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未来在何方?——人机大战对围棋文化的影响研讨会

林建超:

  首先对光明日报和国学网组织召开这次人机大战对围棋文化影响研讨会表示感谢。这个题目刚才和小林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推敲。原来主要讲的是意义,现在从影响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更客观。这是第一次在中央级的纸媒召开关于这一话题的座谈会,表现了对围棋的一种关注和尊重,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种关注和尊重。两个单位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我和王汝南主席为这次会议专门通了一次电话,由于他今天还要出席“龙星杯”下午的决赛,所以就由我代表中国围棋协会来参加本次活动,先向你们主办单位表示感谢。

  今天参会的各位专家,除了有少数过去接触得不多,大多数都是老朋友、老熟人,都是我认为在围棋、围棋文化、计算机、国学这些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虽然有一些专家说自己不下围棋,但也是有关注围棋领域的。刚才大家从哲学、从国学、从博弈、从计算机等各个角度和领域谈了自己的意见,我听了很受启发。我们今天的研讨虽然人不多,但是层次高、主题集中,可以说是各个领域的高手云集,高论迭出。我对各位参会的专家表示敬意。

  我今天谈的主要题目,是最近正在准备的一个演讲。今年4月,世界围棋联盟在南京工业大学要成立一个围棋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围棋学院,为此我准备了一个演讲。原先题目叫“围棋与中国人的战略思维”,现在看来,应该改一个题目,叫“围棋还有魅力吗?”——现在恐怕要提出这个疑问了。

  这次围棋人机大战的结果,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强大感到震惊、突然。甚至有一些我们的爱好者,我们的网众们,感到了有一些恐慌、幻灭。出现了这样的种种心态。不光是在职业棋手,也不光是对围棋竞技,就是对围棋本身,有一种恐慌和幻灭的感觉。原因主要有四个:

  第一,对人工智能提高的神速,感到超出意料。

  大家对计算机围棋的关注,不是一年两年,甚至都不是十年八年。可以说,在计算机挑战国际象棋的时候,之后挑战中国象棋,几乎都未起波澜。因为大家认为中国象棋变化量相对比较小,因此并未引起关注,实际上是在2006年达到了高峰,但很多人甚至到现在都不知道。由于围棋人机大战的出现,才使人们注意到曾经还有过关于中国象棋人机大战的书。但是对这个速度的提高,刚才刘知青教授讲到了,以最乐观的速度估计是五到十年,能够战胜职业棋手。那么大多数认为应该是二十年左右吧,确实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第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谷歌对这件事采取了严格的商业保密,这无可苛责,因为谷歌有巨大的投资,需要保守商业秘密。我们的樊麾曾经参加了两轮的五番棋大战,第一轮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而这轮是樊麾胜了。樊麾后来解释说,他参加第二轮原本认为会轻松获胜。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还有另一个五番棋,这个信息严重的不对称。当时刘教授你们在组织计算机围棋大赛的时候,可以说至少前几名都来了吧,但是计算机和连笑下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让五子完败的情况。所以不光是他们,我们所有的情报系统对这件事都不了解。这就叫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按照军事术语,就叫单向透明。AlphaGo对人类所有的围棋进展,悉数掌握。而除了谷歌那些人之外,人类对AlphaGo则是完全不知情。所以人们为什么缺乏心理准备,正是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第三,我们基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围棋的复杂,是无法被计算机破解的。我们认为人类对围棋思维的完善已经掌握到相当高深的程度,光定式就有一千多个。人类的自尊,在围棋上表现得非常充分。这种自尊心有非常可敬的一面,但是也有盲目性和局限性。现在,这种自尊心突然被触动了。

  围棋曾经具有无穷的魅力。很多人认为,我们自己会下围棋,我们的孩子会下围棋,是家族的荣光。可以说围棋受到了高度的崇拜。这种魅力的基础,也来源于围棋自身,它确实存在我们称之为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复杂的智力博弈的自豪感,作为世界上唯一还没有被计算机打败过的棋类运动的优越感。所以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被打败的时候,我们曾经都是用比较轻视的态度去看待的。还有,人们从围棋中获得的幸福感,就是使我们精神愉悦,能够体会人生内涵,体会中华文化魅力的内心感受。

