾他专立异论,与主战大臣李光交通而被罢官,退居嘉禾(今浙江嘉兴)。绍兴二十五年,以七十四岁高龄在秦桧笼络下强起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卒于秀州。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经历数朝的著名诗人。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词作以南渡为界,词风有明显变化。早期词作多作于北宋末年,此时生活放荡,多为沉湎酒色、放荡轻狂的生活吟唱,但也有逍遥林下、襟怀狂逸的风致自白,如名作《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词人以“清都山水郎”自居,萧散疏狂,傲视权贵。这种狂逸风致在北宋词中很为少见,大概是受苏轼清旷词风想影响。像《念奴娇·插天翠柳》、《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皆明显看到胎息苏词痕迹,但内涵深厚则有所不逮。

  南渡以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痛和颠沛流离之苦。词风基调亦由香艳、闲适、疏淡一变而为凄苦、悲怆和激愤,如《水龙吟·放船千里》中,词人面对国事危难,既有“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的呼唤,又表露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的感慨,真实地再现了两宋之交爱国士大夫情感和心态。再如《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比起《水龙吟》,爱国忧时的基调相同,但意蕴更为深刻堂庑更为扩大,是朱敦儒词中精品。随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词人后期经历的宦海风波和旅进旅退,南渡初期报国入世的思想渐渐消退,归隐闲适之作渐多。同前期的逍遥林下、襟怀狂逸的闲适之作不同的是,此时更多地带有愤世嫉俗、“自乐闲旷”、浮生若梦之类的虚无,如:“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西江月》),“人生虚假,昨日梅花今日谢。不醉何为?自古英雄总是痴”(《减字木兰花》),“屈指八旬将到,回头万事皆空”(《西江月》)。最有代表性的是这首有名的《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这首小词清丽自然,在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的恬静空明中领悟着人生哲理。梁启超读后说:“飘飘有出尘之想,读之令人意境悠远”(《饮冰室评词》)。

  除了清空的意境和悠长的韵味外,朱敦儒还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俗语和佛教说唱的韵文,因而在清新流畅之中又带有口语化、散文化的倾向,对辛弃疾等人的口语入词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两宋之交词风转变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和《猎较集》,均已佚;今存有词集三卷《樵歌》,一名《太平樵唱》。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为一卷;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收录为三卷;毛晋汲古阁旧抄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疆村丛书》本均为三卷;唐圭璋《全宋词》收录240多首,最为完备。洪永铿点校《朱敦儒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漱玉词》

  南宋词人李清照著。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夫妇擅朋友之胜”。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后自感羞愧,心情郁郁,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李清照孤寂之中,被骗下嫁张汝州。婚后发现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国破家亡、背井离乡,身心已备受摧残,又因改嫁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更觉孤苦无依,呼告无门,最后在贫困忧苦中寂寞地死于临安(今杭州市)。

  李清照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此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词主要表现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婚后的别思离愁,清丽明快,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中结尾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一剪梅》的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将思念之情写活。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特别是“寻寻觅觅”十四个叠字,将自己的生活环境、凄苦心情,无奈中的希冀和寻觅后的更加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经称赞说:“以一妇人,能创意如此”、类似者还有《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然后与今日憔悴、孤苦形成鲜明对照:“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晚期的作品除沉郁悲凉风格外,也间有健举超逸,这与南渡初期爱国词的豪壮苍凉词风相一致,如《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全篇用了象征手法,与她写情写景真实细腻的风格截然不同,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得恰到好处,

  李清照词作在词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李清照不仅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的词学批评家,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是不同于诗文的独立抒情体式,比诗有着更严格的格律要求。《词论》不仅是宋代词坛上有自己独立见解、有组织条理的一篇词学专论,也是我国妇女所作的文学批评第一篇专论,在词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留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录著的《李易安集》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著的《漱玉词》五卷俱已失传。现存诗文词集皆为后人所辑编。主要有:毛晋汲古阁旧抄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四库全书》本,赵万里《辑校宋金元人词》中《漱玉词》一卷。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中李清照词;《李清照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版;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1981年版,《漱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荣斌编《李清照诗词》济南出版社2007年版;《李清照年譜》,魏堯西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徐建委刘峥《李清照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版;李杜解评《李清照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年版,2004重印;雪岗《漱玉清芬》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年版;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李月张敏鹏编校《李清照词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研究资料有:褚斌杰、孙崇恩《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2005重印;《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魏堯西编《李清照年譜》、《李清照》中华书局2004年版;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

19、《于湖词》

  南宋张孝祥著。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

  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诗则不如词。其词“清旷豪雄两擅长”(缪钺语),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此类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隐约而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而通过笔下描绘的旷朗情境,亦展示了自我胸怀。这一种经常流露的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譬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切意深,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譬如《念奴娇·风帆更起》中,“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面对与爱人被迫分别,他的内心是自责而痛苦的,江月可以随人,而人不如月,身不由己,只能“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写景小词则清雅流丽,其中有许多描绘临安景色的作品,譬如《西江月》中描绘西湖春色的“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或《菩萨蛮》中“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临安不仅有清雅秀丽的一面,也有繁华热闹的一面,譬如《鹧鸪天·春情》中描绘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写出了杭州春日郊游盛况,读来仿佛入画境,春意盎然。

  张孝祥词最大的特色是气势豪雄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缪钺说是“清旷豪雄两擅长,苏辛之际作津梁”,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有《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包括文、诗、词。有宋刊本,明万历刻本,清《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据慈溪李氏藏宋刊本影印),今有徐鹏点校《于湖居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彭国忠点校《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年版。

  词集有:《于湖词》,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载长沙本一卷;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毛晋汲古阁刻本、清《四库全书》本;铁琴铜剑楼影写宋本《于湖居士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今有:唐圭璋《全宋词》辑录其223首;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黄山书社1993年版;宛新彬、贾忠民《张孝祥诗词选》,黄山书社1986年版。研究类有:韩酉山《张孝祥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韩酉山《张孝祥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放翁词》(《渭南词》)

  南宋陆游著。陆游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剑南诗稿》。

  陆游今存词145首,其成就不如诗,但亦有自家面目。陆词题材比较广泛,既有抒发不忘恢复的爱国篇什,也有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作;既有怀才不遇的抒写,也有游宴投赠之作,还有倾诉爱情悲剧的名作《钗头凤》。其风格也是多样,宋代刘克庄曾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渺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振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激昂慷慨”的爱国词章。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是词人晚年闲居山阴,回想当年从军南郑的往事,探析如今功业未成而光阴虚度满腔悲愤和抑郁之情喷发于字里行间。同时创作的《谢池春》亦是同样的表达方式和抒发同样的情感:商榷回忆“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的往事,下阕叹息今日“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叹流年,又成虚度”!类似者还有《水调歌头·多景楼》、《秋波媚·秋到边城》等。

  陆游咏物词中最为脍炙人口是《卜算子·咏梅》。其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既是词人身世遭遇的寄寓,也是词人人生志向的坚贞自誓!爱情闺怨可以说是北宋词人的拿手好戏,但控诉封建礼教又写得“此恨绵绵无绝期”者却只有陆游的这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母命难违又真情难舍,悔恨当初有无奈现实,柔肠百结,欲罢不能。古往今来,一曲《钗头凤》不知感动过多少读者。据明代卓人月的《古今词统》。唐婉读后满怀哀怨写了首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当是明人伪托之作。

  陆游词集:明毛晋刻有《放翁词》1卷;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2卷;今无单独词集刊行。中华书局1976年版《陆游集》中收有词集一卷;唐圭璋《全宋词》亦辑有渭南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