  以上这些,应该说是围棋具有这样大魅力的原因,这些原因很多是客观的。可是这些感受,现在面临着没有情感——现阶段还没有情感、只靠数据计算的人工智能给予的严重挑战。很多人就此认为,人类思维的最后防线被机器突破了。这结论本身不够准确,但是在网上这种看法很多。

  现在我们对围棋的感受,是不是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呢?换句话说,围棋还有魅力吗?这些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关心围棋,关心围棋文化,就要讨论这些问题。

  我想,我们就此可以有这样四个看法。

  第一,围棋的魅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人作为生命主体对思维博弈乐趣的感受。

  目前人机大战的性质,还是人与自己发明的工具之间的一种比赛。它还是一种测度,一种实验,换句话说,它现在本质上还是一种科学试验活动。它不是人与已经被承认的另一种生命主体之间的高下较量。从社会学和法律的角度,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机器人已经是一种生命主体,虽然随着未来科学发展,人类的认识会进步,那是将来量变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的时候,可能会发生。我们就只在现在的社会学和法律的范围内来谈论这个问题。

  这场比赛本身,如果只从竞技的角度上说,并不是完全公平的竞赛。刚才各位都已经谈到了,李世石是一个只许单人参赛的个体棋手,不允许有任何人给他支招,这是围棋竞技的一个规则。而AlphaGo不是单机版,而是分布式,可以联网,由很多台计算机来共同参与。规则上没有限制联网,它是开放式的,所以有人也叫它“服务器版”,可以从网络获取信息。它的内存已经足够大,而且对它没有体积限制,也没有版式限制。假如我们现在只许一个单一的机器人坐在这儿,连拿棋子放棋子都是它自己操作,那么现阶段是很难达到AlphaGo这样的智力程度的。AlphaGo要靠很多支撑。凡是搞计算机的都知道,现在我们那么大的超算能力,靠什么支撑?是偌大的机房,可不是一个主机在那儿,是一个偌大的分布式结构。如果不限制它联网的话,已经的和即时的所有信息,它都可以采集。在这次比赛过程中,谷歌的工程师和记者谈到,“我们坐在这儿喝咖啡的时候,AlphaGo在那里学习和训练。”也就是说,它可以不间断地学习,不间断的训练,不间断地补强,所以它跟人类当然不可能是一种公平的竞赛。不是一个单机版对一个单人,它集中了古今中外人类的围棋智慧,也没有限制不许联网,也就是它的支撑系统是无限大的。这在现阶段科技上是完全必要的。当然,这场比赛本身,很多人说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也有人说是炒作,但无论如何,它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试验的行为。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人类发明工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随着人工智能的超速发展,以后可能还会以我们想象不到速度的发展,事情的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就现阶段而言,发明AlphaGo的目的,除了证明人类发明的机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过去人类认为其不可能具备的思维能力之外,从围棋界的角度看,应该说它是更好地为围棋发展服务的工具。也就是说,AlphaGo仍然是为人类服务的。这种服务,不是主仆之间的关系,而是发明者主体和工具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只能认为计算机是工具,还不能认为它是别的什么。所以我刚才反复强调要从现在的社会学意义和法律的角度来讨论此事。

  我们发明工具,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要创造一个独立的生命主体吗?我们跟AlphaGo之间的比赛,是人类与另外一种生命主体之间的一种高低竞技吗?我想都不是。我们举行人机大战,也不是一定要跟自己发明的工具来进行一场高下强弱的比拼。现在我们围棋界的主调进入了一个误区。感到不服气,因此就出现了炒作“柯洁约战”,俞斌认为不行,古力认为要五个九段等等,实际上都是人和自己发明的工具较劲比高下的一种思路。而这种思路,实际上是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不了解。

  应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早一天晚一天,突破人类现在已经掌握的围棋技能,是必然的事情。围棋具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把它和军事做一个比较就知道了。围棋总体上讲,是有限性棋盘、封闭式博弈、单一性目的、经验化定式、全透明对抗,它的规律还是比较明确的。而军事则是开放性战场、多维化作战、非模式行动、隐蔽性攻防、综合性或混合型目的,即不是单纯以军事上的胜利为胜利,因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美国人现在都已经非常清楚这一点了。美国人出了一本书叫《最高统帅》,专门讲军事和政治的关系。连美国人都看明白了,军事上绝不是光战场上的胜利就是胜利,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不是单一目标决策”,比围棋的复杂程度更高。

  发明AlphaGo等计算机软件,和人类下围棋,是在有限的范围里,来发展智能化工具。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证明人比机器强。这一点,围棋界一定要从现有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就像人类发明了汽车,我们绝对不会现在还去想“人会比汽车跑得更快吗?”人发明了飞机,现在还会去想“人会比飞机飞得更高吗?”现在人们已经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幼稚的想法了。人们只会说,我们发明的工具,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延伸。当然,随着延伸程度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某些变化。

  使工具具有超过自然人体的脑力和体力等能力,是人类制造工具的天然动机和原初目的。工具必须要超过人的体力和脑力,否则人类制造工具做什么?所以我们对计算机围棋的看法,首先要把人与工具的关系搞清楚,把人机大战的性质搞清楚。

  围棋的魅力是来自于人的感受。人对围棋魅力的感悟,现阶段是机器无法具有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围棋的魅力是人的感受这一点,是决定围棋本身的魅力会继续存在的客观前提。

  第二,人工智能围棋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人工智能围棋是对人类围棋思维和理念的继承、发展、延伸和创新。围棋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人类在围棋博弈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是构成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的先验知识的来源。凡是搞计算机围棋的都知道,其产生必来自于先验知识。而这些先验知识,恰恰是人类这几千年来积累形成的围棋思维理念和原则的继承、发展、延伸、创新。

  AlphaGo目前代表了人工智能围棋的最高水平。我想可以用十二个“新”来概括——新的境界、新的角度、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标准、新的尺度、新的形态、新的高度、新的能力、新的水平、新的阶段。这些表述用来形容AlphaGo都不为过。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从根本上来说,AlphaGo还没有超出人类围棋思维的范畴。刚才谈到AlphaGo与人类围棋思维的区别,我认为可以做更精确的表达。我们仔细地看这五盘棋, AlphaGo的着法有一步是我们不可以理解的吗?有一步棋是我们不可以接受的吗?也许是我们没有想到,有的感到可能不合理,你可以对之做出价值判断,但确实没有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之处。

  去年底在广州举行了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有一个欧洲业余5段棋手,走出了四七布局。我在现场看了,觉得相比起AlphaGo,他才叫天外来客。什么叫四七布局?就是每个角都是七七落子,他居然用此布局和依田纪基下,一度把依田老虎搞得很紧张。我仔细地观看和分析AlphaGo的着法,感到它的很多走法,并没有超出人类围棋的基本思路。AlphaGo实质上是对于人类理想的弈棋模式的实现。比方说,在第二局棋中,AlphaGo的肩冲和五路大跳,当时聂卫平说要脱帽致敬。最终证明,最后都变成了好棋。这里当然有李世石应对的问题,但我们从中看到,AlphaGo这些飘忽走法的理念,并不是自它而始。东汉桓谭《新论》中讲到围棋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成得道之胜”,这是围棋的最高境界。我们在研究围棋天然具有战略思维的时候,实际上就包括这些观念。那个时候人们对围棋具有的战略思维,已经认识得很清楚了。

  但是我们对势、地、大局、效率、次序、尺度、均衡、联络、围空、打劫、优势、胜负、最佳点等等这些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原则的、概略的、模糊的。计算机围棋可以在积累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把围棋的理念量化、物化、具象化、数字化、精确化,但是它超出了我们人类提出的这些围棋原则的框架了吗?没有。AlphaGo所下的每一步棋,我们现在看来并没有不可理解之处,甚至还有似曾相识之感。

  计算机围棋不是改变了人类围棋的思路,而是打破了某些阶段人们所习惯的某些围棋思维定式。在一定阶段上,我们对围棋就是这么理解的。我们认为这就是最经典的围棋,其实这并不能说是围棋固有的、必然的。而计算机围棋给我们展示了围棋思维实现的不同模式,展示了围棋理想境界实现的不同途径。但是我们不能说它已经超出了人类的围棋思维,它只是把我们所说的这些伟大的原则、理念、模式物化了。

  由于围棋是一个封闭式的游戏,所以围棋在承载人类智慧上,承载思维的容量上,仍然是有限的。所以,就只在围棋这个封闭的游戏上,计算机要想走出完全与人类围棋思维不同的路数,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围棋是一种人类制定规则的游戏。人类的规则已经把它限制了,它不可能去做无限制的发挥。比方说,你最后没有走到空,点目点不过对手,那就得输,就像那个欧洲选手走出了四七布局,当时把所有人都震了一个跟头,当时在场的人,不少已下了几十年的围棋,也没有说谁下出了四七布局。但是最终,胜率不高,一时很风光,但结局很郁闷。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违反了围棋的一般规律,走在天马行空的位置,最终没有走到实空,或者你在战斗中失去了依托,最终还是要败下阵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超级宇宙流,可是在实战中,这种超级宇宙流,由于没有更精确计算的依托,早早地就变成了一种历史。所以,我们不能说,现有的人类围棋思维都是必然的,AlphaGo的出现,使我们打开了新的境界。

  第三,人工智能围棋不能掩盖围棋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发明AlphaGo的人本身并不会有这样的动机。但是在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就出现了这样的说法,认为围棋中虚的东西将不复存在,比方说围棋文化、围棋的社会功用、人对围棋的主观感受等等,还会不会存在?会不会就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数字和计算程序?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客观地提出来了。

  围棋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用,包括哲学、战略、谋略、美学、心理学、艺术、养生,还有与政、教育、交际等等,这些围棋最具魅力的东西,是不是都被数字和计算程序所掩盖了?是不是都不复存在了?我想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非常明确的。由于这些文化内涵本质上属于人的精神感悟,是人进行智力博弈才能产生的,因此不可能被简单的数字程序所代替、抹杀、掩盖。通过人机大战,实际上使我们在新的事实面前,又对围棋产生了新的精神升华。在排出了一些盲目性之后,我们对围棋的感悟更真实了,认识更充实了,信念更厚实了,喜爱也更扎实了。很多东西过去我们认识不到,或者认识到了还没有如此清晰大胆的表达。

  围棋中的哲学内容,大致上分两块:

  一是围棋的哲学溯源。围棋最深远的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理论,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它的实践基础,是模仿战争的军事游戏。

  二是围棋自身的哲学体系。围棋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产物,其内在的哲学体系是随着人的认识和感悟而产生和发展的。围棋的哲学体系构成,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其一,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其二,逻辑思维与图象思维相统一的思维模式。因为围棋是没有文字、没有语言的,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靠语言图形来表达的棋类,所以很多分析认为围棋是早于文字的,这个可能性极大。其三,行棋中的辩证关系。以上,既涉及到本体论、认识论,也涉及到方法论。我们将要在《围棋与哲学》中做出全面的诠释。

  通过人机大战,我们看到这些哲学内涵都消失了吗?非但没有消失,而且表现得更充分、更具体、更现实。AlphaGo的大局意识多么好,它有这种感知能力吗?实际上就是价值系统和决策系统综合工作的效率。结果证明,AlphaGo所谓的大局观,实际上是来自于最佳一手的选择,来自于对于胜率的判断。这里仍然有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只不过是更加量化、准确化了。这些辩证关系——大与小、生与死、快与慢等等,这些有变化吗?完全没有。所以计算机下围棋,不可能超过围棋的这些基本哲学范畴,只是使它更丰富了。它不是来源于人的脑神经元,而是来源于机器的功能性“思维”。

  第四,人工智能围棋的发展使围棋更具魅力。

  首先,这次人机大战,标示了人工智能围棋的神速发展,使围棋在整个人类、整个社会更受关注。刚才各位都谈到了,现在你不谈围棋,完全out了。很多人感到很后悔——我怎么就没学围棋,现在都跟人没法交流!这就是人机大战带来的魅力。不懂围棋,成了一种缺憾。这么说不过分吧。很多人过去根本不知道围棋,现在就后悔了。大家都以懂围棋为荣,这就是围棋发展的一个大契机。

  同时,使围棋思维的发展更具挑战性。围棋竞技有了新的创新空间,围棋文化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围棋教育可能有了更好的助手。特别是AlphaGo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的方式,对于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很多启发,概括成八个字就是学习、训练、适应、补强。计算机是这样做的,我们人类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从军事上讲,军事指挥员、军事指挥机构,也得不断地学习、训练,包括使用人机系统。

  刚才我跟刘教授讨论了现实版的围棋人机融合。竞技模式,将来应该有人与人的对弈,机器与机器的对弈,人与机器的联棋对弈,比方说混双,人和机器的混双比赛,人和机器的队际赛,都是可以的,可以进行创新。这些都是充分地利用机器,其中包含了对机器的尊重。不管将来社会学和法学会把它定义成什么,我们可以考虑更充分地利用机器,实现人跟机器的合作。

  最后,我还想简单地谈谈围棋文化的使命和面临的课题。

  围棋文化是围棋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围棋是竞技与文化的统一体。围棋文化是人对于围棋博弈的认识、理解、感悟,是伴随着围棋发展的精神成果。围棋文化的使命是什么?它不是为了证明和维护围棋文化自身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那未免太狭隘了。围棋文化是要在思想和文化的层面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围棋,正确地看待围棋,回答围棋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包括这次人机大战和人工智能围棋发展提出的挑战。围棋文化是为围棋而存在的,没有离开围棋之外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对围棋文化做这样的解读,否则好像围棋之外还有我们必须维护的围棋文化的利益,那就错了。围棋文化没有超出围棋之外的独立的意义,其价值也完全在于对围棋发展所作的贡献和贡献的程度。所以我们说,围棋文化应当是围棋的传播者、阐释者、守护者、服务者,而不是围棋的花瓶和赘物。在围棋遇到难题和挑战的时候,围棋文化要站出来,引导人们的认识,解答人们的疑问,凝聚人们的精神,支撑人们的信念。要把挑战化为契机,使围棋在引起全世界、全社会如此大关注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展。实际上这个机遇已经出现了,围棋文化在人机大战以后的需求更大。

  近日看到网上有人说围棋曾和赌博一样被唾弃,这其实是对围棋的一种深刻误解,误将“博弈”的“博”理释为赌博。实际上这个“博”是六博,是带有博棋性质的一种智力游戏,不能等同于赌博,其胜负是靠掷采行棋决定。古代所称“博弈”,指的是围棋和六博这两种游戏。但说围棋过去和赌博一样被唾弃,这对于围棋史的曲解到了相当的程度。还列举了孔子和孟子的说法。孔子说,围棋只比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好那么一点点。孟子说,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是大不孝。从这种片面的解读中,也看到了围棋文化的责任。

  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的“圣人”,他们对围棋做的阐述,奠定了儒家几千年来对围棋基本包容态度的基础。这是我在《围棋与战略》等论著中的重要观点之一。孔子关于围棋的思想有三方面:一是“犹贤乎”,大家都熟悉。什么叫贤?是好那么一点点叫贤,还是不惹事儿叫贤?都不是,我们好好地查一查孔子在《论语》中讲的贤是什么含义,就不需要多做解释了。二是《孔子家语》中的“君子不博”。孔子是知道博弈的,但是没有说“君子不博弈”,而是说“君子不博”,就是表现了对六博的轻视,对掷采行棋的轻视,但他刻意回避了“弈”。他说过“不有博弈者乎”,可见他是明确地知道弈的。孔子“君子不博”的思想,实际上表明了他对智力游戏界限的一种认识。三是“游于艺”。搞国学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孔子“游于艺”的思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完整的思想体系。君子要“游于艺”,说明孔老夫子的思想也很开放。由于没有全面理解孔老夫子的思想,才会得出刚才所说的错误认知。

  孟子关于围棋的思想也有三方面:一是“弈之为数,小数也”,明确地把围棋列入了六艺的范围。陈毅元帅也曾明确地引用这句话,他甚至说“弈就是数”。当然,全面的说法是“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可得也。”二是记载了弈秋这个世界上第一位围棋国手的事迹,而且完全是正面的。三是他所说的“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是什么意思?我们稍微懂一点形式逻辑就知道,这两句话是充分条件。“博弈好饮酒”,是条件之一,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有第二个条件“不顾父母之养”。所以孟老夫子在这里讲的实际上是度的问题。跟任何活动一样,下围棋不顾父母之养,那是不孝。在没有满足这个条件之前,不存在“是二不孝”的问题。我们知道充分条件的定义是由条件可以推出结论,由结论不能推出条件,那是必要条件。所以 “博弈”只能是必要条件,加上“不顾父母之养”才是充分条件。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怎么会搞不清楚?有的研究国学的人拿此来攻击围棋,我觉得需要上文化基本课。现在看来,围棋文化任重道远。

  围棋热兴起之后,大家都以谈围棋为荣。有些浅知一二,或者临时做一点功课,就来讲对围棋的看法,我觉得有失肤浅。对参与的积极性不应否定,对其中的偏差应予纠正。从中更应看到我们做围棋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Comments are closed.